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正覺佛法名相錯解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正覺水月師兄:正覺同修會貶低二乘初果聖人的證量,誤以爲「預流 = 預備入聖流」!

余正偉貶低初果人 截圖1.png

余正偉貶低初果人 截圖2.png

 

 

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先生對小乘初果須陀含的「預流果」定義跟佛學辭典有所不同。

正覺同修會《三乘菩提之意涵第14集三果——余正偉老師開示正覺同修對會小乘初果須陀含——預流果定義》:

「初果斷我見,二果薄貪瞋,都還不算是聲聞法中真正的聖人,只能叫作【預】入聖流的預流果。

意即:初果、二果都不算真正的聖人,只是「預先提前把他們列入,超前佈署」的概念。

但是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舉證說明「預流是:初證聖果,創參勝列,故名預流。預,及也,參預也。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5) 人氣()

正覺名相辨正:「本母」是蕭平實説的「出生一切法的本源」?

 

蘇醫師好幾個月曾經在留言區提到「本母」這個名詞。最近文章討論因緣法,順便提出了説明蕭平實的另一發明。

蕭平實在增上班解釋《瑜伽師地論》的時候,就把「本母」等同他發明的出生萬法的第一因:「第八識如來藏」。这是增上班上課内容,一般學員可能沒聽過。

不過正覺同修會官網有確鑿的證據。官網刊登的《答具斷常二見者悲智之質疑-1》裏面,望文生義,將「本母」定義爲「本住法」、「諸法本源」,也就是蕭平實發明的「第八識如來藏」:

其實,永恆常住的本住法,不論佛陀出世弘揚或不出世弘揚此本住法,法界中的本住法本來就永恆存在;否則,現象界中的一切有情眾生,都將成為無因唯緣而生的眾生,成為龍樹菩薩所破斥的「諸法無因生」的外道,三界世間也就沒有因果律可言。而且,佛陀對本識的存在,有各種不同方式的開示,不一定使用第八識的名稱,例如阿含部的《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1,世尊為白衣金幢外道解說因果律的所依時如此開示:「由此應知法爾如是,白衣!是法本來,最上最大,最極高勝;如是正見諸法本母,是即增上,畢竟歸趣。」(此經雖然是悲智所要否定與推翻的阿含部單本經,但從此經可看出與後舉《雜阿含經》對永恆常住的本住法之存在有極高的一致性,由此可知阿含部諸經的一致性,故皆是真經;詳細辨證真偽經的議題,將在後文中解說)說明因果律不是依於只能存在一世的意識而存在,是依諸法本源、諸法之母的第八識本識而存在。https://www.enlighten.org.tw/e1-01/e1-001

正覺同修會舉出《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試圖證明:「本母 = 諸法之母第八識」。事實上,阿含部的經論從來沒説有什麽本住法、萬法根源、諸法本母。

《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是佛教導兩位婆羅門緣起法、因緣果報的正理,與第八識、如來藏沒半毛錢關係。正確斷句是:「由此應知法爾如是,白衣!是法本來,最上最大,最極高勝;如是正見,諸法本母,是即增上,畢竟歸趣。」這裏的正見指的是緣起法,因緣法,看經名就知道了!

阿含經裏面的入胎識、「識緣名色」的「識」,也是因緣所生法,無法獨存,必須與名色互爲因緣才能存在,如《成唯識論》所説:

《成唯識論》卷3:「又契經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如是二法展轉相依,譬如蘆束俱時而轉。若無此識,彼識自體不應有故。謂彼經中自作是釋,名謂非色四蘊,色謂羯邏藍等。此二與識相依而住,如二蘆束更互為緣,恒俱時轉不相捨離。」(CBETA 2022.Q1, T31, no. 1585, p. 17a23-28)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5) 人氣()

臺灣師兄整理的蕭平實居士謬說法義108項(第三部分:66 -108條)

1920x1080-wood_photography_wooden_surface_macro_marbles-22567.jpg

琅琊閣按:增補修正了一些内容,非常感謝整理資料的師兄!

(重整)110年蕭平實居士謬說法義項目統計如下:

正覺蕭平實居士常常自豪說,他是證悟者絕不會錯說佛法,怎麼講都對。法義辨證要斷頭自裁,否則要拜勝者為師,既然如此,大眾就來撿點一下,看他要自斷108個腦袋,還是拜真相平台為師。(蕭平實居士錯繆法義不止108個,因他喜歡108這個數位,就先整理108個。 )

......................................................................................

66.【鹿子母舍】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鹿野苑裡的鹿母鹿子所住的屋舍。

《正確的是:鹿子母舍是 佛陀時代宏偉的鹿子母講堂,「鹿子母」是一個人名,不是母鹿與小鹿。

鹿子母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

覺囊派祖師多羅那他稱陳那菩薩為「六莊嚴」之一的造論者,與無著、龍樹菩薩並列?

 

01. 蕭平實和正覺教團攻擊的古德,被覺囊法王多羅那他推崇稱頌?

正覺同修會法主蕭平實自稱「玄奘再世」,在其著作《識蘊真義》頁383中,將安慧、陳那等論師説爲未悟之人」,而且是「妄造邪論以破正法之破法者」

QQ图片20210508153542.jpg

正覺同修會資深親教師以及理事長陸正元在《邪箭囈語》裏面説陳那、法稱都是六識論外道:

由上面的辨正故知:無論中觀應成派或自續派等藏傳佛教古今大小活佛,抑或法稱、陳那、清辨、佛護等,所說之六識論是絕對錯誤的,皆只是自誤誤人;多識喇嘛卻是堅定繼承這種源於聲聞部派凡夫謬論的無智人。於此勸告諸六識論者,最好儘速放棄月稱、宗喀巴、陳那、佛護、清辨等六識論之外道邪見,回歸佛教正道正理,依止 世尊及諸大菩薩之聖教量、現量、比量等三量,方能免除未來無量世苦果。

陸正元法稱.png

覺囊派祖師多羅那他,在其著作《印度佛教史》卷26中說:

九 六莊嚴   六莊嚴中:龍樹,無著,陳那三人是造論者,而提婆,世親,法稱三人是造釋者。各於彼等之時代,隨宜明教,事功相等,故稱為六莊嚴也。」(CBETA 2021.Q1, B11, no. 76, pp. 899a15-900a1)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6) 人氣()

《正覺名相錯解》:玄奘是五地滿心菩薩?「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是十住、十行、十囘向乃至七地菩薩的「現觀」?

 

01. 正覺同修會編造的「玄奘歷史」

正覺同修會(正覺教育基金會)製作的《玄奘文化千年路》視頻有以下自編自創的歷史與佛法:

郭正益老師:佛道修行最主要的是要親證實相,然後轉依這個實相心如來藏的真如法性,再繼續來進修,才能夠次第得見這十種現觀。這十種現觀是什麼呢?是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非有似有、如乾闥婆城等十個階位相應的現觀。大師當年寫了九個,後來翻譯《大般若經》時,知悉經文說了十個,但已經無暇更動《成唯識論》了。

張正圜老師:玄奘大師由於謙遜己德的緣故,不曾明說這其中的許多現觀,其實是他自己所實際觀察到的,但是弟子窺基記載大師的開示說,這些現觀不是在最初明心時就可以知道。比如你要知道前八種現觀,至少必須五地滿心位才能瞭解。從這裡我們就知道玄奘大師的證量是如何地不可思議了。

 

02.  蕭平實如何發明經論沒有的「現觀」?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6) 人氣()

正覺名相錯解:「無遮大會」只是法義辯論大會?

 

pexels-skitterphoto-1005324.jpg

01. 序言

台灣痞客幫琅琊閣網站留言區裏面的「波波師兄」,最近指出「無遮大會」不是特指辯論法義的大會。

正覺同修會對「無遮大會」一詞的認知主要來自玄奘大師的事跡,我們的印象中「無遮大會」就是一場公開辯法的大會,蕭平實還說有「有遮」和「無遮」兩種辯論方式

從各家佛學詞典的定義和經論的論述,「無遮大會」不是特指辯論法義的大會,而是五年一度平等行財施及法施的法會,因爲布施對象不分賢聖道俗身份貴賤,所以稱為「無遮」,因爲此盛會涉及法施,所以可以包括説法、論法、辯法,但是不是單指公開辯法大會。佛教歷史上也沒有「有遮大會」一説。

 

02.  正覺同修會對「無遮大會」的定義

正覺同修會對「無遮大會」的詮釋理解,來自戒日王請玄奘大師公開辯法的特定事跡。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5) 人氣()

正覺佛法名相錯解:正覺的「十住見性菩薩」是否具備《華嚴經》 中十住菩薩的證量?是否具備《菩薩瓔珞本業經》中「信位菩薩」的福德?

0_0a6e002dfd.gif

01. 蕭平實自創的「佛菩提二主要道次地概要表」

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居士有一個慣性的「顛倒佛法」操作:

1. 將佛法很高的修證拉得很低:比如將「大乘見道」、「禪宗開悟」、「二乘斷我見」大幅度降級,變成只要在全球唯一正法正覺同修會上兩年半的課程,捐一筆錢,做一些義工,證明你的「菩薩種姓」,就可以「恩賜」的東西。

2. 發明佛法修行裏面根本不存在的果位和修證:比如「七住位找到阿賴耶識是明心開悟」、「十住菩薩眼見/耳聞佛性」、「轉依如來藏」這些自創果證抬高,變成只有「三地菩薩」可以「恩賜」的獨家專利產品。這些「蕭平實自創證量」在過去的很多篇文章中,幾位師兄和我斗從不同角度討論過:

  • 《成唯識論》不使用《菩薩瓔珞本業經》的五十二位菩薩階位,只以「十地」論述菩薩階位,沒有「七住位明心」、「十住位見性」的説法;聖凡的分野在「初地見道位」;
  • 《菩薩瓔珞本業經》沒有蕭平實所説的「七住位找到阿賴耶識,是不退轉位」、「十住位眼見佛性」的説法;
  • 所有經論裏面,只有《大般涅槃經》有「十住位眼見佛性」的説法,其中的「十住」,按梵文與經文的語境和旨趣,指的是「十地菩薩眼見佛性」,此經中的「佛性」一詞有多種意涵,主要指智慧境界,不是眼睛看到什麽;
  • 禪宗的「明心見性」指的是同一件事,不可以分拆為「七住明心」與「十住見性」。「明心」等於「見性」,禪宗不立階位,用印度佛教般若中觀和唯識的語言說的話,禪宗的「明心見性」指勝解或證得一分(或多分)「法無我」(般若智),於二障的現行與種子或伏或斷的程度不一,與五十二位菩薩階位也不容易配對。禪宗文獻裏面對「開悟」還有很多不同的表述方式——自性、本性、佛性、如來藏、般若智、菩提智、真如性、真如自性、真如本性、本心、真心、自性清淨心、本來面目、本地風光。

很多正覺學員覺得,只要我沒有被「印證」明心見性,就沒有大妄語,沒有增上慢的過失。我最近不斷反省自己的佛法認知,其實即使是沒有被印證的學員,在正覺還是吸收了大量錯誤的觀念,其中一個,就是以爲自己是「住位菩薩」。

正覺的「佛菩提二主要道次地概要表」,讓很多學人以爲正覺的教學修證,有板有眼,按部就班,很有系統。按照蕭平實在其每本著作後面印製的「道次第表」將52階位裏面的「十住位」與六度波羅蜜相配:

初住位修布施、二住位修持戒、三住修忍辱、四住修精進、五住修禪定、六住修般若、七住明心般若正觀現在前、八住起「於一切法現觀般若中道、漸除性障」、然後九住被無端省略(!),十住眼見佛性、世界如幻觀成就。。。

正覺在文字上的説法看起來有模有樣,豐富充實,實際上,親教師上課所灌輸的「十住位」修行次第非常粗淺: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3) 人氣()

陳永泰師兄:再談 『童女』考!(下篇)——《童女迦葉考》一書解析正覺同修會三大話術」

正覺同修會 童女迦葉考.png

05. 解析正覺三大錯謬話術——《甲. 他沒,正覺幫他說;乙. 他已,正覺加以改說;丙. 沒有人這麼正覺自己說

正覺同修會在1. 批駁別人時經常使用甲、乙兩種話術,2.證明自己的論點時,經常使用乙、丙兩種話術。上述三種話術邏輯錯謬,造成曲解他人、大德、祖師的業行,末學特此加以解說,希學子們捨棄這類謬習,清淨身語意業,成就白淨善法,增長福德智慧。

話術 一:《他沒,正覺幫他

這種錯謬話術的操作原理如下:

1. 正覺同修會諸師們,經常1.誤解別人的語意 --à2.自行幫別人掰出一些不合理的語句 --à 3.批駁別人法義錯誤 --à4.證明正覺法義勝妙

其實別人根本沒有說過這些不合理的語句,而是正覺自編、自導、自演。

【用途】這種錯謬話術通常用於批駁他人論點錯誤。

舉證如下: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9) 人氣()

 陳永泰師兄:再談 『童女』考!(上篇)—— 梵、漢、英合勘,證明蕭導師錯解《佛所行讚》 

正覺同修會 童女迦葉考.png

01. 緣起

過去幾個月以來,許多悲心深重,智慧深厚的師兄姊菩薩們勸戒末學好好檢討省思,為何過去會闇昧愚痴,被正覺諸多謬說誤導多年。於是末學深切懺悔自責,重頭用心研讀正覺的書籍,整理出正覺誤導學人的三大話術。蕭平實導師的著作《童女迦葉考》一書中具足這三種正覺話術。因此寫這篇文章,加以解析,希望幫助諸位同修們看清正覺的邏輯悖謬,學習如何正確思惟,遠離錯誤。正覺三大錯謬話術為: 《甲:他沒說,正覺幫他說。乙:他已說,正覺加以改說。丙:沒有人這麼說,正覺自己說》。

內容大綱:

02. 蕭導師錯解《佛所行讚》

03《童女迦葉考》P116 – 119內容

04.梵漢英合勘證明蕭導師錯解《佛所行讚》

05. 解析正覺甲、乙、丙三種錯謬話術

06. 結論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0) 人氣()

《正覺名相錯解》:正覺「見性親教師」幻想「童女迦葉」是女性,不知其實是男性的「童子迦葉」【重發】

正覺同修會 童女迦葉考.png

01. 澄清錯漏

這篇文章重發一次。

結論一樣:「童女迦葉」是男性,玄奘在《本事經》將他翻譯為「童子迦葉」,在《阿毘達磨順正理論》翻譯爲「尊者童子迦葉」。

「童女迦葉」在經論裏面的梵文是【Kumāra-kāśyapa】(巴利文【Kumāra-kassapa】),音譯「鳩摩羅迦葉」(其他翻譯請見下文)。【Kumāra】在梵文和巴利文拼法完全一樣,屬於陽性名詞,可以指男童,兒子或是王子。如果是女性,梵文/巴利文會使用【kumāra】的陰性形態【kumārī】。單從原梵文看,就知道不可能是女性!就像中國人看到「公子」二字不會覺得是女性一個道理。

從文獻資料看,「童女迦葉」在整部大正藏裏面只有在《長阿含》卷七的「弊宿經」出現,其他經中,都是用「童子迦葉」、「鳩摩羅迦葉」等翻譯。

「童女迦葉」明顯屬於錯植。

首先糾正原文的一個錯誤:鳩摩羅迦葉是男性的「童子」,這個事實與鳩摩羅什大師無關,是我查證疏漏,非常抱歉誤導讀者。

這篇文章原本是幾位師兄提供了一些資料,包括其中一位師兄過去針對這個話題的考證(原文文末有提到),本來只是想轉發文章,但是由於資料鬆散,所以簡單補充了一些。當時提供資料的人的其中一篇文章說鳩摩羅什有指正此事。網上的考證文章恰好有提到鳩摩羅什,所以當時錯以爲丁福保舉出的《五分律》和《摩訶僧祇律》與鳩摩羅什或是鳩摩羅什一脈的譯者有關,搜尋大正藏也看到「童女迦葉」出現在《法華經三大部補注》(鳩摩羅什是《法華經》的譯者),所以直接采用了提供資料者的説法。

後續請提供資料者舉證經文和文獻,才發現確實是誤讀。雖然發文當日已經因爲沒有舉證刪除了「鳩摩羅什指出錯誤」的説法,但是爲了避免誤導讀者,還是重新發文澄清説明。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0) 人氣()

 《正覺名相錯解》:正覺見性親教師幻想「童女迦葉」是女性,不知其實是「童子迦葉」

 

正覺同修會 童女迦葉考.png

正覺同修會一直錯以爲「童女迦葉」是一名女性,還出了一本名爲《童女迦葉考》的書。之前説過,佛經在口誦、轉述、翻譯、校對、流通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錯誤。「童女迦葉」是一個筆誤,他不是女性,是一位男性的童子。

「童女迦葉」梵語是「Kumārakassapa 鳩摩羅迦葉」,這個名詞裏面,Kumāra梵語是男性的「童子」,如果是童女,梵語是kumārī 或dārikā。也有人認爲「Kumārakassapa 鳩摩羅迦葉」可能是一個姓氏,如果是姓氏,比對各家經論,以及不同經論的原梵文用字也可以證明是男性不是女性。

先看看正覺的説法:

1.《與張志成先生聊聊16? | 空谷跫音——護持賢劫千佛》(連載四)

事實:當知童女迦葉是佛世真實之人。有一位眼見佛性的親教師因過去世因緣,隨聞入觀,在定中看到童女迦葉示現女相,很有威嚴,不似一般女眾; 童女迦葉菩薩在前面走,五百比丘跟在後面。佛世僧團菩薩僧與聲聞僧共住,如前舉《不退轉法輪經》、《大方廣寶箧經》、《佛說阿闍世王經》所說,是史實而非編造。

【請問光明正大的正覺同修會、大風無言老師、以及照世明燈等轉載此文的正覺寫手,這位「眼見佛性的親教師」是哪一位?】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85集 「大乘菩薩童女迦葉率五百比丘度化外道」,正村老師:

大乘菩薩童女迦葉率五百比丘度化外道所以只有如同這個典故當中的童女迦葉大乘菩薩,才會具有這樣的勝妙辯才、勝妙智慧,能夠化導這些外道邪見者。乃至以一個現在家相,仍然蓄髮沒有著染衣的大乘出家女眾菩薩,他能夠率領剃髮著染衣的五百男眾聲聞比丘,遊行弘化人間。這都在在顯示出,大乘菩薩的智慧非常的勝妙,並不是二乘聲聞人所能思議的部分;而 佛陀的法教當然也不是依是否有剃髮著染衣的表相,來顯示他有沒有勝妙智慧。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0) 人氣()

正覺名相辨正:「次法」指「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01.

最近很多同修問及「開悟菩薩」張善思居士撰寫、蕭導師私家的正智出版社出力促銷的《次法》一書。「次法」是蕭平實導師「僞造佛法名詞」的一個新低點,蕭導師不但望文生義、自創佛法名詞、誤導弟子,竟然公然用錯誤「僞造的佛法名詞」做為書名,賣書賺錢。

  1. 「次法」這個名詞出自巴利語dhammānudhammappaṭipanna,這一梵語複合詞有多個翻譯,包括「法次法向」、「法隨法行」等等,蕭導師看到其中一兩個翻譯,切割文字,望文生義,發明「次法」一詞。
  2. 「法次法向」這個複合詞裡面:「法」(dhamma) 指涅槃,「次法」或「隨法」(anudhamma) 指「八聖道」。
  3. 蕭導師不懂不查証巴利語dhammānudhammappaṭipanna意涵,將此複合詞的其中一種漢譯「順法次法」的其中兩個字「次法」單獨抽出,定義為「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必須具足「次法」才能開始進入佛門,修習「解脫道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法」。
  4. 也就是説,蕭導師將原本屬於修道階段的「八聖道」降級貶低為「進入佛門修行解脫道的福德資糧和基礎」。

 

02.

正覺同修會對「次法」一詞的界定:「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所以次法是實證二乘解脫果的福德基礎,必須先實修「次法」然後才能修習「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法」。

張善思在其著作《次法》一書中的自序在說:

「次法」概略來說就是施論、戒論、生天之論等福德之基礎,這些福德基礎可以讓我們這一生乃至未來世都能有好的福報; 如果想進一步解脫生死也是要靠這些福德,甚至進而想要追求大乘佛法的明心見性,也是需要這些次法福德之修集作為基礎。

《次法》一書中平實導師序」:

不論二乘解脫道抑或大乘佛菩提道,皆必須有「次法」之實修作為支援基石,乃可得證。 謂諸佛如來度眾之常規,對象若非「善來比丘」,皆是先說次法「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即是佈施之因果、持戒之因果、修習禪定所得生天之因果與層次。若見聞者悉皆信受不疑,已具足「次法」...... 。 末後觀察學人已知已解此等三界境界,並於此等境界悉皆信為虛妄,確認此等境界悉皆不離生死苦,然後方為解說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法,令其證得法眼淨、成初果人[1]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5) 人氣()

正覺佛法名詞辨正:「法處所攝色」是「五塵上的法塵」?

 

01. 法處所攝色 = 五塵上的法塵?

最近討論六入觀和五蘊觀的時候,有同修提出「法處所攝色」這個名詞。蕭導師和正覺親教師將「法處所攝色」定義為「五塵上的法塵」:

《正覺電子報》第103期 涅槃(六) (平實導師):無色界天是外道凡夫、佛門凡夫修得四空定者,死後往生之處所,並無天人之身,沒有色陰等十一法;故無眼等五色根與五塵等的十色處,以及法處所攝色(即緣於五塵上的法塵),只有精神狀態,即是意識住在四空定中。四空定,是說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百法明門裏面,色法有11個——五根、五塵,以及法處所攝色。

「法處所攝色」是什麽?淺白的說,「法處所攝色」是五根無法了別、只能被意識了別的色法。「法處所攝色」有五種,其中的「定果色」是特殊的情況,菩薩以殊勝定力變現給衆生受用的「定果色」是五根可以了別的。

蕭導師上面這一段裏面標紅的話裏面,有兩個錯誤:

1.「法處所攝色」不等於「法塵」,精確的説法是:「法處所攝色」屬於「法塵」(法處)的其中一種。

2. 「法處所攝色」是一種法塵,但是,不是「緣於五塵上的法塵」,「法處所攝色」與五塵無關。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6) 人氣()

正覺佛法名相錯解:「五別境心所法」不是「了別境界的功能性」

 

正覺同修會的蕭平實導師和親教師,一直望文生義,以爲「五別境心所法」裏面的「別境」就是「分別、了別」的意思:

 

蕭平實導師在《識蘊真義》〈第十四章 識蘊之觀行與斷三縛結取證初果〉:

為何意識心能與五種了別境界之心所法相應?為何以此五種了別境界之心所法為其親所緣緣?為其功能差別?此謂意識心之自性即是六塵上之分別心故,本是《楞伽經》中佛所說之「分別事識」故。分別事識者謂:能於六塵種種事相上分別了知之覺知心。云何意識覺知心是分別事識?謂意識能見聞覺知,故有如是五種別境心所法,由是緣故即能了別六塵所攝之一切諸法。

 

蕭平實導師在《起信論講記》第三輯初版,p.199:

五種了別六塵境界的心所有法。了別境界的功能性。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

black-and-white-black-and-white-book-2118511.jpg

 

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導師自創的「正覺總持咒」中, 借用了世親菩薩《百法明門論》中開頭的幾句: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

《百法明門論》將一切法分爲五種:1、心法,2、心所有法,3、色法,4、心不相應行法,5、無為法。

五位法裏面的前四位是有為法:1、心法,2、心所有法,3、色法,4、心不相應行法。 有為指的是不斷變遷造作的有爲法,與不造作、常不變易的無爲法相別。

唯識學對有為法與無為法的分類,人所共知,《百法明門論》沒有特別贅述,但是窺基在《大乘百法明門論解》點明:

「言無為法者,即不生不滅、無去無來、非彼非此、絕得絕失,簡異有為,無造作故,名曰無為也。 」

「言所顯示者,此第五無為之法,乃有六種,謂此無為體性甚深,若不約事以明,無由彰顯故。 藉前四斷染成淨之所顯示,前四有為,此即無為,先有後無,所以最後明也。

阿賴耶識是八識之一,屬於心法,當然是有爲法。

真如屬於無爲法。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june-wong-ymDkStTS3do-unsplash.jpg

 

1.所知障是沒有種子?

「所知障是沒有種子」是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導師對《成唯識論》和唯識經論重大錯解。

蕭平實導師的《正法眼藏—護法集》【HTTP://www. a202.idv.tw/a202-gb/BOOK1004/book1004-4.htm

阿賴耶識中從來不曾有無始無明種子:從無始劫以來,阿賴耶識中只有八識心王煩惱障種子,是第八識中本有及熏習有漏種子。 所謂無始無明不是庵摩羅識而是所知障,乃是眾生的意識與末那識因不明真如、異熟識(庵摩羅識)阿賴耶識之實相,由此所知障而蒙蔽了智慧,以致煩惱永續不斷,不停造業、不停熏習而使本有煩惱種子大量增長,因而永沉生死。 

阿賴耶識中只有煩惱種子,沒有無始無明種子。 無始無明就是所知障,只是一個名詞,我們找到了阿賴耶識,證知祂的真與非真的實相時,就是破無始無明破所知障,但是不究竟,要修到佛地才究竟斷盡。 所以無始無明是不明白生命本體的實相,是所知障,是一個名詞說明,阿賴耶識中只有八識心王的一切煩惱識種,不可說是無始無明種子。 故《成唯識論》卷五雲:「如契經說八地以上一切煩惱不復現行,唯有所依所知障在,此所知障是現非種。 」故知沒有無始無明種子。

 

《三乘菩提概說103集:無始無明》【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6/1782-a06_103陳正源老師:

那我們前面所引的《勝鬘經》的經文中,勝鬘夫人還講了一句話,我們還沒有說明的,就是:「世尊! 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煩惱依種。 」意思是說,四住地一念無明的力量,就是一切無始無明上煩惱所依的種子。 因為,一念無明煩惱障,是阿賴耶識中蘊集的無量無數四住地煩惱的善惡業種子而生起的無明,我們已經在前一集中為大家闡述過了;但是,無始無明所知障是「現」非「 種」,它所攝的上煩惱也不是種子,不具有三界諸法的功能,就是存在著一種對於法界實相不如實知的狀態;但是,這樣的狀態如果沒有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來説明,也都不可能顯現出來,更何況能夠打破呢?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black-and-white-black-background-black-white-733252.jpg

 

1. 先看正覺同修和對「非我,非(不)異我,不相在」的定義

正覺官網上《正覺電子報》36期的簡介:

佛說:色蘊「非我,不異我,不相在」,這個「不相在」是什麼意思? 答: 1. 平實導師在《真實如來藏》中已經開示得很清楚:「這個五蘊我不是真實的『我』,但也不能說與『我』不相干,因為祂們與『我』一直都在一起,而又不互相包藏。 能如此觀察而實際證實這道理的人,就是證得真正智慧的人。 」關於「不相在」,意謂不是混合成一體的;譬如奶粉與水混攪為乳品,即是「相在」,將來放久了,一起敗壞;但真我如來藏不是與五陰混合為一,死後會自動離開,不跟著色身等一起敗壞,所以說是不相在。 再者,《我與無我》、《心經密意》、《楞伽經詳解》、《起信論講記》等多部論著當中,都有開示這個部分的其他法義,請提問的菩薩自行到網路書局或者全省各大書局請購來讀;在即將出版的《阿含正義》 第三輯中,更有極多解釋,這裡就不重複細說了【HTTPs://books.enlighten.org.tw/zh-tw/e/311-ga1_036

 

2.「非我,非異我,不相在」的正解:

于「色(五蘊)見是我、異我、相在」,是《阿含經》常用的句型,是對「我見」內容的一種簡略說明。

這個句型論述的,是分析和觀察五蘊身心無我的方法。

「我」指的是一個長恒不變、能夠主宰的個體。 凡夫對於五蘊,有希望它恒常存在、被自己隨意控制的妄想,根深蒂固,佛陀用「是我、異我、相在」形容執著五蘊為「我」的形式。

「是我、異我、相在」形容的是三種「我」:即蘊我,離蘊我,相在我

「色(五蘊)見是我、異我、相在」是說:色蘊是我,色異於(受想行識之)我,我不在色中,色不在我中(後二句就是「不相在」)。

不止色蘊如此,歸納五蘊全部如此,從而否定了二十種薩迦耶(身)見。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lack-and-white-black-background-black-white-733252.jpg

1. 先看正覺同修會对「爾焰」的界定:

 

截圖是正覺同修會官網的《勝鬘經講記》視頻。

 

尔焰.png

視頻的頭兩分半鐘是正覺同修會的「廣告」,之後是蔡正元老師的講述(全文附在文末)。

 

視頻中段,蔡正元老師開始解釋《勝鬘經》中的一個偈頌: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black-and-white-black-background-black-white-733252.jpg

 

1. 蕭平實導師所著之《識蘊真義》中有下面一段:

《唯識述記》又註解雲:【述曰:二、釋名也。 所知境者,謂有為、無為。 無顛倒性,謂真如理。 由覆此境,令智不生,能障菩提,故名所知障。 此即釋名。 此望所障增者,以得名故;下轉依中,自當解釋。 前煩惱障,煩惱即障;此所知障,障於所知。 前當體彰名,持業釋也;此所障受稱,依士釋也。  】

語譯如下:【述曰:第二是解釋這個名相的由來。 所知境的意思,是說有為法與無為法。 無顛倒性的意思,是說真實不壞性及如如不動之理。 由於障覆此真如正理及無顛倒性的境界,所以使得般若實智不能生起;因此而能障礙佛菩提,所以名為所知障,這就是解釋其名相。 這是相對於所障礙的佛菩提智而增說者,以所障礙的佛菩提智而得名的緣故。 下面講到轉依的道理時,自然就會解釋到。 前面所說的煩惱障,顯示煩惱本身即是遮障;這個所知障,是障礙於成佛所應了知的境界。 前一個煩惱障是依煩惱當體而彰顯其名為煩惱障,就是從執持業種上來說的;這個所知障是依所障的應證受的佛菩提境界而稱名為所知障,是依修行者的菩薩心性而解釋、而稱名的。  】

出處:HTTP://www. a202.idv.tw/a202-big5/Book5001-Dw/D19/D19-1.htm

 

 

2. 辯正:

上文語譯部分把「持業釋」和「依士釋」解釋為: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lack-and-white-black-background-black-white-733252.jpg

 

1. 先看正覺對無表色的官方定義:

《識蘊真義》:行蘊者,謂身根之種種行為,所謂表色及無表色,皆是行蘊;亦謂識蘊之種種心行,皆是行蘊。 人類皆有身根,不壞之身根即名有根身;有根身在人間之存在,必有行來去止、坐臥睡眠及飲食、大小便利...... 等事,由此顯示種種表色,皆是行蘊;乃至由表色而顯示出來的氣質、神韻...... 等無表色,亦皆屬於身根之行蘊所攝。

正覺官網三乘菩提概說第24

剛剛講說顯色,因為有顯色而有形色,有形色所以有表色,但是這個表色顯示出來的時候,就會產生了無表色。 那無表色是什麽? 譬如說你這個東西很漂亮,這個人跳舞很優美,這個無表色就出現了。 所以這也是屬於法塵的部分。。。。 接下來說:無表色。 無表色事實上剛剛已經講,在前面講色法已經講過了。 無表色,當然五塵上面都有無表色,還有一個無表色是屬於戒體。 也就是說,這個戒體是因為你是依於五陰而得到的結果,所以說,戒體也是依於你的色身而有的;那依於色身而有,所以說,它是屬於無表色。

 

2. 無表色的正確解釋:

無表色的梵語 是avijñapti-rūpa,又作無表業、無作色,或單稱無表、無作、無教,由「表業或定力」引生, 為「表色」、「表業」之對稱,屬於法處所攝色之一的「受所引色」。

追溯此名相來源,部派佛教時期尚未建立阿賴耶識這個貫穿三世的本識,所以說一切有部用無表色,加上其三世實有說,解釋業果是如何延續到未來世。 簡單來説,外在可以看得到的業(表業),比如打人駡人,是身業語業,叫(有)表色(業)。 這種業刹那過去之後,產生一種潛藏在身體裏的力量,叫無表色,具有防非或妨善之功能,而且會相續不斷。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