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醫師:正覺同修會不知道「觸」與「緣」的差別!

andrew-small-126502-unsplash.jpg

【編按:蘇醫師這篇文章指正的正覺親教師林正才,是一位曾經留學美國,在加州伯克利大學取得博士,現任台灣某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點出這個事實,是想説明解讀佛經是高技術含量的事情,需要大量閲讀,專業指導,不是自己拿著經論,按照文字的表面意思胡亂猜測。所謂「術業有專攻」,佛教圈子裏面有很多高學歷的業餘學佛人,他們雖然有博士學位教授頭銜,不等於他們一定真的懂佛法。舉個很現實的例子,被蕭平實時不時拿來做負面教材的净空法師以及正覺最仇視的密宗喇嘛,他們座下的博士教授多如牛毛,人才濟濟。

蘇醫師這篇留言提到兩個正覺同修會的法義錯誤:1. 錯解「觸」和「緣」;2.混淆《成唯識論》和《起信論》的法義體系。如同所有正覺錯解的佛法名詞,如果要詳細討論舉證經文,牽扯的法義内容,足以寫一篇論文甚至一本書。分享這篇留言,不是要用蘇醫師的留言,說服讀者誰對誰錯,是希望正覺學員思考一下,我們從正覺學來聽來的那些名詞定義、論述邏輯、佛法觀念,或許我們一廂情願先入爲主地認爲理所當然如此,但是在其他學人的眼裏,尤其是在行家的眼裏,究竟是正確無誤,還是荒謬可笑?不止一位讀過佛學院的讀者私下提到,在佛學院寫論文的時候,絕對不引用正覺同修會的書籍,因爲水平太低錯誤太多。如果您真的接觸過其他佛法道場的學人,接觸過佛學界的學人,您會發現正覺同修會的錯誤低級到大家不願置評、不屑討論的程度,所以兩岸三地的大多數佛教協都不認可這個自封「大乘勝義僧團、全球唯一正法」的團體。

這裏再次感謝蘇醫師作爲一個與正覺毫無關聯的「過路人」,花費自己的寶貴時間在留言區提出正覺同修會的法義錯誤給大家參考。】

剛剛看了早上剛出爐的《正覺教團弘法視頻》;《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瑯琊閣;第055集:有關第七識意根問題的辨正(下)-林正才先生》

觀感:一廂情願,混淆視聽。

列其觀念錯誤之大者,請大家獨思考而批判之。

如下:

[1]. 一再混淆了 ①「觸」與 ②「緣」這兩個概念!

①「觸」,指的是“根「觸」塵”當中的「觸」;

②「緣」,指的是“識「緣」境” 當中的「緣」。

⇒⇒雖然,“一識可以同時 (俱) 「緣」多境”,

⇒⇒但是,卻絕不表示“一根可以同時(俱) 「觸」多塵”。

⇒⇒“一根在同一個時間點,只能「觸」一塵”。

⇒⇒其實,在本文作者所引的《正覺法義辨正:張志成——正覺明心密意所依的「意根理論」是另類的「愚者難分根與識」Jul 21,2020.》這篇文章中, 張志成早已對“觸”與“緣”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做了詳細的說明。

很遺憾的是,《平實教‧正覺宗》自蕭平實以下,都有一身“採櫻桃謬誤”的本事。

【編按:「採櫻桃謬誤」, cherry picking,也稱為「單方論證」或「隱瞞證據」,指的是很多人在論證時的「選擇性認知」,比如在閲讀一本書、一篇文章、一部經論的時候,只挑選其中個別對自己有利的字句説法,用來支持自己的論點,而刻意忽略、跳過、隱瞞所有與自己論點抵觸矛盾的内容。比如蕭平實講阿賴耶識,一定忽略跳過《成唯識論》說阿賴耶識是「念念生滅」的句子;比如正覺同修會從來不會强調《成唯識論》卷2的這句話:「為遣妄執心心所外實有境故,說唯有識。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比如蕭平實從來不説般若經只討論六識,根本沒有八識的概念,從未出現阿賴耶識、末那識這兩個名詞,因此他强行將般若經的「空」等同如來藏,否則般若經就會變成一部「六識論經典」。】

[2]. 作者故意提到《成唯識論》卷4:「「慧」即我見,故不別說。」,企圖“抹黑”張志成先生,說張志成先生以為“第七末那識,「沒有」 慧心所相應”。

⇒⇒經吾人查證張志成先生原文,發現:張志成先生根本沒有這個意思,其本意也不在於討論『與第七識相應的心所有哪些?』{當然,假定按照《成唯識論》的觀點,正確答案是:總共18個。}

⇒⇒“轉移焦點之紅鯡魚謬誤”,在《平實教‧正覺宗》自蕭平實以下,老梗了!

[3]. 竟然拿《大乘起信論》的名相概念,企圖替他自己在《成唯識論》中無法自圓其說的部分“解套”,這手法,也未免太粗暴了!這也是本文最為荒謬之處!

【編按:當正覺同修會在《成唯識論》以及其他純粹唯識經論裏面,找不到支持自家論點的證據的時候,必然向外引證其他體系的經論(通常是心性如來藏體系,比如起信論、楞伽經、密嚴經),砌詞詭辯,自圓其説。《成唯識論》和《起信論》屬於兩個不同系統的經論,在名詞界定和法義鋪陳差異很大,比如對「真如」一詞的界定就有明顯差異,所以不能隨便互相引證。正覺學員因爲從來都不知道不同經論體系的種種差異,先入爲主認定所有經論講的都是蕭平實的「第八識如來自藏」,所以對這種粗暴無知的論證方式,習以爲常。】

⇒⇒《大乘起信論》談“識”,是偏向於“一心論者 (一意識師)”,從細到粗,是前後「豎說」”的。

⇒⇒有別於玄奘慈恩宗談“識”, 是偏向於“多心論者”,是平列的「橫說」八識”的。

⇒⇒更離譜的是,該作者林先生對於其中“「意」之五相”“『五「意」』說”的解讀與銓釋,更是慘不忍睹!簡直增字解經,扭曲《論》文本意到了一種極為荒唐可笑的程度了!

⇒⇒估計,蕭平實,真的是這樣去理解《大乘起信論》的“『五「意」』說”的。

⇒⇒然後,再拿這種見解,硬是亂入錯置到純粹的有相唯識經論中,結果,就變成一鍋四不像的大雜燴了!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