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都在為認知閉環買單
鏈接:https://min.news/emotion/f5cab266ec2a769b14da000c1b2d6e2c.html
微信:劉潤公衆號
編者按:最近很多師兄有一個感概,今日我們再看那些批評蕭平實和正覺同修會的文章,發現很多人的批評其實很在理,只是我們當時看不懂。
爲什麽當時看不懂?
因爲佛法一點都不簡單,我們在正覺的時候覺得佛法不難、不複雜,用本文作者劉潤的話來説,看不懂外面批評什麽、辯論什麽,因爲我們「在低層次上早早形成了邏輯閉環,認爲這個閉環可以解釋一切」。
其他人學佛法讀萬卷書,看視頻,查網絡資料,去不同的團體上課,多聽多聞,我們只讀蕭平實的書,聼正覺一套説法,以爲所有佛經説的都是「找能生萬法的第八識」,看到佛經裏面的清净法就直接與第八識等同——【真如 = 如來藏 = 第八識 = 法身 =無垢識 = 空】,其他的一概是虛妄法。 加上戒律、恐嚇、會規,所有可以逃出閉環的出路堵得嚴嚴實實。
本文作者說:學習要有「系統」,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並理解其中的邏輯關係。
正覺給我們建立的不是一套完整的佛法知識體系,而是一套「蕭平實知識體系」,「蕭平實知識體系」裏面最缺乏的是知識和體系,而且沒有邏輯,最豐富的是錯亂的佛法、顛倒的事實、斷章取義的詮釋、和宮廟層級的造神故事。
不斷在這個單一、簡化、沒有邏輯的低層次認知閉環裏面努力,到底是學習了佛法、正法,還是學習將高品質的佛法書籍、有根有據的佛法資訊屏蔽在你的世界之外?
這篇文章的主要讀者群雖然是商業管理和創業者,作者的分析和洞見,可以被應用到生活的每個層面,比如思維學習、團隊管理、個人心理等等。
一個人在世俗的層面不斷打破認知閉環,提升的是心量、視野、格局、人生的豐盛;學法修行雖然目標不同,思維模式並沒有不一樣:打破人類本有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閉環,趨向超越自我的認知層面。
人這一輩子,都在為認知閉環買單。
(本分享首發進化島社群,核心略有刪減。)
— 1 —
人最大的悲哀
是在低層次上早早形成了邏輯閉環
前幾天,我在進化島社群里,分享了一個觀點: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在低層次上早早形成了自己的認知邏輯閉環。」
很多同學對我說的「低層次的認知邏輯閉環」和「高層次的認知邏輯閉環」,不是很理解。
我解釋一下。
有很多人看待事物,形成了「邏輯閉環」,但是「解析度」很低。
比如,遇到衝突,遇到問題,遇到挑戰,他喜歡說「陰陽相生相剋」,自古如此。
一句陰陽,已經50%+50%,覆蓋了全部情況。
你會發現,你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可以用「陰陽」來解釋。
慢慢地,這個人在「陰陽觀」上,形成了自己的邏輯閉環。
而且他發現這個邏輯,可以解釋全世界一切的事情。
他會以為,自己已經洞察了全世界。
但是,陰陽,對錯,左右,好壞,這樣粗「解析度」的邏輯閉環,只能讓自己覺得自己無懈可擊,卻沒有太大的實際用處。
這就是我們說的「落不了地」。
那什麼叫「高層次的邏輯閉環」?就是提高解析度。
擁有高層次邏輯閉環的人,會這麼理解事情:
「這件事,其實從層次維度上,有15個層次,不斷分解;
從時間維度上,有8個階段,不斷演化;
從整體維度上,受20個外部要素影響,不斷突變。」
在這個解析度上,他也形成了邏輯閉環,完全自洽。
但是卻有更高的可操作性,透視度。
「賺錢的都不是好人」,「天鵝都是白的」。
「閉環」給人安全感。
但是,人最大的悲哀,
就是在低層次上早早形成了認知邏輯閉環。
從此,他「閉鎖認知」,
關閉了與這個世界的認知交換。
— 2 —
閉鎖認知有多可怕?
「閉鎖認知」有多可怕?
認知受限,視野就受限;
視野受限,境界就受限;
境界受限,格局就受限;
格局受限,人生就受限。
認知不正確,就會出現認知偏差,造成決策失誤。
以至於,接下來人生路口的關鍵抉擇,步步為營,步步驚心,步步受限。
進化島社群里,龍東平同學曾經分享過一段關於認知的理解,講的非常好:
「一堆人為一塊金子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有人拿起一塊鑽石走了。
搶金子的那幫人並非沒有能力搶鑽石,而是:
自始至終,就根本就沒人告訴他們有比金子更值錢的東西。
這就是認知能力高低的區別。
汝之砒霜,彼之蜜糖,也是認知,你認為一文不值的東西,在別人的眼裡是寶貝。
你認知強,就比別人提前看到事情本質,提前看穿你所在行業中後期的發展,甚至終局。
會更清楚自己商業模式的問題,優劣勢,需要找什麼樣的人來操盤,大概率會在哪個賽道甚至哪家公司出現。
還會更清楚,錢在哪裡。」
很多時候,起點相似的人,思維不同,結果也不同。
一路「閉鎖認知」的人,不僅無法掌控自己的注意力,甚至無法過濾出有價值的信息。
更可怕的是,因為過去這套方法論取得了輝煌成績,依然沿用過去的邏輯思維模式做事。
但遺憾的是,沒有哪種思維模式,必然先進於其他模式。
對「後果可接受度高」的產品,比如網際網路產品,改個按鈕位置、換個背景音樂等,可以「小步快跑,快速疊代」;
對「後果可接受度低」的產品,比如建設核電站、發射火箭,就要「一次性把事情做對」。
有時候,你要「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爭」;
有時候,你要「砍掉基層的腦袋、中層的屁股、高層的手腳」。
張小龍說,要警惕KPI(關鍵績效指標);而馬雲在湖畔大學的第一課,就是講KPI的重要性。
每一種思維模式,都有其對應的適用場景;
反之,每一種場景,也必然有與其相應的思維模式。
事物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並非「非黑即白」的關係,而是存在著博弈和可能,存在著多樣性。
允許更多的可能性,你才能有更多的機會。
— 3 —
如何擊碎低層次認知閉環
那麼,如何打開低層次「認知閉環」?
1、保持獨立思考,從信息洪流中篩選價值信息
進化島社群里有同學問:
潤總,你這樣整天飛來飛去的,那用什麼時間來思考呢?
其實,我隨身帶著靜電白板紙。
稍微有些時間,比如在機場休息室,我就會把白板紙往牆上一吸,然後用白板筆和板擦整理我最近零散的思路,放入大的邏輯框架。
我最經常的工作狀態,就是站在巨大的白板前,把想法像小石子一樣,扔到知識儲備的湖面上,迅速把激起的浪花、漣漪記錄在白板上
然後,我會退後半米,靜靜地看著這些想法舒展、連接、形成結構,感受創造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
這是我在機場候機時,用「靜電白板貼」在休息室思考的照片:
白板,能把我們從「結構化的思維,有邊界的思維,不能錯的思維」中解放出來,幫助我們隨時隨地,無邊無際地思考。
善用碎片時間,永遠不要停止思考。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風暴的時代,信息和噪音魚龍混雜。
你的注意力每天都在被信息風暴撕扯
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信息洪流裹挾,迷失目標和方向。
不能僅僅去學那些容易看到或容易學到的東西,要挖掘這中間更深層次的原因。
不斷地培養自己從一團亂麻的「信息風暴」中提煉價值信息的能力。
擁有自己的主見,永遠不要盲從。
學習要有「系統」,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並理解其中的邏輯關係。
建立邏輯推理能力和系統性的思維,對於學習成功個案,是至關重要的。
2、多和市場參與者交流
在進化島社群里,我舉過一個「盲人摸象」的例子:
6位盲人約好,一起去看大象。
他們都是盲人,都通過觸摸,來滿足看事物的心愿。
第一個接近大象的盲人,恰巧撞上了,大象寬闊結實的身軀,馬上叫道:
「上帝保佑,原來大象就像一堵牆。」
第二個盲人,碰到了象牙,他喊道:
「嗬,我們碰到的是什麼呀?又圓又滑又尖!我看,很明顯,大象很像一支長矛!」
第三個盲人,碰巧把扭動著的象鼻抓在手中,因此就大膽地說道:
「依我看,大象就像一條蛇!」
第四個盲人急切地伸出雙手,摸到了大象的膝蓋,「這頭奇異的怪獸最像什麼已經很明顯了。」
他說,「很明顯,大象就像一棵樹。」
第五個盲人,偶然碰到了大象的耳朵,說:
「即使是最瞎的人,也能說出它最像什麼,沒有人能否認這個事實,這個神奇的大象,就像一把扇子!」
第六個盲人一開始摸這頭大象,就抓住了它擺動著的尾巴,他說:「我認為大象就像一根繩子!」
這六個人,大聲地爭論個不停,儘管他們每人都有正確的地方,但從整體上卻離真實相差甚遠。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信息偏差,不是你觀察的不夠細緻,而是因為你缺少某些維度的感官,導致你看不到這個世界更多的真相。
因此你必須廣泛地吸納各方觀點,才能逐漸得到整隻大象的樣貌。
這個「大象」就是市場,你想要更好的認知世界,獲得最翔實、可靠、接地氣的一手信息,必須和更多人進行深入交流。
而不能閉門造車,盲人摸象。
用戶、渠道、品牌、平台、競爭對手、友商、上下游的供應鏈,你交流維度越多,得到的真實信息才越多。
不僅要和一級市場的人聊,也要和二級市場的人聊。
人、信息差、趨勢、商業模式、數據變化、轉化率變化等等。
只有跨出了這一步,
真實世界,才剛剛對你掀開冰山一角。
3、向行業頂尖人物交流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在於認知。
每個人看世界時,都帶了一雙叫「認知」的「洞察力眼鏡」,
這個世界的色調既不是由世界真實的顏色決定,
也非你肉眼看到的事實決定,
而是由「認知」的「洞察力眼鏡」鏡片的「顏色」所決定。
每個人看到的只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
當你的認知水平較低時,你很難看到更高維度的世界。
所以才會想當然認為,自己眼中的世界,就是真實世界的樣子。
有些人的問題是,見識還不高的時候,邏輯自洽的閉環形成得太早。
以為井底就是全世界,在一個小循環里努力自圓其說,去解釋井外的全世界。
很努力,也很辛苦。
如果有一天你以為你的思維「成熟」了,那可能是因為你的思維「將死」了。
邏輯閉環的形成,意味著僵化。
想要打破這個困局,需要找不同行業內擁有頂尖認知或最新認知的高手。
幫你不斷「碾壓」,擊碎閉環。
最後的話
前些日子,我去參加了一場關於跨境電商的主題活動。
在進化島社群,我對同學們說:
跨境電商有多火?
場內4000人,場外據說還有1萬人。
我講到一半,大批警察趕到現場,說人太集中了,叫停演講,強制流動。
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人們眼中,有那種很久沒見過的渴望。
太瘋狂了。這個行業太瘋狂了。
這是現場隨手拍的照片:
我們常說,要抓住紅利,抓住機會。
所謂的紅利機會,其實就是短暫的供需失衡。
而能不能意識到機會,往往和你的認知開放程度,商業敏感度有很大關係。
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岩說:
如果你有一鄉的眼光,你可以做一鄉的生意;
如果你有一縣的眼光,你可以做一縣的生意;
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
這就是認知的維度差距。
如果都沒有,改革開放以來湧現的無數次升階機會,都與你無緣。
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永遠不要「閉鎖認知」,永遠不要有「非黑即白」的思維。
人這一輩子,都在為認知閉環買單。
希望,你未來能少買一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