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無名師兄:蕭平實不知妙覺位就是究竟佛果

新年快樂2022.01.jpg

觀點摘要:

按照大乘佛教的常識來看,所謂妙覺位即是佛地佛位,但是有趣的是,正覺會蕭平實居士及其弟子一直誤認為妙覺位是菩薩位,犯此錯誤而不自知,迄今為止差不多都快三十年了!

這是筆者所在的微信群中一位名叫「無名」的網友舉證說明的,有微信收藏可以證明。(在此先對此位網友表示讚歎、感謝!)筆者進行了一些資料補充,彙集如下。

先舉證正覺會蕭平實居士和他的弟子的確是認為妙覺位是菩薩位。

證據1:

蕭平實居士的《無相念佛》一書算是蕭平實最早寫的書,1992年出版的,【到現在差不多快三十年了! 】。 該書第四章 <無相念佛之修習方法和次第>,第四節 "從無相憶念拜佛到無相念佛之十種修學次第",有如下一段話:

若行者自知一心不亂,...... 蓋大勢至菩薩所述之此種念佛圓通法門,層次由淺至深,自初信位菩薩至等覺【妙覺菩薩】【等五十二階位之菩薩】,均所通用。

證據2:

蕭平實居士的《真假開悟》一書,這本書也比較早,第一章<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真如> "第一節 依持身之功德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有如下一段話:

普賢身就是說:從初信位開始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這一切的菩薩行】都是普賢行,等你【這五十二個階位完成】,成為究竟佛,才算遊盡普賢身。

證據3:蕭平實的弟子親教師講課的時候也是這樣說的,例如正覺會的視頻講座裡面,第14集 成佛之道簡介(下) 白正偉 主講:

這樣百劫修相好修集圓滿以後,就【進入"妙覺位"成最後身菩薩】。 【進入"妙覺性"的時候就是妙覺位】。 成就妙覺性的這個【妙覺菩薩】,乃是菩薩地的究竟圓滿位,就是接下來祂就是要【成為當來下生成佛的妙覺菩薩】......

第071集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嗎?正德老師主講

那菩薩呢,完成十地的修道也還沒有成佛,他還要往前修等覺、妙覺,最後到人間示現成佛。 因為一佛乘所含攝—含攝解脫道以及這個菩薩道,是因為眾生皆有如來藏。 ...... 就是【妙覺菩薩】。 也就是菩薩成滿了這個十地的菩薩道修學,到等覺以後百劫修相好,【最後成為妙覺菩薩生到兜率陀天】,等待眾生因緣成熟的時候到人間示現成佛。 ......

以上舉證,表明蕭居士和他的弟子們確實是把「妙覺位」當做是大乘佛教的菩薩位次而不是佛地佛位,所以他的這些親教師們的說法也是以訛傳訛的錯誤了。

 

引經據典辨析上述蕭平實居士及其親教師弟子的常識錯誤。

1、常識理解與辨析:妙覺位就是大乘佛教裡面所說的佛位,而不是菩薩位。

妙覺位是佛菩提道五十二個階位的最後一個階位。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後結果就是成佛,修行到妙覺位,即是圓滿,即成佛道。大乘階位中第五十一階位菩薩名等覺,是菩薩之極位。將得妙覺之佛果,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覺(佛地),故謂之等覺,又名一生補處(或最後身菩薩),亦名金剛心菩薩、無垢地菩薩。

妙覺,是對修行證量上的界定和衡量,如同 第七住、第十住、初地... 等等這些修證上的衡量一樣。第七住有第七住的功德、智慧、解脫... 等等德能;初地有初地的,二地有二地的... 各不相同。因為是果證上的度量(也就是證量),所以,如果來了一個修行到達初地的人,你不會說初地來了,而會說初地菩薩來了。佛,是佛陀的簡稱,是一個稱號。

佛,如果從證量上看,即是妙覺。所以,可以稱說 佛來了,不會有人說妙覺來了。

佛 ,有覺悟的含義,也可以作為一個果證。所以講成佛了,就是指已經究竟圓滿了。妙覺菩薩這個稱呼,是個別人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修行到妙覺位,即是成佛。有許多經典可以證明這一點。

2、經典舉證

經典舉證1:

如《妙法聖念處經》記載:爾時世尊。 乃說頌言:輪轉因煩惱,了達證真空,解脫煩惱離,真實理非無。【最上妙覺位】,二障悉皆亡,湛然恆不動,利樂諸有情。

——說明:二障滅盡唯有佛地,是故妙覺位即是佛地,不應誤會。

經典舉證2:

《楞嚴經》記載:【... 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凈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說明:經文裡前面講「如是乃超…」,後面以「入於...」結束。 整個修行次第,從最開始起信心,至最後圓滿位,皆悉涵蓋其中。「如是乃超」從十信位開始,到等覺位即止,緊接著「入於」如來妙莊嚴海(佛地)。

很明顯,等覺后的妙覺位,就是佛地。

經典舉證3:

又如《金剛三昧經》記載:佛言:... 真如之法,虛曠無相,非二乘所及。虛空境界,內外不測,六行之士,乃能知之。大力菩薩言:云何六行? 願為說之。佛言:一者、十信行。 二者、十住行。 三者、十行行。 四者、十回向行。 五者、十地行。 六者、等覺行。 如是行者,乃能知之。

———說明:【六行之士,不含妙覺】,【因為妙覺已經圓滿,不需要再修行】,不是「行者」,是佛、是世尊、是正遍知,是「無上士」,不是還需要修行的「六行之士」。

經典舉證3:

又如《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記載:涅槃無比無能喻,凡夫二乘莫能測,等覺菩薩不能知,唯佛世尊獨明瞭。

———說明:這裡的涅槃是指 無住處涅槃,唯佛所證,連等覺菩薩都不能具足了知,唯佛獨明瞭。 之所以沒有講到妙覺位,顯然是因為妙覺位就是佛地。 否則的話,經文就應當說等覺妙覺也不能知。

經典舉證4:

又如《菩薩瓔珞本業經》記載:佛子。第四十二地名寂滅心妙覺地常住一相。第一無極湛若虛空。一切種智照達無生有諦始終。唯佛窮盡眾生根本有始有終。佛亦照盡乃至一切煩惱一切眾生果報。佛一心念稱量盡原。一切佛國一切佛因果。 一切佛菩薩神變。 亦一念一時知,住不可思議二諦之外獨在無二。

——說明:上面的經文清楚說明瞭,妙覺位即是佛地。因為經文說此妙覺地「第一無極湛若虛空」,第一無極在大乘裏面當然是佛地。而且「一切種智照達無生有諦始終」「唯佛窮盡眾生根本有始有終」,所以這當然說的是妙覺就是佛地。

另外要說明一下的是,大乘五十二個階位,為何在有的地方記為四十二個階位 ?

答案是:十信位修集信心,滿足十信位功德后即入初住位。因為十信位修行者進退不定猶如鴻毛,故把十信位融入初住位中,作為初住位的基礎,所以大乘五十二個階位,在有的地方記為 四十二個階位,如是道理應知。

3、其實,妙覺位即是佛地佛位,這種常識早就編進佛學詞典了!

 

結論:

正覺會蕭平實居士及其弟子的確是把這個佛學基礎常識搞錯了!一錯就錯了三十年!

不過,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希望正覺會蕭平實居士及其弟子們看到此文之後,能夠改正上述錯誤,以免貽誤後世,那樣的話因果就很重了!

 

附錄——————

文後附錄中列舉了諸家佛學詞典收錄之「妙覺」、「妙覺性」、「妙覺地」的解釋,諸位讀者可以詳細參照比較!

【妙覺】

(術語)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而不可思議,曰妙覺。 即佛果之無上正覺也。 二乘止於自覺,無覺他之功。菩薩雖自覺覺他並行,而未圓滿,獨佛二覺圓滿,覺體不可思議也。四教儀四曰:'金剛後心,朗然大覺,妙智窮源,無明習盡,名真解脫。 翛然無累,寂而常照,名妙覺地。 '三藏法數二十六曰:'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可思議,故名妙覺性。 ’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妙覺地】

(術語)瓔珞本業經所說四十二地之一。 佛果之地位也。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妙覺性】

(術語)瓔珞本業經所說六種性之一。 佛果之性分也。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妙覺】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智德不可思議,稱為妙覺,為佛果的無上正覺,證得此覺的人,被稱為佛。

FROM:【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妙覺地】

證得妙覺的地位,即佛的地位。

FROM:【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妙覺性】

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可思議,故名妙覺性。(自覺覺他者,謂既能覺悟自己,而又覺悟他人也。 )

FROM:【三藏法數】

【妙覺】

為大乘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之一,四十二位之一。 指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故亦為佛果之別稱。 又稱妙覺地。 為究極理想境地之表現;系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妙覺位。 於此位能斷盡一切煩惱,智慧圓妙,覺悟涅槃之理。

天臺四教儀一書說明別、圓二教妙覺位之差異,謂別教之妙覺位坐於蓮華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大寶華王座,現圓滿報身,為鈍根菩薩轉無量四諦之法輪;圓教之妙覺位則以虛空為座,成就清淨法身,居於常寂光土。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四教義卷五、卷六、法華玄義卷四下、卷五上、大乘四論玄義卷二)p2857

FROM:【佛光大辭典】

【妙覺】

大乘菩薩道之五十二修行階位之一。四十二地之一。又稱妙覺地。即指覺行圓滿的究竟佛果。 修行至此階位,則可斷盡一切煩惱,智慧圓滿,悟得絕妙的涅槃之理。 且可超越四魔,照達一切事理,一念一時知一切佛國等事。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雲(大正24·1015c)..'第四十二地名寂滅心妙覺地。 常住一相,第一無極湛若虛空,一切種智照達無生有諦始終。 唯佛窮盡眾生根本有始有終,佛亦照盡乃至一切煩惱、一切眾生果報。佛一念心稱量盡原,一切佛國、一切佛因果、一切佛菩薩神變亦一念一時知,住不可思議二諦之外獨在無二。 ’

又云(大正24·1013a)..'妙覺常住,湛然明淨,名一切智地。 常處中道一切法上,超過四魔,非有非無,一切相盡,頓解大覺,窮化體神,二身常住,為化有緣。 ’

天臺家認為妙覺是由等覺位更入金剛喻定,斷元品無明而到達的極位。 但欲登達此位,別教需斷十二品無明,而圓教則需具斷四十二品無明。 《四教義》卷十雲(大正46·759c)..'妙覺者,金剛後心朗然大覺。 妙智窮源無明習盡,名真解脫。 蕭然無累,寂而常照,名妙覺地。 常住佛果,具足一切佛法,名菩提果,四德涅槃名為果果。 '又,《天臺四教儀》曾說明別圓二教妙覺位的差異。 謂坐蓮華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大寶華王座,現圓滿報身,為鈍根菩薩眾轉無量四諦法輪者,即是別教的妙覺位。 而以虛空為座,成清淨法身,居常寂光土者即為圓教妙覺位。

[參考資料]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菩薩瓔珞本業經疏》卷下;《四教義》卷五;《法華經玄義》卷四(下)、卷五(上);《大乘四論玄義》卷二;《華嚴經疏》卷十八、卷四十五。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