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法義唯上,我為惟護師來說公道話——系列之1: 關於菩薩戒
對正覺電子報之空谷跫音——護持賢劫千佛(連載 5)之反駁系列:關於菩薩戒
作者:平法世界
關於傳戒授戒,正覺會寫手大風無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且錯頗多:
1、 《菩薩璎珞本業經》所言:「其(菩薩戒)師者,夫婦六親得互為師授。」此處所說之菩薩戒,乃是在家菩薩戒方可如此。故唯有在家菩薩方可為在家菩薩傳授在家菩薩戒。
有三不可:
(1)不可如蕭平實那樣以在家身而傳出家菩薩戒,己未受此戒而能授人以此戒,無有是處;
(2)不可為出家修菩薩道者僅僅傳在家菩薩戒,這個道理很顯然;
(3)不可如蕭平實那樣,以在家身份為出家人傳出家菩薩戒,身份不匹配,沒資格。
2、關於舉辦皈依傳戒法會,這是佛教團體後世所行,的確佛教典籍中未曾見有諸位菩薩舉辦傳戒法會之類的事蹟。這是一個儀式儀軌的問題。
3、蕭平實正覺會的寫手大風無言以無知為有知,他不知道佛世之時,文殊菩薩之身相記載為【出家身】!
如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诏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八那伽室利分: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為諸大眾宣揚正法。爾時,妙吉祥菩薩摩诃薩於日初分【著衣持缽】,漸次將入室羅筏城。 時,有菩薩名龍吉祥,見已問言:「尊者何所往?」 妙吉祥曰:「我欲入此室羅筏城【巡行乞食】,為欲利樂多眾生故,哀愍世間大眾生故,利益安樂諸天、人故。」
此點內容,如今已有正覺會無盡燈論壇之會員「秦時明月」佛友具體引證經典撰文破斥之,於此不做述。[1]
4、蕭平實正覺會之寫手大風無言 執著偏執一端,不知道佛法教化遍及三乘,有次第根器差別。又大風無言寫手將大乘佛法真實第一義諦跟佛教修行儀式儀軌混淆雜亂。
大風無言寫手引用大乘佛經: 「諸善男子! 汝今若能不取著彼袈裟衣者,吾則以汝為真出家。」
然後評論說:凡有執取出家相——斷除髮鬚、身被袈裟、受具足戒,皆落在身相取著,非真實出家;必須破除諸相執取,才是真實出家。 ...... 所以今天有很深的袈裟情結、出家情結之人,當依聖言量深自慚愧懺悔,讓自己未來可成為真出家人。 因為身出家不是真出家,心出家才是真出家。
大風無言寫手這種說法看起來很高大上,但其實都是依文解義之談和偏執之語。 何以故? 若就佛法教化之次第來說,聲聞解脫道要求斷除我見我執斷除煩惱,故斷除髮鬚身著袈裟乃是身出家,而持戒、斷除我執煩惱,則是聲聞解脫道之心出家,心無五慾煩惱染著之故。
若就大乘來說,以心無掛礙為解脫,這需要去除人我執與法我執,然後才算得上是真出家。但大乘佛法之究竟解脫,是於一切法無執,破除一切法執。
所以,固然如大風無言所說的取相執著於身披袈裟而出家是一種執著,但另外一方面,認為菩薩道修行就不能身著袈裟而一定要在家修行才算是心出家者(此正如正覺會蕭平實及其徒眾寫手大風無言之類的)觀點,那也是另外一種取相執著!
真正要說大乘佛法的真出家,那就是:出家修行亦可,在家修行亦可,無二無別,這才是真正的出家。
所以,就此問題來說,正覺會蕭平實及其徒眾的一個最大的偏執就在於對出家修行者的一種頑固的、極端的、偏執的否定——蕭平實正覺會裡的一個慣用說法就是只要你對出家眾稍有尊重之意,那就是聞聲心態,那就是執著於出家身相,云云。
這實際上是另外一種偏執,一種矯枉過正,一種執一非餘之謬了!
5、蕭平實正覺會之大風無言寫手,對於佛法佛教當機對治之慈悲善巧懵懂無知,而有偏執狂言。
如大風無言寫手寫手云:「中國學佛人四眾皆受菩薩戒,實無二乘聲聞立足之地」,如此偏執之語,令人咂舌! 佛世之時,即便是定性趨寂聲聞行者,佛陀也依然順其根性,雖然佛陀於大乘佛法之教化中對於定性聲聞有所呵責,但也不至於所謂的令其「無立足之地」;再者,二乘聲聞之修證內容,斷我見斷我執者,同樣也是大乘佛法修行者不可省略之內容,由此來說,何來所謂的「實無聲聞立足之地」? 。
所以,正覺會蕭平實及其徒眾對於二乘聲聞法的觀點,看似宣揚大乘,但實則是過分貶抑聲聞解脫道,而落入過猶不及之偏執,而成為執一非餘之錯謬了!
6、今惟護師對於正覺會蕭平實之傳戒之質疑,實質上是質疑其傳戒之身份、儀式儀軌之特徵性,以及其在家居士身份與所傳戒律內容、以及受戒對象身份等等之如理如法性之問題,大風無言寫手如何能夠上綱上線為所謂「否定菩薩僧為人傳戒者」?怎麼能夠如此恐嚇呢? 。
附錄:
拈提! ——佛世文殊著袈裟、現比丘相,不容大風無言否定和邪辯。
作者: 秦時明月
空谷跫音——護持賢劫千佛(連載)——正覺同修會大風無言親教師:
文殊師利菩薩示現為【在家相】的出家大乘聖僧,故僧團中有文殊師利法王子的僧房;依示現【在家相而不必僧衣袈裟,不現比丘身相】。
......
佛法人人可講,講錯則有謗法的因果,禪宗叢林百丈禪師親身經歷見聞的故事,證明錯說一字,墮五百世野狐身;若一盲引眾盲,引領大眾入大火坑,因果之大,不可不慎。
......
玄奘菩薩論及佛法正義,皆大剌剌舉示對方名字,"逼走"師子光、"嚇退"般若毱多,《成唯識論》本來也具名公佈諸師錯見,後因弟子窺基一再勸說,才改用"有義",非是本意。
......
菩薩僧如【文殊菩薩,雖無示現袈裟在身】,如來說為僧寶,為眾僧之冠首。 聲聞僧則必須如舍利弗尊者、迦芹延尊者等證得無漏解脫之阿羅漢等四雙八輩聲聞賢聖,方稱聲聞僧。
......
——————————————
秦時明月讀了大風無言以上邪論,不覺悲從中來,正覺同修會鼓吹學員「不用讀經典,反正你也讀不懂」、「只看正覺的書」,結果造成大批學員成了無腦之人,失去辨別力和判斷力,被徹底洗腦,不讀經典。連大風無言這種【老師】,也成了填鴨式被動接受者,於錯誤觀點毫無揀擇力,寫出以上這麼多貽笑大方的文字,說什麼文殊菩薩「不現比丘身相」、「無示現袈裟在身」...... 說出這些蠢鈍愚癡之語,皆因不讀佛經所致。
今舉世尊聖教,破斥大風無言邪說,以正視聽,以儆效尤者!
一般人在廟裡或者寺院裡看到文殊菩薩騎著一頭獅子,便以為文殊菩薩是一個頭戴天冠的菩薩。實際上,佛世時的文殊菩薩是個標準的出家相比丘,著袈裟衣持缽乞食。
大風無言說得好: 佛法人人可講,講錯則有謗法因果,若引眾生入大火坑,因果甚大。 大風無言後世若當500世野狐,乃至墮落大火坑地獄,宜自受之,莫怨天尤人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诏譯。第八那伽室利分。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為諸大眾宣揚正法。爾時,妙吉祥菩薩摩诃薩於日初分【著衣持缽】,漸次將入室羅筏城。時,有菩薩名龍吉祥,見已問言: 「者何所往?」妙吉祥曰:「我欲入此室羅筏城【巡行乞食】,為欲利樂多眾生故,哀愍世間大眾生故,利益安樂諸天、人故。」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八千人俱...... 佛告跋陀波羅:「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生於此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其生之時,家內屋宅化如蓮華,從母右脅出,身紫金色,墮地能語如天童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 詣諸仙人求出家法,諸婆羅門九十五種,諸論議師無能酬對。唯於我所【出家】學道,住首楞嚴三昧。
《大智度論》
【經】其名曰:颰陀婆羅菩薩(秦言善守)、剌那那伽羅菩薩(秦言寶積)、導師菩薩、那羅達菩薩、星得菩薩、水天菩薩、主天菩薩、大意菩薩、益意菩薩、增意菩薩、不 虛見菩薩、善進菩薩、勢勝菩薩、常勤菩薩、不捨精進菩薩、日藏菩薩、不缺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屍利菩薩(秦言妙德)、執寶印菩薩、常舉手菩薩、彌勒菩薩。 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诃薩,皆是補處紹尊位者。
【論】如是等諸菩薩,共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問曰:如是菩薩眾多,何以獨說二十二菩薩名?
答曰:諸菩薩無量千萬億,說不可盡。若都說者,文字所不能載。
復次,是中二種菩薩:居家、出家。【善守等十六菩薩,是居家菩薩】; 陀婆羅居士菩薩,是王舍城舊人;寶積王子菩薩,是毗耶離國人;星得長者子菩薩,是瞻波國人;導師居士菩薩,是舍婆提國人;那羅達婆羅門菩薩,是彌梯羅國人;水天優婆塞菩薩,慈氏、【妙德菩薩等,是出家菩薩】。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吾與文殊師利俱至彼國。及諸無數百千菩薩十萬天。皆俱侍從文殊師利。欲聞法故。爾時文殊師利便往光音天上喇叭揚大聲。其音普遍三千大千世界。動魔宮殿滅諸惡道令得悅信。
於是聖智燈明大弟子。聞彼洪音即大恐怖。尋便躄地不能自製。譬如隨藍大風起時。有所崩墮莫能自固。 聖智燈明於時恐怖。衣毛為豎得未曾有。往詣光英如來所。白世尊言: 唯天中天。誰為【比丘色像】出大音聲。我聞其音怖不自製 即便躄地。
經中明說文殊菩薩著衣持缽乞食,若無出家相袈裟著身,如何能如比丘例而乞食呢? 在古印度,無在家人乞食之例(唯除非出家相的叫花子、貧困者)。
比丘色相、袈裟著身,乃是佛世時文殊菩薩的標準常相,至於變化身、天身,那只是在度眾時的方便示現而已,怎可混為一談,妄說文殊菩薩不現比丘身相、不著袈裟?
[1] • 袈裟伏魔——大風無言孤陋寡聞胡言亂語,竟然不知文殊菩薩在佛世時穿著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