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從明代自宮風潮分析探尋正覺教團很多人積極進行人格自宮充當錦衣衛太監行為的思想根源
作者:秦時明月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7470375
編按:這篇轉載文章刪除原文最後一段,有興趣的讀者請看原文。
暗中監控他人,尤其是監控有一定職務的人,對他們指指點點打小報告,是正覺教團的一個重要策略和治術。發展到頂峰的時候簡直是無孔不入,利用親戚朋友、上司下屬、發小閨蜜乃至生意夥伴,進行全方位的偵察和告發,一點雞毛小事、聚會餐飲都在監控之列,甚至嚴禁被接引的學員和接引者見面談話,並惡評定罪為「愛好攀緣」。監控的濫觴和誣告的弊病是明擺著的,但為什麼如此為人所不恥的職業和行為,卻有不少正覺學人趨之若鶩呢?
本文以明代自宮風潮為例,分析和探尋其中的原因。
摘要——
明憲宗時代的汪直、明武宗時代的劉瑾、谷大用等人,以及明神宗時期的馮保等等,個個呼風喚雨,不僅自己能瘋狂斂財,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還能左右政局、控制大臣、後宮、藩王乃至皇帝。雖然免不了最終的身敗名裂,但獲取的利益是明擺著的。【皇帝們對大臣的厭煩與不信任,都轉變成對內監滿滿的愛,這才是導致他們瘋狂自宮最主要的原因】。
——————————
正文:
明仁宗朱高熾剛剛即位的時候遇到一件事:長沙一個平民私下自宮了,自宮之後,就請求進宮當內侍。這是件小事,卻引起了皇帝的反感。朱高熾對此事的回應是——忍心自絕於父母,怎麼能隨侍在皇帝身邊?讓他當兵戍邊去吧。
明朝初年開始,皇室急劇膨脹,對太監的需求多了起來,自宮成了很多人改變命運的階梯。自己斷絕命根,似乎是一種優勢,可以找一個體面的工作,甚至還有升官發財的可能。 洪武元年,明朝剛建立時,內監官只有正五品,後來甚至降到正六品,地位品級還不如宮中的女官。但洪武二十八年正式給內監定級,為正四品。此後,內監(其首領為太監)形成了自己一套官僚體系,自宮一路,就可以與讀書人科考媲美了。自宮做「官」的成本,要比讀書低得多,自宮改變命運,與讀書改變命運一樣,成了激發全民上進的雞湯。
不僅是普通百姓的子弟有人選擇自宮,就連軍人的子弟,也開始加入「自宮潮」。 在剛處理完長沙自宮一事後,朱高熾又接到了奏本,上奏者是興州左屯衛(河北遷安一帶)軍余(類似於現在的預備役之類)徐翊,說自己的兒子已經自宮,並且當上了內監,請求除掉自己的軍籍。這回皇帝真生氣了,批複說:為父教子,為子養親。你兒子自傷身體、背親恩、絕人道,根源就在你。讓你兒子從宮裡出去服兵役吧。
可是,自宮這個風潮,並沒有因為仁宗的反感而消失。到了宣宗朝,又有任本等幾個軍民,自宮求用。宣宗皇帝朱瞻基說,先皇在的時候,自宮的人都發去戍邊去交趾(越南)了,怎麼這幫人還這麼膽大妄為?那就按例全發遣了。
此後的明朝歷代皇帝,堅持了嚴禁自宮的政策,違犯者均戍邊。明英宗正統十三年,江西的樊侃、陝西的李回漢分別偽稱生病、墜馬導致失去生殖器,實為自宮,違背禁令,均發配鐵嶺充軍。明景帝景泰三年,皇帝又下令給禮部尚書胡濙:聞民間自宮者太多,可將犯禁令者自宮後投奔王府的,按舊例以不孝罪名處置。
禁止自宮的政策幾乎貫穿了整個明朝,可是,「自宮潮」並沒有停止,反倒是愈禁愈烈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如果當上內監,只是為了有個工作,混口飯吃,未必就能蠱惑那麼多人冒著充軍、殺頭的危險,付出斷子絕孫的代價,向自己的小弟弟揮出那一刀。真正的刺激,恐怕正來自那些發出禁令的皇帝們。仔細看一看就知道了,很多發禁令最狠的皇帝,身邊都有一個威震全國的太監——比如明英宗身邊的王振,直接導致了土木堡之變,大軍被殲滅,皇帝被俘。此人在英宗復辟後還被「平反」,紀念得極富榮耀。再比如英宗後期的太監曹吉祥,差一點就謀奪了大明的帝位。
明憲宗時代的汪直、明武宗時代的劉瑾、谷大用等人,以及明神宗時期的馮保等等,個個呼風喚雨,不僅自己能瘋狂斂財,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還能左右政局、控制大臣、後宮、藩王乃至皇帝。雖然免不了最終的身敗名裂,但獲取的利益是明擺著的。 【皇帝們對大臣的厭煩與不信任,都轉變成對內監滿滿的愛,這才是導致他們瘋狂自宮最主要的原因】。
秦時明月點評:
從以前明代自宮風潮現象和自宮原因分析可以看出——
正是由於正覺蕭導師對為正覺效力的、有一定職務人員(大臣)的不信任,因此催生了錦衣衛太監這一特殊群體,這個群體的暗中密報權,甚至有著「一言定生死」、「無從查證,也不需查證」的效力,很多「大臣」莫名其妙被責備和「下架」、冷藏,都與太監錦衣衛的密告有關。
這裡不能不提釋惟護這個例子。
釋惟護由於脾氣剛直,對人不假辭色,又不知道在正覺「當官」的門道,自然容易「得罪」這些錦衣衛太監,於是這些人手中密報權就成了誣告權,雪片式的告狀信就飛到了正覺教團總部。
如何處置釋惟護?經過長時間演變形成兩派意見:楊親教師是要「保」,某些人是主張「殺」。保有保的原因——釋惟護在珠三角地區日夜奔走馬不停蹄昏倒在醫院,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且是楊親教師的直屬愛將,怎麼能說殺就殺?那也太不給楊親教師面子了。而且釋惟護接引了不少人,把他拿掉,會不會引發不良後果?這也是正覺高層要考慮的問題。
主張「殺」的一派,則是與釋惟護有著很深積怨的某組。釋惟護不但要求推翻「成功的台灣推廣經驗」,讓學員自由交往交流,而且要求不打正覺旗號,以減輕受到來自官方和「被評論邪師和藏密」在大陸的抵制壓力。
平心而論,釋惟護當初寫的策略報告(不打旗號)是符合大陸實際的,也是一線指揮員在前線作戰得到的寶貴經驗,這種「保存自己才能來日方長」的策略,被當成惟護謀反的證據,「自立門戶、反形已露」。當時的左傾思想在正覺裏面佔據壓倒性的地位,「不打旗號」就意味著「脫離中央領導」,即使你沒有任何自立門戶的行為,也會被懷疑脫離組織培植勢力而成為叛軍。
雖然上下相疑,但問題並不是不能解決,只要開誠布公解釋和溝通,還是可以挽回局面。然而,監控人員由於與釋惟護發生過劇烈衝突(被釋惟護轟走),窺測風向者也嗅到異樣的氣味,某組對釋惟護「不聽話另立規矩」的行為日益不滿......漸漸地,形勢朝向不利於釋惟護的方向發展,楊親教師也在「內部勸說」下改變了對釋惟護的態度,釋惟護的末日來臨只是遲早的事。
對釋惟護進行「收權」和孤立,太監錦衣衛起到了最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他們進行雞毛瑣事的誣告,極大影響了正覺教團的決策。釋惟護的叛逃和另投他師,很大程度就是這些人造成的,等到蕭導師明白事態和後果嚴重性的時候,為時已晚。這些錦衣衛太監後續為了鞏固戰果,還不斷提供假情報,說釋惟護有房車美女,繼續激化矛盾,毒化正覺風氣,妄圖一手遮天,把壞事做絕。除了內部封殺釋惟護,還意圖把釋惟護趕出雲南小廟不許他頤養天年。
2019年6月,七卷《我的菩提路》發表出來,震驚海內外,這就是逼虎跳牆的惡果。據楊親教師在課堂上所說,是此事「都不知如何收場」。其實秦時明月對楊親教師這句話並不以為然——哪有什麼不好收場的?理清事實,重新做出評判結論和定義,吸取教訓,廢除誣告制度不就行了嗎?這有什麼難辦的? 唯一的問題是正覺教團有沒有面對事實進行糾正的勇氣。
皇帝不信任大臣,於是使用錦衣衛太監去控制、壓制大臣,這就是正覺導致多次分裂悲劇的一個根本原因。非但明代,隋朝也是如此,隋文帝楊堅時時防備別人,他不僅懷疑自己的兒子,更懷疑臣下,「其草創元勳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王世積平定叛亂,每戰有功,進位上柱國,並見楊堅「性忌刻,功臣多獲罪,由是縱酒,不與執政言及時事」,縱然如此,楊堅在某日聽到對王世積不利的誣陷之辭時,不與核實,便當即下令將他處死,如此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史萬歲一生南征北戰,功勳卓著,立下汗馬功勞。卻因仗義執言,言談時「詞氣憤厲」,觸怒楊堅,盛怒之下,楊堅下令用杖棒將其亂棍打死於殿庭。天下士庶聞者,識與不識,莫不冤惜。
至於武則天時代的密告制度,其實也是失敗的,最後武則天也不得不廢除這一制度。李世民在評價隋文帝楊堅的時候,有過這樣一段表述——
《舊唐書》記載貞觀四年秋,太宗與幾位近臣議政。太宗問:隋文帝是個怎麼樣的君主?房玄齡回答:他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於禮,辛勤思考朝政事,可算一個勵精圖治的君主。
太宗說:你們看到了他的一個方面,而不瞭解他的另一個方面。此人本性極其明察而內心不賢。內心昏昧,察事理就不能都通達;極其明察,就會臨事多疑。 他認為眾臣不可信任,凡事都由自己決定,雖然精神勞累、身體受苦,處事卻未能都符合道理。朝廷的臣子瞭解皇帝的這種心理后,自然不敢直言。自宰相以下,接受皇帝的命令就行了。
太宗繼續說:我不認為這樣做是對的。以天下事物之廣,難道可以憑一個人的思考獨自決斷? 朕將選用天下的人才,要求他們完成任務,使他們各盡其用。 這樣做,也許可以達到政治的清明安定。同時,太宗詔命官吏:【天子的诏令,如果不適合於時世,就應當堅持上報,不得順旨施行】。只是,在《玄奘文化千年路》裡無限推崇唐太宗的正覺教團,未必會沿用和認真對待唐太宗這個詔令。
應該說,唐太宗從為君者治天下的角度,看到了隋文帝統治時期的致命不足。 為什麼隋文帝會棄楊勇而立矯情飾詐、內陷母后、外結朝士的楊廣為太子(正覺教團讓假克勤後身接管同修會,跟藏密搞轉世靈童一樣可笑)?為什麼隋文帝會棄高颎、虞慶則、史萬歲等功臣故舊不用而獨信滿朝文武都知道的奸臣楊素(正覺教團則有假龍樹轉世,在正覺教團「低調弘法」)? 根子就在唐太宗歸納的問題上——猜忌苛察,當然就會對誰都不信任,什麼事都親力親為而又不能明辨。
任用太監錦衣衛去整治大臣,並且給予太監錦衣衛以「開悟優先權」作為誘餌,極大毒害了正覺教團的風氣,導致許多學員把這條密探之路當作進身之階,丟棄人格揮刀自宮就成為常態化和非理性的集體行為,炮製假情報坑害他人就成了瘋狂追逐開悟優先權的一條捷徑—— 一切為了開悟!
只要能開悟,讓他們去害人,他們都敢幹!
只是,壞事幹多了,總要有人背鍋,因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釋惟護反抗,其他人同樣會反抗,鬧到最後天怒人怨掩蓋也掩蓋不住。不是嗎?連楊親教師都在課堂上悲歎——我已經中箭,但還沒落馬,作為八旗旗主王爺之一的楊親教師都說自己中箭(被人中傷),可見在瘋狂而又無恥的告密制度下,連旗主王爺自己都不能倖免於難,更何況普通學人和其他管理層人員? 不知楊親教師還能硬挺多久?夾菜密報誣告事件之後,楊親教師也是感歎世態炎涼人心不古。
這口黑鍋誰來背?
當然是蕭導師自己。
用太監錦衣衛的是你,以開悟作為獎品鼓勵大家告密的也是你,你不背鍋誰背鍋?
正覺教團錦衣衛太監告密制度以及附屬設立的一系列制度弊端重重,屬於內耗制度,用之必自傷,而且是重傷。
【編按:據悉,楊正旭親教師在他的大陸和香港班課堂上,對學員都講過自己被人誣告「中箭落馬」的事情。作者所説的「夾菜密報」事件是有學員請楊老師吃飯,結果被蔡X利老師告發到台灣,指他攀緣結黨。楊老師因此被蕭平實停了兩年禪三監香職務。至於是什麽人密報,大陸學員爆料說,正覺的推廣組、教學組都有各自的「福德地盤」,也各有各的密探,内部的派系斗爭非常黑暗。後續蔡X利成功上位推廣組組長,取代廖X娟,與她長期向蕭平實和師娘舉發密保絕對不會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