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蕭平實弟子的「見道報告是「見到我見的報告」?

 

作者:知乎上的「平凡世界」

 

簡要說明:

王美伶系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居士之弟子,於西元二○○八年十月左右之蕭平實禪三中,被蕭平實居士印證為「開悟破參」。現任正覺親教師。本文辨析之原始證據來源於正覺同修會《我的菩薩路(二)》一書中王美伶的所謂見道報告,其報告撰文於西元二○○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琅琊閣按:

爲了幫助讀者理解下面平凡世界師兄的論點,先補充一些背景知識。

二乘人斷我見證初果的時候,所證是人無我。「人無我」是什麽樣的體驗?就是只看到五蘊,完全看不到凡夫在五蘊上(或是在五蘊外的我,或是與五蘊非一非異的我)添加想象的那個「我」。

《瑜伽師地論》卷34中,有斷我見證初果時的境界描述:

我於今者唯有諸根唯有境界,唯有從彼所生諸受,唯有其心,唯有假名我、我所法,唯有其見唯有假立此中可得,除此更無若過若增。如是唯有諸蘊可得,於諸蘊中無有常恒、堅住、主宰。

大乘菩薩初地見道證「無分別智」時,所證是「人無我」與「法無我」,後者涵蓋前者,所以當下不但「不見我、只見五蘊」,也沒有能緣的識(能取)和所緣的境(所取)二元對立的錯覺——就是《心經》所説的「五蘊皆空」,《大般若經》所説的「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所得」。

凡夫的境界就是有我、我所,有能取、所取;聖者所謂「沒有能取、所取」,不是正覺所説的「無分別的第八識如來藏」對六塵沒有反應,如如不動。

「沒有能取、所取」就是説不會計執有真實的法(現象),也沒有諸法之間的分別對立,更何況有計執真實「人、我、衆生」的我見、人見:

《成唯識論》卷9:「論曰:若時菩薩於所緣境無分別智,都無所得,不取種種戲論相故。爾時乃名實住唯識真勝義性,即證真如智與真如平等平等,俱離能取所取相故。能所取相俱是分別,有所得心戲論現故。」(CBETA 2020.Q3, T31, no. 1585, p. 49c18-22)

這種「沒有能取、所取」的境界,禪宗祖師形容為「唯有一心」,「一心」是個什麽境界?「一心」不是說你的意識找到一個如來藏,「一心」同樣是在形容你看不到「人、我、衆生」等相: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又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菩提。即此本源清淨心。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有相無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無彼我相】

《宗鏡錄》卷60:「如入楞伽經云。由自心執著。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是故說唯心。如是處處。說唯一心。此一心言。亦攝心所故。釋云。如是處處唯一心者。外境無故。唯有一心。內執著故。似外境轉。定無外境。許有自心。不離心故。總名一識。」

「唯有一心、總名一識」不是說你只看見一個第八識——正覺開悟時看到的也不止第八識,還有妄心的運作——而是當下親身體驗一個完全沒有二元對立、沒有人我衆生、沒有能取所取、沒有真心妄心相待存在的境界。這個境界無法用語言文字形容,是離言、離百非的勝義諦。

下面王老師的「見道報告」中,一直在敘述「我」和「我的意識」在分別什麽、觀察什麽、幻想什麽、她形容的不是開悟,不是證「人無我、法無我」,甚至根本不是佛法的修行。

佛法的修行,是將凡夫的「我看到一切現象很真實」錯覺妄想滅除,看到原本「只有五蘊」、「五蘊皆空」的真相。

王老師敘述的「開悟」,是用蕭導師發明的「如來藏生理學」觀察自己的身心境界,然後將自己身心變化用「如來藏生理學」解釋一番。她的見道報告裏面:

  1. 充滿了各種二元對立,有我、有我的身心…等法,而且不論是「我」還是「法」都是實有實在的,既然有我、有我所這些概念,當然沒有斷我見
  2. 有能取的意識、所取的如來藏以及各種外境、意識「幻想的如來藏」、以及其他身心境界,而且將這所有法當成實有的現象,當然也沒有斷法執
  3. 她不但沒有破除凡夫的「我執、法執」,看清「沒有我,唯有五蘊」、「五蘊皆空」,而且還添加了凡夫沒有的「如來藏我」邪見。

佛法2500年來,任何經論文獻裏面,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開悟證果」的體驗和報告。這不是在學佛法,是將自己修成比一般凡夫更多無明邪見的凡夫。從以下見道報告就可見,正覺「開悟聖人」的「見道報告」其實是凡夫「見到我見的」報告和凡夫「幻想如來藏持身」報告。】

 

本文概要:

經由對王美伶之見道報告段落章句的剖析,證明其乃屬於未斷我見者。

 

原文1、《我的菩提路(二)》256頁末—257頁。

...... 真是說時遲、那時快,前後不到半秒鐘的時間,所有過去的疑團頓時一掃而空,原來竟是祂......! ...... 我靜靜拜了兩個小時,【盡】【己】所能的體會真心的運作...... 。

辨析:

此段是王美伶描述她第一次「觸證」的情況。

請大眾注意,她說她是「【盡】【己】所能的體會真心的運作」,這裡的【己】,當然就是她所說的「我自己」,這個【己】是在「體會」真心的運作,此真心(或真心的運作)與【己】相對,即是「我所」,是「體會的對象」。

故此可知,王美伶所謂的「觸證」之當下,乃是【我見、我所見】宛然俱在的! 顯然是未斷我見的,當然也是我見我所對待相立、二元分別灼然存在的,所以並不是無分別智!

 

原文2、《我的菩提路(二)》262頁:

...... 也就是說,你怎麼確定你找到的就是祂? 我一時也傻住了,只能回答「觸證」的那一刹那,就確認了!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清楚七轉識各自的功能之後,□□□□□□了! ...... 

辨析:

此段為禪三過程中,蕭平實居士在小參室詢問王美伶:「你怎麼確定你找到的就是祂?」,蕭居士問的「你」,也就是王美伶的「我」了,這就是說,蕭居士的所謂觸證,是「我王美伶」來【確認】「我」所找到的內容到底是不是「祂——第八識」—— 前者是【我】,後者是【我所】,而王美伶的回答她觸證的情況也是如此對應:【我】清楚七轉識各自的功能之後,這當然是有【我】&【我所】的,同樣這也是 我、我所對立相待,我見灼然未斷,能所二別俱在,並非是唯識所說的「無分別」。

 

原文3、《我的菩提路(二)》263頁:

...... 主三和尚施設了兩道考題,目的無非是讓我們更進一步了知如來藏的特性,並觀察祂的運作。交卷的時候,和尚聽著我們的敘述,繼續引導我們更深入的體會如來藏的功能特性......

辨析:

這一段文字是王美伶勘驗通過之後的情況。注意這裡所說的處處都是「我」與「如來藏」相對而立,相待而立,處處都說要「我」來觀察、「我」來深入體會云云。由此可知,正覺同修會蕭居士及其弟子所謂的證悟如來藏的所謂智慧境界,都是有「我」的境界,都是以如來藏及其功能特性為我所的、我與我所、能取與所取相待而立的境界,其凡夫我見歷歷在目,非常明顯,所以都是沒有斷除我見的。

另外需要注意是,按照正覺同修會蕭居士的法義,是需要【我】不斷地觀察、體會如來藏的功能特性:

【我】———【觀察、體會】————如來藏的功能特性。

這當然就是我見未斷的狀態,有我、有我所故, 能取所取俱在故,未斷二元分別對待故!

 

原文4、《我的菩提路(二)》263頁:

在小參室,和尚印可了我們幾位破參......,我心中......,篤定地知道有一天恩師有難時,弟子必然捨命護師護法,毫不遲疑! 今生能夠皈依恩師是弟子最大的榮耀,而盡未來際的護師護法是弟子永遠的誓願。 ...... 走筆至此,又禁不住淚流滿面,想到無邊無盡的蒼生,自己的心力似又更增強了幾分!

辨析:

本來上面這段話若是從一般的凡夫菩薩口中說出來,那是很正常的很普通的事情。 但問題是,這段文字說的是蕭平實居士印證了王美伶等人破參,而王美伶心中滿滿的念頭都是: 「我」、「恩師」、「蒼生」,這是什麼呢? 其實這就是【我相】、【壽者相】、【眾生相】。

乃至於什麼「最大的榮耀」、「自己的心力似又更增強了幾分」之類,這些跟世俗凡夫的雞湯心語有多大區別呢?

假若王美伶是真正的開悟菩薩,那就應該知道,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所言:

善現! 如是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一切法都無所見...... 。 不見我,不見有情、命者、生者、養者...... 。

又如《大般涅槃經》: 菩薩摩诃薩有念慧者。不見我相不見我所相。不見眾生及所受用。

又如《大方等大集經》: 常勤修行六波羅蜜空無相願諸善方便。不見我常眾生壽命士夫之相。

也就是說,如果是真的菩薩,真的有般若波羅蜜,真的有般若念慧,那就應該知道,如何是不見我相、不見人相、不見眾生壽者相啊,那就最起碼應該知道《金剛經》中所說的雖然度化眾生而實無眾生可度的道理啊! 但是王老師的見道報告裏面沒有這些現觀和體驗,反而是我、人、衆生相無處不在,處處滿載。

但顯然王美伶是不懂這個的,所以她才會寫出這樣滿滿的世俗雞湯感十足的充滿我見的凡夫文字出來! 

 

原文5、《我的菩提路(二)》267頁:

...... 讓破參的學員閉眼走路體驗真妄心的運作。閉目時【感受到】【自己】小心謹慎的踏出每一步,......,此時的感觸分外深刻...... 和尚說切莫找到了如來藏以後,小看了【妄心】的重要,盡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辨析:

這一段是記錄其禪三快要結束之時的情況,仍然是充滿「我見」的、「我」的體驗過程,比如王美伶記載說: 「閉目時【感受到】【自己】小心謹慎的踏出每一步」,「此時的感觸分外深刻」——這些顯然都是非常明顯、非常明確的「我見、我所見」灼然分明的情況,乃至蕭平實還說找到了如來藏之後,「妄心」仍然是【重要的】,不能滅【自己——這個妄心】的威風,既然「妄心」很重要,那麼當然捨棄不掉。這個「妄心」不就是凡夫的「我」麽? 這不是凡夫的「我見」是什麽?

【按:禪宗祖師形容開悟的見地是「處處只有一心」,沒有一個真心再加上一個妄心,妄心還要觀察真心這種描述。這不是「開悟」,這是凡夫的妄想!】

 

原文6、《我的菩提路(二)》265-266頁:

導師在《真假開悟》二十三頁解說此語時並提到: 「祂一直不斷的在示現給你看,只是你找不到......。 祂攝受你的色身,而且在你的色身裡面隱藏著,和你的色身同一安危。 如果你的色身壞了,祂一定會再幫你製造一個未來世的色身......

辨析:

這段文字是王美伶引用的蕭平實居士的著作中的一段話。這雖然不是王美伶自己說的,但卻能夠讓人發現,為什麼王美伶她所謂觸證之時、觸證之後、得到蕭平實居士的所謂印證之後,仍然是不離我見的呢? 其實這是跟蕭平實居士的法義理論體系有關!

因為,按照蕭平實居士的理論,祂(如來藏)就是一直跟【你】對待而立的! 也就是說,祂是與【我】對待而立的,祂一直不斷的在示現給【我】看,只是【我】找不到......。 祂攝受【我】的色身,而且在【我】的色身裡面隱藏著,和【我】的色身同一安危。 如果【我】的色身壞了,祂一定會再幫【我】製造一個未來世的色身...... 。 "

各位注意看這上面的內容,應該能夠明白: 按照蕭平實居士的法義體系,正覺同修會的所謂開悟弟子們【永遠都是有我、有我見的! 】 。

為什麼呢?

因為,蕭平實居士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蕭平實所謂的真心,那個祂,  是一直不斷地 永遠地與【你】、與【我】對立相待的!

蕭平實所謂的觸證,是【我】去【找到】祂!

蕭平實所謂的悟后,是【我】去【觀察、體驗】祂!

蕭平實所謂的轉依,是【我】去【轉依】祂!

蕭平實所說的輪迴投生,是【我的】色身壞了,祂再幫【我】製造一個未來世的色身!

所以,在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居士的那個法義體系裡,是根本不可能斷除「我見」的,是不可能斷除世俗凡夫之「我」的!反而是不斷執著這個「第八識我和它的功能」!

最後,以小品般若經供養大家!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九「稱揚菩薩品第二十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即是行甚深義。」 「如是,如是! 須菩提!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即是行甚深義。須菩提! 菩薩所為甚難,行甚深義而不證是義,所謂若聲聞地、若闢支佛地。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菩薩所行不難。何以故? 取證者不可得,所用取證法亦不可得,所證法亦不可得若菩薩聞如是說,不驚不怖,不沒不退,當知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我行般若波羅蜜。 如是亦不分別。 當知是菩薩,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遠離聲聞、辟支佛地。

 

【按:

爲何經文說菩薩證到「能取、所取」皆空「不驚不怖,不沒不退」?

對一個習慣有實在的我、實在的現象、一切都非常真實的凡夫來説,現觀「五蘊皆空」、「住一切法無所得」的體驗,太不可思議,太顛覆了,太恐怖了,如果一個凡夫突然有這種體驗,絕對不會喜極而泣、感激流涕,而是馬上感到驚慌恐懼,嚇都嚇死了,立刻想逃出那個「連我都消失不見」的境界,只有菩薩一直聞思正見、觀察人我是空、法我是空,才能夠不驚不怖。

正覺的「開悟」只不過是突然一念相應於蕭導師發明的「如來藏生理學」,喜極而泣是因爲自己覺得我好厲害,竟然找到「三地菩薩」的密意。對所有讀過理科的、習慣現代科學唯物思維的人來説,「如來藏生理學」實在太容易、太合理、太自然、太可思可議了,可是這真的是佛法嗎?真的能解脫破執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瑯琊閣 的頭像
    瑯琊閣

    琅琊閣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