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of-tree-on-lake-2463951.jpg

 

這個問題完整的表述是:每個人的色身是由他的第八識所變現,那麼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后,他的第八識不再流注種子變出他的色身,為何其他人還能看見他的屍身?

這是一個唯識學裡面曾經被很多人討論過的問題,涉及唯識最核心義理。 拿出來討論是因為思維這個問題,對徹底理解「唯識」義理有很大説明。

問題本身牽涉的法義,與實際修行關係不大,只是讓我們理解按唯識的道理,世界是如何顯現,我們又是如何感知世界。

與修行直接相關的是這個問題所引申的幾個問題:我們與其他眾生是一個整體還是獨立切割的? 理解唯識無外境的道理,對修行有什麼説明? 阿賴耶的持身功能與我執有什麽關係?大乘止觀爲何能夠破除法執,達到衆生一體、平等大悲的心境? 

這個專欄的問答,盡量不引經據典,但是下面唯識學基礎義理的部分,可能稍微艱澀,讀者請耐心閱讀,覺得太複雜可以先跳過。

 

探究這個問題,先討論幾個唯識學的根本法義。

第一,每一個人對一切法(現象)的感知,都不能離開他自己的心識。

唯識學之所稱為「唯識」,意指每一個人對一切(現象)的感知,都不能離開他自己的心識。 沒有獨立於心識之外「客觀存在」的事物,每個人都只是生活在心識所顯現的世界裡。 這就是一切法「唯識」要表達的道理。

我們所能感知的一切都不離八識心所變現的見分與相分,而八個心識都是由第八識(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轉變成現行而有。

即使是看似非常真實、客觀、獨立存在的物質(色法),尤其是有質礙感、佔據空間的色塵,也都是心識所變現。

譬如,如果沒有眼耳鼻舌身五個識,物質對你來說還存在嗎?

那麼按唯識學所說,我們是怎麼感知物質? 感知的整個過程是怎麼發生的?

八個心識,包括第八識,都是「念念生滅」——生起,滅去,生起,滅去。 每一個剎那,第八識內的種子轉變成八個識的自體(因變),然後八識的自體再轉變出它們自己的「見分」和「相分」。 這個過程稱為「果變」。

 

三能变 张利文.jpg

 

見分是心識的了別功能,相分是心識了別的物件。 用「分」這個字是表示他們都是心識的一部分,但是我們總以為「見分」是自己,「相分」是外面的境界。

用色塵為例子。 眼睛是怎麼感知色塵?

所謂色塵就是眼識的感知功能(見分)所感知的物件(相分),這個相分是眼識自己變出來的。

但是眼識無法憑空變一個物件給自己感知(只有獨頭意識可以),眼識感知的這個相分——更精準的說,這個相分叫做「影像相分」——從哪裡來?

之前說過,第八識的自體先變現出它自己的見分和相分。

第八識的感知的物件(相分),是根身、器界和種子。 根身、器界就是色法,包含五根、五塵、「法處所攝色」,其實就是內在的身體和外在的物質世界。

以眼識為例,眼識感知的色塵(顯色、形色),是眼識以第八識變現的「相分」為「本質」,然後自己變現出與「本質」相似的「影像相分」。

這裡要掌握的要點是:沒有獨立於心識之外的物質,所以《百法明門論》說,色法是「二所現影」——第八識、前五識和五俱意識,以及它們的心所法,所顯現出來的「影像相分」(意識在其上添加概念)。

此外,第八識的了別功能不可以被感知,能被我們感知的只是前六識的了別功能。

 

親疏所緣緣 眼識.jpg

 

 

第二、種子轉變成現行後,不需條件就會自動滅去。

八個識刹那生刹那滅,所以所有現象的存在,也都是刹那生滅的。 若不如此,一個現象(譬如疼痛這個觸塵)出生後,就會因為令它滅去的條件不存在,持續維持不變,如此一來就違背了「諸行無常」的定理。

我們的思想和情緒明顯是變動的,但是死物,譬如石頭,好像完全沒有變化,沒有刹那變動,一直維持同一個樣子同一種狀態。

這其實是錯覺。 第八識內的色法種子一直剎那剎那連續流注現行,剎那流注的速度非常快,快到使我們一直覺得石頭有似乎是不變異的客觀存在。

 

第三、第八識除了是種子識,也是持身識。

某甲的第八識變出某甲自己的色身和他所感知的整個器世間,並且執受他的色身。

所謂「執受」,就是使色身不變壞,並且使色身產生覺受(感覺)。 色身以外的器世間(山河大地),第八識並不執受。

這裡請注意,第八識變現的某甲所處的整個器世間,不只是他身處的世界的一部分而已。 他的前六識感知有限的世間,而他的第八識則能了別自己變現的世界全體,只是第八識的了別不為我們意識所知,所以《成唯識論》說是「不可知之了」——其感知分辨的能力,我們無法知道。

根身器界种子.png

 

第四、種子有兩類:1. 共相種子,2. 不共相種子。

大概地說,每個人的第八識中的「不共相種子」變出他自己的色身,共相種子變出他的器世間(山河大地)。

也就是說,你能感知的一切,皆來自你自己第八識內的種子,並不來自別人的第八識。

 

綜合上述唯識理論:每個人變現自己所感知的一切

相對於我們自己來說,不論是一個阿羅漢,還是任何其他人,他/她的色身(也包括我們自己身上可以剪掉的頭髮指甲,自行剝落的皮膚表層,壞死的肢體組織),因為不被我們自己的第八識所執受,所以算是我們自己的「器世間」。

器世間——外在物質世界,是我們自己第八識內的共相種子所變。

不論是活著的阿羅漢還是已經入涅槃的阿羅漢,他那個可以被我們心識感知的「色身」,是由我們自己的第八識內的種子所變出來的,並不是由那個阿羅漢的第八識的種子變的。

換句話說,每個人感知的一切都是自己第八識變現的——不論是我們自己的身體,其他人的身體,還是物質世界,都不是從他人的第八識種子變出。

那為什麼我們覺得似乎有一個真實客觀的世界存在? 那是因為共相種子所變現的東西,大家的感知似乎相同,所以可以互相溝通。

比如,你我都有人類的共相種子,所以能看到人類感官功能可以察覺的東西。 你跟你家裡養的金毛犬,也有一些同樣的共相種子,彼此感知的世界有很大一部分是重疊的。

但是犬只靈敏的嗅覺聽覺,遠勝人類,聽覺嗅覺與人類的感知有重疊部分,也有不重疊的部分。 鬼道眾生與人類的共相種子差異比畜生道和人道更大,彼此感知的世界一般無法互相溝通,比如人類的水,對鬼來說是火。

 

釐清以上的細節,就可以回到問題本身:

某定性阿羅漢入涅槃,第八識滅,不再變現他的身體和世界。 對他來說,他入涅槃的一剎那,自己和世界頓然消失。

但是對我們來說,這個已經入涅槃的阿羅漢,他的屍身是我們自己的第八識變現出來的。

因為人類世界的業力法則規定有機物(色法)是要慢慢腐爛,才會最終消失。 這個業力法則當然也是經由第八識的共業種子不斷剎那顯現,而被我們所感知。

所以,阿羅漢的屍身不會因為阿羅漢入涅槃,在一剎那之間驟然消失,必須按照人類世界的物質規則腐爛分解消失。

如果我們身處六道裡面的另外一道,欲界天,情況會怎樣?

比如某甲天人天福享盡,一剎那從欲界天墮落人間,或是阿羅漢在天界入涅槃。 會是什麼情況?

天道的業力法則,規定色法的壞滅沒有漸次腐爛這個過程,所以某甲天人和阿羅漢可以突然在我們面前消失無蹤,天人不會看到一個物質屍體在那裡慢慢腐敗。

 

 

引申問題:如果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的第八識種子所變,與別人的種子無關,那麼為何說世界是由共業所生、共變出來的──「共業所生」的意思難道不是說世界是由大家的種子一起合作變出來的?

如果是自己變出自己的整個世界,為什麼其他人的行為會使我們所見的世界改變? 譬如,如果院子里的那棵橡樹是我變出來的,有人把它砍倒,為何砍樹的行為會使我第八識變出那棵樹被砍下的結果?

 

答:共業所生、共變出來的意思,不是外在世界是所有人的種子合作(混在一起)而生的。

筆者只聽過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導師持此說法。 正覺的說法是,當某阿羅漢入涅槃,在阿羅漢的第八識所貢獻的那一份「器世間」種子不復存在。 那為什麼你不察覺外在世界好像少了一塊? 因為阿羅漢數量相對眾生,數量太少了,所以我們無法感知外在世界的微細變動。

這個解釋並不合理。

首先,這個阿羅漢貢獻的是哪一部分的器世間? 假設一個世界很多人證阿羅漢果入涅槃,那麼其他人所看到的山河大地豈不是支離破碎,缺邊缺角?

從唯識學理論來說,正覺的說法與唯識最矛盾的是,正覺假設有客觀獨立存在心識之外的物質(色法)。

唯識經論用幾個例子證明物質由心所生,其中一個就是高地菩薩可以變出定果色——用神通憑空變出物質。 這個事實就足以推翻唯物論和正覺的說法。

《維摩詰經》<不思議品>中,維摩詰居士隨意伸縮物質、跨越時空,無中生有,就是展現萬物唯心所現、並無客觀外境的一個經典例子。

所以「共業所生」的正確意涵是:所有有情(當然包括我們自己)的行為,會導致所有有情第八識內所含藏的種子內容改變。

某甲砍樹的行為,導致所有人第八識內有關那棵樹的共相種子改變。 這個共相種子在適當因緣的時候會現行讓我們感知。

譬如,一個鬼道眾生第八識內有關這棵樹的種子一樣有被改變,但是他們因為不在人道,所以無法感知。 等他投生這個世界成為人類的時候,就會看到被砍的樹。

世界的一切現象都是如此運作。 每個人的業,即行為,會轉變自己以及所有眾生第八識內的共相種子,使得世界因「共業」而改變,但是,每個人的感知還是來自他自己的第八識種子的顯現。

唯物論以為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大爆炸後依物理法則變化,心識只是是一種物理化學現象。

唯識學的理論不同於唯物論:物質世界(色法)是由心識變現,不是隨機而有的現象。 物質的穩定性與「質礙感」是一種熏習而成的感知錯覺,物質的實在感就是造成我們對其執著(法執)的根源(《攝大乘論》對此有詳細的論述)。

維摩诘居士展現高超的變化神通,意在破除物質實有(法執),激發所有人——尤其是以為物質實有的聲聞行者,修學勝妙大乘法的意樂。

如果眾生的第八識變出物質世界後,物質世界可以離開心識獨立存在,此後依物理法則轉變生滅,或是第八識像一個了知一切因果的主宰,按因果法則變動物質——這兩種說法,都違背唯識學的正理,是一種混雜唯物論與唯識學的錯誤理論。

 

引申思考(一):每個人變現自己的世界,但是同時每個人的行為影響所有人的世界。 這個道理對我們與世界與所有人的關係,有什麼意義和啟發?

如前所說,物質世界(色法)是由我們自己第八識內的共相種子剎那剎那現行顯現給我們自己感知的,但是我們的感知與其他人的感知是不可分割的,大家可說都是綁在一起的一個整體,都是「緣起」的一環。

也就是說,所有眾生即是獨立,也是相聯。

獨立是因為個人的第八識含藏自己的「不共相種」,根據業力顯現我們投生的世界,我們的身體,決定我們擁有的外表、智慧和資源。

互相關聯是因為我們的行為會改變所有眾生所感知的器世間。 所有人的第八識可以「互通資訊」,影響其他人第八識內的「共相種子」。

每個人的第八識無量無限無邊界,資訊互通,彼此影響,所有眾生的第八識是一個互相交織、不可切割的整體。

從這個角度來說,所有眾生是一,但這個“一”不是佛法破斥的大梵、梵我概念。 梵我出生一切,能出生的梵我與被出生的個體,因果不平等:比如被出生的個體可以壞滅,能出生的梵我永恆存在。

南傳《蛇喻經》裡面,佛陀明確破斥永恆存在、恆常不變的「梵我」並不存在。 [1]

 

引申思考(二):持身與我執,一體感與法執

小乘修行看見的真理是,五蘊中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我」。 既然「我」是五蘊的組合體,這個組合體不斷變化,如果硬要堅執有一個不變的「我」,放不下附屬於「我」的一切,結果就是痛苦。

這個「我」的實在感從哪裡來?

從唯識學解釋,阿賴耶識的「持身」功能,可以說就是「自我」真實存在感的根源。 阿賴耶識的持身功能讓我們能夠感知自己的身心,但是無法感受他人的身心(他心通者可以知道他人的思想)。 凡夫的第七識和第六識(意識),會將我們將自己可以感知的身體當作「自我」,不能感知的他人和物質世界當作「他者」。

「我」與「非我」的分割感與相對感由此而生,衍生對「我」、「我所」的各種執著。

相對小乘,大乘佛法更進一步,不但破除我們對五蘊身心「自我」產生的實在不變感(我執),進一步破除一切外在現象的實在感(法執),以及自我與外界的分裂感(唯識強調沒有「能取、所取」)。

這裡不能不提禪定和止觀的作用。

禪定的功能是擴大意識的感知範圍,藉助意識更廣大的感知功能深察一切現象的本質,以此打破自我感,實在感、分割感、相對感,破除對自我以及外物與生俱來的強烈執著,發現自己的身體以及一切事物,都沒有穩定不變的本質,而且都是心識變現 ,無法獨立於我們的心識存在。

從六道眾生的感知功能來看,越上層的眾生,其心識感知的範圍越廣大。 比如欲界天和色界天的天人可能有五神通,可以知道他人所想。 到了佛地,諸佛的第八識(無垢識)可以遍緣一切,知道一切眾生所想所覺。

簡而言之,佛法修行的結果,就是顛覆我們對自己、對一切現象的認知,看清一切現象真實的本質。

凡夫「自我相對他人」的分割感、相對感,是人類煩惱、痛苦、自私、競爭、佔有和罪惡的根源。

小乘修行實證的「無我」,消除執著有我帶來的煩惱和痛苦,是快樂與自在的基礎。 大乘修行實證破除對一切現象的執著,並且親身體悟一切現象都是自己的心識所現,卻又與其他眾生相關相聯,即是獨立又是一體,不可切割,是眾生平等與同體大悲的根源。

最後,如果沒有所謂的「自我」,如果一切萬有不斷生滅變動,佛法裡面講的「如來藏」、「真心」、「真我」、常樂我淨這些名詞指的又是什麼?

眾生在輪迴中不斷變換身份,這些「我」可以說是「假我」。 成佛之後一切錯誤認知被消除,通達一切真理、不再變異的狀態,可以說是「真我」。

所以經典中經常形容「如來藏」——如來的胎藏,成佛的潛能——為眾生身心中本有的、不生不滅的「真心」、「本性」、或是「本來面目」等等。

 

 

 

本文2020年3月7日首發於知乎平臺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85074768;https://zhuanlan.zhihu.com/p/85075614;https://zhuanlan.zhihu.com/p/85077718;https://zhuanlan.zhihu.com/p/85080114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