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l-wave-motion-nature-1298684.jpg

 

蕭平實居士實乃錯悟凡夫,系列鐵證-2:蕭妄說七住位能證真如

蕭平實居士創立正覺同修會,其所自創宣導的法義體系有一個核心說法就是:七住位證真如初見道。 蕭平實居士不僅自認是見道者(並且暗示自己已達三地菩薩之位),還對其弟子進行勘驗印證,印證其諸多弟子為明心開悟,為證真如見道的七住位菩薩。

在蕭居士的著作中,所謂七住位證真如的說法,漫山遍野都是,因為這是他的法義體系的核心。

比如,蕭平實居士的《燈影》一書中說:

由是緣故,親證阿賴耶識之明心菩薩,雖得名為親證真如心體之人,然唯得證第七住位;............ :勝解行位之第七住位,雖然尚非初地,然而確已親證初地真如心體

其類似說法處處皆是,不勝枚舉。

今本文僅以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所說來證明,證真如是在初地,所以初地前不得見道

即是說:蕭平實居士所謂七住位見道證真如之論,乃是邪說謬論!

特別說明:《大乘起信論》為蕭平實居士非常尊奉的一部經典,蕭甚至專門為此論做了講記,是故是因明辯論來說,《大乘起信論》乃是雙方共許。

再者,《大乘起信論》之論主為 馬鳴菩薩,是諸方所公認。

 

就此證明如下:

《大乘起信論》中說:

分別修行正道相者。 謂一切如來得道正因。 一切菩薩發心修習。 令現前故。 略說發心有三種相。 一信成就發心。 二解行發心。 三證發心。


.................. 又此菩薩一發心後。 自利利他修諸苦行。 心無怯弱尚不畏墮二乘之地。 況于惡道。 若聞無量阿僧祇劫勤修種種難行苦行方始得佛。 不驚不怖。 何況有起二乘之心及墮惡趣。 以決定信一切諸法從本已來性涅槃故。

解行發心者當知轉勝。 初無數劫將欲滿故。 于真如中得深解故。 修一切行皆無著故。 此菩薩知法性離慳貪相是清淨施度。 隨順修行檀那波羅蜜。 知法性離五欲境無破戒相是清淨戒度。 隨順修行屍羅波羅蜜。 知法性無有苦惱離瞋害相是清淨忍度。 隨順修行羼提波羅蜜。 知法性離身心相無有懈怠是清淨進度。 隨順修行毘梨耶波羅蜜。 知法性無動無亂是清淨禪度。 隨順修行禪那波羅蜜。 知法性離諸癡闇是清淨慧度。 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

 

————注:結合上下文可知,馬鳴菩薩開示說,菩薩在證發心前,是「解行發心,其轉勝在初無數劫將欲滿故」,此時對於真如是「深解」,對於諸法性是「知」,而其修行方法只是「隨順」,所以此解行菩薩只是解、知,尚未得證真如法性。

那麼,各位讀者可能要疑問, 馬鳴菩薩之開示非常清楚,解行發心者最多也僅僅是在「初無數劫將欲滿故。 于真如中得深解故」,並未證真如法性, 這個沒問題。 但是,你如何確定此處解行發心之位次,是在初地之前呢?

或者說,請問「解行發心」,是在大乘的何等位次呢?

依《大乘起信論》可知,此位屬於從十行位到十回向位的階段。

故,依 聖 馬鳴菩薩開示, 即便是十行位到十回向位的菩薩,雖然已經遠遠超過了 七住位的菩薩智慧了, 依然沒有證得真如法身!!!

 

《大乘起信論》接著說:

證發心者。 從【淨心地】乃至菩薩究竟地證何境界。 所謂真如。 以依轉識說為境界。 而實證中無境界相。 此菩薩以無分別智。 證離言說真如法身故。 能于一念遍往十方一切世界。 供養諸佛請轉法輪。 唯為眾生而作利益不求聽受美妙音詞。 或為怯弱眾生故示大精進。 超無量劫速成正覺。 或為懈怠眾生故。 經于無量阿僧祇劫。 久修苦行方始成佛。 如是示現無數方便。 皆為饒益一切眾生。 而實菩薩種性諸根發心作證。 皆悉同等無超過法。 決定皆經三無數劫成正覺故。 但隨眾生世界不同。 所見所聞根欲性異。 示所修行種種差別。 此證發心中有三種心。 一真心。 無有分別故。 二方便心。 任運利他故。 三業識心。 微細起滅故

 

————請各位讀者注意:

從馬鳴菩薩這一段的開示可以知道, 「證發心者。 從淨心地」開始,是「以無分別智。 證離言說真如法身」,此「此證發心中有三種心。 一真心。 無有分別故」,這裡所說的無有分別故,即是無分別智。

淨心地,是什麼意思? 淨心地即是「歡喜地」,淨勝意樂地,即是初地之意! (後文中附錄提供了佛學詞典的對於 淨心地 的經典解釋)

這就是說,聖 馬鳴菩薩明確開示,唯有淨心地(初地)及以上諸地的菩薩,才是「以無分別智。 證離言說真如法身」者。

是故,蕭平實居士所言之七住位菩薩就能證真如者,確鑿無疑乃是邪說謬論!

所以,再結合《成唯識論》所說,無分別智生而體會真如,名見道,故此意甚明,初地(淨心地)之前,是沒有無分別智的,是不證真如的,是不見道的。

 

總結:

《大乘起信論》中,聖 馬鳴菩薩明確開示,初地及以上菩薩方是無分別智證真如法身者,初地以前的菩薩,即便是從十行位到十回向位的 解行發心菩薩,也僅僅是「于真如中得深解」而已,並未親證實證真如!

是故可知,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居士所說的「初地前之七住位真見道」之說,乃是錯說謬說。 而蕭平實居士以其各種直接間接表示自己是二地以上之證真如見道菩薩,而竟然會錯謬邪說雲七住位即可證真如,乃至還為其弟子進行勘驗印證,那麼只能說明,蕭平實居士乃是邪魔入心,妄以為自己開悟得證之錯悟凡夫!

 

附錄一、《大乘起信論》中所說的【解行發心】在何等位次?

1、【解行發心】

(術語)起信論三發心之一。 菩薩十行之行成就,而發十回向之心也。 起信論義記下末曰:解行發心者,位在十回向,兼取十行。 十行位中能解法空順行十度,行成純熟,發回向心入十向位,故雲解行發心也。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解行發心】

解即解了,行即修行。 謂十行位中能解法性本空,順修六度之行,發回向心,入十回向,故名解行發心。 (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嗔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也。 六度者,一佈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 十回向者,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礙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也。 )

FROM:【三藏法數】

 

3、【解行發心】

為大乘起信論所說三種發心之一。 謂于菩薩修行階位中之十行位乃至十回向之位,解理行道者之發菩提心。 蓋菩薩入住位之後,漸次積功,以第一阿僧祇劫將滿之故,于真如法中深解現前,隨順法性,修六波羅蜜行,稱為解行住發心;相當於菩薩地持經卷九所說之解行住。 起信論義記卷下末(大四四·二七八上):「解行發心者,位在十回向,兼取十行。 十行位中能解法空,順行十度,行成純熟,發回向心,入十向位,故雲解行發心。 」(十地經論卷二、大乘義章卷九)p5599

FROM:【佛光大辭典】

 

附錄二: 「淨心地」菩薩屬於何等位次?

【淨心地】

梵語 s/uddhy-adhya^s/aya-bhu^mi。 即證得無漏清淨心之地。 為大乘佛教修行階位中之第一階位。 又作淨心住、淨勝意樂地。 七地之一,十地之初地,十二住之一。 與「歡喜地」同。 相對於地前解行住之未證淨心;已斷離煩惱上纏,證得清淨解脫之初地,稱為淨心地。 另據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載,生於彌陀淨土而見佛,未證淨心菩薩亦同于淨心菩薩,證得平等法身。 曇鸞之往生論注卷下載,平等法身為八地以上之法性生身菩薩,從初地至七地已還之菩薩為未證淨心,淨心為無漏心,八地以上純無漏相續,故稱為淨心菩薩。 此說即以淨心為八地以上,乃不同于初地之說。 此外,于禪宗所指之淨心地,為心地、心性之意。 (菩薩地持經卷三、大乘起信論、大乘義章卷十二)p4694

FROM:【佛光大辭典】

原文網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41635768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