文章轉載:由《六祖壇經》原文對比來看,《壇經》所說「自性」並非是唯識的第八識

download (4).jpg

 

(第一稿2020.10.14)

作者:知乎上的「平凡世界」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 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 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見自本性不生不滅】,而《成唯識論》所說的第八識是念念生滅,非常非斷。由此證明壇經所說「自性」並非第八識。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按照唯識經典,第八識有各種行相微細,因此屬於「有動搖」,故《壇經》所言之「自性」,跟唯識所說第八識不同。
 

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壇經里說自性真空。 而唯識里所說的第八識攝藏諸法種子,而且還包括染污種子,所以不是真空。由此證明,唯識之第八識並非壇經所說自性。
 

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壇經》說的是【從自心中】去見真如本性,並不是說自心就是真如本性,也未說見自心就是見真如本性。 所以《壇經》所說的自性,不是唯識所說的第八識。唯識中所說的真如,是一切諸法二空所顯真理,這個才是跟壇經所說的「從自性中頓見真如本性」相一致的。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壇經中說的是邪正盡打卻,全部都打消,然後菩提性宛然, 而蕭平實的說法是以第八識為正,以前七識為邪,顯然不符合壇經所說。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壇經》中說的心與性是不同的。性才是根本,心不是根本。而蕭平實以第八識為心,這顯然是不符合壇經所說的。
 

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

————若是依照蕭平實所說,第八識顯然不符合「本無一法可得」之說。 按照唯識,凡夫第八識有執藏性,能攝藏諸法種子,當然是有法可得,因此不符合壇經所說的自性之義。
 

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

————壇經所說的自性、佛性,是【除真除妄】,而蕭平實以第八識為真,以六識為妄,還要以六識去找第八識,顯然不符合壇經所說「除真除妄,即見佛性」之意。
 

師見諸宗難問鹹起惡心,多集座下愍而謂曰:「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 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 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便須自見。」

——————壇經所說,「一切善念惡念盡應當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而蕭平實說第八識是自性,又說第八識攝藏善惡染淨種子,又說意識見第八識,要轉依第八識之清淨性云云,這都屬於「未除善念惡念」、「未得無二之性」, 所以蕭平實之所謂找到第八識就是見自性乃是違背壇經的,蕭平實所謂第八識就是壇經所言自性之說,純屬邪惡。
 

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 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
——————
《壇經》所說「智者了達,其性無二」,而蕭平實將第八識作為自性,前七識非自性,然後第八識之性與前七識之性不同,這就變成了【有二】之性,當然就不是【實性】。 所以蕭平實所謂的第八識就是壇經所言之自性之論,屬於謬論。

真如自性是真佛。

————

《壇經》所說的自性,其實就是真如的意思。而不是蕭平實所謂的第八識。

師說偈已,告曰:「汝等好住。 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受人弔問、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 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 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令汝見性。 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 」復說偈曰:
「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 蕩蕩心無著。」

——————

《壇經》所說的「本性」是【無動無靜】的,而蕭平實所說的第八識,顯然是有動的——第八識有微細行相,這是唯識論中很明白清楚地說過的。所以,第八識根本就不是壇經中所說的「自性」。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