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說:阿賴耶識體是無常!
作者:網友小花貓
~評正覺對真諦三藏的錯解~
【瑯琊閣】:小花貓最近在留言板介紹過無著的大乘阿毗達摩集論、真諦大師翻譯的大乘起信論,敘事清晰,說理深刻,頗受讀者喜愛。
【小花貓】:最近躲避新冠肺炎疫情,身居貓窩,無事可做,有時讀讀唯識,有時翻翻如來藏系列經論。不巧看到以下正覺同修會對梁-真諦大師的誤解,不禁悲從中來。有感而寫下一點看法。
正覺同修會《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63集『 真如是識之實性』》甘正祺老師開示: |
師承安慧的真諦三藏,他翻譯以及註釋的《決定藏論》說:【斷阿羅耶識即轉凡夫性,捨凡夫法阿羅耶識滅,此識滅故,一切煩惱滅。阿羅耶識對治故,證阿摩羅識。阿羅耶識是無常,是有漏法;阿摩羅識是常,是無漏法;得真如境道故證阿摩羅識。阿羅耶識為麁惡苦果之所追逐,阿摩羅識無有一切麁惡苦果。阿羅耶識而是一切煩惱根本,不為聖道而作根本。】 |
甘老師說:真諦三藏對阿羅耶識(也就是阿賴耶識)錯誤的認知,以為阿賴耶識是無常、是有漏、是煩惱的根本;他認為另外有一個阿摩羅識—也就是無垢識—是常、是無漏的,因此要斷除阿賴耶識,然後證得真如的境界,稱為證阿摩羅識。他這種說法,就是有一個第九識無垢識真如心,與第八識阿賴耶識同時存在,以真如為體,以阿賴耶識為用。 |
【瑯琊閣】:好久不見,先請小花貓跟讀者們打個招呼吧!
【小花貓】:喵嗚—喵喵呼!(喵星球語:開心重逢!)
【瑯琊閣】:這個議題有關真諦三藏,所以要先請教小花貓,真諦大師是中國著名的四大譯師,他翻譯過那些經典?
【小花貓】:真諦大師是中國四大翻譯家當中唯一一位印度人,生平年代為西元499-569年,大約在唯識學祖師陳那59歲時出生。真諦的中文造詣非常高。翻譯了76部315卷經論。除了翻譯金光明經、無上依經、仁王般若經之外,他也是中國唯識學的鼻祖之一,翻譯了許多唯識學的論典,如彌勒菩薩的部分瑜伽師地論(十七地論、決定藏論)、分別中邊論、無著的攝大乘論、具舍論、世親的大乘唯識論、陳那菩薩的《觀所緣緣論》(即無相思塵論)等等。另外,他也翻譯了如來藏系的大乘起信論(註:此論的作者、譯者都有爭議)。
【瑯琊閣】:請問小花貓,真諦大師對中國佛教有什麼貢獻?
【小花貓】:攝論宗、俱舍宗、唯識學、如來藏學派、禪宗都受惠於真諦大師。前面說過,真諦大師是中國唯識學的鼻祖之一,(另一位是菩提流支,造就了地論學派)。真諦大師翻譯了許多唯識學的論點,將唯識學引進中國。因為他的翻譯和教學,造就了中國佛教的攝論宗和俱舍宗。唐朝玄奘大師也深深受到攝論宗、俱舍宗兩宗的影響。玄奘大師在中國曾受學於13位法師,其中八位屬於攝論宗,另外也在長安向道岳學習《俱舍論》。玄奘後來發願西游求法,志在取《十七地論》全本。此外,真諦翻譯的大乘起信論(註:此論的作者、譯者都有爭議)影響了中國禪宗,可見真諦大師對中國佛教界的貢獻和影響巨大深遠。
【瑯琊閣】:請問小花貓,正覺同修會甘正祺老師『真如是識之實性』開示的內容有那些問題?
【小花貓】:總共有四個問題值得探討。
甘正祺老師說:真諦三藏有三個錯誤。 |
1. 真諦三藏對阿羅耶識(也就是阿賴耶識)錯誤的認知,以為阿賴耶識是無常、是有漏、是煩惱的根本 |
2. 真諦三藏他認為另外有一個阿摩羅識—也就是無垢識—是常、是無漏的,因此要斷除阿賴耶識,然後證得真如的境界,稱為證阿摩羅識。 |
3. 他(真諦三藏)這種說法,就是有一個第九識無垢識真如心,與第八識阿賴耶識同時存在,以真如為體,以阿賴耶識為用。 |
01.第一個問題:阿賴耶識是常?無常?
正覺甘正祺老師是批評真諦三藏在《決定藏論-心地品》的翻譯。《決定藏論-心地品》的內容,就是玄奘大師所翻譯的《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
我們來比對看看真諦三藏和玄奘大師對這一段瑜伽師地論的翻譯內容:
真諦譯《決定藏論-心地品》 |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 |
阿羅耶識是無常,是有漏法…阿羅耶識為麁惡苦果之所追逐…阿羅耶識而是一切煩惱根本,不為聖道而作根本。 |
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阿賴耶識為一切麁重所隨…阿賴耶識是煩惱因,聖道不轉因。 |
正覺同修會一向主張玄奘大師所翻譯的瑜伽師地論是正確無誤。對照兩人的翻譯,除了三個名詞譯法不同之外(阿羅耶識 = 阿賴耶識,有漏法=有取受性,根本=因),比對真諦和玄奘的譯文,兩者是相符合的。根據玄奘大師的翻譯,彌勒菩薩說:『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是煩惱因。』當然就證明正覺甘正祺老師是錯誤的,真諦三藏是正確的。
【瑯琊閣】:兩本論文的內容的確相同,都說『阿賴耶識是無常』,正覺的說法是錯的。請問小花貓,玄奘大師的譯文甚至特別指出:阿賴耶識體是無常。『體』是無常!正覺同修會要如何回應?】
【小花貓】:正覺同修會一向主張阿賴耶識心體不生不滅。只要有人說阿賴耶識是生滅無常的,正覺的蕭平實法主、諸親教師們、忠實鐵粉學員們都會勃然憤慨,跳出來指責。正覺甘正祺老師在開示內容依舊照著蕭平實先生的教導,如是說:『阿賴耶識的心體猶如金剛不可破壞,即使集合一切諸佛的勢力,仍然無法破壞一隻螞蟻的阿賴耶識的心體。因為阿賴耶識心體這個自心真如猶如虛空,從來不生、永遠不滅…。』
【小花貓】:看來正覺同修會對蕭平實先生的話堅信不改,很可憐!很可悲!阿賴耶識剎那剎那生滅,一類相續,經論說明的很清楚,瑯琊閣部落格的文章也多次撰文解說,希望正覺同修會盡速修正錯謬,正覺的學員能夠以聖教為依歸,審慎檢驗蕭平實先生說法是正?是訛?
阿賴耶識剎那剎那生滅,一類相續,其實很容易了解。以我們自身為例,每個嬰兒一出生,就不斷在發生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生出生一天的嬰兒、滿月的嬰兒、周歲的嬰兒,上幼稚園的幼童、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上班就業者、退休者,死亡者,每天都是一個不同的我,只是因為一類相續,凡夫誤以為都是相同的我沒有改變,其實是剎那剎那不同,而業果相續。
【瑯琊閣】:正覺經常恣意批評祖師、古德、今賢,鬧出很多笑話。
【小花貓】:正覺的恣意批評是慣性,案例太多了!蕭平實先生所著《識蘊真義》一書,批評安慧論師的《大乘廣五蘊論》是邪說,而玄奘所譯世親菩薩的《大乘五蘊論》才是大乘正法。蕭平實先生多處誤解安慧論師的意旨,大肆批評,結果比對安慧論師的文章,其實和玄奘所譯世親菩薩的文章是相符的。
隨舉兩例如下,請讀者公評:
《第一例》
《大乘廣五蘊論》 安慧菩薩造 |
《大乘五蘊論》 世親菩薩造 玄奘譯 |
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一切種子,又能攝藏我慢相故,又復緣身為境界故。 |
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一切種子故,又能攝 |
蕭平實批評:(安慧)意謂阿賴耶識自身亦有『我慢相』相應,然而事實不然,我慢相之種子現行時,唯是意根與意識相應,焉可言阿賴耶識心體攝藏我慢相?不應正理! |
|
真相:兩本論的字、義相同,只差一個『故』字。蕭平實否定安慧,就是批評世親菩薩不應正理。 |
《第二例》
《大乘廣五蘊論》 安慧菩薩造 |
《大乘五蘊論》 世親菩薩造 玄奘 詔譯 |
識蘊即意處及七心界。 |
識蘊即意處及七心界。 |
蕭平實批評:於此段論文中,安慧說意處(意根)攝屬識蘊….然而此說有大謬焉。…末那識攝屬於根而非攝屬『意根為緣所生』之『識』故,故非識蘊所攝,由此證明安慧之見解邪謬。 |
|
真相:兩本論的內容,一字不差。蕭平實批評安慧,也就是批評世親菩薩見解邪謬。 |
【瑯琊閣】:蕭平實這些説法,批評的是世親菩薩、安慧論師、玄奘大師。如此恣意批評祖師、古德,連帶正覺同修會的親教師、信眾都受蕭先生影響,又著書、作電視節目、錄製視頻傳播,這個業要懺悔多久才能了呢?
02.第二個問題:修行的方法、證悟的標的
甘正祺老師指出真諦三藏的第二個錯誤: |
真諦三藏他認為另外有一個阿摩羅識——也就是無垢識——是常、是無漏的,因此要斷除阿賴耶識,然後證得真如的境界,稱為證阿摩羅識。 |
這個問題是在談修行的目的。佛法所有的修行,都是在斷煩惱,去分別妄想,斷除人我執、法我執,證人法二空,亦即證真如。唯識宗,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也都是如是闡釋聖教,而不是像正覺同修會所說的以找到第八識為見道、明心、証悟。我們同樣把真諦和玄奘大師的兩種翻譯對照來比對:
真諦譯《決定藏論-心地品》 |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 攝抉擇分》 |
一切行種煩惱攝者,聚在阿羅耶識中。
得真如境智,增上行故,修習行故,斷阿羅耶識,即轉凡夫性、捨凡夫法,阿羅耶識滅。此識滅故,一切煩惱滅。阿羅耶識對治故,證阿摩羅識。 |
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 一積一聚。為一聚已, 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由此斷故當言已斷一切雜染。當知轉依由相違故,能永對治阿賴耶識。 |
阿羅耶識是無常,是有漏法;阿摩羅識是常,是無漏法;得真如境道故,證阿摩羅識。 |
又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轉依是常,無取受性,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 |
【瑯琊閣】:這段文字看起來是在談修行的方法和証果,但是有三個名詞不容易懂:阿摩羅識、轉依、真如境智。
【小花貓】:這段的大意是:
1. 阿賴耶識攝藏一切煩惱、戲論
2. 修行是要斷、要對治無常、有漏的阿賴耶識
3. 修行的方法是依真如境智
4. 修行目的是要證得那個常、無漏的聖道——真諦譯為『阿摩羅識』,玄奘譯為『轉依』。
5. 兩人的翻譯大意相同,主要差別處是:真諦譯文的『阿摩羅識』,玄奘是翻成『轉依』。
6. 所謂『阿摩羅識』是指証得真如境,也就是至少已經證入初地。
《真諦》所譯的《三無性論》有解說『阿摩羅識』:『明此亂識即是分別、依他,似塵、識所顯。由(似塵)分別性永無故,(識)依他性亦不有。此二無所有,即是阿摩羅識。』所以真諦所謂的『阿摩羅識』就是指原本的分別心,依真如境智,轉為『境識俱泯的無分別狀態』,証得真如境。
7.《玄奘》的譯文說要說證得常、無漏的『轉依』,一直無間斷的住於這個常、無漏的『轉依』境界,才能說是已經斷除阿賴耶識。因為這個『轉依』境界的體性是常、無漏,和阿賴耶識的體性(有漏、無常)相違,所以才可以永遠對治阿賴耶識,證得真如境、聖道。
【瑯琊閣】:彌勒菩薩在此處說修行是要證真如境,斷阿賴耶識、永對治阿賴耶識。正覺偏偏堅持說見道、明心、開悟就是要找到第八識,阿賴耶識,以阿賴耶識為真我。
【小花貓】:沒有錯,這段譯文,玄奘大師和真諦大師都說要依真如智修行,無間斷除有漏煩惱、無常的阿賴耶識,永對治阿賴耶識,才能聖道成就。
【瑯琊閣】:真諦的翻譯是『阿摩羅識是常』,玄奘的翻譯是『轉依是常』。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小花貓】:
1. 玄奘的譯文是直譯,梵文 asraya-paravrtti直接翻成中文就是『轉依』,也就是轉變所依。眾生在凡夫位的生命是以有漏、無常的阿賴耶識為所依,要轉凡成聖,就要捨棄有漏、無常的阿賴耶識,改為以無漏、常的真如境、聖道為所依。
2. 但是玄奘的譯文沒有說明要修行到什麼狀態,才算是斷阿賴耶識,真如境、成就聖道。真諦則是直接把斷阿賴耶識,證真如境的狀態指出來說明:就是心轉成『境識俱泯的狀態』,也就是證『阿摩羅識』。這一點和玄奘的成唯識論卷九所說見道入地境界相同:『菩薩於所緣境、無分別智,都無所得,不取種種戲論相故,爾時乃名:實住唯識真勝義性,即證真如智,與真如平等平等』
【瑯琊閣】:真諦和玄奘所譯的大意都是相同,都是要依真如智修行,斷阿賴耶識,成就聖道。正覺同修會以找到阿賴耶識為修行標的,根本徹底錯誤,諸經諸論都說修行是離能取、所取,證二空、斷二障,證真如境。
轉依是唯識宗修行的原理,瑯琊閣部落閣的文章也說明過。轉依不是正覺同修會所說:開悟後不再依止生滅的意識心假我,轉而依止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為真我。
【瑯琊閣】:真諦所說的証阿摩羅識,是否就等同証佛地『無垢識』?
佛經說阿摩羅識、安摩羅識、菴摩羅識、白淨識、無垢識,好像是等同的名詞。
【小花貓】:不一定。真諦大師此處所說的証『阿摩羅識』是指從入初地開始,証得無分別智,心轉為『境識俱泯的無分別狀態』,此後一直到成佛為止,這段期間,心從此都處於『境識俱泯的無分別狀態』。
但是入初地時,只有斷了分別執,未斷俱生執、尚未永斷一切所知障。『阿摩羅識』有不同的清淨程度,要繼續一直修到佛地為止,才能算是得到最究竟、最極清淨『阿摩羅識』。但是唯識宗所說的無垢識是專指佛地境界,只能等同最究竟、最極清淨『阿摩羅識』,唯識宗的無垢識不能等同真諦的初地『阿摩羅識』。
03.第三個問題:佛法談幾個識?
甘正祺老師批評真諦三藏的第三個錯誤: |
3. 他(真諦三藏)這種說法,就是有一個第九識無垢識真如心,與第八識阿賴耶識同時存在,以真如為體,以阿賴耶識為用。 |
這個問題是討論佛法究竟是主張幾個識?
正覺同修會一向堅持只能用八個識來解說佛法。蕭平實先生在《學佛的心態》書裡說:『若實有八九識同時同處並行運作者,世尊應說明之…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甘正祺老師也如是主張。
事實上:佛陀、諸菩薩、祖師、大德隨宜說法,為適應眾生根性不同,會施設不同的識來解說。有說一個識、兩個識、六個識、八個識、九個識乃至十一個識。
楞伽經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乘入楞伽經:『大慧!識廣說有八,略則唯二,謂現識及分別事識。』『八九識種種,如海眾波浪』
同一本經裡面,世尊就親口說識可以用三種不同的分類法:兩種識、八種識、九種識來解說佛法。
【瑯琊閣】:蕭平實先生說世尊並沒有說過有九個識。《楞伽經》已經證明蕭先生的說法錯誤。請問還有哪幾本經有說九個識?
【小花貓】:我們貓界孤陋寡聞,只知道下列四本經有說九個識,小貓所不知道的應該更多。
《入楞伽經-卷九》:「依諸邪念法,是故有識生;八九種種識,如水中諸波。」
《大乘入楞伽經-卷六》:「由虛妄分別,是則有識生;八九識種種,如海眾波浪。」
《大乘密嚴經-卷2》〈顯示自作品第四〉:「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復告螺髻梵天王言:天主,心有八種、或復有九,與無明俱為世間因。」
《金剛三昧經-入實際品》︰「如彼心地,八識海澄,九識流淨,風不能動,波浪不起。」
另外,八個識之外,佛經也常用無垢識、菴摩羅識這兩個名詞來描述清淨狀態的心: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0》: 「如來無垢識,永斷諸習氣,清淨智圓明,賢聖所歸趣。 」
《楞嚴經-卷4》:「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
【結論】:經典證明正覺的說法錯誤。世尊親口說,可以用不同的分類法:兩種識、八種識、九種識來解說佛法。因此祖師大德因應說法需要,將識做不同的分類、定義,應當予以尊重,應當審慎研讀、思惟學習祖師大德的深意,才能真修實證。
04. 第四個問題:依因、生因、建立因
甘正祺老師批評真諦三藏的第三個錯誤: |
他(真諦三藏)這種說法,就是有一個第九識無垢識真如心…。 甘老師說:(引用蕭平實所著《真假開悟》)真如是所顯法…是識所顯。…不是識所變生的法,因此沒有作用。…真如只是第八識心體的自性。 |
【小花貓】:甘老師這個問題討論了(1)什麼是真如?(2)什麼是真如的作用?
(1) 甘老師說堅守蕭平實先生的主張,說真如只是第八識心體的自性。事實上,真如是一切諸法的自性,而非只是第八識的自性。成唯識論曰:『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瑯琊閣文章已經多次說明,真如是一切諸法的真實自性,不是正覺蕭平實先生所說,只是屬於第八識。
(2) 什麼是真如的作用?真如絕非像正覺同修會所說『沒有作用』。
甘正祺老師如果有閱讀《我的菩提路》(五之二十九):張志成——蕭平實混淆經論裏面的兩種「因」——「生因」、「建立因」,以及兩種「所依」——「持種依」、「迷悟依」(201.05.08)就會看懂真諦、玄奘的譯文。
真諦譯《決定藏論-心地品》 |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 |
阿羅耶識而是一切煩惱根本,不為聖道而作根本; 阿摩羅識亦復不為煩惱根本,但為聖道得道得作根本。 阿摩羅識作聖道依因,不作生因。 |
阿賴耶識是煩惱轉因,聖道不轉因。 轉依是煩惱不轉因,聖道轉因。 應知:但是建立因性,非生因性。 |
兩個譯文都強調真如境不能做親因緣直接出生聖道,但是並非沒有作用。真如境是迷悟依、是建立因、是生起聖道的助緣。
修行必須依止真如境,去觀察諸法,去斷除煩惱、習氣、能令無漏種子現行為『無漏有為法』。真如是一切清淨、無漏善法生起之「助緣」、「建立因」,而不是「親因緣」——「生因」。
【瑯琊閣】:真諦翻譯的唯識典籍和玄奘翻譯的典籍,有什麼差別?
【小花貓】:真諦是唯識古學,繼承無著、世親前中期的思想。玄奘所學是唯識今學,繼承世親後期到護法、戒賢的思想。兩者有相同也有相異之處。要懂唯識學,一定要先了解唯識學先後思想的轉變,以免覺得祖師們的著作有衝突矛盾。唐朝靈潤法師分析兩者有14不同義,當代大家梅光羲又提出八點不同之處,很值得參考。我把靈潤法師的14不同義附於後,給大家參考。前面兩點大家可能覺得比較有趣,第七點開始法義比較深。
真諦和玄奘唯識思想不同處(略說) |
|
真諦 |
玄奘 |
相性融即、智如不二、八識一體、 種識不分、阿陀那識定義 無相唯識、無為依、同時因果、 三性差別、存在論為中心...等等 |
相性永別、智如為二、八識別體、 種識皆有、阿陀那識定義 有相唯識、有為依、異時因果、 三性差別、認識論為中心...等等 |
唐朝靈潤法師分析兩者有14不同義,當代大家梅光羲又提出八點不同之處,很值得參考。我把靈潤法師的14不同義附於後,給大家參考。前面兩點大家可能覺得比較有趣,第七點開始法義比較深。
第一點不同:
玄奘學派認為眾生有五種姓,其中之一無種姓。真諦所傳認為眾生皆有佛性。
第二點不同:
玄奘所譯:二乘人入無餘涅槃,則永不歸回大乘。真諦所譯:二乘人最後還是會迴入大乘。
唐靈潤於新舊兩譯舉有十四不同義。
一者、新譯(玄奘)謂眾生界中有一分無性有情,而舊譯(真諦)則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二者、新譯(玄奘)謂二乘之人入無餘涅槃,則永不歸入於大乘,舊譯(真諦)則說無餘還生終必迴入於大乘。(即前第一不同處。)
三者、不定性眾生迴向大乘,在新譯則謂於分段身增壽變易,以行菩薩道,舊譯則謂分段身盡而別生變易身。
四者、三乘種姓,在新譯則謂是法爾本有,在舊譯則謂因緣所生。
五者、佛果之事,新譯則謂理智各別,(四智心品,是有為生滅法。理則是真如,是體,乃無為法。)舊譯則謂理智不二。
六者、非陀洹之所斷,新譯謂唯斷分別起之身見,舊譯則謂亦斷俱生之身見。
七者、五法之事,新譯謂五法不攝遍計所執,又謂正智攝於依他起性,舊譯則謂五法應攝遍計所執,正智應通於依他及圓成。
八者、新譯謂十二處十八界攝法已盡(蓋謂真如亦攝在處界之中也),舊譯則謂真如不攝於處界之中。
九者、新譯於十二因緣說為二世一重,而舊譯則說三世兩重。
十者、新譯但談有作四諦而不談無作四諦,舊譯則談無作四諦。
十一者、新譯謂心所法在大乘則於心王外別立心所法,小乘則無之,舊譯則謂大小乘皆同,無有區別。
十二者、新譯謂心王心所同一所緣,不同一行相,舊譯謂心王所同一所緣,同一行相。
十三者、三無性觀之事,新譯唯遮遍計所執,舊譯則遍計所執及依他起,悉皆遮之。
十四者、新譯謂八個識及其相應之心所皆有四分,皆能現相分,皆是緣起之本,舊譯則以緣起之本限於第八識。以上名為十四不同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