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菩提路》(五之四十三):張志成——禪宗的明心見性(五):「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是指「自性清淨的第八識能出生萬法」?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中的「自性」是「如來藏、真(如)心」

【琅琊閣】:蕭平實對「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的解讀方式依然是他一貫的望文生義、六經注我、預設立場。那麽應該怎樣正確理解六祖等禪師的真正旨意?

1) 首先需要知道中國禪宗自達摩至慧能的禪法所依是哪些經論,這些經論是屬於何種體系,以及祖師如何運用這些佛法名相?比如,六祖所説的「自性」是在說唯識經論的「第八識」還是「真如」,還是指如來藏經論的「真如」?他使用的這些名相,與中觀、唯識經論的「自性」與「真如」意涵是不是完全相同,還是有不同之處?

2) 其次,對《六祖壇經》的内容具備整體理解,掌握六祖禪法的理論與方法,不是只看一句一段文字附會自己預設的結論。

3) 如前文指出,禪師說法時運用名相非常自由隨意,不像印度佛教的論師那樣遵循嚴謹的定義與邏輯性。譬如慧能時常會混合運用「自性、真如、般若菩提之智、本心」這些不同名相來表達相同的意涵。又,同一個名相,譬如「自性」,在不同語境意涵並不相同,必須做整體性的解讀。

 

02. 六祖的自性 = 如來藏經論的如來藏、真如

【張志成】:六祖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幾句話要從如來藏經論的立論來理解: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4)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四十二):張志成——禪宗的明心見性(五):「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是指「第八識能出生萬法」?「第八識能出生萬法」是梵我論?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是指「第八識出生萬法」?

【琅琊閣】:《六祖壇經》中記載,慧能聽到五祖講《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慧能悟後所說的「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是正覺同修會「開悟密意」的其中一個主要的禪宗文獻證據。蕭平實將「自性」解讀為他自創的「第八識如來藏」,於是「明心見道 = 找到出生萬法的第八識如來藏」。

這篇文章先分析以上蕭平實理解的「自性能生萬法 = 第八識如來藏生萬法」爲什麽是經論所破斥的梵我論?爲什麽「自性」不可能是唯識百法裏面的第八識?

 

02. 正覺同修會對「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的解讀

【琅琊閣】正覺同修會的「自性能生萬法 = 第八識如來藏能生萬法」,如果剝開佛法名相的包裝,將正覺的説法翻譯成白話,其意思是:

  • 有一個真實、恆常、獨立的A,出生了B,C,D……Z(萬法),
  • A是真實常住、獨立存在的,A 生出來的B到Z都是虛妄無常的。

「第八識生萬法」是不是可以被直接觀察的現象?不是,意識(和前五識)都是阿賴耶識出生的法,已經出生的意識如何觀察阿賴耶識出生自己呢?就像已經出生的孩子怎麽觀察母親生出自己?只有阿賴耶識自己才能「觀察自己出生萬法」,被生的意識只能反推。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9) 人氣()

網友匯整分析:《菩薩瓔珞本業經》的「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與《成唯識論》的「初地真見道」有關係嗎?

timelaps-photo-of-waterfalls-697640 (1).jpg

01. 蘇醫師——《菩薩瓔珞本業經》而言: 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般若處中而觀達一切法而無二,「只是相似第一義諦觀,而非真中道第一義諦觀」

《平實教‧正覺宗》就是死咬住這一句「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來證明 「(真)見道位在『第七住』」,包括《蕭平實‧涅槃(下) P.34》也還是這麼說。

所以,到底什麼才是《菩薩瓔珞本業經》裡面所謂的「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的本意呢?

這必須從「同一部經典」當中求解,除非,在這同一經典當中是「孤句」,否則,從其他經論的『同名』辭求解,容易有歧義而失真。

那麼,同樣一部《菩薩瓔珞本業經》當中,有沒有類似於「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的文句呢?

其實,是有的,就剛剛好在這一段文字之前的一整段,在解釋「入地前」的「十回向」的十心的最後『第十心』就有,如下:

====================================

佛子。十迴向心者。….. 「復次十觀心所觀法者,……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網友蘇醫師:《平實教‧正覺宗》的「三觀」:1.「法界階級對立觀」、2.「法界不平等觀」、3. 「實體有相真如觀」!

brown-owl-on-tree-branch-2683946.jpg

【編按:下面整理網友蘇醫師在《我的菩提路(五之四十)》一文下面的精彩留言。做了一些簡單編輯排版,突出重點,方便閲讀。請注意,標題總結的“三觀”與佛法正見截然相反,乃正覺同修會蕭平實邪見的三大標 !】[1]

 

《平實教‧正覺宗》【按:指台灣佛教正覺同修會與其法主蕭平實】的兩大根本錯誤:

[1] 把“法界、法性”~“實際、本際”, 直接等同於、≡“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真如「心」)”≡“真如”,是《平實教‧正覺宗》的根本錯誤之一!

[2] 把“『真如』”直接等同於、≡“『真如「心」』”、把“證『真如』”直接等同於、≡“證『真如「心」』”是《平實教‧正覺宗》的根本錯誤之二!

編者的圖表總結:

【法界、法性~實際、本際】≡ 【如來藏 (自性清淨「心」、真如「心」)】≡【真如】

『真如』≡『真如「心」』;證『真如』≡ 證『真如「心」』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2) 人氣()

《琅琊隨筆》(85):《壇經註解》是利用六祖慧能推銷「蕭氏佛法」?

壇經注解三民書店截圖.png

 

01.

最近寫文章的時候翻了一下正覺同修會2017年借用釋惟護法師之名所出版的《壇經註解》(上下册)。

此書名爲《壇經註解》,作者是釋惟護法師,本應是一本某法師注解慧能大師《六祖壇經》的著作。

這本書的上冊是《六祖壇經》的前五品,内容主要關涉背景、傳法、懺悔、傳戒,如果隨手翻一翻,不覺得有何異樣,除了上冊最後一品開始出現連續幾十頁引用「平實菩薩」著作的情況。

如果《壇經注解》上冊的推銷目的不甚明顯,下冊裏面蕭平實引文的頁數不止喧賓奪主,幾乎是壟斷全書。讀者看不到六祖説了什麽,看到的只是蕭平實説了什麽,蕭平實直接代表六祖發言,發言内容不是「注解」,是藉題發揮。

蕭平實與六祖的「明心見性」是不是一回事,如果買書的人真的細閲六祖的文字,比對兩家説法,應該不難發現矛盾衝突,無法銜接,甚至驢唇不對馬嘴之處。

「平實菩薩」的引文,在《壇經註解》的下冊裏面如何喧賓奪主,看原文與「平實菩薩」引文的頁數比例就一目瞭然: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9)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四十一):張志成——禪宗的明心見性(四):六祖慧能大師直指人心的「頓悟」禪法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前言

【琅琊閣】:正覺同修會法主蕭平實自認「經師、論師、律師、禪師」,早期發表過《禪淨圓融》一書,其後也出版過《公案拈提》系列,樹立「只有蕭平實懂禪宗開悟」的形象。2017年,蕭平實借釋惟護法師之名出版《壇經注解(上下冊》。《壇經注解》單看書名是注解慧能大師的《六祖壇經》,實則是借六祖盛名推銷「蕭氏佛法」與「蕭氏明心見性」理論,書中(尤其是下冊)大量引用「平實菩薩」的著作内容解釋《六祖壇經》。

最近一年,正覺同修會的「被蕭平實印證就是大乘見道」被大量唯識經證全面否定,儘管蕭平實表面上繼續標榜「七住位開悟是證真如」,個別正覺親教師已經私下開始「改弦」,收回「正覺開悟 = 大乘見道」説法,改爲倡言「正覺有禪宗開悟」。

目前佛教界不止一位「大師」自稱是禪宗某一系的第幾代傳人,下圖就是其中一例:

禪宗法脈妙天.png

上面這位只是自稱是某宗派的第幾代禪師,蕭平實不止自稱禪師,直接吹噓自己是大慧宗杲和溈山靈祐等禪師轉世,而且是自參自悟!他的轉世系譜代表 佛陀入滅後的正法法脈。雖然蕭平實在正覺同修會關起門來說「六祖沒有見性,不如我蕭平實的見性弟子」,從他出版《壇經注解》一書以及正覺逐步轉型為「沒大乘見道但是有獨家的禪宗開悟」來看,蕭平實很可能繼續攀附禪宗祖師。

關於辨識禪宗開悟説法的重點,前文已經説過,主要有兩個重點:1. 證悟内涵是否符合經教?2. 有沒有斷煩惱的實際功效?

這一篇文章分析到底正覺同修會蕭平實的「明心見性」與《六祖壇經》中慧能大師的「頓悟」是不是一回事?這篇文章對比兩家説法之餘,同時簡述慧能大師的「頓悟」禪法。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2)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四十):張志成——禪宗的明心見性(三):南宗與北宗的爭議

june-wong-ymDkStTS3do-unsplash.jpg

1.前言

【琅琊閣】:前兩篇文章介紹了禪宗自初祖達摩至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禪法,主要在指出:

  1. 禪宗的明心見性,內涵是「真心、真性、如來藏、般若智的顯現」,不是正覺同修會的「找到持身第八識」【另:「明心見性」都是指開悟,《大般涅槃經》的眼見佛性是十地菩薩的境界】;
  2. 自初祖達摩至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禪法修行方式是以「壁觀、念佛、守一不移、看心、守心」為方便,令妄念(妄想)不生,真心、如來藏自然顯現;不是正覺同修會的參禪「用意識尋覓持身第八識的所在」;
  3. 達摩以來的禪宗基本上以《楞伽經》、《起信論》等心性如來藏經論為主要的法義所依,因此應該主要以這一系經論的「如來藏緣起」的原理理解禪宗修證的理趣。

本篇文章要討論的是五祖弘忍之後的南北二宗,並舉出幾個容易被誤解的地方:

  • 達摩至弘忍的禪法雖然以坐禪觀心,止息妄念為主,並非沒有「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以心傳心、頓入法界」的頓教。
  • 「慧能真悟,神秀未悟」是歷史事實?
  • 如何理解「頓悟」與「漸悟」?
  • 開悟的意義是什麽?

 

2.禪宗在弘忍之後,分為南北二宗——北宗簡述

【琅琊閣】:上一篇談到五祖弘忍的禪法,中國禪宗在五祖弘忍之後分為南北二宗,北宗以神秀及其弟子普寂為代表,南宗以慧能為代表。這一節先討論北宗。初唐時期,神秀名震兩京,被尊為 「兩京法主,三帝門師」,示寂後諡號為「大通禪師」。

北宗神秀的禪法,基本上繼承達摩以來強調通過坐禪令真心顯現的禪法,特別是直接繼承和發展道信的「守一」、「看心」以及弘忍的「守心」禪法,提出以「觀心」、「看淨」為主旨的禪法,曾在北方盛行一時。

圭峰宗密將北宗禪法的特點概括為「拂塵看淨」的「息妄修心宗」[1]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7) 人氣()

正覺學員披露:《大乘顯識經》沒有說「阿賴耶識持身是密意」!

time-lapse-photography-of-waterfalls-during-sunset-210186 (1).jpg

【編按:以下文章是最近痞客邦網站張志成師兄《我的菩提路》系列文章下面的一個留言,留言者明顯是正覺同修會曾經被蕭平實印證的「開悟學員」。這個留言中提到的《大乘顯識經》,是正覺同修會資深增上班學員才知道的「禁說經論」,因爲此經有多處觸及「阿賴耶識持身密意」,親教師絕對不可以對未開悟學員説及這部經。

這部經裏面的「阿賴耶識持身密意」是什麽呢?比如下面這段類似《楞伽經》中「機關木人」的經文:

《大乘顯識經》卷1:「「賢護!識之自性遍入諸處,不為諸處之所染污,六根、六境、五煩惱陰,識遍止之,不為其染,由此而顯識之事用。「賢護!如木機關繫執一所作種種業,或行走騰躍或跳擲戲舞。於意云何?機關所作是誰之力?」 (CBETA 2021.Q2, T12, no. 347, p. 180b22-c6)

《大乘顯識經》顧名思義是 佛世尊將與「識」相關的法義為衆生「開顯」,不是 佛故弄玄虛,暗示有一個「關於識的開悟密意」。如果這部經説的是蕭平實定義的「開悟密意(秘密)」,這部經應該改名爲《大乘開顯密意經》?單從經名理解,這部經就沒有「開悟密意」可言。

========

留言原文【為方便閲讀,將長段落切割,重點加粗體及標紅、引文用楷體】:

感謝張志成師兄將「正覺密意」就是「阿賴耶識持身」的錯謬以及禪宗的「真正開悟」進行如此精闢的分析。

「正覺密意」就是「阿賴耶識持身」或「阿陀那識持身」,肌肉內臟等等作用的背後就是阿賴耶識在作用,經典明說阿陀那識就是持身識,其實「持身」根本不是世尊的「密意」,但被蕭X實拿來當「正覺密意」。所以,「吃水果、吃飯、拜佛、走路」的「正覺密意」,就是阿賴耶識持身控制色身肌肉乃至內臟等,讓你能夠「吃水果、吃飯、拜佛、走路」,乃至「一揚眉、一開口、一棒、一喝」。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3) 人氣()

蕭平實的難題:意根疑雲?

pexels-negative-space-34090.jpg

作者:正覺同修會前增上班學員  夢醒之人師兄

【瑯琊閣】:《夢醒之人》師兄在2021-06-12發表的文章裡告訴大家,蕭平實所寫的《識蘊真義》一書錯謬很多,並舉例、繪圖為大家解說蕭平實對唯識學常識——「四緣」的定義錯亂,受到很多讀者重視,有1404則點閱率,65則留言。今天要再度請教《夢醒之人》師兄,「蕭平實唯識理論」裏面還有哪些重大的問題?

【夢醒之人】:蕭平實先生的理論有一個經常被人質疑的主張,是對「意根」的解說非常混淆、錯謬。

【瑯琊閣】:蕭平實自認對意根的體性、功能了解非常透徹,舉世無匹。他說意根是禪宗牢關要參究的標的,自認早已過牢關,參禪事畢,而且更進一步通達「道種智」,已經是三地菩薩。蕭平實的著作裏面對意根的開示相當多,諸如:『意根處處做主』、『意根遍緣一切法』、『阿賴耶識出生意根』….等等。他的意根説法有什麽問題?

【夢醒之人】:蕭先生被質疑的原因有四:1. 自相矛盾、2. 不合邏輯、3. 交代不出如何現觀、證明,4. 違背玄奘大師的成唯識論。

【瑯琊閣】:師兄曾經在蕭先生的增上班上課聽講多年,您發現這些問題之後,有沒有去請蕭導師開示解惑?

【夢醒之人】:我的確曾經跪請蕭導師釋疑,可是他的解說不合理,無法自圓其說。後來我又親眼見到幾位師兄們也提出意根的問題去請教蕭導師,結果大家都認為他的解釋不合邏輯。有幾次,他被問到無法解釋,臉色鐵青,頗為不懌,就不准師兄再問,強調以他說的算數、為定論。

【瑯琊閣】:正覺教團和蕭平實的終極「辯論理由只有一個:「我是三地菩薩,我説了算」、「我們明心見性,我們説的才對」。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4)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三十九):張志成——禪宗的明心見性(二):四祖道信的「一行三昧念佛」與五祖弘忍的「守心」禪法

oriento-dPUWgZLsOk8-unsplash.jpg

01. 道信禪師的禪法──《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與「守一不移」、「看心」

【琅琊閣】:上一篇討論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的「如來禪」與「壁觀」。從初祖達摩至三祖僧燦,所遺留的文獻不多。禪宗正式興起,應是源自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東山法門」。

張老師,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修行方法是如何?

【張志成】:道信禪師將《楞伽經》的「諸佛心第一」與《文殊說般若經》的「一行三昧」融合,提出《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楞伽師資記》卷1:唐朝蘄州雙峯山道信禪師後。其信禪師,再敞禪門,宇內流布,有菩薩戒法一本,及制《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為有緣根熟者,說我此法。要依《楞伽經》「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說般若經》「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

《文殊說般若經》云:「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便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辨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1]

依《楞伽經》「諸佛心第一」:在各種法門中,以「觀悟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佛心)」是第一法門。

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表示凡夫的本質是佛心(真心、如來藏),而妄念會障礙佛心、真心無法顯現。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