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菩提路》(五之三十八):張志成——禪宗的明心見性(一):菩提達摩的「如來禪」與「壁觀」
1.前言
【琅琊閣】:這幾篇文章旨在讓讀者對中國禪宗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上篇簡單介紹禪宗歷史,這一篇聚焦幾位重要祖師所傳禪法。
禪宗的傳承追溯到靈山會上 佛陀拈花、迦葉微笑。迦葉被尊爲印度禪宗的始祖,其後相繼傳承了二十八人,從阿難、商那和修到菩提達摩,這二十八位印度禪宗祖師被尊爲「西天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大約在梁武帝年間將禪法的要義傳入中國,成為中國禪宗的初祖。
禪宗的「禪」字,是梵文Dhyāna的音譯「禪那」的簡稱,在印度佛教經論中指打坐修定,專注一境的狀態,又翻譯為定、思惟修、靜慮、三昧、三摩地。禪宗的「禪」,雖然也有思惟靜慮之意,但是不特指禪定,而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法。
【張志成】:「禪宗」自南宋興盛後自稱是與其他宗派相對立的「宗」、「宗乘」,稱其他宗派乃至大小乘經論為「教」。由於「禪宗」不憑藉語言文字,被稱爲直悟涅槃妙心的「教外別傳」。
法眼宗的永明延壽禪師是禪教雙通的大師,特別指出從達摩祖師傳承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宗旨是「十方諸佛同證同說的法門」:
《宗鏡錄》卷1:西天釋迦文佛云:「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此土初祖達磨大師云:「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則佛佛手授,授斯旨;祖祖相傳,傳此心。已上約祖佛所立宗旨。又諸賢聖所立宗體者,杜順和尚依《華嚴經》,立自性清淨圓明體,此即是如來藏中法性之體。
《宗鏡錄》卷41:問:從上宗乘,唯令絕學,單刀直入,教外別傳。何假智慧多聞,廣論性相,言繁理隱,水動珠昏?答:……若能直了自心,即是單刀直入,最為省要,以一解千從,攝法無餘故。亦是教外別傳,離此別無奇特。又此宗鏡大意,以妙悟見諦為期,不取依通齊文作解。法既真實,行須契同,唯在心知,不俟言說;為未了者,亦不絕言,究竟相應,終須親省。此是十方諸佛同證同說,古今不易一際法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