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淨土的元代高僧:《淨土或問》天如惟則禪師

佛像.jpg

【編按:

這篇文章轉載佛弟子文庫裏面一篇介紹元代高僧天如惟則禪師的文章。爲什麽要在《勸修淨土》系列裏面介紹一位禪師?淨土宗十三代祖師中有多位禪師。天如惟則是元代傑出禪師中鋒明本的高徒,他雖然沒有被例如淨土宗祖師,他從禪師角度推舉淨土的論著《淨土或問》被蕅益大師編入《淨土十要》裏面。

天如惟則禪師在《淨土或問》裏面寫過一句為後人稱道的名句:

《淨土或問》:

「問曰。廣大簡易既聞命矣。如禪宗悟達之士。既曰見性成佛。其肯復求淨土之生乎。

答曰。汝未之知耳。悟達之士政願求生。古人云。不生淨土。何土可生。汝但未悟。使汝既悟。則汝淨土之趨萬牛不能挽矣。」(CBETA 2023.Q1, T47, no. 1972, p. 292c5-9)

上文是說,有人問禪師:禪宗說開悟的人已經見性成佛,既然如此,爲什麽還要求生淨土?

天如惟則禪師回答說:真有證悟的人,更是應該求生淨土,不生淨土,要投生哪裏?

你現在是沒開悟,如果你真的開悟了,用一萬頭牛的力量也不可能把你往生淨土的意向改變

這句話被後世祖師一再引用。

反觀佛教正覺同修會的法主蕭平實,竟然大肆宣傳:「只要憑藉護持正法的福德,憑著我蕭平實給你印證的明心見道,你就一定能生生世世回來這個世界護持我蕭平實的法,就能保證不墮落三惡道」。這位跟歷代祖師大唱反調的蕭平實先生,到底是他和他的弟子瘋狂吹噓的「三地菩薩」(但是一沒神通、二沒禪定、三沒正見、四不持戒!!!),還是未證言證的邪見凡夫呢?】

 

【原文鏈接:http://www.fodizi.tw/fojiaogushi/24023.html

宏海法師 2020/06/02

元代高僧天如惟則禪師

今天我們要說到中國的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都知道蘇州有一個「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譽。所以這兩個地方,杭州可以說是非常富貴;蘇州也有一種情調,最主要的就是古典私家園林的建築。

那麼我們常說到天下名山僧佔多,實際上天下名園也是僧佔多。蘇州四大名園舉世聞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的獅子林,是元代的一個大禪師所建,最早叫獅子林寺,是一個寺院。這個禪師就是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天如惟則禪師。

天如惟則禪師是我們上一次講的元朝最傑出的禪師中峰明本禪師的弟子。因為具體有一次,獅子林是他到蘇州去講經,因為大師他道盛德隆,所以招感了他的弟子們就出資買地為他師父建造道場禪林,所以就叫獅子林。

說到此處我們也感慨一下,本來你看在佛門裡面道場是由外戶居士建好了,然後供養給有法有道的大法師、大禪師來住持、結眾,領眾修行、廣利人天。可是我們現在到末法時期的話,很多時候要出家師父親自去建廟,到處去張羅,建的累的要命,結果道業也有的荒廢。這就是顛倒是越來越差,你看那個年代還可以。

那麼供養給他師父獅子林以後,他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就是天如惟則禪師紀念他的恩師,是在西天目山的獅子岩中當時禪修;另外因為我們佛門裡面常說,把講經說法作比喻叫獅子吼嘛,居獅子座、作獅子吼;另外因為寺院裡邊我們現在去了還可以看得到,蘇州園林的特色,就是好多翠竹,然後下面小橋流水會布滿了怪石,而且好多石頭的形狀就像獅子一樣,幾個因緣並在一起就叫獅子林寺了。

當然這不是重點。我們說這個天如惟則禪師,他從小就喜歡別人說宗門開悟的事兒,只要一聽說開悟,言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就特別感興趣。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學人坐禪。又說到我們現在有個小朋友能夠有因緣善根,穿一下和尚衣服,拍幾張好可愛的照片,大家覺得很相應。

十歲就開始坐禪了,那是動真格的坐禪。問題知見沒有,那個時候屬於盲修瞎練。他自己後來在自傳中就說了,叫做「拍盲學坐,將貪瞋癡當頭按下」。就好像是很有成效的,把貪瞋癡給按住了。就像慧能大師那會見到一個禪人也是說:「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就是把煩惱按在那,那是斷不了的。為什麼?因為他遭遇了兩件事兒,有可能是菩薩點化他。一個是遭人背地裡嘲笑,這還好;另外一次就被人給把喉嚨給捏住了,他感覺立馬貪瞋癡,就像火一樣就燒起來了!

所以他也感覺到學禪的不容易了。一方面遇不到明眼的善知識,這是人障。另一方面也被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是給自己障住了,以為我就了解得很明確了,命中要害了,實際上只可能皮毛還沒到。所以他就老是一心想速求開悟,速求開悟,沒想到反而成了開悟的障道,大病了。

一直遇到他法上的貴人,真命天子,出手相助,就是他的師父中峰明本禪師。他在中峰明本禪師的幻住庵裡,在幻住庵裡面,老人的門下苦修了二三十年,才有一點的眉目心得!

那麼我們常說到有其師必有其徒,他師父圓寂以後,天如法師就離開了天目山!為什麼,他跟他的師父一樣,堅決辭掉一切的公推私舉。大家邀請他做這個做那個,當這個當那個,最後到處去行腳雲遊長達三十多年,就一直隱居在上海松江一帶。後來到了蘇州以後,弟子們建了獅子林,才將此作為道場,高樹他們是臨濟宗的法幢,開始宗門的要義去弘揚。

那麼很多祖師爺雖然他禪宗開悟了,由於是過來人,他深知道這裡面的艱辛跋涉不容易和風險高,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禪宗的大祖師這麼過來以後大力的去弘揚淨土。

那麼,他就認為說名師太難遇了,真正能夠參透公案、明瞭禪意的人也不多。那麼這個還需要你痛念生死輪迴,想出世間的這個人也不多;能放下世間虛名,擺脫妄緣惡習的人還不多,更不多。所以他在力弘禪宗的同時,對淨土宗的匡正扶持也是不遺餘力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切要。

比如說他以問答的形式,有一部論典,被蕅益大師後來選入《淨土十要》。

《淨土十要》是淨土宗除了五經一論之外,最重要的著述,我們一定要去學習去看。《淨土或問》在裡邊全面剖析融會禪淨兩宗的這些可以說是千古疑難,該匯通的地方匯通,該簡則的地方簡則,把它說得非常的通透。

《淨土或問》,特別是有一些回答問題裡邊特別接地氣,包括我們現在的人,還有可能並沒有擺脫他那個時代已經窺到的念佛人所出現的問題,依然能夠對號入座,能夠求得解答。所以說這二十六對問答,《淨土或問》裡面有二十六個問題,不管我們是初學還是久修,你去看一看,大家有信心的去看一下,都能獲得大利益;對淨土的信心、願力能夠增上;也對於念佛的無上妙法,在心底的見解上更上層樓。所以在此順便也給大家推薦一下,一定要去看一下天如惟則法師的不朽名著《淨土或問》。

南無阿彌陀佛!

=====

【原文鏈接:http://www.minlun.org.tw/old/339/t339/t339-4-9.htm

老殘遊記書裡說:「江南真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能媲美於天堂,在於它擁有為數眾多的古典園林。全盛時期,蘇州園林多達一百五十多座,如今還有四大園林──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蘇州園林取法天然山水,美化住家環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置身其中真不知天上人間。四大園林各異其趣,其中獅子林原是一座佛門寺院,它與「由禪入淨」的惟則禪師大有因緣,為學佛弟子所嚮往。

惟則禪師,號天如,他是元代臨濟宗的高僧,早年到浙江天目山遊學,跟從中峰明本禪師學習佛法。元順帝至正元年(一三四一),來到蘇州講經,深受弟子們的擁戴。隔年,弟子們便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為天如禪師建造禪林,名為「菩提正宗寺」。在寺裡後花園,採用大量的北宋遺物「花石」,構築成玲瓏奇巧的法苑禪林,取名「師子林」。為什麼又稱作「獅子林」?「林」即禪寺叢林,因天如禪師為紀念恩師中峰國師,所以「築室以奉」,表示不忘本,故以「師」名。又因中峰和尚原在浙江西天目山獅子岩修行,為紀念衣缽傳承,取名「獅子林」,恰好在佛經中就是以「獅子」比喻佛陀說法,猶如百獸之王獅子吼。

    獅子林到處尖峰古柏,飛瀑層樓,廳內陳設精緻可觀,廳的前廊西側可通「立雪堂」,堂名取自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斷臂」向達摩祖師求法的故事。後廊的西側門可通假山洞穴,進入「臥雲室」,古人以峰石比擬雲朵,安坐其中如在雲間一般,故名「臥雲」。據淨土聖賢錄記載,獅子林有「臥雲、立雪」二室,天如禪師日坐其中念佛,一時宰官長者多往參學,元朝皇帝屢屢下詔請問,禪師總是稱病不起。

後來,天如禪師窮究天臺永明大師的教旨,兼弘淨土宗,著淨土或問,共有二十六則。天如禪師自設問答,為的是「劍離寶匣為斬不平,藥出金瓶以瘳沈痾」(淨土或問序),破除禪宗人士對淨土宗的疑惑,並策勵淨土行人精進修持,以期當生成就往生極樂。天如禪師特別就永明大師「四料簡」中的「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提出疑問,為什麼有禪之士這麼不濟,陰境若現前,十人九蹉路?有淨之人為何就這麼簡易廣大可靠,萬修萬人去?

天如禪師久修宗門禪觀,後來又精通教下經典,破除疑惑事理兼備,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印光祖師就很推崇天如禪師,所謂:「若論『斷疑生信』,尤當推重天如禪師的淨土或問」。印祖在〈擬答某居士書〉中,更要某些「攬淨入禪」而執理廢事者,多讀天如禪師的淨土或問,好去除「唯心墮、頓悟墮」的大毛病。

    由禪入淨後的天如禪師,自修精篤,專持名號,他給人們開示說:「稱名之法,必須制心,不令散亂。念念相續,繫緣佛號。口中聲聲喚阿彌陀佛,以心緣歷,字字分明。稱佛名號,無管多少,並須一心一意,心心相續,如此方得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若不然者,滅罪良難。」因為天如禪師熟悉禪門修觀,善於運用「息慮靜緣」的念佛方法,故在開示中十分強調「念茲在茲」的重要性。

    天如禪師謝世以後,弟子散去,獅子林園逐漸荒蕪,期間雖又重修,終因缺乏高僧大德的駐錫潤澤,最後竟成了一般百姓的居家處所。一九一七年,富商貝潤生(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叔祖父)購得園林,參照西洋的建築手法,大舉修繕重建,一時樓臺宏麗,陳設精美,被譽為民國時期的園林之冠,卻和獅子林舊貌相差甚遠,更少了佛門那一分道氣。

    遙想「天如老人方宴默於『臥雲』之室,有客排闥而入者,禪上人也,因命之坐。坐久夕陽在窗,篆煙將滅,客乃整衣起立。從容而問曰………」(見淨土或問)那一場精彩的禪淨尖鋒對話,如今也只能在夕陽餘暉裡思尋低吟了。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