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伽他:《禪——悟前與悟後》暴露蕭平實是一個不懂禪宗的法盲(下)

 

作者:南伽他

編輯、補充:琅琊閣

【琅琊閣按:

這篇文章跟上篇——南伽他:《禪——悟前與悟後》暴露蕭平實是一個不懂禪宗的法盲(上)——是相關的。在南伽他舉出的兩段文字裏面,你會發現蕭平實對禪定和開悟的説法都非常錯亂,説明他沒修過禪定也沒有開悟,只是一個很喜歡拿佛法來吹牛的大凡夫。

在上篇裏面,我們分析蕭平實(自稱平實導師)在《禪——悟前與悟後》裏面寫的一段非常粗亂的文字。錯的最離譜的就是他竟然說:「斷煩惱就會落入一念不生、落於無念之中」。上篇最後提到,蕭平實將「斷煩惱」與「一念不生」變成直接因果的關係有可能是因爲《大乘起信論》說「離念歸於真如」。可是,如果這是蕭平實的「斷煩惱就會一念不生」的邏輯,那麽問題來了,蕭平實和正覺同修會爲什麽又否定「離念靈知」是開悟境界,宣稱「禪宗祖師所説的『離念靈知』只是意識境界住在一念不生的定境,所以『離念靈知』不是證悟」呢?(如本文上篇指出,禪宗祖師,包括慧能大師,經常採用《起信論》的「離念歸於真如」去表達開悟境界,所以禪宗才會將開悟境界稱爲「離念靈知」。)

蕭平實表面上好像很會寫書,其實他的佛法知識淺薄而錯亂,經常搞錯佛法名詞的基本定義。他早期出版的書裏面不但錯誤一籮筐,而且他早期的説法與後面的説法還經常出席自相矛盾、互相打臉的地方。蕭平實在正覺同修會裏面將自己前後矛盾的説法美其名為「因爲他逐漸恢復往世證量之後,因爲體悟更深所造成的差別」。事實上,瞭解他的老學員都知道,蕭平實在二十多年的「弘法」過程裏面,不但被台灣和大陸學佛人批評否定,面對無可抵賴的低級錯誤,蕭平實開始暗中「滾動式修改」自己的説法,反正一衆無知的「鐵粉」壓根兒不瞭解也不關心外界對蕭平實的負評,看到一套新説法,反而讚嘆「蕭導師的法義太精彩了,證量又升級了」!

最後,不要以爲蕭平實的低級錯誤僅僅證明他是個很會拼凑瞎編的大法盲,他的錯誤更説明他從來沒有真正的實修,真正的斷除煩惱,所以才會不知道一個斷煩惱的人到底是什麽心境,到底是有念還是無念。】

 

錯誤四、打坐不做思維靜慮會走向四禪八定?

蕭平實在《禪——悟前與悟后》大陸簡體版(川大版)編按:此書在台灣由蕭平實私人公司「正智出版社」出版,原書第二章<正修行>95頁中,說:

「若是靜中打坐,不做思維靜慮而做一念不生、無念的功夫,便會走向四禪八定的修法,不是聲聞禪。」

南伽他:《禪——悟前與悟後》暴露蕭平實是一個不懂禪宗的法盲(

————辨析說明如下:

這段話足以證明蕭平實根本不懂禪定之修習。

禪定的修習並不是蕭平實錯解的「做一念不生、無念的功夫,便會走向四禪八定」。

四禪八定都不是「做無念的功夫」,真正要說「無念」的,是四禪八定之外的外道定之「無想定」,但無想定那也是要在修到第四禪中捨棄一切的意識念想而進入無想定的無念狀態的。

換句話說,凡夫眾生直接修無念,其實也是修不成無想定的。

思考:

修禪定的師兄們應該去關注這個事情。修禪定,既不是去修無念,當然也不是雜念紛飛,到底如何修定,應當去深入經典同時實際修行對照調整。

【琅琊閣補充:

蕭平實上面這句話,問題還是在於他對「念」這個字的理解膚淺含糊。

上一篇我補充過「離念/無念」在佛法證悟實相的語境裏面,指的是「離我執、法執」,不是去除意識生起的念頭。

禪定的修習是「心一境性」、「制心一處」,也就是意識對準一個「所緣境」,四禪八定的修習裏面都有「所緣境」,差別是所緣境的粗細廣狹。先不説其他微細的心念,既然有能觀的心識和所觀的對象,修定的時候就不是無念的狀態,而是「除了所緣境之外沒有其他『雜念』的狀態」。

可是一般人心猿意馬,不可能一上來就做到「無雜念」,無法將意識心牢牢定在一個對象上,心裏面時不時就冒出各種念頭想法。所以蕭平實在《禪——悟前與悟後》説的「靜中打坐做一念不生的功夫」,只能理解為「靜中打坐做到意識心定在一個所緣境,不被其他雜念干擾的功夫」。這種狀態其實根本不能稱爲「無念/一念不生」。

蕭平實用這樣一個錯誤的表述形容修定,認爲這種「排除雜念、專注一境」的功夫叫「做一念不生的功夫」,因爲他對「念」的定義完全局限在「語言、文字、概念」這些普通人能夠察覺的粗糙的念頭上,這個事實有讀過蕭平實的第一本書《無相念佛》的人都應該知道。他這樣定義「念」,顯示他從來沒有察覺過更微細、更深層的「念」。這也是爲什麽正覺同修會的親教師會告訴學員說:「只要可以十幾秒不起念頭,就是未到地定」。

從蕭平實的表達方式和對「念」的定義,你就知道他不可能修過禪定,不可能證過初禪,連未到地定是什麽狀態都不瞭解,所以才會以爲自己能做到意識在一段時間内沒出現「語言、文字、概念」等粗糙的念頭就叫「有未到地定」。蕭平實和他的弟子的「定力」,只比一個從來不曾打坐的普通人好一些,跟現今世界上許多做冥想的非佛教徒、跟那些修四念住的南傳佛法修行人相比,相差十萬八千里。他們那些有關「禪定」的論述,都是摘取經論和祖師的説法,再加上自己粗淺的理解,拼凑一堆似是而非的文字。只是因爲他們説的東西,畢竟是從佛教文獻裏面摘取的,所以還是可以忽悠很多不懂佛法的初學者。等你信了他們、加入正覺同修會之後,就會發現沒有人真的在乎你有沒有定力,沒有人檢查你的念佛功夫,總之有錢就可以開悟,沒錢就拼命做義工。蕭平實和「正覺教團」在書籍視頻裏面煞有介事的論述念佛、修定,純粹是自欺欺人,順帶哄騙那些不知内情的學佛人去跟蕭平實買(假)開悟。

 

錯誤五、住在「無念」狀態裏面還可以觀照佛性、觀察身體?

蕭平實(平實導師)著《禪——悟前與悟后》大陸簡體版(川大版) 原書第4<禪悟正受及諸功德> 188-189頁中,說:

「我過去也是這樣,兩個禮拜都沒睡覺。躺在床上做什麼?不做什麼!也沒有妄想!就是【住在無念的狀態裡面】 ——一面【觀照】真如佛性,一面【觀察】身體的【哪一個部分有點緊張沒有】?有在用力沒有?【觀察到啦,就放鬆】。 不停地重複,一直到天亮。」

南伽他:《禪——悟前與悟後》暴露蕭平實是一個不懂禪宗的法盲(

南伽他:《禪——悟前與悟後》暴露蕭平實是一個不懂禪宗的法盲(

 

但是,【這種住於真心狀態】的期間,有長有短。

————

辨析:蕭平實的這一段說法真的是很搞笑! 明明他的念頭一個接一個,各種雜念紛飛,又是觀照,又是觀察的,還要做決定(【觀察到啦,就放鬆】),這些念頭這麼多,他還大言不慚地說是【住在無念的狀態裡面】? 

明明他是在觀察身體的緊張與放鬆,他還大言不慚地說他自己是在【這種住於真心狀態】,太矛盾了!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1、說明蕭平實其實連什麼叫做「有念、無念」都不懂————這法義基礎常識知見真的是一塌糊塗啊!

2、更進一步來說,蕭平實竟然把自己觀察調整身體狀態等心行和身行都理解為是【住在無念的狀態裡面】,換句話說,這就證明蕭平實【根本就不懂觀行】啊!

3、還說明蕭平實根本就不懂什麼是真心啊! ————要不然,他怎麼會把觀察調整身體的緊張狀態,說成是「住於真心狀態」呢?

————所以,諸位請說說看,我們判定蕭平實是大妄語錯悟邪師,哪裡有冤枉他呢?

我們判定蕭平實無修無證,並無佛法實證,也沒有禪定功夫等,這都是有如上等證據實錘啊!

思考:佛法實修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既要能夠現前觀察自己身心念頭變化等,同時又要能夠對照經典進行檢驗驗證。

比如上面所辨析的蕭平實的這個謬誤,你如果能夠現前觀察到自己有多個念頭起伏的狀況,你就知道這並不是所謂的無念的狀態,也並不是什麼沒有妄想的狀態。

如果能夠明白這一點,那你就很容易檢驗出自己這種狀況,並不是什麼證悟了真心的狀態。

也可以通過這個來對照佛法經典檢驗辨析自己到底修定修到了什麼狀態。

 

【琅琊閣補充:

蕭平實說自己「沒有妄想、住在無念狀態,這就是真心的狀態,然後去觀察佛性,觀察身體」。

第一、先説在禪定的框架裏面,「無念」指的是「無雜念」,可是蕭平實討論的肯定不是修定的情況,修定時不會一會兒觀察真如佛性,一會兒又去觀察身體的緊張,這怎麽是無念?明明是有很多念。當他知道自己在觀察、知道那是自己的身體、知道某部位緊張,就算腦子裏沒有出現任何語言文字概念,你已經有了知、已經生起了各種心念,不是制住!

所以,他這句話裏面的「無念」,只能放在證悟的框架裏面理解。在討論證悟實相的框架和語境裏面,蕭平實在這段話裏面將「真心的狀態」與「無念」連接,表面上好像跟《大乘起信論》的教理對的上:

《大乘起信論》:「是故修多羅說:「若有眾生能觀無念者,則為向佛智故。」」(CBETA 2023.Q4, T32, no. 1666, p. 576b26-27)

《大乘起信論》:「而有言說者,當知如來善巧方便,假以言說引導眾生,其旨趣者皆為離念歸於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滅不入實智故。」(CBETA 2023.Q4, T32, no. 1666, p. 580b11-14)

上篇有提到《大乘起信論》裏面「無念、無妄想」,不是在說你沒有念頭,不起情緒,不起語言、文字、概念,而是在說「沒有無明,以及因爲無明生起的妄心」,也就是沒有我執、法執。

當蕭平實說他觀察身體哪裏緊張,這句話直接暴露他連「身見」都沒有斷。觀察身體的大前提就是認爲有個身體,認爲這個身體是真實存在的,還有「身體」和「不是身體」的差別想。當一個人認爲有「身體」存在,認爲有「我的身體」和「非我的身體」的區別,説明他「身見」具足,所以蕭平實說他觀察身體的時候,他根本沒有住在「離(妄)念歸於真如」的智慧境界裏面,而是住在有身見、有無明、有煩惱的凡夫境界裏面。他觀察的不是真如佛性,是他自己的邪見。

總結以上,不管是從禪定還是從證悟的角度去理解他這段話,都説不通。

第二,從他這段話裏面,你會發現在蕭平實的認知裏面,「真如佛性」是一個能被意識觀察的東西。

在禪宗的文獻裏面,證真如佛性就是明心見性,就是開悟。祖師說「真心顯現」的時候,妄心滅,一切虛妄的法全部寂滅:

永明延壽大師《宗鏡錄》卷33:「問。萬法唯識。佛住識不。答。若阿賴耶。此云藏識。能藏一切雜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見愛等。執藏以為自內我故。此名唯在異生有學。阿陀那。此名執持。執持種子及色根故。此名通一切位。我執若亡。即捨賴耶。名阿陀那。持無漏種。則妄心斯滅。真心顯現。則佛住無垢淨識。故經云。心若滅者生死盡。即是妄心滅。非心體滅。」(CBETA 2023.Q4, T48, no. 2016, p. 609c9-22)

太虛大師《第七編 法界圓覺學》:「若能了妄境空,妄心不起,順真如性,逆無明習,則無明破而真如顯;妄心滅故,一切妄法無不寂滅(CBETA 2023.Q4, TX15, no. 7, pp. 2514a10-2515a1)

反觀蕭平實所説,不是「真心顯,妄心滅」,他住在「無念」境界裏面觀察「真如佛性」的時候,真心和妄心都在,妄心不滅,還出現身體、緊張這些虛妄法。蕭平實所説的「觀察真如佛性」,其實是借用佛法語言賣弄他的「假開悟」。他所謂的觀察「真如佛性」,是用意識幻想有個阿賴耶識在「持身」、幻想這個阿賴耶識怎麽與「七轉識」合作運作身體,所有知道他發明的「(假)開悟密意」的人,都知道他想表達的是什麽。可是對正常人來説,觀察和幻想絕對是兩碼事,於是很多人讀了蕭平實的書,就以爲他真的有什麽證量,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因此對他的(假)開悟產生强烈

總結本文的上篇和下篇,蕭平實對於佛教經論裏面所説的「斷煩惱、無念、一念不生、禪定、真如佛性」這些名詞,定義錯誤,理解錯亂,他書裏面寫的不是正確的佛法,是一個自以爲是的凡夫,讀了一些佛教教理、做了一些粗淺的功夫之後,自己幻想、拼凑、胡説八道的東西。

很多年前,大陸河北柏林禪院的住持净慧長老(虛雲老和尚的弟子)公開焚毀蕭平實的書,我們加入正覺同修會的時候,雖然聽蕭平實提起過這件事(他一貫省略重要細節),一廂情願地相信焚書的人肯定是出於無知和偏見。今天重新撿起蕭平實早期出版的書籍,譬如這本《禪——悟前與悟後》,看到如此錯亂的内容,才知道真正無知的是當年的自己。想來净慧長老當年看到蕭平實出版的這些荼毒學人、有强烈蠱惑性的「假佛書」,深知它們對初學者、對佛法會帶來嚴重傷害,因此選擇公開焚毀表明自己的立場。】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