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壽大師否定正覺同修會的「明心」和「見性」——「見性是無所見」(上篇)

pexels-eberhard-grossgasteiger-1064162.jpg

「勸修淨土系列」寫到中國淨土宗第六代祖師——禪淨雙修的永明延壽大師。永明延壽大師除著有一百卷的《宗鏡錄》外,前文介紹他的另一部重要論著:《萬善同歸集》。

《萬善同歸集》論述理事圓融無礙——所謂「理」,指佛法的所證的「諸法實相」;所謂「事」,指持戒、行善、六度波羅蜜等一切世出世間善行。

《萬善同歸集》針對「諸法實相」的形容描述,完全否定正覺同修會蕭平實所謂的「明心、見性」:

——明心 = 找到持身第八識如來藏;

——見性 = 眼睛看見佛性。

 

一、「離念靈知」是實相智慧——不是蕭平實説的意識境界

正覺同修會法主蕭平實說:

「離念靈知」是「一念不生的意識不起念頭、不起語言概念的境界」。

永明延壽大師:

《萬善同歸集》用「離念」、「靈知」形容大乘佛法的證境

淨土宗第七代祖師徹悟禪師同樣用「離念靈知」形容「佛的知見」。

《萬善同歸集》卷1:「問:「經中秖讚如說修行,深解義趣,勤求【無念】,默契玄根。云何勸修,廣興唱誦?」答:「若約上上圓根,大機淳熟,無諸遮障,頓了頓修,若妄念不生,何須助道?大凡微細想念,佛地方無。(CBETA 2022.Q4, T48, no. 2017, p. 963a29-b4)

《萬善同歸集》卷1:「答:「無念一法,眾行之宗;微細俱亡,唯佛能淨。」(CBETA 2022.Q4, T48, no. 2017, p. 965a4-5)

《萬善同歸集》卷3:「四、頓教:見佛無有始末之異,何有現應之差!亦無相好可立,一切分別非真理故。此離念之真名為見佛。」(CBETA 2022.Q4, T48, no. 2017, p. 984b3-5)

《萬善同歸集》卷2:「問:「靈知不昧,妙性常圓。何假參尋,遍求知識?」」(CBETA 2022.Q4, T48, no. 2017, p. 974c21)

以上所説的的「念、妄念」不是意識生起的念頭,「念、妄念」所指都是因無明(我執、法執)而產生的妄想、分別。地上菩薩尚有法執未斷,所以說唯有到了佛地才能離開一切微細的「想念」。

中國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禪師在其語錄中,同樣說「離念靈知」是「純真心體」,八識都是緣慮心,是妄集而起的心,種子識第八識是「真妄和合心」(因其通染淨位),所以不是「『純』真心體」:

《徹悟禪師語錄》卷1:「緣慮心通於八識。以八種識皆能緣慮自分境故。此則是妄集起心。唯約第八。以能集諸法種子。能起諸法現行故。此則真妄和合。堅實心者。即堅固真實之性。乃離念靈知。純真心體也。今言唯心者。乃堅實純真之心也。名異體同者。如諸經中所說真如。佛性。實相。法界等。種種極則之名。皆此堅實純真心也。」(CBETA 2022.Q4, X62, no. 1182, p. 338b11-17 // R109, pp. 763b17-764a05 // Z 2:14, p. 382b17-5)

《徹悟禪師語錄》卷1:「古德謂眾生知見。須以佛知見治之。佛知見者。即現前【離念靈知】也。」(CBETA 2022.Q4, X62, no. 1182, p. 341a23-24 // R109, p. 769b5-6 // Z 2:14, p. 385b5-6)

《徹悟禪師語錄》卷1:「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現前離念靈知】耳。諸佛以隨悟淨因緣。悟之又悟。淨之又淨。悟淨之極。故其靈知】橫徧豎窮。廣大無外也。眾生以隨迷染因緣。迷之又迷。染之又染。故其靈知局然促然。」(CBETA 2022.Q4, X62, no. 1182, pp. 341c22-342a1 // R109, pp. 770b16-771a01 // Z 2:14, pp. 385d16-386a01)

徹悟禪師上面的論述,是依據《起信論》與《楞伽經》的教理所説,其中的「第八識」= 「如來藏藏識」【「藏識」是「阿賴耶識」的意譯】。

總結地說,「離念靈知」即是第一義諦、佛智;誹謗「離念靈知」是「意識一念不生的境界」等於誹謗第一義諦、誹謗佛智!

 

第二、「見性」是「無所見」,無見才是真見

蕭平實說:

1. 「明心」和「見性」指兩個不同層次的證量;

2. 「見性」是「肉眼看到一些東西」

永明延壽大師說:

1.佛法的宗旨就是「明見心性」,因爲「明心」= 「見性」,「明心、見性」不是兩個層級的證量——所以壓根兒就沒有什麽「十住位菩薩用眼睛看見佛性、耳朵聞到佛性」的事情;

2.「見性,是無所見」,無見才是真見,只有凡夫才會以爲「見性」就是見到了什麽!

《萬善同歸集》卷3:

問:「前明先知正宗,遍行助道。今萬行門中,以消疑滯,未審以何為宗旨?」

答:「佛法本無定旨,但隨入處,明見心性,權名為宗。」

宗門的「明心見性」指的是證法無我,又名「明見心性」,或簡稱「見性」,都是同義表述。

末法時代竟然出現不查字典,孤陋寡聞,望文生義的「平實導師」,將宗門證悟法無我的表述「明心見性」,一拆為二,變成「明心 = 七住位」、「見性 = 十住位」。不過自古以來就有人以爲「見性」是「見到了什麽」,所以永明大師下面指出這種想法是凡夫的見解。

問:「以何方便,而得悟入?」

答:「有方便門,應須自入。」

問:「豈無指示?」

答:「見性無方,云何所指?實非見、聞、覺知境界。

「見性」不是「見、聞、覺、知」境界,正覺同修會蕭平實發明的「眼睛見到佛性」、「耳朵聞到佛性」只是凡夫「幻想佛法」產生的錯亂境界、非量境界,不是無相的智慧境界。

問:「既無所指,明見之時,見何物?

答:「見無物。」

問:「無物如何見?」

答:「無物即無見。無見是真見;有見即隨塵。」

問:「若然如是,教中佛云何亦說見?」

答:「佛隨世法,即是不見見,非同凡夫執為實見。究竟而論,見性非屬有無,湛然常寂。」

問:「畢竟如何?」

答:「須親省察。」

問:「前云:心外無法。云何稱有見即隨塵?

……

「明心見性」——即上文的「明見心性」、「見性」, 一不是見到、找到「第八識如來藏持身」,二不是肉眼看到什麽、耳朵聞到什麽。

佛性即實相,實相無相。「有見即隨塵」,見到任何有相的東西,都是在六塵的分別之中,不是「無所見的實相」。

永明延壽大師直接否定了正覺同修會教理不通,所悟非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瑯琊閣 的頭像
    瑯琊閣

    琅琊閣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