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matzinger-448263-unsplash.jpg

 

正覺同修會有一句宣言:「正覺可以沒有你,你不可以沒有正覺。 」

這句話,我們在幹部培訓大會上聽過,親教師上課講過,私下說起,很多學員都聽過。

我問過這句話的出處,有位早年就加入正覺的老師說:這是蕭導師當年公開說的。後來下面反應不太好,他不再說。

蕭導師不再提,但是从来不曾不禁止其他人說,幹部和親教師經常掛在嘴邊,不斷提醒大家。

「你不可以沒有正覺」的意思是:福報是正覺給你的,福田是導師開闢的,明心是導師給的(導師每過一段時間都要提醒大家一次),見性是導師指導的,菩薩戒是導師傳的,職位和權力更是導師恩賜的,還有,沒了導師攝受你,你明心了會退轉,所以你沒了正覺怎麼學佛 ? 必須得一輩子待在正覺不可,不惜身命護持正法(正覺)。

但是「正覺可以沒有你」:不管你貢獻了多少錢多少勞力,只要你不聽話,不受教,敢反抗,你的付出一筆勾銷,正覺對你沒有絲毫感激,不會覺得虧欠你什麼,當你不好用可以隨時把你丟棄,丟棄完,有必要還要抹黑你。

記得某位正覺老師說:對導師來說,用不了的人就不用。 這種話,他們當然不會明著對大家講。

蕭導師這句「正覺宣言」,如果改成:「正覺可以沒有你的金錢和勞力,你不可以沒有正覺」,還稍微有說服力一點,否則是不是太不尊重了?

最近,一位朋友聽說了我的「正覺故事」後,發了這篇臉書上的文章給我。 文章本身不是針對宗教現象,不過道理放在宗教團體一樣適用!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稍微有權力的人,都很喜歡有意無意地灌輸這個概念給自己身邊的人:「沒有我,你就完蛋啦。 」

這類小有權勢的人,可以是你公司老闆,你的客戶,甚至是你的親人和長輩。

他們會不斷提醒你,你有今天,都是因為他們願意關照你,對你好。

愚癡的人聽了這種話,不假思索,照單全收。 然後,看看其他聽話的人,衣著光鮮,財大氣粗,似乎混的很好,便相信:「對啊,他們好像混得很好,我們沒有他們教導關照,怎麼行? 當然要追隨他們。 」

有點思想的人,內心會狐疑:「那個人為什麼毫無理由要特別照顧我? 別告訴我他那麼愛我。 」

倘若你是他的至親,純因為愛也不是沒可能。 只是這些真愛你的親人,世上少之又少,你跟那個所謂關照你、為你好的人,是否真有這種親密關係,你捫心自問,自己應該知道。

況且,那些真的因為愛你而無條件照顧你、為你好的人,絕少會不斷提醒你:「你沒有我不行,你沒有我就不能夠怎樣怎樣。 」

他們希望你快樂,而不會希望你覺得自己虧欠了他們。

所以,那些公然標榜自己如何關照你的人,十個有九個半不愛你。 他們對你好,是因為你有利用價值。 實情是,你不止有利用價值,說不定在市場上還極難找到代替。 不然的話,他們就連花時間提醒你對他們要感恩戴德都可以省了。

他們越是時時刻刻提醒你,其實正反映他們越怕失去你。 你對他們的重要性,往往遠超想像。 他們不斷向你灌輸,你必須依賴他們才能生存這概念,目的就是怕你真的會離他而去。 到底是誰沒有誰之後會真正完蛋? 只要冷靜地想一想,就會有答案吧。

商業社會裡,有很多利用這種手段、嘗試控制別人的無賴。 面對無賴,除了要意志堅定之外,最重要的是清醒,清楚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以及你在人家藍圖裡面的戰略意義。

現實世界裡,絕少人願意在毫無利益之下長期關照你的。 人家願意這樣做,很大程度上代表,你對那關照你的人重要非常。 關照你的人當然希望你不了解這個現實,生怕你知道了的話,會在平日跟他的談判當中討價還價,影響他們的利益。

讓你們越自卑,越覺得自己沒有他就生存不了,對他們就越有利,他們對你就可予取予求。

這種無賴,出來社會工作之後總有機會遇到。 記著,要不亢不卑,切忌妄自菲薄。 凡事都要認真思考,不要成為容易受騙的蠢材,才能保護自己。

 


平等大悲的佛菩薩,需要我們用金錢和勞力,證明我們具備「菩薩種姓」,然後才賜給我們證量?

上面這篇文章,分析的是一個經常提醒你,「你沒有他不行的人」,背後隱藏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當一個世間人,都知道「真正對你好的人,對你都是無條件的」這個道理,請深思,為什麼竟然有佛教團體,把用金錢計算的福德定為開悟的重要條件?

而且這個團體,還一邊要求你付出你的寶貴資源,另一邊反復提醒你:你沒有它不行。

你不斷支援它的運作,它竟然說出「正覺可以沒有你,你不可以沒有正覺」這種話做為回饋?

正覺沒有大陸學員捐贈的大量金錢,沒有所有學員不計報酬不顧身體地出錢賣命,單靠蕭導師一個人就可以做起來?

若是如此,蕭導師就不用告訴大家正覺寺還差15億台幣了,不是嗎? 正覺聚集了多少福德不可思議的大菩薩,怎麼可能連15億台幣都要向大眾開口? 這真的是為了大家的福德著想,還是因為錢不夠,錢從大陸調不出來,要公開募款?

佛陀教導的是修行的正見和方法。 我們跟著謙虛努力地去學習實踐,就會有滅苦、解脫、見道的效果。

經論中,從來都沒有設定任何與金錢合勞力掛鉤的「開悟條件」。 訂立這種「開悟條件」的人,真的是我們應該追隨的善知識嗎?

佛法不是利益交換。 佛菩薩沒有要你去拿出金錢、勞力、忠誠來證明你有「菩薩種姓」,才會給你開悟。

佛菩薩希望把最好的大乘佛法,給每一個人,只是不是每個人都能領會,都可以信受,都可以得法。

蕭導師常說他不渡聲聞人,因為他們沒資格得大乘法,還說 佛陀不把明心見性的密意告訴聲聞種姓的人。 這完全是誹謗 佛陀平等大悲的本懷。

佛以一音說法,每個人能理解信受的,當然有差異。 但是 佛都是一視同仁的教導。

經典中,佛陀有時拒絕回答某些問題,不是因為對方不具備某種「種姓」,沒資格學法,是因為 對方聽不懂、或者沒有智慧和心量接受,或是聽了佛的教導,反而會弄錯、將道理顛倒。 對這樣的人說法,甚至回答他們的問題,對他們沒有説明,還可能有害處。

佛菩薩不會因為 覺得某人是聲聞種姓,就「不給」他們佛法。 《法華經》就是在引導畏懼生死的聲聞人,發起大悲大願,趨向佛道。

《法華經》裡面的三車火宅喻,就是最好的說明。 大富長者為了把孩子救出火宅,用羊車、鹿車和牛車誘導他們,因為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願意接受大牛車(成佛之法)。 但是最後,孩子平安走出火宅後,長者給每個孩子都是最上等的大車。

這才是 佛菩薩對我們每一個人無條件的、平等的慈悲心。

 


沒有善知識攝受,你明心的證量會退轉?

這裡順帶說一下,正覺同修會經常強調沒有善知識攝受,就會退轉。 [1]

佛法中講「不退」,有很多層不同的定義。 「不退菩提心」只是其中一種。

而且「不退菩提心」與「不退轉于見道位」是兩回事,不是正覺說的:「既能不退菩提心,當然是大乘見道的不退轉菩薩」。 [2]

先看看經論中所說的各種「不退」定義【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謂于修行過程中,已證得不退轉之情形有四種之別:

()慈恩大師窺基所立之說,即:()信不退,指「十信位」之中,第六位以上之菩薩,不再生起邪見。  ()位不退,指十住位中第七位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回二乘之位。 ()證不退,指初地以上之菩薩,已不再退失所證之法。 ()行不退,指八地以上之菩薩,能行各種有為與無為諸法而不退轉。 懷感之釋淨土群疑論卷四亦同此主張。 〔法華經玄贊攝釋卷二、釋淨土群疑論探要記卷九〕

()迦才之淨土論卷上所說,即:()念不退,指八地以上之菩薩。  ()行不退,指初地以上之菩薩。  ()位不退,指十解(即十住位)以上之菩薩。  ()處不退,指達於西方淨土之境地,即生於彌陀淨土,已得「正定聚」而永不退轉者。 〔法華經玄贊卷二、往生要集卷下末、往生要集義記卷八〕

()袾宏之阿彌陀經疏鈔卷三所說,即:()願不退,即未斷除煩惱而生於凡聖同居之淨土者。  ()行不退,即已斷除見惑、思惑而生於方便有餘土者。  ()智不退,即斷除一部分無明煩惱而居於實報無障礙土者。 ()位不退,即破盡三惑而居於常寂光土者。

()智旭之阿彌陀經要解所說,即:()念不退,指破除無明,彰顯佛性,而直接生於實報分證之常寂光土者。  ()行不退,指斷除見惑、思惑、塵沙惑而生於方便土,且趣進極樂淨土者。  ()位不退,指帶業往生而生於凡聖同居之淨土者。  ()畢竟不退,即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解或不解,但有彌陀之名號、六方之佛名,乃至阿彌陀經之經名等,一經其人之耳,假以千萬劫之時日,畢竟可由此一因緣而得度脫。

從上可見,「不退」有多種定義,與見道不一定有關系。 《菩薩瓔珞本業經》「不退菩提心」,指的是窺基大師所說的「位不退」: 指十住位中第七位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回二乘之位。 到了「證不退」,才是指初地以上之菩薩,不退失所證之法(大乘、二乘見道是沒有退轉這種事情的,除非所證非真)。

上面第一條,窺基大師所說,與世親菩薩造(玄奘大師翻譯的)的《金剛仙論》,以及《大般涅槃經》內容相符:

《金剛仙論》:「如七種發菩提心人,前三種人多是不退,後四種人或退不退,若遇諸佛菩薩善知識則不退轉,若不遇善知識,退菩提心,轉入外凡二乘之地。 此是習種性人有退不退。 」

《大般涅槃經》卷209 嬰兒行品〉:「大事者即五逆也,菩薩摩訶薩終不造作五逆重罪;小事者即二乘心,菩薩終不退菩提心,而作聲聞辟支佛乘。  

退菩提心,可以指退入二乘,也可以更廣義的指,失去利益眾生的意願,貪求欲樂,修習邪見、或是放棄求證無上菩提。

 

《大般涅槃經》卷28:「善男子! 復有五法退菩提心。 何等為五? 一者樂在外道出家、二者不修大慈之心、三者好求法師過惡、四者常樂處在生死、五者不憙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是名五法退菩提心。 復有二法退菩提心。 何等為二? 一者貪樂五欲、二者不能恭敬尊重三寶。 以如是等眾因緣故,退菩提心。 」

 

《菩薩瓔珞本業經》中,形容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欲入第七住位,但是因為惡因緣,退入凡夫、外道中,無惡不作,屬於上面《大般涅槃經》的廣義「菩提心」: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3 賢聖學觀品〉:「「佛子! 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 佛子! 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 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退入外道。 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是為退相。 佛子! 吾先第四天中廣開此凡夫十向法,今在此樹下略說法要,汝諸人等善自受行。 」

 

正覺同修會的蕭平實導師,將《菩薩瓔珞本業經》中的「退菩提心」附會為「退轉于見道位」,認為「退菩提心」就是指從聖人的階位退回凡夫位。

然後,再把「沒有善知識攝受而退失菩提心」與「退轉于見道位」連接,證成「沒有善知識攝受明心見道會退轉」的理論:

《明心與初地》:以前我們說過:「如果不繼續講《成唯識論、楞伽經》以及《護法集》,那麼將有一半的人會退轉掉---因為信力不具足、慧力不具足、福德因緣不具足者,若沒有真善知識攝受,明心的部份會自我否定而退轉 ;不是他自己願意退轉,而是自己無法確認所悟其實無訛,所以會自己退轉掉了。 如《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說:菩薩進入第六住,修學般若空;如果悟後般若正觀現前---般若就是如來藏的空性智慧---他要進入第七住時,如果沒有諸佛菩薩或諸善知識的攝受,此人「若一劫,若二劫, 乃至十劫,退失菩提心」,把所悟的真心又自我否定掉,退回外道常見中;所以我們要講這些課程,攝受部份信力慧力較差的同修免于退轉。

 

這種「邏輯」在正覺的書裡面很多,表面看起來似乎有理,細究都是偷換概念、錯誤假設、和胡亂架接概念所得出的結論。

按《成唯識論》所說,二乘見道,當下斷除 分別我執 的種子; 大乘見道位,「真見道」時,當下斷除分別我執和分別法執的種子,何來退轉為凡夫的可能性?

《成唯識論》:「一、異生性障:謂二障中分別起者,依彼種立異生性故。 二乘見道現在前時,唯斷一種,名得聖性。 菩薩見道現在前時,具斷二種名得聖性二真見道現在前時,彼二障種必不成就,猶明與闇定不俱生,如秤兩頭低昂時等,諸相違法理必應然,是故二性無俱成失。 」

 

舉出正覺通過曲解經論所發明的「退轉理論」,因為這是「你不可以沒有正覺」的其中一個依據,告訴學員必須依賴蕭導師才能明心,明心了還要繼續跟隨蕭導師,你才能不退轉。

當蕭導師成為你開悟必須依賴的「善知識」,那他叫你不要去外面種「毒田」,把錢捐給正覺這個大福田,來證明你的菩薩種姓時,你會不雙手奉上嗎?

當你不認同蕭導師的法,膽敢質疑他的時候,你就是拒絕善知識的「攝受」,所以他自然要收回他給你的印證,所以你就突然退轉了。 所以你敢不聽話嗎?

您真的認為,佛法中有這樣的善知識? 有這樣的明心見道、退轉? 有這樣「攝受眾生和弟子」的方法? 若沒有,為何有人要扭曲經論,誤導大家?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