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菩提路》(第十一篇之四):前正覺同修會助教老師胡惠玲的「正覺經歷」
編按:這篇文章的編號是「第十一篇之四」,因爲胡老師是第十一位寫這個系列的前正覺學員,這是她個人所寫的第四篇文章,也是最後一篇。
08. 密意是一個標準答案?
【琅琊閣】:有些學員會不理解:爲什麽當初被印證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懷疑自己的開悟有問題?
【胡惠玲】:這個問題我最初也不理解,也問過其他人:爲什麽會有人退轉?如果是你自己的親身體驗,你怎麽可能否定它?
在這段日子裡,我仔細從新審視我在正覺這些年的修行過程,我在禪淨班時是完全依照親教師的教導去拜佛和看書。收到通知獲錄取禪三,禪三在十天前差不多是閉關狀態,每天拜佛六小時,其餘時間就是看書,看筆記,經行,參禪,我知道自己沒有佛法基礎,又求悟心切,所以加倍努力。
當時上禪三的時候,我對法義的了解都是圍繞著如何去找如來藏,親教師都說看導師寫的書就夠了。導師也曾經說過答案都寫在書裡面,有熱心的「明心菩薩」會提醒我看那幾本書,其實就類似在書中找答案,看到有些特別的字句就去參究,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這是「猜」不是「參」。
【琅琊閣】:您當時怎麽「找如來藏」?
【胡惠玲】:我那時拜佛時一般是30分鐘一拜,試過一小時拜一拜,有輕安的感覺,所以可以拜好幾個小時都不感覺身體疲累。但是其實拜的過程,我一直是在思維如來藏的「密意」,心沒有完全定下來,所以無相拜佛練不出定力,只是訓練我們的心可以安定下來尋找如來藏「密意」。
【琅琊閣】:導師的無相拜佛,是爲了找「持身密意」建立的一個方法,即使你能夠通過無相拜佛修出定力,這個過程中,沒有「止觀並行」,因爲我們不是在觀察一切法,我們是在猜測「如來藏」到底指什麽,比如「如來藏」跟色蘊與行蘊是什麽關係。
【胡惠玲】:被印證明心後幾個月,我都沉醉在「我已經破參」的心境中,覺得自己真的生起一些智慧,導師講經時我真的懂得笑了,這日子終於來了,是地球上的「稀有動物」,感覺真好。「明心」是一個身份地位的象徵,最讓我們驕傲的就是當導師和親教師說:「我看到我自己的如來藏,我也看到你們的如來藏」時,那些未明心學員的羨慕眼神,久而久之,慢心就漸漸增長,走路都帶風!雖然很多學員對我的印象很好,但是,我在過去幾個月冷靜反觀自己的時候,看到自己不是沒有慢心的,只是那個慢心沒有發展成非常明顯的行爲而已。
【琅琊閣】:正覺所謂的「開悟之後生起智慧」是什麽意思?
【胡惠玲】:在未明心前,我聽過明心菩薩說,明心之後經論和公案都會看得懂。其實所謂的「明心就看得懂公案」,就是把導師的「如來藏密意」套上去。增上班的人就算看不懂,不知道怎麽套,也不敢說,怕被別人笑話「明心還看不懂公案」。
我當時覺得自己「生起智慧」,是因爲突然聼懂了那些以前聽不懂的「開示」,知道導師的「機鋒」是要告訴你什麽,去讀經的時候就用「導師的密意」來理解經文,以爲自己用這個方式讀懂佛經就是「開智慧」了。很多「明心菩薩」告訴你明心之後「生起智慧」,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琅琊閣】:正覺一直說我們「現觀第八識如來藏」,您覺得真的有「現觀」到什麽嗎?
【胡惠玲】:現在回頭看,這些「現觀」都是意識的想像,我沒有看到什麽,觀到什麽。導師說開悟了可以「現觀阿賴耶識」,其實就是我的意識想象「阿賴耶識如何持身」。至於「阿賴耶識出生萬法」,那是推論出來的,所以禪三才會有「文字題」要你回答,因爲要你用思維確認只能是阿賴耶識生萬法,不可能再有另外一個識。
【琅琊閣】:您當時爲什麽覺得這個「開悟」有功德受用?
【胡惠玲】:我現在反省過去,覺得當日以爲自己有受用,真的就是自己「腦補」出來的幻想,我拜佛拜了很久、很辛苦參究「密意」、找答案,等到我突然確定了,確實是有一種「解脫」的感覺,但是其實這個解脫的感覺與真正的佛法裏面的解脫沒關係,就是突然「一念相應」那個答案,不用再苦苦思索「密意」的「解脫」。
【琅琊閣】:所以您是自己找到導師的「開悟密意」的,對吧?
【胡惠玲】:其實當時我覺得我是真的自己悟到的,不是人家給的送的,所以我不明白以前那些人為什麼會「退轉」。現在明白到,其實這是正覺從禪淨班開始就給你鋪好了這個方向,你跟著走就只能是找到這個答案。如果這樣證悟後真的有功德受用,那無可厚非,但問題是根本沒有。
雖然我也是經過苦參而找到的,我肯定導師會説那個正確的「文字答案」是靠他提點的,導師有一個「標準答案」,只要你不能説出他設定好的「標準答案」,你就是「被提點」。
【琅琊閣】:我用個譬喻解釋蕭平實的「標準答案」。比如我今天做一個動作,我問你我在做什麽,你説:「你的手拿起一個蘋果,然後你張嘴咬蘋果。」我說,你說錯了,太多葛藤。爲什麽錯了?因爲我的設定的標準文字答案是「吃蘋果」。
佛法的智慧是個人的體驗——經論裏面稱爲「自證聖智」,因爲是「自證」的、無法用言語表達形容的智慧境界,勉强用語言形容的時候,表述不可能每個人完全一樣。開悟不是背唐詩、猜謎語,哪來的標準文字答案?
《楞伽經》:「大慧。我第一義常不思議。第一義因相成。遠離有無。自證聖智所行相故有相。第一義智為其因故有因。離有無故非作者。如虗空涅槃寂滅法故常不思議。是故我說常不思議。不同外道所有諍論。大慧。此常不思議。是諸如來【自證聖智】所行真理。是故菩薩當勤脩學。」
【琅琊閣】:胡老師,後來您爲什麽開始覺得自己沒有斷我見?
【胡惠玲】:被導師印證明心時,大家都認為是已斷我見證初果,所以從來沒懷疑過這件事。在這次琅琊閣事件的因緣,我認真檢驗自己是否有證初果時,發覺我沒有經論所説的「斷我見果德」,我不敢承認自己已證初果斷我見。
導師的書裏面說我們必須現觀五陰十八界虛妄才能斷我見,但事實上,很多學員讀完禪淨班,在進階班很多年都不清楚如何觀行,我敢說就連正覺的「明心菩薩」也未必說得清楚該如何觀行。
我們在禪三上沒有真的「現觀五陰十八界虛妄」,就是坐在那裏聼導師講了一次十八界的定義,信了,就斷我見了。如果我們真的有大乘見道的實質,一定有斷煩惱的效果,但是我看到内部這麽多鬥爭,大家的煩惱那麼多,證明我們未斷我見。
【琅琊閣】:我們當初信自己斷我見,是因爲相信導師,相信他的判斷。
【胡惠玲】:是的,我當時相信我是開悟的,也是因爲我當日對蕭導師絕對信任,導師説你有開悟就是有開悟,導師說你有,整個正覺也認爲你有,你就相信自己有。我不是將責任推卸給導師,我在自我反省的過程裏面,認識到正覺的問題不是蕭導師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所有人都有所求,都非常迫切地想「得到」開悟,所以才以爲自己可以在幾年之間就能夠斷我見、開悟,成爲聖人,即使被導師印證發現沒有斷煩惱的效果,也寧願得過且過,不去懷疑、不願求證。我現在才知道佛法其實真的不是我從前想象的那麼簡單,我清楚知道自己沒有佛法基礎,只是在正覺的禪淨班吸收了一些簡單的知見,努力拜佛,努力看正覺的書,經過三年半就被印證「明心」了。
現在回想,我當日其實不知道見道、開悟、斷我見應該怎麽樣,應該有什麽功德受用,我所理解的開悟、斷我見,全部都是正覺和導師的書教給我的,我自己並沒有去讀經,看看 佛陀説的斷我見和大乘見道是什麽。我知道很多人跟我一樣,看導師講經的書,都是跳過經文,直接讀導師的解釋,經文到底説的是什麽,我沒有認真地閲讀,因爲在正覺,開悟只需要知道導師説的法,那些太深的唯識法義,太複雜的名相,在禪三時根本用不上。
當我看到網上師兄們討論分析「我見」,我覺得「斷我見」的定義不是正覺説的那麽簡單。我開悟之前有讀誦《心經》、《妙法蓮華經》、《地藏經》、《金剛經》等,但只是在讀誦的層面,沒有深入理解 佛要傳達的教理。因為我的佛法知見來源,都只是正覺的書,現在我趁疫情這個因緣,好好再去檢驗和對照經論。
我們在破參前有經過四尋思、四加行的過程,還是只是在名相上的知見?我們對斷我見的內涵有沒有深入了解?有沒有實證四聖諦?阿賴耶識是不生不滅還是「念念生滅」?阿賴耶識是不是屬於識蘊?真見道和相見道是在什麼位階?意根的功能是什麼?為什麼被印證開悟見道後會退轉?我們有經上說「大乘見道證真如」應有的斷煩惱功德嗎?大乘見道是在初地還是在七住位?什麼是轉依成功,怎麽知道自己「轉依成功」?第八識可不可以現觀?
修行是自己的事情,假如有疑問,應該要主動去理解,佛也叫我們要「深入經藏」,我們缺乏的就是多聞,沒有自己去讀經,也沒有認真檢驗自己所證的功德受用。
如果核心的法義有錯誤,我們是否應該要正視這個問題。我現在重新審視法的內涵,不想再誤己誤人。
09. 懺悔的勇氣
【琅琊閣】:胡老師,爲什麽您要公開懺悔?具名公開懺悔這件事,需要很大勇氣,你要面對的是整個正覺教團和你身邊的正覺學員。
【胡惠玲】:我確實曾經感到這種壓力,曾經猶豫過。我的性格不是一個喜歡與人爭辯、一定要説服別人接受我想法的人。可是我還是決定把我看到的事情說出來,希望大家認真的去思考一下。
對於所有被印證的增上班學員,這是關乎自己法身慧命的大事,我們在正覺張嘴閉嘴都是因果、戒律、正法,到底有沒有想過我們所學、所說、所證有沒有問題?對未明心的基層學員來説,我不忍心看到他們為學法做出那麽大的犧牲,但是對正覺的真相一無所知。
我很清楚公開懺悔會有什麼結果,正覺如何「處理」公開懺悔的人,這一年來我都看見了。有親教師在班上說:「你們不信可以走,但是請默默離開。」這是公開要求學員你要離開請便,但是不要影響他人,不要批評正覺!正覺會怎麽對付公開懺悔的人,大家都心中有數。一定有人說我退轉是因為開悟是蕭導師送的,是因爲我捐了很多錢,是我悟得不深,是我業障重沒福報,講堂等人用、我跟其他人不和、我只是不滿意事相等等,或是全部都是。
正覺對我做什麽、要怎麽詆毀我,都沒有關係,我離開是因為法義上和事相上都有問題。這個團體不是我當初認知的那個清淨團體,當初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看清楚之後,我要重新尋求修行的方向,人生無常,我沒有很多個十年讓我浪費,我希望其他全身投入正覺學正法的人,也認真思維:這個團體的言教身教,是不是 佛陀的正法?
【琅琊閣】:有正覺網文說,離開的人是在正覺所求不遂。
【胡惠玲】:我不懷疑有人會說我是因為所求不遂才離開和「退轉」。可是,我禪淨班畢業之後,四次就明心了,很快就有職位,成爲櫃檯義工和助教,哪裏有什麽所求不遂的情況?我是來學法,如果要求什麽,我在世間的事業上已經做得很好,需要去一個佛教道場裏面求什麽權力和身份嗎?
我懺悔是因為發覺我沒有斷我見證初果的功德受用和證量。事實上,我被蕭導師印證明心的初期,我的慢心不知不覺增長,我也可以看到其他學員明心前後的巨大變化,我們的證量到底是什麽?
以前我在正覺,養成了一種怕事、想遠離是非的心態,不想得罪人,不想衝突,不管看到了多少我不認同的事情,一直忍耐。這段時間因爲疫情與正覺拉開距離,我心裏比較放鬆了,我想了很久,決定誠實面對自己,不執著那個光環和地位。
大家要怎麽去評論我,我已經不在乎。我只是發現,原來反省和認錯真的很難。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愚癡。我想了很久才決定要寫這公開懺悔文,講堂的問題涉及法義和事相兩方面,不容易說清楚,我不期望我身邊的人可以理解,我知道很多人堅信蕭導師的法無可挑剔,我無意説服大家,但是,我有權利説出我的經歷和感受。
【琅琊閣】:正覺同修會(正智出版社)最暢銷的書就是《我的菩提路》系列,很多人當初就是讀了裏面的見道報告,以爲找到學法的「歸宿」,奮不顧身投入正覺同修會求開悟。今天,我們發現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有權利也有責任説出我們看到的一切。
您身邊的學員對您公開懺悔這件事有什麽看法?
【胡惠玲】:最近我身邊一直有關心的學員對我説:萬一你誹謗導師,誹謗三寶怎麽辦?這是地獄業啊!
我只是懺悔自己沒有開悟、沒有斷我見,我説的事情都是我自己的真實經歷和感受,沒有誹謗任何人。但是我很想問大家一句話:如果蕭導師印證的開悟錯了,我們是不是未證言證?是不是大妄語?
不止是未證言證,我們跟隨導師誹謗了多少人?導師的書裏面否定了多少古今佛教祖師大德?有些親教師上課,不管下面的學員聽不聽得懂,像背語錄一樣罵一遍密宗、達賴、「後山比丘尼」(證嚴法師)、印順。。。我覺得學員是來學佛法,我們需要批評全世界嗎?
我覺得大家不接受導師會錯,因爲每個人都付出太多,如果導師錯了,我們誹謗了多少人,怎麽面對那些我們接引進入正覺的家人朋友?這裏面的因果我們怎麽面對?
其實「謗法、誹謗導師」這個話題我不想跟任何人辯論,我後來跟關心我的人說:如果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真的誹謗蕭平實,我就回去下跪對導師懺悔。
【琅琊閣】:如果今天可以公開懺悔大妄語罪,以後有任何過錯也可以發露懺悔。
【胡惠玲】:自從我表達公開懺悔的意願後,我身邊的人幫我找了很多「退轉理由」,比如這兩天有位學員打電話來說:「胡師姐,我認識的你不會說出文章裏面的話,你是半推半就,被琅琊閣影響的。」
【琅琊閣】:這位學員說這句話之前,有先弄清楚您離開的具體原因嗎?
【胡惠玲】:對於正覺的事相問題,留下的學員認爲導師做什麽都一定有他的原因,既然如此,那就沒有可以討論的餘地了。至於我否定自己開悟的原因,很多人已經給我編好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他們的想象,我覺得很無奈,因爲不論我怎麽解釋,他們都認爲他們的「故事」才是真相:胡老師否定導師的開悟,因爲她是捐錢之後被「送開悟」的,所以沒有受用,或是胡老師只是因爲與其他幹部不和所以離開的。
就像上面我説的那位學員,如果他真的瞭解我的想法,不會說我是「半推半就」,不會説「文章看起來不是你寫的」。我當時直接回那位學員說:那你其實不認識我!
他「認識」的只是他們幻想的胡惠玲,不是真正的胡惠玲。我本來不急著發表文章,但是我發現很多人要代表我發言,那不如我自己對大家説清楚。
【琅琊閣】:「你是半推半就、是被琅琊閣影響的」——這句話是很典型的正覺思維。其實那個心情就是,一個人看到你做了一件他認爲不對的事,可是他跟你關係很好,無法否定你的爲人,所以就只能把你的行爲推諉給另一個人,用個不完全恰當的譬喻:我家孩子一定是好孩子,今天他做錯事,一定是鄰居家孩子教唆的。
【胡惠玲】:誰能逼誰寫文章呢?這件事情怎麽可能「半推半就」?我理解大家「一番好意」,幫我找藉口,想爲我開脫,可是難道我真的無腦,可以輕易被人唆使煽動?真的是「半推半就」寫這麽長的文章?當大家打電話來,説我被人教唆、說擔心我誹謗導師、誹謗正法會下地獄,其實我也可以用同樣的思維對大家說:「我覺得你被正覺洗腦、我擔心你誹謗經論、誹謗三寶、誹謗祖師」。可是,我不想爭辯,不想說服誰,我在正覺這麽多年,大家要拿什麽理由勸説我,我會想不到嗎?我尊重大家的決定,也請尊重我的決定。
【琅琊閣】:正覺的人一直沒有看清一件事:當他們不問清楚原因,或者即使看到文章内容,依然給「退會者」編造一個他們自己想象的理由——被教唆、福德不夠、被送開悟、所求不遂、因愛成恨、沒有菩薩種姓——這種思維方式缺乏對人的基本尊重。
尊重的基礎是理解——先客觀的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之後你可以認同或不認同,説出你的看法,如果彼此無法達成共識也可以互相尊重,每個人最終都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既然你無法為我負責,你表達意見之後只能尊重我的決定。但是,當你不瞭解一個人,一上來就對他説「我覺得文章不是你寫的」,這不是在理解對方,這是還沒瞭解清楚就自作聰明、自以爲是,把自己的幻想套在對方頭上,認定對方就是自己想象的那樣。
一個活在自我主觀認知裏面的人,不但不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也不可能是一個有修行、有證量的人,因爲這樣的人根本不想看清真相,只是堅持將自己的主觀看法當作真相强加於人。
【胡惠玲】:對於非要跟我辯論法義的人,我不覺得佛法那麽簡單,三言兩語説得清楚,也不覺得很多人真的想瞭解事實,真的想瞭解事實的話,網絡資料那麽多,不需要來找我辯論。
這裏舉出《瑜伽師地論》卷34有一段講初果人功德受用的經文:[1]
1、謂證如是諦現觀故,獲得四智。謂於一切若行若住諸作意中善推求故,得唯法智,得非斷智,得非常智,得緣生行如幻事智。
2、若行境界由失念故,雖起猛利諸煩惱纏,暫作意時,速疾除遣;
3、又能畢竟不墮惡趣;
4、終不故思違越所學,乃至傍生亦不害命;
5、終不退轉,棄捨所學;
6、不復能造五無間業;
7、定知苦樂,非自所作、非他所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無因而生;
8、終不求請外道為師,亦不於彼起福田想;
9、於他沙門婆羅門等,終不觀瞻口及顏面。
10、唯自見法、得法、知法、證法源底,越度疑惑,不由他緣;於大師教、非他所引,於諸法中,得無所畏;
11、終不妄計世瑞吉祥以為清淨;
12、終不更受第八有生,
13、具足成就四種證淨。
上面這些初果人應該具備的功德受用,我自問一個也沒有,我們在禪三上被印證明心見道、斷我見的時候,沒有任何自我檢驗的方式,也沒有讀過經論裏面關於斷我見的定義和功德,就是導師說你有就有。
我們的「斷我見」,不是「自作證」,是「蕭導師作證」。一個證初果的人不應該對自己的所證有疑惑,我有疑惑,不確定自己理解我見的定義,看到外面的説法我無法判斷抉擇,説明我沒有《瑜伽師地論》説的「唯自見法、得法、知法、證法源底,越度疑惑,不由他緣」。
對於所有擔心我公開懺悔會誹謗三寶的同修們,我上面所説是我個人的真實經歷和感受,沒有誹謗任何人,我承認自己沒有證量,免除的是我自己的大妄語罪業,以及我誤導他人造成的學法障礙。
最後,我只是離開正覺同修會,沒有離開佛道。我現在身心舒暢,每日拜懺,安住念佛,真正的「道場」不假外求,只要能夠安住,自己的身心就是道場。
【琅琊閣】:即使面對被指名道姓詆毀攻擊,面對身邊學員的不理解,胡惠玲老師沒有退縮畏懼,她可以否定自己的開悟,可以公開具名懺悔,堅持説出她的經歷,這需要的是比放棄一切去正覺同修會求開悟更大的勇氣!
非常感謝胡老師的分享!
也感謝每一位寫《我的菩提路》文章的同修、每一位在留言區回應的師兄師姐!
[1] 《瑜伽師地論》卷34:「從此無間於前所觀諸聖諦理起內作意。作意無間隨前次第所觀諸諦。若是現見若非現見諸聖諦中。如其次第有無分別決定智現見智生。由此生故。三界所繫見道所斷附屬所依諸煩惱品一切麁重皆悉永斷。此永斷故。若先已離欲界貪者。彼於今時既入如是諦現觀已得不還果。彼與前說離欲者相。當知無異。然於此中少有差別。謂當受化生。即於彼處當般涅槃不復還來生此世間。若先倍離欲界貪者。彼於今時既入如是諦現觀已得一來果。若先未離欲界貪者。彼於今時既入如是諦現觀已。麁重永息得預流果。由能知智與所知境和合無乖現前觀察故名現觀。如剎帝利與剎帝利和合無乖現前觀察名為現觀。婆羅門等當知亦爾。此亦成就眾多相狀。謂證如是諦現觀故獲得四智。謂於一切若行若住諸作意中善推求故。得唯法智得非斷智得非常智。得緣生行如幻事智。若行境界由失念故。雖起猛利諸煩惱纏。暫作意時速疾除遣。又能畢竟不墮惡趣。終不故思違越所學。乃至傍生亦不害命。終不退轉棄捨所學。不復能造五無間業。定知苦樂非自所作非他所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無因而生。終不求請外道為師。亦不於彼起福田想。於他沙門婆羅門等終不觀瞻口及顏面。唯自見法得法。知法證法源底越度疑惑。不由他緣。於大師教非他所引。於諸法中得無所畏。終不妄計世瑞吉祥以為清淨。終不更受第八有生。具足成就四種證淨。如是行者。乃至世第一法已前名勝解作意。於諸聖諦現觀已後。乃至永斷見道所斷一切煩惱名遠離作意。」(CBETA 2021.Q1, T30, no. 1579, pp. 475c27-476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