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快報》2020-02-12:牛年新春祝大家道業增上,早日成就菩薩正性離生

——再談蕭平實弟子張善思師兄之文(二十四)法義謬誤與邪思之非善

QQ图片20210208134602.jpg

作者:南伽他、琅琊閣

「無生法忍」群組敬祝大家「牛轉乾坤」!

01.  法義重點

琅琊閣按:

牛年新春,敬祝大家諸事稱心、道業贈上!

既然道業為首,我們牛年第一篇文章要討論的就是「正性離生」——菩薩道的「見道」!

我們所有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藉由通過辨析,討論佛法裏面的基本名詞定義,分析讀經的常見錯誤。《次法》一書的作者張善思師兄的言論,其實非常具代表性,他的讀經方式呈現的就是正覺同修會法主蕭平實和「明心菩薩」的常見錯誤。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正覺同修會法主蕭平實對正性離生」這個名詞的錯解:

重點一:「正性離生」= 見道

「正性離生」定義是見道,可以是「聲聞見道」或「菩薩見道」,視乎經論語境,前者是得初果,後者是入初地;「正性離生」不是蕭平實和善思師兄所説的「證得初禪離欲進入色界境界、離諸異生地」。

張善思:經論中說初地菩薩是超過諸異生地,進入正性離生。諸異生地就是三惡道,能進入正性離生不論是二乘或菩薩,都是離欲進入色界境界,也就是初禪以上的證悟菩薩就是離諸異生地!《瑜伽師地論》中也沒有說過要一定要依四禪才能進入正性離生。只說:「依靜慮能最初入聖諦現觀正性離生」。 可見依照 平實導師的說法,依初禪就已經進入正性離生了!

爲什麽善思師兄有此誤會?因爲蕭平實以爲初禪得「離生喜樂」的「生」是指「欲界生」,所以他看到「正性離生」的「生」,慣性用聯想將兩者等同,以爲「正性離生」與「離欲進入色界境界」的離「欲界生」是一個意思

正性離生的正確定義: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正性離生

見道之別名。為法性、法相家之用語。又作聖性離生。謂入於見道得聖道涅槃之正性,一切煩惱皆斷盡無餘而遠離煩惱之生。據大毘婆沙論卷三載,正性,即涅槃、聖道等,其性正純而不邪曲;生,為煩惱之異名,或謂善根未熟,能令有情輪迴於生死苦海。今涅槃所證之理能脫離煩惱之生,或無漏聖道之智能超越善根之未熟,故稱正性離生。又雖通於見道、修道、無學道,然以見道為其始,意義特重,故為見道之別名。〔俱舍論卷二十三、部執異論、瑜伽論記卷十三上、成唯識論述記卷十末〕(參閱「聖性離生」5580) p1991

重點二、《瑜伽師地論》的<本地分>聲聞地」與菩薩地」之分,切勿混淆「聲聞正性離生」與「菩薩正性離生」

《瑜伽師地論》的内容可以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卷1-50】是<本地分> ,其中卷21-34 是「聲聞地」,卷35-50是「菩薩地」。

善思師兄一再舉出第28卷「聲聞地」的内容當作對菩薩道的敘述,可見蕭平實在增上班講解《瑜伽師地論》的時候,連《瑜伽師地論》的框架都沒有説明。善思師兄明心多年,完全不知道這部論有五大部分,而且其中還有細部的分類,所以他在文章的辯論法義部分,一直將聲聞地卷28的「正性離生」(見道),當成是菩薩地的「正性離生」(見道)。善思師兄對粗淺佛法名詞「正性離生」的誤讀、對《瑜伽師地論》架構的無知,説明其師父蕭平實不可能是三地(五地?)菩薩,或是這部論的譯者玄奘大師。

重點三:依第四禪才能入大乘見道(初地)= 正性離生 = 得無生法忍

張善思說「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不能依初禪入初地」,《成唯識論》和《大般若經》都有指出必須依第四禪才能入初地的事實,這與「大乘見道在初地」一樣,屬於常識和通論。看看窺基大師在《成唯識論述記》卷9的説法:

「瑜伽文言依諸靜慮。及初未至。不言中間入見諦故。此中復言前方便時通諸靜慮。而依第四方得成滿。即最後入時唯依第四。第四禪望餘禪最勝。要託最勝依入見道故。不依下地入有菩薩功德。(CBETA 2020.Q4, T43, no. 1830, p. 568b10-15)

張善思:經論中說初地菩薩是超過諸異生地,進入正性離生。諸異生地就是三惡道,能進入正性離生不論是二乘或菩薩,都是離欲進入色界境界,也就是初禪以上的證悟菩薩就是離諸異生地!《瑜伽師地論》中也沒有說過要一定要依四禪才能進入正性離生。只說:「依靜慮能最初入聖諦現觀正性離生」。 可見依照 平實導師的說法,依初禪就已經進入正性離生了!

重點四:「諸異生地」不是指三惡道,六道輪回都是「異生」。

異生」在梵文裏面指的是凡夫,初地成爲不退轉的真佛子、菩薩摩訶薩,才能説是「入聖位」,離異生性。善思師兄對「異生」一詞錯誤定義當然是因爲蕭平實的教導,跟隨蕭平實學法吸收的大量錯誤定義。如果善思師兄有看張志成老師最近發表的文章,應該看到他建議大家多查字典,網路上有各家佛法字典可以搜尋:

佛光大辭典:異生[1]

梵語 prthag-jana。音譯必栗託仡那。全稱婆羅必栗託仡那(梵 bālaprthagjana,意譯愚異生)。舊譯為凡夫,新譯為異生。凡夫輪迴六道,受種種別異之果報;又凡夫起變異而生邪見造惡,故稱異生。有關異生之語義,據大毘婆沙論卷四十五載,異生之意即起異類之見、異類之煩惱,造異類之業,受異類之果、異類之生。又據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本載,異有二義:()別異,謂聖者唯生於人天趣,而異生乃通於五趣。()變異,謂異生轉變為邪見等。生,係生類之意,以異於聖人之生類,故稱異生。〔大日經疏卷一、玄應音義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參閱「凡夫」730、「婆羅必栗託仡那」4462 p5151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三界不繫三,  許聖道非得, 說名異生性  得法易地捨。」(CBETA 2020.Q4, T29, no. 1560, p. 312c28-29)

《瑜伽師地論》卷52:「復次云何異生性謂三界見所斷法種子。唯未永害量名異生性。」(CBETA 2020.Q4, T30, no. 1579, p. 587b25-26)

重點六:正性離生與證得初禪、離開欲界沒有任何關係的經証。

菩薩的「正性離生」是大乘見道。去年(2020)10月19日「增上班解密哥」在網站上針對「正性離生」舉出詳細經証,看來善思師兄既沒有看張志成老師的文章,也沒有看其他明心菩薩的辨析。

這裏我將增上班解密哥的文章全文引用,供您參考 【爲了方便讀者,我將重點標藍】:[2]

大乘見道在初地 經文08-15【正性離生】

「正性離生」不是蕭平實說的「證如來藏」,也當然不是蕭平實說的「七住」的事。如果您在Cbeta裡面查找「正性離生」和「如來藏」出現在同一章節裡的次數,答案是:0

「正性離生」是「初地」的事,也就是「大乘見道」的事,以下證明之;兼證明正覺的「大乘見道在七住」為邪說,「大乘見道在初地」為正說(雙引號為本人所加):

08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趣入』菩薩『正性離生』,曾無異想,但求無上正等菩提。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從得『初地』乃至得第十地,曾無異想,但求無上正等菩提。

09《瑜伽師地論》:於時時間從其一切繫蓋散動善修治心。從是已後於七真如。有七各別自內所證通達智生。名為『見道』。由得此故。名入菩薩『正性離生』。生如來家。證得『初地』。又能受用此地勝德。

10《瑜伽師地論》:問已入『初地』菩薩當言何相。答當言超過諸異生地。已入菩薩『正性離生』。由已入故。不名異生超過一切所有怖畏。得未曾得無上法故。常能安住極歡喜住。

11《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大乘 基撰:

從初發心乃至初地。由前修相於自住中雖已得淨為得淨故而修正行。起分別慧勵意修作。成苦遲通行勉勵說法。隨力亦能現正覺等利益安樂。於前諸行或未普學。諸相未成。意樂未淨。三極歡喜住。即是『初地』。如前白品并十大願皆現圓滿。由此轉名淨勝意樂。超過異生地證『正性離生』。生如來家成佛真子。

12 《瑜伽論記卷》釋遁倫集撰:

於七『真如』有七各別自內所證通達智生名為『見道』者。由於七如各別自證為方便。故後入想觀。觀諸如通達智生名為見道。即入初地也由得此故名入菩薩『正性離生』。是入位過。生如來家者。

13 《解深密經疏》西明寺沙門圓測撰:

自下第二明自分滿。謂『極喜地』。由前方便地十法行等因緣力故。超過彼方便地。證入『初地』『正性離生』。由是因緣此分圓滿。

14 《成唯識論集解》:已入『初地』菩薩。超過諸異生地。已入菩薩『正性離生』。由已入故。不名異生。超過一切所有怖畏。得未曾得無上法故。常能安住極喜住

15 《成唯識論訂正》:『極喜地』。標地名。初獲等。釋喜故。下諸地標釋倣此凢人期願未遂之前。心恒不喜。己遂之後。相忘于喜。唯方遂之時。自不禁其中心悅豫而手舞足蹈之也。况始獲聖性之位。始證二空之理。始能利益自他乎。得未曾有。故不獨喜而喜之至。曰大喜。曰『極喜也』。瑜伽云。已入『初地』菩薩。『正性離生』。由己入故。不名異生。超過一切所有怖畏。得未曾得無上法故。常能安住極喜。

讀經人曰:「大乘見道」=「正性離生」=「初地」,不關「七住」什麼事。蕭平實把《菩薩瓔珞本業經》凹成大乘見道在七住,有大過失,令人入大妄語地獄。凡是自稱大乘見道的增上班人,若無初地證量,皆是未證言證大妄語之人!請勿拿自己的地獄業開玩笑,蕭平實不能代替您下地獄,請在捨報前趕快發露懺悔!

【原文鏈接:https://jiemige.pixnet.net/blog/post/21573881

 

02. 全文辨析

說明:仍然採取全文對照辨析模式,如同此前「全文對照辨析蕭平實弟子張善思師兄之平實導師的慈悲(23)」一文錯謬

原文標題:平實導師的慈悲(二十四):說明成佛時是依第四禪圓滿佛地的無生法忍 https://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230331047

20210208)琅閣在一篇《琅快報》2020-02-07中,回應了佛法長興部落格的文章:《平實導師的慈悲 (23)》,文章大意就是琅閣他們認為那段經文是在說四禪才得到無生法忍。 於此,本篇重點除了回應法義的問題外,並著重回應爸爸的兒子是如何保護爸爸,愛護爸爸! 並非琅閣所說的那樣。

平實導師的慈悲(二十三):地上菩薩、乘願再來,攝受眾生
https://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230326355

閣在文章中順便攻擊○○師兄,也就是爸爸的兒子! 以下簡稱兒子。 琅琊閣說:為什麼兒子要在文章中寫自己的爸爸是爸爸? 還有琅琊閣覺得兒子不孝順,竟寫什麼吳三桂的故事! 那我們先稍微回應一下事相上的事情! 最後再來談法義的問題。

1.為什麼要寫爸爸、兒子,因為爸爸很多親朋好友並不知道爸爸的事情,而佛法長興部落格中寫爸爸是為了保護爸爸,這些事情不需要指名道姓讓其他人知道! 而之前的文章所提到提告這事,是要當事人表達在法律上本來就有權利可以對誹謗者提告。 而不是說要告爸爸,這怎麼可能呢? 告自己的爸爸?! 可見琅閣真的是會錯意而可能造成挑撥離間呢!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其實張善思師兄的爸爸公開聲明退出正覺同修會並懺悔錯悟,此事很多人都知道,所以善思兄根本沒有必要故意掩飾什麼。再者,若真的是法義辯證,更應該指名道姓、有據可查。這是如理辯論之必須。更進一步來說,既然是法義辯證,有什麼需要「保護」的? 只有涉及人事紛爭之事,才有可能需要保護相關當事人之利益而隱姓埋名,這是一個基本社會常識。

琅琊閣:善思兄覺得這樣圈圈叉叉就沒人知道你在説誰了?這是否掩耳盜鈴之舉?如果不是要提告您的父親,請問善思師兄爲什麽說要「放過」您父親?您父親幹了什麽事情,需要「被放過」?這是「保護、愛護」還是「隱晦的威脅恐嚇」?一個人連部落格發表的文字都可以耍賴,我只能説你沒有你父親誠實的風骨,但是有蕭平實耍賴的「風範」!

————此處辯駁竟

2.為什麼說要提告誹謗人,譬如假設有被誹謗的當事人提告瑯琊閣,那一經過告訴人,琅琊閣的閣主身分就會曝光,被告的相關匿名留言者也可能身分曝光!正覺講堂那麼多法官律師,怎麼可能沒想到這一招,為什麼不告琅琊閣?就是因為 師父很慈悲,以及大家都愛護瑯琊閣主,也不想真的跟閣主撕破臉。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善思兄這裡的意思,是先給琅琊閣【確定誹謗罪名】,然後再來說什麼我們正覺師父慈悲,不訴訟你? 呵呵呵,你為何不反過來想,若是正覺蕭平實居士提告琅琊閣誹謗,最終法院審理結果證明誹謗不成立,證明琅琊閣所指陳之蕭平實佔有正智出版社諸多權益且所捐有限等事成立,那麼到底是誰被打臉呢?

再說,善思兄你的師父蕭平實,到現在應該都還不知道琅琊閣主是誰吧? 連目標都不知道是誰,你卻來說「師父很慈悲,以及大家都愛護瑯琊閣主,也不想真的跟閣主撕破臉」,這不是很荒唐嗎?

琅琊閣:善思師兄請隨時提告,看我手裏有沒有證據!

善思師兄時不時用「滿紙圈圈與臆想的文章」評論諸位「退轉者」,就像蕭平實每個周二繼續用「琅琊閣與兩位寫手」這種字眼不停栽贓(偶爾忍不住説漏嘴,冒出「張志成」三個字,就像你有時忘記幫琅琊閣三個字畫圈圈一樣),這是你們的「愛護」?

請問,你的「不愛護」是什麽定義?就是寫出你不愛聼的真相?

————此處辯駁竟

 

因此師父 平實導師才說:「琅琊閣主最聰明!」我們也可以知道爸爸與誠實兄還有晉榮哥哥相形之下,真的都很單純的! 也明顯被利用了! 估計琅琊閣內部或群組中也沒有人知道真正的閣主是誰! 只有閣主知道自己是閣主吧!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善思兄你這又是無根誹謗污衊了吧?你有證據證明你的爸爸張志成與張晉榮兩位是「被利用」? 若你舉證不力,是不是應該公開聲明懺悔?再者,你說:「估計琅琊閣內部或群組中也沒有人知道真正的閣主是誰!只有閣主知道自己是閣主吧!」,這不就是相當於說你的師父蕭平實更不可能知道琅琊閣主是誰囉?那麼,蕭平實居士公開在講經的時候表示的他知道琅琊閣是誰誰誰的那一番話,是不是公開撒謊?而且是公開面對你們的幾百位「開悟菩薩」撒謊?

琅琊閣:既然張老師、陳永泰師兄、和張晉榮老師都不認識我,不知道我身份,我如何「利用」他們?蕭平實賣書賺錢還公開募款,對你來説沒有絲毫「利用」的嫌疑?你父親、「誠實兄」和「晉榮哥」與你和正覺同修會相處多年,爲何選擇信任一個不相識的凡夫而不信任三地菩薩蕭平實?就是因爲沒有你這麽「不單純」?

————此處辯駁竟

 

3. 再者琅○閣認為○兒子引用吳三桂的故事是在誣衊○爸爸!吳三桂是何等群雄,先幫滿清滅了明朝,年老時再把清朝打得差點滅亡,吳三桂都已經稱帝,只是因為沒有趁勝追擊,不然康熙皇帝差點當不下去! 這樣怎麼會是衊汙自己的爸爸! 明明就是稱讚○爸爸是何等人物,他還沒來正覺講堂前被正覺列為全球前十五大附佛外道之一!進正覺證悟被大眾認為是未來當親教師的大才! 離開正覺時還受到琅○閣等退轉者的喜歡! 師父與老師們大眾原本都喜歡○爸爸! 琅琊閣網站也是因○爸爸的名氣才撐起來的! 如果有一天○爸爸回歸正覺,那將是普天同慶該有多好呢!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善思兄你大概是於中華傳統文化極度無知吧! 雖然對於歷史上之吳三桂其人的評價有多種不同觀點,但整體上對於吳三桂的評價是負面的,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而背主叛國,然後投降多年之後又再度反叛,如此種種事蹟,到底是「何等人物」呢?

再者,善思兄你當時以吳三桂來比喻你的爸爸張志成老師(以及琅琊閣),難道不是以「反叛者」之義來類比的嗎?如此之意,你現在怎麼能夠反過來說是表達你稱讚的意思呢?

琅琊閣:摘錄善思師兄刪除的網文原文給大家參考:

(20200920)恩.....第三號公開懺悔者出爐了(舊的那位,寫旗手變什麼手的那位),讓我想起三藩之亂,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年輕的時候,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這三個藩王聯合起來作亂。三藩之亂的時候清朝也面臨內憂外患,北方的蒙古也想趁機入侵,但因為當時的皇帝是雄才大略、英明有為的聖祖康熙皇帝,所以三藩之亂最後也不了了之。

老實講,第一位公開懺悔者以前還很單純,第二位退轉者是跟著第一位才退轉,那第三位公開懺悔者是更早前就出問題,他在大陸很多省有很大的勢力,但他覺得自己常常被暗算、被欺負!然後加上覺得自己沒有悟,所以就退轉了。

說實話以前沒人敢、也沒人會欺負第一位退轉者,但他莫名其妙就開起第一槍,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只能說臉上三條線,覺得很奇怪!第一號還是福報最好的一位,有錢有閒,全家都學正法,但他決心要退轉,非得弄得家庭破碎、正覺滅亡他才開心!

總之三位大爺都是覺得大家全部悟錯了,他們覺得大家全部都要公開懺悔!不然大家都會下地獄!然後他們都覺得正覺的法義全錯了,他們覺得自己在救護所有的眾生!我看了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說臉上繼續三條線!(通常感到無言、尷尬時就會用臉上三條線來比喻。出自卡通:櫻桃小丸子。)

他們覺得道場裡面的人都很壞會暗算別人!(三號說基層的大眾都很善良,很壞的都是師父或幹部們!我只能說 師父與親教師們及幹部們真是倒楣!)

三藩之亂後來莫名其妙被康熙皇帝給平定了,主要是因為他們也不團結!各打各的,東南方戰場中鄭經與耿精忠還在搶地盤,加上遇到聰明的康熙皇帝,所以三藩支撐不久也就敗了。會引起三藩之亂是因為康熙想要撤藩,引起吳三桂等人的不滿。

那在道場裡面想要公開退轉,然後公開破斥自己的師父,其實就跟吳三桂等人一樣,想要自己當皇帝!而退轉者是想要自己當師父,擁有廣大的徒眾們!

……

吳三桂年輕時背叛了明朝,在年老時又背叛了清朝,他在六十一歲時發起三藩之亂,已經很老了!最後他在六十六歲時就往生了!

一號退轉者與三號退轉者已經老了,都六十幾歲或七十歲的人了,希望他們在有生之年都能懺悔業障,回歸正法,這才是他們家人希望見到的結局,也是 平實導師與所有菩薩們希望看到的結局。

上面這些言語措辭就是一個「很愛父親」的好兒子寫出來的?原來一個孝順的兒子會將自己的父親和長輩稱呼為「三位大爺」!這樣的孝順是你自己定義的「正覺式孝順」嗎?善思兄用吳三桂「三藩之亂」譬喻,將他的父親張志成,他的長輩呂瑞平師兄,他曾經的同門釋惟護法師打入「造反者」的行列,抬高蕭平實為睿智的康熙,還將三位師兄稱爲「退轉者一、二、三號」,説他們爲了「自己當師父,招攬徒眾」。這種栽贓污衊,對父親不孝不義,對長輩和出家僧寳不敬,原來都是善意的稱讚?

師父與老師們大眾原本都喜歡爸爸!——我們現在是討論佛法的對錯,以及正覺的「開悟有沒有實質,張志成師兄是一個尊重佛法的人,會在乎你們喜歡不喜歡他嗎?善思師兄好像沒有什麽對錯是非的觀念,一再拿出我見深重凡夫的「我們都喜歡你」作爲抹掉對錯是非、請重投正覺懷抱的理由!

法義可以辯論,但是你的這些文字,處處顯示你從根本上拒絕理解你父親的出發點和論證,這就是你所謂的愛護

————此處辯駁竟

 

吳三桂會輸是因為年紀大了加上打到一半就劃江而治,因為號稱四十萬大軍但事實上他只控制十萬! (加上三藩也不團結! )因此他不敢直取北京! 如果他很年輕,又能控制全部四十萬大軍趁勝追擊直取北京,清朝可能真的會被他滅掉。 兒子明明就是擔心老爸都已經六十幾歲了還要離開團體,全家又沒人想跟著離開,這樣日子會很辛苦! 原本爸爸很受愛戴,何必那麼辛苦出走搞革命! 要整頓內部留在會裡再想辦法慢慢整頓啊,經由與內部大眾善巧的溝通,好建議必然可以獲得響迴接納的! (可見爸爸仍是一個心性單純的人! )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善思兄你到底對於中華文字含義是懂?還是不懂呢? 什麼叫做「何必那麼辛苦出走搞革命!」? 你這難道不是污衊誹謗你的爸爸張志成老師退出同修會其目的是為了跟蕭平實爭鬥、爭權奪利、爭奪會眾弟子?歷史上的吳三桂後來就是要跟清帝爭天下啊!你仔細再讀讀你的爸爸張志成老師的兩封公開聲明吧! 裡面可曾有一字一句表達了要跟蕭平實爭天下的意思呢?明明張志成老師【純粹是因為佛法根本法義上認為蕭平實居士根本錯謬】所以才退出的啊!

而你呢,善思兄,你卻認為是你爸爸是想鬧革命? 還故意把佛法法義上的分歧,偷換狡辯成為是什麼對於正覺會內部的管理溝通與整頓、建議?所以,善思兄,你這樣的言語文句,到底是因為你的心性單純簡單呢? 還是因為你的思維認知單純簡單呢?

琅琊閣:善思師兄,你的意思是,如果你父親像你一樣年輕力壯,有家人的支持,就可以去搞革命,跟蕭平實全力對抗?所以張志成師兄不應該與蕭平實「鬧革命」,只是因爲年紀大了,家人不讚同,與因果對錯是非沒半毛關係?

————此處辯駁竟

 

4.對於兒子來說,自己的爸爸與自己的師父看法不同,當兒子的是很辛苦、很傷心的! 琅閣這樣破壞父子感情,有沒有同理心啊! 還扭曲兒子的話,誹團「兒子詛咒自己父親早死」,這樣是不是心腸歹毒! 還利用了爸爸來打擊師父,再來打擊兒子,是不是很惡劣! 應該跟兒子道歉吧! 琅琊閣為什麼沒有看到,兒子在文章中常常寫希望自己的爸爸是像 世親菩薩那樣,一世修到接近初地! 明明兒子都是在稱讚自己的爸爸!兒子心目中的爸爸是多麼的偉大,是當作 世親菩薩那樣看待呀! 全世界最愛爸爸的人是兒子! 瑯琊閣根本只是在利用爸爸。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善思兄,你若真的是最愛你的爸爸張志成老師,那麼建議你:

1、真正搞清楚你的爸爸張志成老師,他是為了佛法法義的正邪而退出正覺同修會,而離開蕭平實! 而不是你所以為的(包括正覺所污衊的)什麼為了種種事相不遂之由!

2、真正從法義上跟你的爸爸——張志成老師好好討論、溝通,包括真正的法義辯論,都可以!

琅琊閣:是蕭平實利用你打擊張志成,還是我利用不認識我的張志成打擊你師父?我這裏可沒聖人光輝出售兌換,只提供誠實佛弟子公開懺悔!

善思師兄心腸很好,只是非要用「吳三桂年輕時背叛了明朝,在年老時又背叛了清朝,他在六十一歲時發起三藩之亂,已經很老了!最後他在六十六歲時就往生了!」提醒父親,這種「不歹毒」的溫馨提醒,真的非常慈悲!如果我用你的「吳三桂譬喻」提醒增上班年過七十的學員,不知正覺同修會要怎麽抹黑我?

你的文章裏面,到處都是「老爸師父不合我很傷心、老爸我們都喜歡你你爲何造反、我覺得老爸你不快樂就不快樂,你説我們的法錯就是被欺負不高興啦,我們沒欺負你,你爲什麽要反對我們。。。」種種個人主觀情緒和對他人的主觀情緒投射,這是一個「斷我見」的人説出來的話,還是一個夾纏不清的凡夫的情緒和粗重煩惱?

南伽他師兄與我回復張善思師兄,其實有兩個緣由,一是張志成老師將張善思的文章公開發在我們群組(張老師在完稿他的《我的菩提路》),所以我們才幫他回應。直到目前爲止所有關於張善思的文章,全部都是經由張老師同意或要求才發表,發表之前也請張老師過目。請問張善思你對自己的父親有沒有這份尊重?

 

張志成諂媚文1.png

張志成諂媚文2.jpg

 ————此處辯駁竟

 

平實導師的慈悲(九):總是希望菩薩們一家人能夠團聚
https://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229863047

5.一個團體本來就會有人被欺負,也會有人欺負別人! 經過琅琊閣大肆宣傳誰欺負誰,雖然琅也造了誹謗的惡業,但同時也讓大家修行進步! 想必欺負人的事件會越來越少,被欺負者的忍辱功德也會越來越成就! 大家會越來越和顏愛語!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善思兄你這是學的蕭平實的什麼話術呢?明明是法義正邪辨析的問題,你硬拗成是什麼誰欺負誰的問題?

琅琊閣:如果正覺不是一個將自己標榜為「全球唯一正法」,宣傳大家如何清净的團體,您説的還勉强有一點道理。問題是,正覺的臥底、追殺、霸凌堪比黑社會,而善思師兄的表忠文,是否就是正覺同修會最專精的「語言暴力」?而且連自己的父親都不放過?

————此處辯駁竟

 

6.究竟誰是琅琊閣主這問題已經不重要了,如果 師父與講堂都早知道了閣主是誰,閣主也不會承認! 還不如就假裝不知道,假裝永遠是個謎,真正的閣主可能早已經不想玩了,把網站交給其他還在討厭正覺講堂的人來接續當閣主!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善思兄你這說法很混亂啊! 你的師父蕭平實居士到底知道不知道琅琊閣主是誰呢? 你是不是應該好好去請問一下?

再者,明明琅琊閣是針對正覺會蕭平實的各種法義謬誤進行持續的辨析剖析,你卻故意詆毀扭曲說成是「玩」? 明明是認為蕭平實的正覺講堂【並沒有正法】,你卻故意詆毀破污水說成是「討厭正覺講堂」?

你以為這種扭曲詆毀的表達,就不是口業嗎?

琅琊閣:就是因爲不知道我的身份,才用這種泥鰍加臆想的説法矇混讀者,就像我們群友説的:這是蕭平實的高端話術,將自己的無能變成清高和厲害!

————此處辯駁竟

 

7.閣主想必非常喜歡爸爸的兒子,所以常常要特別寫文章回應兒子。 琅閣一群人怎麼罵兒子,兒子也不會生氣!兒子都不會生氣了! 更何況是 師父更不可能生氣! 師父跟我們只是怕您們日子過得不快樂,又不小心誹誹會造惡業墮惡道,這樣很可憐的! 等到有一天事情結束了,大家可以相見歡喜、握手言和! 畢竟大家本來就是要往佛道邁進! 佛道中沒有永遠的敵人! 有一天您們跟師父 平實導師也會重修舊好的!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用這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吹捧,有什麼意義呢? 到底誰是誹謗正法,誰是大妄語,誰是未悟言悟,這才是最根本的。什麼生氣不生氣的,說個什麼? 更何況,若說蕭平實不為琅琊閣之事生氣,且問他在講經時多次詆毀污衊琅琊閣(例如污衊琅琊閣求悟不得之類),卻是為何?

琅琊閣:善思師兄,你認爲我回應你就是「非常喜歡你——○爸爸的兒子」?

按照善思師兄的邏輯,蕭平實一定很喜歡達賴喇嘛、印順法師和聖嚴法師?那正覺會内爲何把這些人當「毒草」看待呢?不指正你,默默離開,你們繼續捏造「我們正覺一切正常」的謊言,指正你就是因愛成恨和喜歡你?

這種「我回應你就是非常喜歡你」的自戀思維細思極恐,需知道大部分犯罪者都是「自戀型人格」,他們凡事都以自己的定義為準則,而且他的定義可以互相矛盾、雙重標準,隨時更改!總之他永遠沒錯,你永遠有錯。

我希望家暴犯不要學習你的邏輯,否則,被害者沉默,家暴就無罪,被家暴者是「要求或順從家暴」;如果被害者高呼救命,指責家暴犯犯罪,就是被害者因愛成恨、或是所求不遂、誇大事實、甚至非常喜歡犯罪者,總之家暴可以無限繼續?

我的意思是,善思師兄你好像壓根兒不想知道他人感受,只要你認爲「我是喜歡你,我就是喜歡你」,「我是愛護我父親,我父親就必須是這種感受」,對方真正的想法不重要,你也不關心不過問,反正都是你定義的,對方沒有話語權。這是自戀狂的妄想思維?

————此處辯駁竟

 

正覺同修會與 蕭平實導師的好(二):不論被怎麼樣誹導師,都不會生氣
https://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229791941

以上事相上說完了! 再來講法義的部分!

一、《大般若經》的意思是「最後身菩薩」依第四禪,可以圓滿最初正性離生的無生法忍及最後成佛的無生法忍

我們用「初禪」、「初靜慮」、「四靜忍」、「初地」、「正性離生」、「歡喜地」等各種關鍵字去查詢電子佛典,真的查不到說初地一定要依第四禪才能得無生法忍。

只有《大般若經》卷591中說:「爾時,具壽舍利子白佛言:「世尊! 若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雲何方便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應先入初靜慮。 ....................... (中略).........。 此菩薩摩訶薩既入如是四靜慮已,復應思惟:『此四靜慮於諸菩薩摩訶薩眾有大恩德與諸菩薩摩訶薩眾為所依止,謂菩薩摩訶薩眾將得無上正等覺時,皆漸次入此四靜慮,既入如是四靜慮已,依第四靜慮引發五神通,降伏魔軍成無上覺。 』此菩薩摩訶薩應作是念:『往昔菩薩摩訶薩眾皆修靜慮波羅蜜多,我亦應修;往昔菩薩摩訶薩眾皆學靜慮波羅蜜多,我亦應學;往昔菩薩摩訶薩眾皆依靜慮波羅蜜多,隨意所樂引發般若波羅蜜多,我亦應依如是靜慮波羅蜜多,隨意所樂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又,舍利子! 一切菩薩摩訶薩眾無不皆依第四靜慮,方便引發金剛喻定永盡諸漏證如來智,是故當知第四靜慮於諸菩薩摩訶薩眾有大恩德,能令薩菩摩訶薩眾最初趣入正性離生,證會真如捨異生性,最後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但這段經文的前提,紅字部分是在說「菩薩摩訶薩眾將得無上正等覺時,皆漸次入此四靜慮。 」一切快成佛的菩薩摩訶薩,無不皆依第四靜慮來引發金剛喻定,永盡諸漏證如來智;這裡的「菩薩摩訶薩眾」是指快成佛的最後身菩薩!在那一世依四禪進入於那一世中最初入正性離生,並最後成佛!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張善思此處所言大謬。

其一, 張善思師兄沒看明白,般若經中說【最後身菩薩漸次入此四靜慮】,其目的是「依第四靜引發慮五神通,降伏魔軍成無上覺」,而張善思誤解為「依四禪進入於那一世中最初入正性離生」;

其二,張善思師兄缺乏最基礎的大乘佛法常識。 即:最後身菩薩根本不需要「再入正性離生」,何以故?因為最後身菩薩降神母胎乃是清淨身,而不是輪迴異生————所以,最後身菩薩怎麼能夠說還需要入一次正性離生呢?

第三,最後身菩薩位次高於等覺菩薩,其成佛之時,乃是「直接成佛」,而不是「先入正性離生成為初地菩薩,然後再成佛的」!這一點,請諸位讀者仔細查看佛陀成佛之過程就知道。

第四,所以張善思師兄顯然是為了維護其師父蕭平實之邪見,而扭曲理解經文,「六經注我」之邪辯! 實際上,張善思師兄【故意剪切了這一段經文的前面一句】——「又,舍利子! 一切菩薩摩訶薩眾無不皆依第四靜慮,方便趣入正性離生,證會真如捨異生性;一切菩薩摩訶薩眾無不皆依第四靜慮,方便引發金剛喻定,盡諸漏證來智。此段經文,前面一句所講述為菩薩最初證得初地趣入正性離生,後面一句講菩薩最後引發金剛喻定而成佛。

所以,經文後面總結說:「能令菩薩摩訶薩眾最初趣入正性離生,證會真如捨異生性,最後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第五,所以,這裡要最後嚴重警告張善思師兄:「一切菩薩摩訶薩眾無不皆依第四靜慮,方便趣入正性離生,證會真如捨異生性」這句經文,到底是你眼花而看漏? 還是你故意剪切忽略?

切不可草草!

————此處辯駁竟

 

平實導師也說過,最後身菩薩那一世一出生走七步後就把所有證量都全部忘掉,全部重新學習,所以那一世對他來說記憶上也等於是最初進入正性離生,當然他往世早就入地了,並已圓滿十地、圓滿等覺位! 所有的最後身的菩薩眾,在最後的時候都是在那一世依四禪來(最初)進入正性離生,並(最後)成佛。 這意思是什麼? 最後身菩薩都是證悟就成佛了,所以要進入第四禪,直接證悟成就所有的無生法忍來成佛!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善思兄,你這是說你的師父——蕭平實居士在胡說八道詆毀誹謗最後身菩薩嗎?

請問,「證量」是可以「全部忘掉的」?如果是針對全部忘掉了,那不就是沒有任何智慧了嗎? 那不就是凡夫了?

也就是說,蕭平實居士詆毀誹謗說最後身菩薩降神母胎之後就退轉為凡夫!!!

實際上,最後身菩薩降神母胎,出家學道,苦行,菩提樹下證道,等等,都是【示現成佛】,所謂「示現成佛」,就是於凡夫境界而看有一個出家學道的過程,但就菩薩聖智境界而言,其實只是隨緣示現而已。

如果張善思師兄此處所說蕭平實確實說過這樣的話,那就真沒想到蕭平實居士竟然如此缺乏佛法修證常識,竟然有如此的愚癡凡夫之見————以為佛法證量真的可以「忘記」?

蕭平實大概忘記了他自己還曾經說過的,三地滿心菩薩就沒有所謂的胎昧了么?而在這裡,蕭平實居然胡謅、詆毀誹謗說最後身菩薩能夠「忘記」證量?

這種前後矛盾、荒唐鬼扯之說法,怎麼可能是真正的三地菩薩之語呢?

————此處辯駁竟

 

況且依照語意,是說「第四靜慮能令菩薩摩訶薩最初趣入正性離生..... 最後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意思是說「初、二禪及三」都沒辦法讓人圓滿最後成佛時的無生法忍,而只有第四四可以讓菩摩訶薩眾直接圓滿最初的無生法忍及最後成佛的無生法忍,但沒有任何一個經文中說初禪不能得無生法忍。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錯! 前面已經辨析過!一切菩薩摩诃薩【無不皆依】第四靜慮而最初趣入正性離生..... 最後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這是說的【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證入初地,第二個是說證無上覺。 而不是張善思故意忽略的一個階段的事情。

————此處辯駁竟

 

譬如佛陀就是依四禪一悟即至佛地;而其他人悟了有的只在三賢位,有的悟了直接在初地、二地、三地不同。

二、經文中說:「為欲令彼無生法忍轉轉增勝」:證明初禪時已有無生法忍,為了證更高的無生法忍而進修二、三、四禪

我之前在文章中引用的《佛說法集經》與《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兩部經典內容是差不多的! 也都是在講 世尊從初禪修到四禪,這過程中進修無生法忍。

這兩部經都提到菩薩摩訶薩住初禪得無生法忍,增上欲心,是故入初禪求無生法忍。 然後想要轉求更殊勝的無生法忍,因此求二禪、三禪、四禪,為了得更殊勝的無生法忍。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錯! 這個問題在之前駁斥張善思師兄的辯論文章中已經說過了。

————此處辯駁竟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7〈如來無過功德品 8〉:【「大王當知! 沙門瞿曇住初禪中,得無生法忍,增上欲心,是故入初禪求無生法忍。 求轉勝無生忍故,於初禪中生不堅固想,起上欲心捨彼初禪求第二禪。 為欲入彼第二禪故,離彼初禪有覺有觀心,滅於彼心、離於彼心、淨於彼心、寂靜彼心。 內淨、心一處、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行。 內淨者,謂對治彼障第二禪法,寂靜彼法清淨無濁,是名內淨。 心一處者,謂滅彼初禪一切覺觀,寂靜一味猶如大海,一切諸水入皆一味,所謂鹽味。 入第二禪,滅彼初禪一切覺觀,寂靜一味無覺無觀,如是名得無覺無觀三昧。 依彼三昧生喜,謂於佛法僧中生於喜心。 依彼喜心,諸善功德自然滿足。 「為欲令彼無生法忍轉轉增勝、轉轉光明、轉轉勝妙、轉轉柔軟,得上欲心,於彼第二中禪不住、不樂,更求勝上第三禪行。 生如是心,知彼喜心障第三禪及無生法忍,是故離喜,行捨憶念,安慧身受樂,是樂聖人亦說亦捨,依彼二禪無生法忍勝上欲心,離彼喜樂,入三禪行,得三昧樂。 「厭於彼喜,生如是心:『此無喜樂,是無常樂、是盡滅法,非常、非恆、非真實樂、非究竟樂。 』如是知已,轉更復起勝無生忍增上欲心。 依彼勝忍增上欲心,不樂苦樂、遠離苦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禪行,得第四禪三摩拔提。 心心、自在心、寂靜心、光明心、正直心,捨彼一切所有樂事與諸眾生,與彼眾生安隱樂時,即時得彼勝無生忍光明現前,得彼勝忍光明現前故,令行速疾,於第四勝禪妙樂中,不生樂心。 」】(CBETA, T09, no. 272, p. 350, b15-c16)

經文中雖然提到「增上欲心」,表面上看起來是他在初禪中有想要求無生法忍的「增上欲心」! 但經文接著寫「為求轉勝無生法忍故」及「為欲令彼無生法忍轉轉增勝、轉轉光明、轉轉勝妙、轉轉柔軟,得上欲心」,也就是說當時的釋迦菩薩是已經證了初禪時可證的無生法忍,但為了想要求更殊勝的無生法忍,因此起了「增上欲心」,經文中寫「得上慾心」,於是從初進入禪第二禪,然後再依次地進入到三禪、四!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張善思師兄在這裡辯解, 但這一次他仍然是錯解和謬解!

原經文:「沙門瞿曇住初禪中,得無生法忍增上欲心這是對於「無生法忍」的增上欲心,而不是「已住無生法忍再求更上」,這裡的「增上欲心」之「增上」是比喻此欲心乃是對於深妙法境界的追求,而不是說無生法忍境界有勝劣之別。

為求轉勝無生忍故」,這一句,張善思師兄理解為「還有更深妙勝妙的無生法忍」,而實際上這裡說的是:為求轉——勝無生忍故此無生法忍為勝法,所以叫做「勝」無生法忍。 經文:知彼喜心障第三禪及無生法忍,這其實已經說了,二禪之喜心,尚且障無生法忍,請問,初禪之覺觀心,難道不障無生法忍? 所以經文中到了第四禪,才有:即時得彼勝無生忍光明現前。 因為第四禪的舍念清淨,才能夠與無生法忍相應而不違之故。 (不會像二禪的喜樂那樣障無生法忍了)

————此處辯駁竟

 

在二禪的時候,經文中又寫到「知彼喜心障第三禪及無生法忍」,因為知道第二禪會障礙第三禪及第三禪的無生法忍,因此「依彼二禪無生法忍勝上欲心」,也就是說依著第二禪所得的無生法忍,但又起了增上欲心想要進入第三禪求取更高的無生法忍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若按照你這裡的謬解,每一禪定將對應於不同勝劣級別的無生法忍,那麼是不是初地菩薩證無生法忍,應該有四種初地菩薩囉?

有你這種荒誕離奇的理解嗎?

————此處辯駁竟

 

後面得四禪後,經文寫「即時得彼勝無生忍光明現前」,經文是寫得是「得彼殊勝無生法忍。 」呼應前面初禪及二禪寫的「為求轉勝無生法忍故」及「為欲令彼無生法忍轉轉增勝、轉轉光明、轉轉勝妙、轉轉柔軟,得上欲心」,可見這四禪得的是更加殊勝的無生法忍,也可見初禪二禪就已得無生法忍,因為有增上欲心想要追求更殊勝的,所以經文才說欲令彼無生法忍轉轉增勝。

《佛說法集經》與《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還有前面說的《大般若經》,全部都是 釋迦如來或最後身菩薩在成佛時以第四禪來求圓滿的無生法忍的故事!

請問琅閣要怎麼證明初禪時沒辦法證無生法忍! 經典中從來沒有說過依初禪不能得無生法忍,而這段經文還說為求轉勝無生法忍,就是代表初禪已經有了無生法忍,要求更殊勝的無生法忍,才進入二禪、三禪、乃至四禪去求。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前面已經辨析過! 張善思師兄是將經文中對於勝妙的無生法忍法的欲心,理解為 無生法忍這個智慧境界有勝劣差別! 這是非常荒謬的!

大般若經中說的已經很清楚了———— 一切菩薩【無不皆依】第四靜慮...... 這是無可辯駁的!

張善思師兄之所以前後兩次撰文反覆狡辯此事,其實目的只有一個:替他的師兄蕭平實來洗脫自稱地上菩薩的大妄語罪業!

因為蕭平實未證四禪,乃是蕭平實自己都不得不承認的事情!

如果張善思師兄承認了證無生法忍初地菩薩必須要四禪,那麼豈不是就承認了他的師父根本就不是初地乃至二地、三地菩薩?

豈不是就承認了他的師父——蕭平實,自稱地上菩薩,實乃大妄語?!!!

————此處辯駁竟

 

您跟我都只能確定的是,經典上說 釋迦牟尼佛在最後身菩薩時依第四禪求圓滿的無生法忍來成佛! 因為成佛時的無生法忍是最圓滿的,那必須依第四禪! 依第四禪就可以讓最後身菩薩圓滿最初的正性離生無生法忍及最後的成佛無生法忍。 但我們皆無法證明前面三個禪定無法得無生法忍! 而經文的意思看起來是初禪時就已得某部分的無生法忍了,因此才想要更加求轉勝的無生法忍。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不用反覆辯解了!  前面已經說過,佛法經典所言,證初地必須第四禪,最後成佛也是第四禪。

————此處辯駁竟

 

因此「得無生法忍增上欲心」,也可以解釋為 釋迦菩薩是在初禪已得了無生法忍後有增上欲心想要更加增上,因此為求更加殊勝的無生法忍,進入二、三、四去去求取更殊勝的無生法忍。

在經文中也提到過於殊勝的功德起了增上欲心,代表已經證得了又想要更加增強! 《十地經論》卷6:「一者於勝功德中生增上欲心;」(CBETA T26 no. 1522 p. 161 b9)《大方等大集經》卷29:「常於眾生不生礙心,以增上欲勤求於法,勤欲法已深心得解甚深佛法,遠離二乘發無上心」(CBETA T13 no. 397 p. 200 c6-8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請張善思師兄不要望文生義、牽強附會! 不要看到「增上欲心」就亂扯來用! 這裡你所舉的經文是對「功德」的增上欲心,而無生法忍不是功德,是「智慧修證境界」,這個無生法忍的智慧修證境界哪裡有什麼高下之分?

難道一切法不生不滅,可以說是一切法高級的不生不滅,中級的不生不滅,低級的不生不滅嗎?

真是笑話一場!

————此處辯駁竟

 

三、《瑜伽師地論》也沒講到要用第四靜慮來證初地無生法忍

我搜尋《瑜伽師地論》也沒講到要用第四靜慮來證無生法忍! 只有提到依靜慮能最初入聖諦現觀正性離生。 如《瑜伽師地論》卷28:「云何增上心學? 謂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入初靜慮具足安住乃至能入第四靜慮具足安住,是名增上心學。 又諸無色及餘所有等持等至,亦皆名為增上心學。 然依靜慮能最初入聖諦現觀正性離生,非全遠離一切靜慮能成此事,是故靜慮最為殊勝,故[1]偏說為增上心學。 」(CBETA T30 no. 1579 p. 435 c28-p. 436 a6[1]=遍【宋】【元】【明】。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請張善思師兄不要鬧笑話了! 望文生義、牽強附會!  不要看到「正性離生」就亂扯來用! 這裡你所舉的根本論之論文,出自《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八

彌勒菩薩說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二瑜伽處之三

看清楚了,善思兄,這是【聲聞地】之正性離生

我們討論的是【大乘菩薩地】,別搞錯了!

————此處辯駁竟

 

《瑜伽師地論》卷79:「問已入初地菩薩當言何相? 答當言超過諸異生地,已入菩薩正性離生,由已入故,不名異生超過一切所有怖畏,得未曾得無上法故,常能安住極歡喜住。 」(CBETA, T30, no. 1579, p. 737, b29-c3)

經論中說初地菩薩是超過諸異生地,進入正性離生。 諸異生地就是三惡道,能進入正性離生不論是二乘或菩薩,都是離欲進入色界境界,也就是初禪以上的證悟菩薩就是離諸異生地! 《瑜伽師地論》中也沒有說過要一定要依四禪才能進入正性離生。 只說:「依靜慮能最初入聖諦現觀正性離生」。 可見依照 平實導師的說法,依初禪就已經進入正性離生了!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張善思師兄這裡又鬧出違背大小乘佛法的基本常識的錯誤了啊!

諸異生地包括三惡道,但是正確定義指六道輪回! 但是,「正性離生」並不是張善思師兄亂解的所謂「離欲進入色界境界」,因為正性離生的大小乘聖者可以生於人、天,但是反過來,色界天的眾生,並非就一定是正性離生! 因為凡夫天人將來還要下墮輪迴六道的。

也就是說,善思兄竟然不懂常識,謬解以為進入色界境界就是「正性離生」啊? 這真是錯得離譜了!

具體「正性離生」是什麼含義,建議善思兄去查閱佛法經典、詞典,這裡我只簡單說一下,所謂正性離生,說的是聲聞或菩薩因見道而能斷見道所斷障礙,由此不墮三惡道,從而遠離異生性,未來更能終究斷除諸般煩惱障礙。

所以,正性離生,並不是以能否進入色界境界為判斷標準的。正性離生實際上就是大小乘見道之同義詞!

另外,需要強調一下,張善思師兄這裡所舉證的根本論的論文,恰恰證明瞭大乘菩薩遠離異生性、證得正性離生,是在【初歡喜地,即初地】!!!

琅琊閣:

善思師兄認爲進入色界境界就是「正性離生」,因爲這是蕭平實的教導,蕭平實上課經常都這麽解釋,善思師兄自然耳熟能詳。正性離生與禪定沒有關係。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401-600)》卷44954 轉不轉品〉:「如是不退轉菩薩摩訶薩以自相空觀一切法,已入菩薩正性離生,乃至不見少法可得,不可得故無所造作,無所造作故畢竟不生,畢竟不生故名無生法忍,由得如是無生法忍,故名不退轉菩薩摩訶薩。」(CBETA 2020.Q4, T07, no. 220, p. 264b23-27)

《成唯識論》卷1:「此類雖多,而於三界見所斷種未永害位,假立非得,名異生性,於諸聖法未成就故。」(CBETA 2020.Q4, T31, no. 1585, p. 5b4-6)

————此處辯駁竟

 

《瑜伽師地論》卷69:「復次唯依諸靜慮及初靜慮近分未至定,能入聖諦現觀,非無色定。 所以者何? 色定中奢摩他道勝,個進球鉢舍那道劣,非褐鉢舍那劣道能入聖諦現觀,非生上地或色界或無色界能初入聖諦現觀。 何以故? 彼處難生厭故,若厭少者尚不能入聖諦現觀,況於彼處一切厭心少分亦無。 」(CBETA, T30, no. 1579, p. 682, b27-c4)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張善思師兄又鬧笑話了! 望文生義、牽強附會! 不要看到「正性離生」就亂扯來用! 這裡你所舉的根本論之論文,出自《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九

彌勒菩薩說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三

看清楚了,善思兄,這是【聲聞地】之正性離生

我們討論的是【大乘菩薩地】,別搞錯了!

————此處辯駁竟

 

四、當然琅閣與我,我們兩人都是自己在解讀經文! 我們在討論第四禪或初地以上的無生法忍,是不是離我們都太遙遠了! 討論這個有意義嗎? 師父 平實導師認為初禪以上就可以修到初地無生法忍,這經典上也沒說不行啊! 彌勒菩薩的《根本論》說依靜就能最初入聖諦現觀正性離生,也沒說要依第四慮靜啊! 再者《大般若經》那段是說 釋迦牟尼佛最後身菩薩當時是依第四禪來成就最初及最後的無生法忍,經典中也沒有說依初禪不能入初地這些字句。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1、前面已經處處辨析善思兄你對經文的解讀錯謬不堪了啊!

2、你的師父蕭平實居士說初禪能修到初地無生法忍,處處違背經典,如上所辨析。

3、辯論的意義,在於澄清法義正誤! 否則,你的爸爸也不會離開正覺同修會。

————此處辯駁竟

 

所以我們再繼續辯論這個主題也沒意義了! 除非您能找出「依初禪無法證得初地」的經文,或者找到「必須要有第四禪的條件才能入初地」的經文,但這些我都用關鍵字找過了,並沒有找到! 依上述前三個重點就證明了我寫的可能比較正確!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成唯識論》:菩薩起此煖等善根。 雖方便時通諸靜慮而依第四方得成滿。 託最勝依入見道故。此論中說,「雖(四加行之四位)方便時通諸靜慮」,「依第四方得成滿」,然後才能「託最勝依入見道故」,最勝依就是第四靜慮,入見道必須依最勝依。這就很明確了!

實際上,般若經中早就說了:「一切菩薩摩摩訶薩【無不皆依】第四靜慮方便趣入正性離生。

經文意旨非常明確,哪裡有汝等正覺同修會諸人的狡辯餘地?

琅琊閣:

窺基大師在《成唯識論述記》卷9指出,是依第四禪才能入見道:

「瑜伽文言依諸靜慮。及初未至。不言中間入見諦故。此中復言前方便時通諸靜慮。而依第四方得成滿。即最後入時唯依第四。第四禪望餘禪最勝。要託最勝依入見道故。不依下地入有菩薩功德。」(CBETA 2020.Q4, T43, no. 1830, p. 568b10-15)

這些内容前面的文章都寫過了,請善思師兄細讀!

————此處辯駁竟

 

反正不管我把經文解釋的對不對! 總之這篇文章就是在說明○爸爸的兒子永遠愛自己的爸爸! 並非琅○閣亂寫的那樣! 這個重點請永遠記得! 請把這個重點劃起來就好了!

————此處辯駁如下:

南伽他:

這個很好!只是,有一些建議:

1、以後不要亂用比喻類比,吳三桂這個歷史人物,其形象以負面為主,完全不適合用來比喻你的爸爸,明白嗎?

2、真愛你的爸爸,就好好地平等對等地探討法義正謬,這是最上乘的報父母恩;

3、馬上就是新春佳節,好好團圓,好好相聚。

祝諸事和順、闔家和睦。

琅琊閣:

善思師兄:

誠實和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礎。你的文章到處都是「臆想猜測、矯飾歪曲」,與誠實相差太遠。

至於尊重,你對「愛護」的定義是不是正常人或是你所「愛護」的人的定義,還是强行以「愛護」之名希望他人隨順你意,如果不隨順,就要用各種方式詆毀侮辱,詆毀侮辱之後竟然以「愛」之名一筆勾銷,繼續表演預設罪名、顛倒黑白?

你無論何時選擇做一個誠實和懂得尊重的人,改往修來,大家都會不計前嫌,我相信張志成老師也是這般胸襟度量。

新的一年,祝您於孝道、於佛道增上進益!

————此處辯駁竟

 

 

 

[1] http://buddhaspace.org/dict/fk/data/%25E7%2595%25B0%25E7%2594%259F.html

[2] https://jiemige.pixnet.net/blog/post/2157388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瑯琊閣 的頭像
    瑯琊閣

    琅琊閣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