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法義辨析:勝義諦不等於「第八識如來藏」?

└┼τ≡╕≤╨╬╧≤-8.jpg

01.

這篇文章討論正覺同修會對「勝義諦」與「世俗諦」的錯解。

正覺同修會對「勝義諦」與「世俗諦」界定:

  • 勝義諦 = 常住、不生不滅、無爲的第八識如來藏心體
  • 世俗諦 = 五蘊十八界等有爲法

下面是正覺的具體説法:

三乘菩提法與次法第006集 《修學聲聞菩提須信有勝義諦》——郭正益:

因為佛法勝義諦所說的如來藏,祂本身是無作、無願的體性。為什麼呢?因為第八識如來藏,祂本身就是無為的心體[1]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二)第59集《他派對宗喀巴的批評(四)》——余正偉:

這是說佛法中的道理,分成世俗諦及勝義諦;世俗諦是五蘊十八界種種會藉由因緣而生、住、滅的法,所以不是真實之法,因此五蘊法它不具有獨立的、真實的自體相,而是因緣和合而成無自相之法,故五蘊法是無常的共相之法;而勝義諦是永恆不壞的法,不是因緣和合之法,此真如勝義諦才有不依他的自體相,故為自相法。[2]

正覺同修會對「勝義諦」的界定,還有其他説法,比如在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二)第90集 《世俗諦與勝義諦的關係》——章正鈞:

而親證於勝義諦,則是指親證非空非有之如來藏阿賴耶識,菩薩親證了以後可以發起般若智慧,悟後起修可究竟成佛。[3]

簡單説,正覺的「勝義諦、世俗諦」就是將一切法切割為兩類

  1. 勝義諦 = 真實、常住、出生萬法的第八識如來藏的無為本體(實相法)
  2. 世俗諦 = 虛妄、生滅、被出生的五蘊、十八界有爲法 (虛相法)

正覺同修會對勝義諦、世俗諦的界定,錯誤太多,這篇文章只重點討論核心錯誤。

 

02.

爲什麽學法要正確掌握勝義諦、世俗諦?

「世俗諦」與「勝義諦」,又名「二諦」,「諦」指真相、真理。

世俗諦又名假諦、事諦、名相諦;勝義諦又名真諦、理諦、實諦、第一義諦。

勝義諦是聖者所觀察的智慧境界。

世俗諦是世俗真理,廣義說,包含世間約定俗成或是用世間科學知識建立的世俗智慧,在佛法裏,「世俗諦」的狹義,專指通過語言、文字、概念、邏輯建立的、導向真理的教導。

龍樹菩薩在《中論》卷4〈24 觀四諦品〉裏面對世俗、勝義二諦有以下説明:

復次:「諸佛依二諦, 為眾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 二第一義諦。若人不能知, 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 不知真實義。

佛在所有經典裏面,都是從世俗諦和勝義諦兩個角度來説法,如果混淆世俗諦和勝義諦,就不可能理解佛法的正確義理。

世俗諦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間顛倒,故生虛妄法,於世間是實。

諸賢聖真知顛倒性,故知一切法皆空無生,於聖人是第一義諦名為實。

諸佛依是二諦,而為眾生說法。若人不能如實分別二諦,則於甚深佛法不知實義。

若謂一切法不生是第一義諦,不須第二俗諦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不依俗諦,  不得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  則不得涅槃。」(CBETA 2021.Q3, T30, no. 1564, pp. 32c14-33a4)

所謂「世俗諦」,就是一切法本來性空(我空、法空),但是凡夫因爲無明而,看到的是與真相顛倒的狀態,所以產生虛妄的錯覺,以爲世間的一切是實有——有實有的我、實有的法(我執、法執)。

聖者所見的真相是一切法不生,這個真理是真實存在的。但是要證得聖者的智慧境界——第一義諦,先要正確理解世俗諦——也就是說,錯誤解讀經論的文字,所證不可能正確。

讀經的時候混淆勝義諦還是世俗諦,其實是非常常見的錯誤。

請看下面這兩段經論的文字:

《成唯識論》卷3:「恒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CBETA 2021.Q3, T31, no. 1585, p. 12b29-c4)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1卷-第200卷)》卷129:「「云何名為無為法性?謂一切法無生無滅、無住無異、無染無淨、無增無減、無相無為無性自性。云何名為無性自性?謂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生者性,無養育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性,無意生性,無儒童性,無作者性,無受者性,無知者性,無見者性;若無色性,無受、想、行、識性。。。」(CBETA 2021.Q3, T05, no. 220, p. 705a5-12)

《成唯識論》說「阿賴耶識念念生滅」,《大般若經》說「一切法無生無滅」,兩部經的説法是否互相矛盾?

難道阿賴耶識不是一切法之一嗎?難道《百法明門論》裏面,阿賴耶識是獨立在百法裏面的另一法?

上面這個例子裏面,《成唯識論》的「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是「世俗諦」層面對某一法——第八識——的界定,而《大般若經》的一切法無生無滅」是在「勝義諦」層面,對一切法的終極真相的形容。

在世俗諦的層面,法(現象)可以做各種分類:色法vs心法、善法vs惡法vs無記、有漏vs無漏。。。

阿賴耶識凡夫位是有漏的、念念生滅的心法。

意識是刹那生滅心法、凡夫的意識是有漏的。

色塵是無記的色法。

但是,在勝義諦,也就是聖者所見的境界裏面,意識、色塵、阿賴耶識的真相是什麽?

無生無滅、無住無異、無染無淨、無增無減、無相無為無性自性。

一切法都是如此,不是只有第八識!

龍樹菩薩說「一切法不生是第一義」,正覺的「第八識出生萬法」是將佛法的第一義變成外道梵我論。

一個理解「世俗諦」與「勝義諦」定義的人,看到正覺同修會將【第八識 = 勝義諦】,就知道這是錯誤説法。

 

 

03.

勝義諦與世俗諦的正確定義:

  • 勝義諦:無法用語言文字形容、不可思議、唯證乃知的聖者的智慧境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96〈75 勝義瑜伽品〉:「勝義諦中無分別、無戲論,一切音聲名字路絕。」

  • 世俗諦:語言文字層面的表述,導向勝義諦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0〈之餘〉:「世俗諦者,謂一切世間語言文字、見聞覺知。」

 

佛教經論

蕭平實

1. 勝義諦

無法用語言文字形容、不可思議的聖者智慧境界,

是對一切法的終極真相的認知,簡單説是人無我、法無我

第八識如來藏本體,此本體可以有見分,可以用語言文字描述它的功能

不是【一切法】的真相,只是在一切法裏面找到一個特殊的、真實的「第八識如來藏」

2. 世俗諦

廣義:一切世間語言文字

狹義:佛法引導衆生契入勝義諦的文字,包括經論對世間現象的歸類,建立的修行原理等等

五蘊十八界【虛妄法】

既然一切法的真相是沒有生滅、沒有自性、沒有增減,無相無為無性——也就是完全無法形容描繪,所以說是「不可得」,那爲什麽經論將一切法做了各種分類,比如五蘊、八識、有爲、無爲的分類?

《雜譬喻經》:「如來亦如是,以眾生服無明水一切常狂,若聞大聖常說諸法不生不滅、一相無相者,必謂大聖為狂言也。是故如來隨順眾生,現說諸法是善是惡、是有為是無為也。」(CBETA 2021.Q3, T04, no. 207, p. 526c7-10)

因爲衆生有無明」,所以我們看見的現象有生滅,有生老病死,有善惡,有增減,有相、有自性,就像一個人在黑夜,將繩子錯看成蛇。

佛的教導,首先是隨順凡夫衆生的有錯覺的思維和感知,既然凡夫看到的就是有差別的現象,所以佛將一切現象分類,在世俗諦層面做歸類,比如有漏、無漏,善、惡、無記等等,從這個基礎上,引導凡夫一步步看清真相。

其實有漏、無漏,善、惡、無記等等分別是不存在的,是因爲與生俱來的錯覺,讓我們看到差異分別,聖者所見的是:「一切法不生不滅、一相無相」。

換句話説,佛按照衆生在無明狀態下的所見,將我們感知的事物分類,目的是引導我們最後直接體會一切法的無法描述形容的「真實相」。

《十住經》卷2〈3 明地〉:「「諸佛子!是菩薩摩訶薩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能觀一切有為法如實相,所謂:無常苦空、無我不淨、不久敗壞、不可信相、念念生滅又不生不滅,不從前際來、不去至後際、現在不住。菩薩如是觀一切有為法真實相,知此諸法無作、無起,無來、無去。而諸眾生憂、悲、苦惱、憎愛所繫,無有停積、無定生處,但為貪、恚、癡火所然,增長後世苦惱火聚,無有實性、猶如幻化。見如是已,於一切有為法轉復厭離,趣佛智慧。」(CBETA 2021.Q3, T10, no. 286, p. 507a24-b4)

菩薩看到的是有爲法既是念念生滅,又是不生不滅的,這些好像真實的有爲法,其實是「無有實性、猶如幻化」,無作、無起,無來、無去。

這裏用健康狀態和藥理療法的譬喻,説明世俗諦與勝義諦的意涵。

  • 凡夫 = 病人
  • 病 = 無明
  • 勝義諦 = 健康狀態
  • 世俗諦 = 藥方、療法、療程

所有衆生都有「無明」,沒有一個衆生一開始就是沒有無明的覺悟者。如果將「無始無明」比喻為病症,所有衆生本來都有無明病,都不處於身心完全健康的狀體,也從來沒有體驗過身心完全無病的狀態,但是因爲生來就有病,我們沒有病識感」,以爲自己現在的狀態就是「健康」。

「勝義諦」是聖者的智慧境界,是一個我們從來不曾體驗、而且從來沒見過的「無病狀態」。我們只能通過經論的文字形容去想象無病是什麽狀態。比如無病的人,從來不會發燒感冒,眼睛可以看到很遠、很微細的東西,意識可以感知他人的想法,具有强大體能和我們沒有的能力等等。

「世俗諦」是各種幫助我們除病的療法和藥理。療法是根據不同人的病症建立的,病既然有無數種類,療法自然也有無數種:中醫、西醫、阿育吠陀療法、同類療法。。。

如果一個人學佛法,不知道經論和法門只是除病的一副藥,拿著A體系的經論裏面的説法,否定B體系經論的説法,或者說我只有這個法門是絕對正確,是唯一正確的療法,這就像是中醫拿著針灸的療效,否定西醫的抗生素。

最終的目的是達到健康狀態,有什麽病就治什麽病,所以要找治療自己病症的療法,如果低血壓吃降壓藥,病毒感染濫用抗生素,結果是沒病變有病,吃錯藥後果嚴重,搞不好一命嗚呼。

正覺同修會的問題是什麽?用上面這個治病的比喻説明,主要有三個問題:

1. 將世俗諦等於勝義諦【療法 = 健康?】

健康是醫生可以給你的嗎?醫生可以斷症確診,給你開藥,你聼話,按時吃藥,還要自己長時間調整身心做整體性的配合,不斷堅持,一個重病凡夫才能進入聖者的「健康狀態」。

蕭平實的「密意」,是一個標準「文字答案」,即使正確,也只是一個其中一種療法。蕭平實從一開始就將「勝義諦」(健康狀態)等於療法,所以才會對弟子明説「密意」,以爲這樣大家就可以開悟了。可見他一開始就悟錯了。

後來蕭平實總結被弟子否定的慘痛教訓,不斷增加開悟的條件——未到地定、戒定慧、福德、轉依——讓弟子覺得好像千辛萬苦才得到開悟,其實,不過是營造了一個好像有「療程」的感覺,藥方還是你花越多錢,就越快給你的假藥,如果你拿到藥方之後否定它的療效,蕭平實還可以把你的「健康」收回去。

如果你懂得「世俗諦」(藥方療法)與「勝義諦」(健康狀態)的關係,一看蕭平實的説法就知道他不會治病。

如果你足夠誠實,拿到了「開悟密意」這個藥方,就直接承認這個藥不可能治病,因爲你沒有變得更健康,其他人自我感覺的「健康」(開悟)是心理作用,醫學上説的「安慰劑效應」。

2. 只有第八識如來藏才是究竟的【一套療法可以治百病】?

如果只有蕭平實這套説法才是對的,佛經就應該從頭到尾由始至終只說蕭平實的「第八識如來藏」理論。不會有些經論只說如來藏,有些經論只討論第八識,有些經論不討論如來藏也不討論第八識。

佛説如來藏,原本是爲了畏懼無我的衆生所説,如果你沒有「畏懼無我」這種病,不需要藉助如來藏經論證悟,可以用般若的空觀證悟。沒有某種病,但是服用治這種病的藥,只會吃出病!

正覺同修會認爲不知道「第八識如來藏」就無法證悟,認爲不説如來藏的經典比唯識低層次,不究竟,因爲正覺同修會自己錯解經論,以爲「第八識如來藏 = 勝義諦」,所以當然就只有正覺的「療法」才對。事實上,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證悟,不然佛教歷史上也不會有這麽多宗派。

3. 剽竊療法?將毒藥 = 佛法?

蕭平實發明的「第八識如來藏」,剽竊唯識與如來藏經論的名詞和説法,嫁接編造出一種具足各種邪見——我執、自性見、遍計執、法執、梵我見——的毒藥。

 

04.  關於二諦的一些常見問題

問:爲什麽要區分勝義諦 VS 世俗諦?

勝義諦是無法形容的,只能親自體會的境界,用任何文字描述都不對——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唯證乃知。就像一個沒有吃過辣椒的人,無法讓他體驗辣的味道,只能用文字盡量形容辣的感覺。語言文字不等於親身體驗。

所以經論經常用「雙邊否定」表達:「非有為、非無爲」、「一切法從本已來,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有非無,畢竟不可說相」。

所謂雙邊否定,表達的是勝義諦根本不可思議、不可形容、無法用文字表述,只要用二元對立的文字描述,必然不圓滿!

爲什麽要建立「世俗諦」?

文字是引導我們親身體驗勝義諦的工具。

比如在世俗諦建立各種法相的分類,用文字形容「一切法無二、無生滅、無所有……」都屬於世俗諦的範疇。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3〈5 法性品〉:「大王!凡有言說,名為世諦,此非真實;若無世諦,第一義諦則不可說。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通達世諦、不違第一義諦,即通達之。知法無生、無滅、無壞,無此無彼,悉離語言文字戲論。」(CBETA 2021.Q2, T08, no. 231, pp. 702c27-703a2)

問:爲什麽《成唯識論》的勝義勝義諦說為「一真法界」?

《成唯識論》的「一真法界」如同《起信論》的「一心」,都是勉强用語言去形容那本來無法描述形容、「一切音聲名字路絕」的勝義諦。

如果看到「一心」、「一真法界」這兩個形容方式,然後自己幻想勝義諦是什麽,還是思維想象,還是自己取了一個「一心」的「相」,不是親證。

《成唯識論》卷9:「然勝義諦略有四種:一世間勝義,謂蘊處界等;二道理勝義,謂苦等四諦;三證得勝義,謂二空真如;四勝義勝義,謂一真法界。」(CBETA 2021.Q2, T31, no. 1585, p. 48a18-21) 

請注意,在勝義諦的文字表述上,《大般若經》采用「雙邊否定」表達,强調其不可形容的——「非有為、非無爲」、「一切法從本已來,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有非無,畢竟不可說相」。

《成唯識論》的「一真法界」如同《起信論》的「一心」屬於「肯定」表達,强調勝義諦不存在二元對立的「一體性」、「無二性」。

無論是否定還是肯定的表述方式,都不能偏離「勝義諦中無分別、無戲論,一切音聲名字路絕」這個事實。這是般若中觀經論、唯識經論,乃至一切經論,對勝義諦界定的匯通之處——唯證乃知!

所以,《維摩詰經》中,維摩詰菩薩用沉默不語表達勝義諦的境界!

問:爲什麽《成唯識論》有四種勝義諦?

答:般若中觀經論只區分勝義諦 VS 世俗諦。《成唯識論》區分四種勝義,窺基大師有「四重二諦」的區分,這些分類都只是不同的分類方式。《成唯識論》四種勝義是在般若中觀的分類上做更細緻的劃分。

問:用文字形容勝義諦,有幾種方式?

1.「雙非」、「離四句」的否定方式:龍樹菩薩在《中論》所説的「八不中道」,《起信論》的「一切法從本已來,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有非無,畢竟不可說相……」,般若經的「一切法無作無止、無生無滅、無成無壞、無得無捨」。

2. 否定方式:六祖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般若經的「一切法空、無自性、無真實、無所有」的表達方式、《佛藏經》的「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

3. 肯定方式:六祖的「一真一切真、萬法盡是自性」、「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神秀大師的「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起信論》的「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問:爲什麽《成唯識論》說真如是真實?

答:如上所説,所有語言文字其實都屬於「世俗諦」層面,唯識與中觀在最高勝義諦對法性的表述其實都是不可言説,不可思議;只有在世俗諦層次才能形容真如是真實——不是不存在的。

在「勝義諦」層面,一切法「無分別、無戲論,一切音聲名字路絕」,一個無法形容的真諦,當然無法用「真實、虛妄、來去、有無、生滅」這些方式形容。

 

05.

正覺同修會的「開悟密意」從勝義諦、世俗諦來看,錯在哪裏?

第一、正覺的「開悟密意」是一個標準文字答案,即使是對的,還是屬於世俗諦。

第二、正覺的「開悟密意」第八識是一個因緣所生法,攝屬勝義諦的真如是非因所生的無爲法:

《解深密經》卷12 勝義諦相品()〉:「善現!由此真如勝義法無我性 不名有因,非因所生,亦非有為,是勝義諦,得此勝義更不尋求餘勝義諦。」

第三、勝義諦遍一切法;阿賴耶識只是百法之一:

《解深密經》卷12 勝義諦相品()〉:「是故,善現!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諦是遍一切一味相。「善現!譬如種種非一品類異相色中,虛空無相、無分別、無變異、遍一切一味相。如是,異性、異相一切法中,勝義諦遍一切一味相,當知亦然。」」(CBETA 2021.Q2, T16, no. 676, p. 692a19-24)

第四、勝義諦指【一切法】的「法無我性、無自性性」;蕭平實的「第八識如來藏」是「有自性、有不變本體」的法:

《解深密經》卷2〈5 無自性相品(二)〉:「一切諸法法無我性名為勝義,亦得名為無自性性,是一切法勝義諦故,無自性性之所顯故。由此因緣,名為勝義無自性性。」(CBETA 2021.Q2, T16, no. 676, p. 694a27-b1)

第五、「勝義諦中無有少法可得」,而蕭平實的「開悟」是「意識找到阿賴耶識,觀察阿賴耶識與七轉識和合運作」,不是無有少法可得,是具足一切法,一法也不少,是有所得境界,而且所證的持身阿賴耶識是一個「主宰」、「作者」: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16〈19 護世品〉:「此等諸法若生若滅,於勝義諦中無有少法可得。何以故?一切法緣生故,無主宰、無作者、無受者,因緣故轉。」(CBETA 2021.Q2, T11, no. 312, p. 740a19-21)

《佛說十地經》卷4〈6 菩薩現前地〉:「復作是念:『由執作者方有作用;既無作者,以勝義諦作用亦無。』」(CBETA 2021.Q2, T10, no. 287, p. 553a9-10)

六、勝義諦無生無滅、無相無為;蕭平實的「第八識如來藏」能出生萬法,有相有為,有持身與了別功能: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87:「四念住等諸無漏法,亦非如勝義諦無生無滅、無相無為、無戲論無分別,亦應解脫,勝義諦者即本性空,此本性空即是諸佛所證無上正等菩提。」(CBETA 2021.Q2, T06, no. 220, p. 1003c22-25)

第七、即使用文字形容勝義諦,也不可能是一個標準文字答案,一定有多種形容方式;如果蕭平實詭辯說他的「開悟密意」只是引導、只是機鋒,這也説不通,禪宗祖師引導開悟使用的機鋒非常多元,不是一個固定的文字答案。

第八、在世俗諦層次,「看到阿賴耶識持身」的開悟境界描述與經論裏面所有形容法性的文字抵觸矛盾。比如六祖說「本來無一物」,正覺同修會的「開悟密意」是「阿賴耶識實有」——本來有一物;《般若經》說:「若菩薩摩訶薩欲通達一切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應學般若波羅蜜多。」正覺同修會說「真如只是第八識的真實、如如性」。

第九、《成唯識論》的「一真法界」、《起信論》的「一心」,這兩種對勝義諦的形容,强調的是「一」,是全體整體、不可切割!當蕭平實說有一個相對於七轉識存在的第八識,這個第八識與七轉識「和合運作」,這已經是有八個心、八個法界,不是「一心」、不是「一真法界」。

 第十、正覺同修會將蕭平實發明的「第八識如來藏」= 勝義諦;將「第八識如來藏」出生的其他法(七轉識)等同世俗諦。按照這個界定,二乘修行人不證第八識,所以當然不證勝義諦。佛經所屬都勝義諦不是「第八識如來藏」,是聖者的智慧境界,二乘人也證得部分的勝義諦——「我空真如」、五蘊無我,但是沒有證大乘菩薩證得的「法空真如」、五蘊皆空。

 

結語:

在《解深密經》的起始,佛就説一切法無二」。一切法就像一個人的身體,每個部分都相關相連,原本無法切割,所以叫「一真法界」、「一心」,所有切割分類,比如有爲法、無爲法的分類,都是爲了讓我們看清一切法的真相。

《解深密經》卷12 勝義諦相品()〉:「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言一切法無二,一切法無二者,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二?」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告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一切法者,略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是中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上面說「是中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一切法非有為非無為」,這句話到了正覺同修會,就被解讀為【阿賴耶識= 有爲種子 + 無爲本體】。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要表達的,其實是法本來無法切割為有為VS無爲這個事實,不是說某一個法,阿賴耶識,是【有為+無爲】。

如理請問菩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如何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所謂的有爲」,是 佛的「假施設句」,不是真相本身,所有人爲建立的語言概念都不是真相。既然有爲只是一個建立的概念,與其相對的無爲當然也是如此。

聖者的智慧境界是「離言」的,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但是爲了讓凡夫可以實證,必須用語言來引導。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謂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言有為者,乃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有為。善男子!言無為者,亦墮言辭。設離有為、無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有為。

「善男子!言無為者,亦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無為。善男子!言有為者,亦墮言辭。設離無為、有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無為。」」(CBETA 2021.Q3, T16, no. 676, pp. 688c19-689a17)

正覺同修會說【阿賴耶識 = 有為+無為】已經是錯誤,將【阿賴耶識的無爲本體 = 勝義諦】錯上加錯。

一切法的真相超越有為、無為等二元對立的分類和概念,無法言説,不可思議,這是學法實修必須掌握的核心概念。

正覺同修會將一切法分成真實VS虛妄兩種,强調只能有八個識,以爲開悟證果就是找到那個真實的第八識,所證不是一真法界是一真一假兩個法界,不是一心,是八個心。蕭平實的第八識如來藏理論違背 佛說的世俗諦與勝義諦,是顛倒妄想上的顛倒妄想。

佛法裏面,二諦——世俗諦、勝義諦——是一個很關鍵的知見,内容很多,這篇文章只是針對正覺同修會的錯誤界定,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想瞭解詳細内容的讀者,可以上網搜尋。

 

[1]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92-a24_006

[2]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3843-a17_059

[3]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3965-a17_090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