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醫師:正覺同修會不知道「觸」與「緣」的差別!

andrew-small-126502-unsplash.jpg

【編按:蘇醫師這篇文章指正的正覺親教師林正才,是一位曾經留學美國,在加州伯克利大學取得博士,現任台灣某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點出這個事實,是想説明解讀佛經是高技術含量的事情,需要大量閲讀,專業指導,不是自己拿著經論,按照文字的表面意思胡亂猜測。所謂「術業有專攻」,佛教圈子裏面有很多高學歷的業餘學佛人,他們雖然有博士學位教授頭銜,不等於他們一定真的懂佛法。舉個很現實的例子,被蕭平實時不時拿來做負面教材的净空法師以及正覺最仇視的密宗喇嘛,他們座下的博士教授多如牛毛,人才濟濟。

蘇醫師這篇留言提到兩個正覺同修會的法義錯誤:1. 錯解「觸」和「緣」;2.混淆《成唯識論》和《起信論》的法義體系。如同所有正覺錯解的佛法名詞,如果要詳細討論舉證經文,牽扯的法義内容,足以寫一篇論文甚至一本書。分享這篇留言,不是要用蘇醫師的留言,說服讀者誰對誰錯,是希望正覺學員思考一下,我們從正覺學來聽來的那些名詞定義、論述邏輯、佛法觀念,或許我們一廂情願先入爲主地認爲理所當然如此,但是在其他學人的眼裏,尤其是在行家的眼裏,究竟是正確無誤,還是荒謬可笑?不止一位讀過佛學院的讀者私下提到,在佛學院寫論文的時候,絕對不引用正覺同修會的書籍,因爲水平太低錯誤太多。如果您真的接觸過其他佛法道場的學人,接觸過佛學界的學人,您會發現正覺同修會的錯誤低級到大家不願置評、不屑討論的程度,所以兩岸三地的大多數佛教協都不認可這個自封「大乘勝義僧團、全球唯一正法」的團體。

這裏再次感謝蘇醫師作爲一個與正覺毫無關聯的「過路人」,花費自己的寶貴時間在留言區提出正覺同修會的法義錯誤給大家參考。】

剛剛看了早上剛出爐的《正覺教團弘法視頻》;《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瑯琊閣;第055集:有關第七識意根問題的辨正(下)-林正才先生》

觀感:一廂情願,混淆視聽。

列其觀念錯誤之大者,請大家獨思考而批判之。

如下:

[1]. 一再混淆了 ①「觸」與 ②「緣」這兩個概念!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5) 人氣()

南伽他:蕭平實我的菩提路》第七輯序文中的27個錯誤

pexels-darwis-alwan-1089855.jpg

琅琊閣按: 正覺同修會以及正智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書籍中,《我的菩提路》系列的銷量估計是數一數二的高。這個系列有大量故事性内容,又有禪三過程和開悟密意,滿足是上禪三前想確認密意的學員,以及希望通過故事性内容「推銷」正覺給會外人士的學員,這個系列中個別「開悟菩薩」的故事,還被結集成爲免費結緣書《邁向正覺》系列,或者是直接被刊登在正覺官網上吸引嚮往開悟的學佛人。

作爲正覺同修會的廣告傳銷書,《我的菩提路》系列可以説是非常成功,從書名到内容,都抓到學佛人最迫切的「需求」,營造出一個「正覺很清净」、「蕭平實是開悟見道的大菩薩大禪師」、「正覺到處都是聖人」、「我進了正覺,希望也可以像某某人那樣明心見性」的印象。這些故事,當初令我們深信蕭平實和正覺的開悟菩薩全體神聖、清净、超然,甚至在我們踏入正覺之後,逐漸看到種種不堪醜惡的事情之後,也只敢懷疑是自己心態不好,業障深重,不是蕭平實有問題。

回頭看,《我的菩提路》這個系列最諷刺的地方就是,大正藏裏面的 佛菩薩和祖師的經論都是免費流通,整個地球福報最廣大的「三地菩薩」,竟然拿弟子己的見道經歷出書賣錢!!!賺錢的公司還是「三地菩薩」的私人公司,分紅的股東是他的兒女和他的親信「親教師」!

不過,當你認清正覺同修會五大機構本質上就是蕭平實直接間接把控的「密意傳銷公司」,拿見道過程出書賣錢這件事,實在太正常了,本質上就是傳銷公司販賣鑽石級業務員的銷售技術課程。至於被挑選上《我的菩提路》的「開悟菩薩」,不曾懷疑爲什麽這個大乘勝義菩薩僧團的福德差到連開悟過程都要拿出來賣錢,一旦自己的見道報告被選中,歡喜之情滿溢,驕傲之心外露。而我們,就是曾經被《我的菩提路》感動的「韭菜」讀者,憧憬自己或許有一天也可以開悟,成爲《我的菩提路》的主角之一,很多人因為這些開悟故事加入正覺,給正覺捐錢賣命,給正智出版社提供免費服務。

《我的菩提路》系列的成功,説明蕭「導師」的商業頭腦不可思議:先是販賣開悟,買開悟的人感恩戴德、免費供稿,出版社用見道報告賺取會内學員和會外讀者的錢,達到賣開悟的廣告效應,同時蕭平實又籠絡了自己的弟子,讓他們覺得發表一篇見道報告不知度了多少人,集了多少福德,攝受了多少佛土,為自己的未來世找到多少弟子。實在是一舉多得的好買賣!宗教事業不論在哪個時代哪個環境都商機無限,但是把開悟見道拿來出書賺錢的,佛教歷史上蕭平實是不是第一人?

《我的菩提路》系列,表面上是一些人學佛開悟的經歷,説得直白一點,是他們怎麽被假善知識蕭平實送假開悟」的故事。蕭平實從來不公告這個系列裏面哪些人早已經被革職雪藏,哪些人早就已經默默退出,哪些人被他印證之後就忘記密意,哪些人是在他點名出去陽臺直接告知答案的。除非某人公開退出、公開反對蕭平實,「三地菩薩」絕對不會說「這個人是我濫慈悲送開悟,這個人忘記密意了」!佛法裏面沒有秘密,蕭平實的道場裏面凡是商業秘密、凡是對他不利的都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如果你真的瞭解正覺同修會的内部情況,這些被印證(被送)「開悟」的「菩薩」,大部分都是有特殊利用價值的類型,比如他們的學歷、財力、社會地位、職業,可以作爲正覺的廣告代言人,增强平民百姓對這個小小團體的信任。這些内情大家心照不宣,但是在《我的菩提路》,當然不會有人不識擡舉,露骨地宣佈「我家財萬貫,捐了一千萬給正覺」,「我是某大集團某大企業的總經理」,「我是法官/律師/醫生/大老闆/」(有些「開悟菩薩」會在班級見道報告炫耀一下)。不説,未必是因爲謙卑,只是爲了讓不知内情的讀者,以爲這些人的開悟當真是有賴自身的努力,以爲他們的資源是他們福報優越的證明。

真相其實很殘酷。人品和努力從來不是蕭平實快速印證你開悟的條件,你的利用價值以及你砸下的銀兩,才是快速開悟的必須條件;不過蕭「導師」對人性的理解確實有獨到之處,很多特別忠誠老實的「金主」也被他拖了很多年,一直拖,才能吊著金主的開悟癮,讓他們不斷捐款,他們付出越多,也就越不可能叛變、「退轉」。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9) 人氣()

南伽他:解密正覺同修會蕭平實的「開悟密意」!

timelaps-photo-of-waterfalls-697640 (1).jpg

說明:蕭平實居士的正覺會朋友們一直說他們有一個"密意",知道了這個"密意",就算是所謂的明心開悟。不過這個"密意"到底是什麼意思,一直沒有人清楚明確地表述出來。

筆者近一兩年來特別關注這個問題,現在就將這個"密意"的含義為各位解密,解釋如下。

正覺會蕭居士所說的密意的本質內容:

阿賴耶識持身驅動,由意根作決定,其他識和合運作。

正覺會蕭居士所說的明心開悟的實質:

意識思維認知相信蕭居士的說法。

正覺會的明心開悟的勘驗方法:

能否領悟或者意會到用蕭居士的指定密意理論(以符合標準答案的方式)來解釋世間現象行為等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4) 人氣()

好文共賞:了凡四訓 【附印光大師序】

v2-e93334e0b326abaaa21a03546ff6b84b_b.jpg

編按:最近在隨筆裏面談到道教的擲茭,世俗宗教的占卜之法,目的是趨吉避兇、預測未來、除疑解惑。這篇文章分享印光大師非常推崇的《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是明朝人袁了凡寫給兒子的四篇家訓,他用自己的真實經歷,説明因緣果報確有定數,但是,命運非不可改,可是要改,不是通過求神做法、占卜算命。

《琅琊隨筆》(90)裏面提到《地藏菩薩本願經》和玄奘大師翻譯的《大乘地藏十輪經》,這兩部經說我們遇到困難障礙,只要「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一定會得到地藏菩薩的救護。

《了凡四訓》談到的,不是請求 佛菩薩滿足我們的所求,解救我們的困境,它提出的徹底改造命運的方法,是改變自己的心念和行爲。

印光大師在其所撰的序言中説:

袁了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獨擅其權。受持功過格。凡舉心動念。及所言所行。善惡纖悉皆記。以期善日增而惡日減。初則善惡參雜。久則唯善無惡。故能轉無福為有福。轉不壽為長壽。轉無子孫為多子孫。現生優入聖賢之域。報盡高登極樂之鄉。行為世則。言為世法。彼既丈夫我亦爾。何可自輕而退屈。

袁了凡居士所説的改命之法,用佛法的語言來説,就是看清真相、觀察心念、至心懺悔、持戒修善。

我在加入正覺同修會以前就讀過《了凡四訓》,那時沒能體會其中深意,其後接觸蕭平實的書籍,馬上忘記《了凡四訓》裏面那些樸實無華的道理,被「明心開悟」的口號吸引,今日走出正覺同修會這條「學佛」的歧途,再重讀《了凡四訓》,自愧從未像袁了凡居士那般深信因果,篤力改過修善,當日以爲開悟不難,何其愚癡淺薄。

重讀此文,有幾個感想: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8) 人氣()

蘇醫師:蕭平實不止是「非法」,而是「反佛法」!

 

編按:

蘇醫師這篇留言,指出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弘揚的從來不是佛法。

佛法的核心是無我——佛法的所証,就是証人無我、法無我;蕭平實的「第八識如來藏」是用佛法名詞僞裝的「有我」論。

三法印之一是諸法無我

《般若經》說:一切法無自性」。

《瑜伽師地論》說:「何等為分別。謂三界行中所有心心所。何等為真如?謂【法無我】所顯聖智所行非一切言談安足處事。」(八識是三界裏面有分別的「心心所」,真如是「法無我」所顯的「無分別聖智」所行,無法用任何言語去形容描繪。)

《楞伽經》說:「無我如來藏」。

如來藏經的「如來藏」是 佛爲了安慰畏懼無我的衆生所説的一個法門,目的是引導凡夫親証無我。「常樂我净」是對佛地境界的形容,不是指凡夫身中有一個「第八識如來藏我」。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8) 人氣()

好文共賞:卻塵居處 || 諂曲之心不可有

v2-a3697bac718ed2d60eb67ce38775a985_b.jpg

作者:法德

微信公衆號:福建佛學院

https://mp.weixin.qq.com/s/jRkfASGaKc_O73EDmdS5Pw

諂曲之心不可有

2018級本科班 法德

 

諂,就是人們常說的奉承、巴結、討好之意。

世親菩薩《大乘五蘊論》:云何為諂? 謂覆藏自過方便所攝,心曲為性。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5) 人氣()

網友蘇醫師:正覺同修會引用安慧論師的「邪見」證明自己正確?

brown-owl-on-tree-branch-2683946.jpg

中午看到剛剛出爐的《正覺教團弘法視頻》;《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瑯琊閣;第046集:真如是不是真心?-黃正倖先生》【編按:黃正倖是正覺同修會一位「見性」的女性親教師。】

觀感還是一樣:一錯再錯!!

由於錯誤太多,只能稍作點評:

[第一]. 文中所引《成唯識論》卷10說:【真如亦是識之實性,故除識性無別有法。】

[1].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話,蕭平實與《平實教‧正覺宗》的親教師總是故意裝作沒看到,而不說的,那就是“此中識言,亦攝心所,心與心所定相應故。

[2]. 整段直譯,參照《演培法師‧成唯識論講記(五):P.432-433》,採取《林國良‧成唯識論直解(下):P. 922》:

「真如」,也就是『識』的真實本性。所以,除了『「識」性』、『「識」的主體』之外,是沒有其他東西存在的 (所以說言『「唯」識』)

這裡所說的『識』,不唯是指「心王」,亦兼說諸「心所」,因為:「心」與「心所」是決定相應的。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2) 人氣()

《琅琊隨筆》 (90):哪部佛經說可以「擲茭問佛」?


擲茭.jpg

上一篇隨筆討論的話題,是正覺同修會出版的免費月刊《正覺電子報》,在159期一篇名爲「自宅安坐法會儀軌」的文章裏面,將法主蕭平實自認的「前世身份」和前世師父,納入儀軌的禮讚名單,排在 如來、等覺、妙覺菩薩的後面。

更矛盾的是,在這篇文章裏面,正覺同修會建立一套符合「正覺造神思想」的「安坐法會」的同時,竟然明文禁止所有學員「在法上有疑時,於自宅佛前擲筊問佛」。

留言區的師兄質疑:正覺同修會的安坐法會,安坐的當然是真正的佛菩薩,真正的佛菩薩怎麽會因爲我們「在法上有疑」,就棄我們而去,讓「魔眾得其便」,給我們錯誤的答案?難不成一開始你用正覺安坐儀軌請來的就是鬼神魔眾?恭敬虔誠的做安坐法會,只是爲了請示與法無關的事情,只有法上沒有疑的時候,才可以「在家擲筊問佛」,有法義上的疑惑,反而不能「在家擲筊問佛」?佛菩薩最關心的,肯定是衆生的道業,難道不是法上有疑惑,才更需要佛菩薩解惑嗎?難道在重要的抉擇時刻,佛菩薩會馬上捨棄你,讓魔眾干擾你?

這篇隨筆延續上一篇觸及的「擲筊問佛」話題,討論一下「擲筊問佛」這件事本身是否如法?

《正覺電子報》159期被禁止的是「在法上有疑,在家擲筊問佛」,也就是説:不禁止正覺學員在與質疑正覺佛法不相干的事情上,在家「擲筊問佛」。

很多中國大陸學員不知道「擲筊」是什麽,這裏先摘錄幾個定義:

1. 台灣教育部的網上國語辭典[1]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2) 人氣()

秦時明月:魔王三個女兒是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 ——蕭平實的雷人言論讓人大跌眼鏡,眼鏡碎了一地

 

作者:秦時明月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7783845

近日,有佛教界學人傳出: 蕭平實在臺灣正覺講堂公開說:魔王三個女兒是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魔王派出三個女兒擾亂蕭平實,蕭平實還說魔女比世界小姐還漂亮,那個黑人魔女還把衣服都脫了,皮膚是亮色的。雖然遭受魔擾,但面對如此情景,蕭平實堅定拒絕,充分塑造和展現了蕭平實的抗誘惑、抗打擊能力十分強悍的硬漢形象。

【編按:這確實是蕭平實公開在講經時説過的話,在正覺同修會有些許年資的人都應該親耳聽過。】

蕭平實如此荒誕不經的言論發表出來,正與么時,恰好放三十棒打趁。

學員捐錢買講堂,就為了給蕭平實發表此等奇談怪論?

蕭平實如此說話,當得起法主的稱號嗎?

蕭平實腦洞大開,說魔王三個女兒是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實為曠古奇聞。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44) 人氣()

印光大師:《宗教不宜混濫論》白話譯

autumn-autumn-leaves-branch-3078864.jpg

http://www.fodizi.tw/qt/yinguangdashi/16842.html

編者按:

蘇醫師曾經在留言區批評蕭平實「宗不宗、教不教」,最近有位師兄修找到印光大師寫的《宗教不宜混濫論》,其中,印光大師指出「宗教不分,以宗壞教,以教毀宗」等問題,恰恰是蕭平實的問題。

《宗教不宜混濫論》一文篇幅頗長,所以本來不想加入編按,可是不加,讀者未必理解蕭平實哪裏不對。我個人在正覺同修會這些年,很少聽到課堂上討論宗門與教下這兩個名詞以及兩者的關係。蕭平實有本書叫《宗通與説通》[1],這本書裏面有「宗通概説」與「説通概説」兩節,讀了一下内容,並未將「宗」與「教」的定義和關係解釋清楚,還是用他個人的想法理解「宗」與「教」。

先説宗門和教下這兩個詞的正確定義:

  • 宗門:「宗」指的是佛法的所證,又名第一義諦、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無法用語言形容、無法想象臆測。由於中國佛教的禪宗,以體證第一義諦作爲其教導的核心,也就是所謂的「直指人心」,到了後世,「宗門」逐漸演變成禪宗的代名詞。
  • 教下:所有闡述佛法教理的文字,比如經論注疏,都屬於「教下」的範疇。所有的文字都不是第一義諦本身,只是引導悟入實相的工具。

第一義諦、勝義諦、真諦,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用白話勉强形容,第一義諦是一個「非二元對立、無分別」的「智慧境界」,這個境界超越我們的認知想象,無法用語言形容。

到了世俗諦的語言文字層面,屬於教下的經論,必須用語言説明描述第一義諦,於是自然會有各式各樣的表述,比如般若經論的表達方式是「一切法空、無自性」;唯識經論的表達方式是「二空(我空、法空)所顯真如理」;《起信論》的表達方式是「一心」;六祖慧能在《壇經》的表達方式是「不思善、不思惡」。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