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菩提路》(五之九):張志成——玄奘一脈的純粹唯識祖師,不採用「如來藏」概念

 

【琅琊閣】: 前幾篇文章討論蕭平實的「第八識如來藏」理論是阿含經破斥的「梵我見」,也是般若中觀經論破斥的「自性見」。接下來幾篇文章,張志成老師會討論蕭平實弘揚的「第八識如來藏」,在《成唯識論》等純粹唯識經論裏面是不是證悟的目標?

先界定一下什麽叫「純粹唯識經論」。唯識經論可以分爲兩大類:

  1. 純粹唯識經論:彌勒、無著、世親、玄奘菩薩這一脈的唯識經論裏面沒有如來藏這個名詞和概念。主要經論包括《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大乘五蘊論》、《大乘百法明門論》、《成唯識論》等。
  2. 心性如來藏經論:結合唯識思想和如來藏概念的經論,比如《楞伽經》、《密嚴經》、《起信論》、《楞嚴經》等,是正覺同修會最常用來佐證其「第八識如來藏」的經論。

【張志成】: 正覺同修會法義的錯謬是非常複雜、盤根錯結的問題。蕭導師的根本錯誤,源於他對佛法的不同體系——阿含、般若中觀、唯識、如來藏各系——的教理都有非常嚴重的錯解,並且混淆了唯識系與如來藏系中「第八識、真如、如來藏」這幾個重要法相的概念要厘清蕭導師的錯誤,應該從唯識系的《成唯識論》入手,作爲討論其他理論體系的基礎。

【琅琊閣】:我們在正覺學法一直有個錯誤的預設:以爲不同經論裏面的名詞是相同的,比如看到般若中觀經論的「自性」,以爲與唯識經論的「自性」,和禪宗文獻裏面的「自性」都是同一個意思。

一般來説,同一個體系的經論理論架構是一樣的,名詞界定也是一樣的;不同體系的經論,比如發源印度的般若中觀與中國禪宗,理論和用詞的差異非常大,絕對不可混爲一談,否則學法就會一團亂。即使是同一體系的經論,比如純粹唯識經論,名詞界定還是會有些許差異,圓成實性就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定義。讀經不可以看著漢字猜測意思,六經注我。這就是爲什麽我們要按照不同經論體系在佛教歷史上流行的次序討論佛法。

【張志成】前幾篇文章説過,般若中觀經論裏面沒有如來藏、第八識這些法相。這裏要指出,《成唯識論》等純粹唯識系的經論裏面也沒有「如來藏」這個名詞和概念。

玄奘的《成唯識論》承襲的是印度佛教唯識系的名詞界定和理論架構,與心性如來藏系的《楞伽經》中國佛教的《起信論》、《楞嚴經》以及禪宗,在理論架構、名詞界定、表述方式三方面都有明顯差異。

【琅琊閣】:張老師,爲什麽您一再强調應該先掌握《成唯識論》,才能正確理解心性如來藏經論和禪宗的説法?

【張志成】這是我在分析蕭平實的錯誤,以及與正覺學員討論法義的時候發現的一個必要的次第。很多學人很崇拜玄奘大師以及《成唯識論》,但是不理解爲什麽《成唯識論》被廣大學人推崇備至。

糅譯十大論師理論的《成唯識論》,提出了一套佛法裏面理論最縝密的法義架構。由於唯識系的《成唯識論》是佛法法義的顛峰之作,論中對法相(現象的分類)界定嚴謹,其法義理論中,幾乎找不到內在的邏輯矛盾,所以,對容易混淆理論和概念的學人,如果能先正確理解《成唯識論》的說法,再以《成唯識論》為基礎去比對不同體系經論的說法,才可能真正理解正覺同修會的法義理論、修證標的、修證方法為何是錯誤顛倒的。

【琅琊閣】:換句話説,當一套理論裏面的名詞概念界定非常清晰,被初學者誤讀的幾率比較低,也難以被外道和世間智者挑剔出邏輯上的矛盾和悖論。

前幾篇討論般若阿含佛法和般若中觀,唯識經論與阿含經、般若中觀經論同樣發源印度,它們在名詞、教理、和表述上是一脈相承,不同的是,唯識經論對現象建立了更加複雜的分類方式,比如八識、三自性等教理。

我們在正覺學法,從一開始就被蕭平實灌輸了一個錯誤的認知:第八識出生萬法,所以是「實我、真我」,第八識等於「真如」與「如來藏」。

【張志成】: 彌勒、無著、世親、玄奘菩薩一脈的「純粹唯識學」經論,包括《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大乘五蘊論》、《大乘百法明門論》、《成唯識論》……等「純粹唯識學」幾乎沒有「如來藏」這個名相。

玄奘菩薩從印度取經回大唐,翻譯了七十五部一千多卷的經論,其中包括「純粹唯識學」全部的重要經論、以及幾百卷《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說一切有部的論著,甚至重新翻譯了鳩摩羅什已經翻譯過的《小品、摩訶般若經》、《金剛經》、《心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但是,他竟然沒有新譯或重譯任何一部有如來藏概念的瑜伽行派經論!比如《大乘莊嚴經論》、《寶性論》、《佛性論》,以及正覺同修會經常拿來引證的《勝鬘經》、《楞伽經》、《密嚴經》,玄奘都沒有重譯。從他翻譯的選擇裏面,就非常清楚看出他有意將如來藏體系的經論邊緣化。

【琅琊閣】如來藏經論發源於印度,爲什麽玄奘大師一脈的唯識祖師,比如護法、無著、世親菩薩等,都沒有將如來藏這個概念納入它們弘揚的唯識體系?玄奘大師在《成唯識論》不是引用過《楞伽經》嗎?

【張志成】如果大家去讀佛教歷史,你會發現蕭導師所推崇的「如來藏」不是印度佛教的主流,玄奘和義淨都曾經留學印度的佛學首府「那爛陀寺」,他們所寫的回憶錄——比如《大唐西域記》——有提過「如來藏體系」嗎?義淨在他撰寫的《南海寄歸內法傳》中說:

所云大乘,無過二種:一則中觀、二乃瑜伽,中觀則俗有真空,體虛如幻;瑜伽則外無內有,事皆唯識

義淨完全沒有提到如來藏系。

另外,在玄奘菩薩回國前,《楞伽經》有劉宋譯本與魏譯本兩個主要譯本,這兩個譯本不是譯文有錯,就是譯筆不流暢。劉宋譯本《楞伽經》是禪宗用來「印心」的所依經,在中國非常受重視,爲什麽玄奘菩薩不重新翻譯?《成唯識論》確實有引用了《楞伽經》裏面的一句話,玄奘菩薩也沒有公開表態,但是他的譯經選擇説明他的取向。

爲什麽要刻意避開如來藏概念?因為若引入如來藏概念在唯識系統中,會出現法義邏輯矛盾的情形。

【琅琊閣】:玄奘大師刻意避免結合如來藏和第八識的經論,因爲很容易被學人誤讀錯解,他恐怕沒想到他當年極力避免的誤讀,今日竟然就發生在正覺同修會身上。更諷刺的是,誤會玄奘大師最嚴重的蕭平實,竟然自稱是他的轉世,說《成唯識論》是他當年寫給自己看的,除了他以外,這個世界上誰都看不懂。

【張志成】蕭導師自稱「玄奘再世」、又高度推崇《成唯識論》,他對第八識的界定主要是根據《成唯識論》的立論。可是事實上,他對《成唯識論》的理解有嚴重的錯誤,而且將《成唯識論》的説法與其他經論混雜,比如將「第八識、如來藏、真如、真心、真我」這幾個法相名詞劃上等號。

【琅琊閣】:讀者讀到這裏一定會好奇:爲什麽引入如來藏概念在唯識系統中會造成法義邏輯矛盾?這個問題我們討論完《成唯識論》的内容才能解釋清楚。正覺的學員可能會問:既然不影響實修,那你們爲什麽要批評蕭平實的理論錯誤?

【張志成】這裏我想强調一點:當我們說「玄奘一脈唯識祖師不採用如來藏概念」,不是在批評心性如來藏經論是「梵我論」或理論錯誤。前幾篇一再强調:佛法的所證超越世間的語言概念和思維邏輯,立論嚴謹是爲了避免被世間智者挑剔邏輯上的悖論。也就是說,理論即使從世間邏輯來看不完美、不嚴密,本身並不妨礙實際修行,但是,立論修行的大方向必須是正確的、符合 佛陀教導的真理。

大方向是什麽?最終到底是否指向破執——破除有真實我、真實法的錯覺。如果沒有破執的效果,甚至增加了更多的錯覺和執著,方向與佛法修行就是背反顛倒的!

 蕭導師的問題不是他的理論不嚴謹、有内在的邏輯矛盾,而是蕭導師將佛教經論中的重要名相和概念,偷換、篡改、稼接、拼凑,他所創造的「第八識如來藏」理論其實是一個四不像的「似梵我論」。蕭導師六經注我的錯亂程度,應驗 佛陀在《解深密經》的警示:

《解深密經》卷1心意識相品()〉:「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從蕭平實六經注我的錯亂程度來看,智慧不夠的人讀經,會將自己的偏執和邪見投射在經論的文字上,生搬硬套,望文生義。這四句偈頌本來是告訴學人不要將阿陀那識執著為「我」,結果蕭平實竟然將 佛陀的意思顛倒解讀,不止「將阿陀那識執為我」,還將阿陀那識當作「開悟密意」販賣廣傳,著書立論,佛教千百年來都不曾出現如此荒唐之事。

【琅琊閣】:正覺同修會有計劃地篡改維基百科、百度百科等網絡資料庫,同時以正覺和私人名義建立大量網站散播正覺「佛法」,意圖「以量取勝」,淹沒真相,讓學人搜尋網絡時,首先看到大量正覺的錯誤説法,然後先入爲主,將蕭平實的「似梵我論」邪見當成佛法學習,無法建立正信正見。正覺對衆生的禍害和遺毒,無從估計。

最後,請大家理解純粹唯識經論的時候,先放下如來藏這個概念,後續會詳細説明如來藏經論的立意和教理。下一篇,張老師會討論「自體」、「三自性」、「四重二諦」幾個概念,順便破解蕭平實獨創的「一心開二門」理論。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