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如何解釋阿賴耶識攝入「識蘊」?能持種的阿賴耶識爲什麽是生滅性的?

girl-lake-landscape-2409627.jpg

分享者:南伽他師兄(2020-11-17)

編輯:文字編輯琅琊閣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問題,就是說關於阿賴耶識能不能攝在識蘊當中?

那麼這個問題其實很複雜,以前正覺一直有這麼一個反駁,實際上我自己以前也一直都還沒有把這個問題想的非常清楚,然後今天早晨看到他們在群裡發這個消息,我突然就明白原來他錯不在這裡,所以正好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供大家參考。

我先念一下這個正覺同修會這個說法,他們的反駁的說法,正覺說:

若是把阿賴耶識含在識蘊當中,那麼前面所說的七識心法都是阿賴耶識所生,而識蘊等六識出生之後才輾轉出生的萬法,那麼現在一看前面所說的種種就變成無所依憑,因為既然阿賴耶識出生識蘊,怎麼又可以反過來說阿賴耶識含攝在識蘊之中呢?而變成會生滅的阿賴耶識,怎麼又可以作為萬法之所依呢?

正覺這個說法他們自己都很相信,也覺得他們很有道理。以前我要去反駁的時候,好像不太好反駁,沒有找到他錯誤的根源在哪裡。

今天算是終於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正覺有一個假設,這個假設是什麼呢?正覺假設最初有一個「起點」,只有一個阿賴耶識,然後由阿賴耶識就開始出生了識蘊,出生了六識,然後六識出生萬法,他們認為是這麼一個順序。所以他們就會反問說:這個六識當然是阿賴耶識出生的,所以呢你如果說阿賴耶識也是識蘊,那豈不就變成了阿賴耶識出生的這個識蘊又包含了阿賴耶識?對吧?所以他們就認為這個有矛盾。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仔細想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很微妙,那麼到底錯在哪裡呢?其實本來大家都應該思考一下。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非常微妙的一個地方,在什麼地方呢?因為就在正覺所假設的前提上。

正覺假設的前提是:在某一個一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個阿賴耶識,然後阿賴耶識出生了識蘊

大家設想一下,這個「只有阿賴耶識沒有識蘊,沒有六識、沒有七轉識的時候」,這是一個什麼狀態?那不應該是無餘涅槃的狀態嗎?但是這怎麼可能呢?那無餘涅槃怎麼又叫阿賴耶識?這是錯誤的。所以他們自己說這些話的時候,底下潛在有一個荒謬的假設前提,他們認為一開始其他什麼法都沒有,只有一個阿賴耶識,然後有了這個阿賴耶識之後,它出生了六識、出生了七識,再由六識、七識、阿賴耶識輾轉再出生萬法。所以,正覺認為既然阿賴耶識是生出識蘊,那就不應該把阿賴耶識包含在識蘊當中。對吧!而且,正覺認為阿賴耶識就不可能生滅,為什麼不可能生滅?正覺認為如果阿賴耶識是生滅,它怎麼再出生六識?又怎麼成為「萬法所依」呢?所以這裡面是好幾個問題混雜在一起。

好了,接下來我告訴大家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一個什麼點,我告訴大家,如果要說「密意」,這個就是密意。這個密意是什麼呢?只要阿賴耶識存在的時候,必定已經有了第七識,至少已經有了第七識(末那識),否則的話,單獨的阿賴耶識,怎麼可能出生末那識或者出生六識呢?這是不可能的。

《成唯識論》當中講過單獨阿賴耶識如果沒有第七識為「俱有依」的時候,它是不能運轉的? 不能運轉,也就是不能流注種子,不能變化的,這才是關鍵!

也就是說,實際上阿賴耶識存在的時候已經有第七識,第七識在大乘佛法里也是包含在識蘊當中,所以這個時候就已經有識蘊了。因此,不能說阿賴耶識出生識蘊。正覺所謂的「阿賴耶識出生的識蘊」,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說法。實際上,整個法的生起是一個輾轉的過程,沒有一個最初,凡夫眾生沒有一個最初突然有一個阿賴耶識,然後突然阿賴耶識出生七轉識這個說法。從無始無明的時候,就至少是阿賴耶識和七轉識,那當然還有無明習氣種子。無始以來就存在的。

所以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由於眾生無始無明就存在,然後無始以來阿賴耶識和染污的末那識就存在。所以,有無明為緣,有了染汙的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相互為緣,那麼才會有六識的出生才會有相應的名法和色法的出生,然後才會輾轉有各種萬法生起。在這個過程當中,阿賴耶識是一切染净諸法的「所依」,所依是從這個角度來講的,因為無始以來,阿賴耶識就存在,就在那裏。這跟「無明」無始以來就存在是一樣的道理!因為阿賴耶識本身他就其實就對應「無明」,沒有無明就不叫做阿賴耶識,就不存在阿賴耶識,所以是這麼一個關係。所以阿賴耶識當然是攝在識蘊當中,這個説法完全沒有問題。

然後第二個就是要講一下,以前是用文字來講,其實文字終究還是不如語音講話說起來能夠清楚:《成唯識論》當中說阿賴耶識「念念生滅」,但是又「恒轉相續」,那麼這個應該怎麼理解?

正覺反駁的其中一個說法就是認為說:如果阿賴耶識滅了,滅了之後它的種子在哪裡?意思就是種子滅掉了就沒有了。那其實這是他們對「生滅變異」這個概念的理解太過僵硬和教條,以及他們對阿賴耶識本身的運轉特性存在一個錯解。

簡單來說,為什麼說阿賴耶識「念念生滅」,然後同時阿賴耶識又是「恆轉相續」,相續不斷呢?你看《成唯識論》當中說阿賴耶識「非斷非常」——既不是斷的,也不是常的,也不是不變的。但是為什麼說阿賴耶識是「不斷」的呢?其實就是因為他念念生滅,然後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說法叫「生滅相續」! 這個簡單的邏輯我也只能理解到這個程度,就是說阿賴耶識和七識、六轉識,包括其他的法,是一個互為因果、互為因緣的關係。簡單來說,比如說這個無明為緣,各種因緣的情況下,阿賴耶識流注這個諸法種子——一切法的種子——種子現行成為法,然後阿賴耶識流注種子的時候,其實它就已經要變化——種子現行成為法,然後法再一滅同時回熏阿賴耶識,在這一瞬間,這一剎那,實際上舊的阿賴耶識已滅, 新的阿賴耶識已生。大家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阿賴耶識念念生滅、生滅相續」的含義。

你想想阿賴耶識它是不斷流注種子,然後又不斷地熏生,所以在那一刹那間,舊的種子流注為法,新的法又回熏的時候,實際上就是舊的阿賴耶識已經滅了,新的阿賴耶識已生,是這樣一個意思。所以當然阿賴耶識裡面有很多功能,很多法的種子,所以它是不斷地有各種法的種子在變異,也就是說,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阿賴耶識都在變化。其實這個變化就叫「生滅」。

舉個最簡單的這個例子。

怎麼說呢?比如說一支剛筆,我在一剎那間把它折斷,折斷的時候原有的那支鋼筆就已經滅了,新的斷的這個鋼筆已經生起了,大家能理解這個意思嗎?所以你說阿賴耶識是常嗎?是「非常」。你說阿賴耶識是斷?它是「非斷」。因為它前後是一個相續的狀態。用這個比喻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

阿賴耶識念念生滅,但是生滅也相續,也就是每一刹那,阿賴耶識都在變化,因為他有種子受熏。而種子是什麼?種子就是阿賴耶識的「相分」。在《成唯識論》裡面有說,種子是阿賴耶識「親生自果、功能差異」的這麼一個東西。所以之前懷吉師兄也說過,種子在沒現行的時候可以叫做阿賴耶識的功能,現行的時候,變成顯現為諸法的樣子。但是阿賴耶識會受熏,諸法反過來會熏回到阿賴耶識裡面,這個受熏的過程,受熏的這個刹那,阿賴耶識其實就已經變化了,這個變化其實就是就是生滅。所以從這樣來看的話,阿賴耶識就是「念念生滅」。

而這個念念生滅不會產生所謂「種子斷滅消失」的問題。正覺一直的想法就是說,一定要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好像要有一個筐、一個容器,然後裡面這個容器是固定不變的,然後種子不斷地放進去拿出來,他們是這種想法。這種想法是一種偏見,是凡夫的理解狀態,所以他們認為阿賴耶識就不能變化。因為一變化,那個裝種子的那個容器就漏了,他們是這種思維。

但實際上按照《成唯識論》的唯識學來講的話,種子並不是與阿賴耶識相脫離的,種子其實就是阿賴耶識的功能,阿賴耶識的功能變化其實就是阿賴耶識的生滅。大家注意去體會理解一下這個意思,因為種子就是阿賴耶識的功能差別,《成唯識論》當中說的是「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 所以這樣的話,種子生滅和受熏,其實就是阿賴耶識的功能的變化,也是阿賴耶識相分的變化。那同時也叫做阿賴耶識的生滅,因為功能變化其實就意味著他不一樣了,對吧?大家能理解這意思吧。

所以這個問題真的是非常複雜,然後如果不用語音對話方式來瞭解,很難用文字能夠能夠說得清楚,今天正好我突然想起來了,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也是供大家參考。阿彌陀佛!

【編按:將阿賴耶識切割為本體與種子——容器和水、貨倉與貨物——這是經論裏面沒有的説法,是蕭平實獨家創見。蕭平實誤會的是《成唯識論》裏面「有體、無體」的説法,以爲「有體」就是有「本體」。按照唯識教理,除了遍計所執的空花、龜毛、兔角等法是無體,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都是「有體」。譬如眼等六識都是有體法:

《成唯識論》卷5:「我法二見用雖有別而不相違,同依一慧,如眼識等體雖是一而有了別青等多用不相違故,此亦應然。」(CBETA 2020.Q4, T31, no. 1585, p. 24b20-22)

《成唯識論》卷2:「同聚心所亦非親所緣,自體異故,如餘非所取。由此應知實無外境,唯有內識似外境生。」(CBETA 2020.Q4, T31, no. 1585, p. 7a21-23)

難道眼識也可分爲本體和種子?事實上,心、心所、八識等法都是有體法,這個“體”不是蕭平實幻想的阿賴耶識獨有的“實有本體”。】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