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大師:如何成就「正信」?

iStock-152254051.jpg

作者:太虛大師

出處:《太虛大師全書 第十編 學行》<信眾學行> 十五之八「信心」

──十六年初夏在福州講──

 【編按:太虛大師這篇文章討論的是「信」。

學佛的過程可以總結爲「信、解、行、證」。「信」排在首位,是學佛的基礎,倘若不信佛語,就不會讀經思維,更談不上實修實證。

對於信,正覺同修會雖然會討論仰信、解信這類名詞,但是正覺同修會的認知是:只要一個凡夫進了正覺,深信蕭平實的説法是佛説的「正法」,就圓滿了「信位」,就可以進入「住位」。

換句話説,自詡全球唯一正法的正覺同修會,對「信」的認知是:「我認爲我信就是信」,「我為正法(=正覺)做事就是信」,或是「我不懷疑蕭平實、我服從正覺同修會就是信」。

佛經裏面説的「信」,是這個意思嗎?有這麽簡單嗎?

「信」有很多層次,比如《起信論》所說的修行階位,信位就有十個,難道這十個層次的「信」,是我們起一個「我信佛」的念頭就可以圓滿?

太虛大師這篇文章舉出《阿彌陀經》的句子。《阿彌陀經》是净土宗所依的主要經典。净土經典裏面,佛一再强調念佛往生是「難信之法」、「難可信解」:

《佛說阿彌陀經》:「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CBETA 2021.Q4, T12, no. 366, p. 348a23-26)

玄奘大師翻譯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同樣强調念佛名號是一個「難可信解」的法門: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卷1:「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反生誹謗;彼於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CBETA, T14, no. 450, p. 407, a23-b1)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卷1:「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惟除一生所繫菩薩。阿難!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是。」(CBETA, T14, no. 450, p. 407, b1-6)

佛説念佛是「難可信解」的法門,即便是對三寶的「信敬尊重」,都很難得。以前在正覺同修會,大家對這個「難信」的理解是,佛説的「難信」只是針對外面那些不信佛的凡夫外道以及不信蕭平實的人所説,我們既然已經在正覺同修會學法,「信」一定是具足的。

如太虛大師在下文所説,大部分人對佛法不曾如實信解,並無真正的信。很多人的「信」,缺乏對法的正確理解,夾雜大量個人的投射幻想和錯解,屬於盲信迷信,甚至是「根本不信但自以爲信」。

在經論裏面,圓滿「信位」是菩薩道裏面一個很高的階位,在此之前都是培養信根信力,尚未成就堅固不退的正信。按照圓教的階位劃分,菩薩圓滿十信位才成就信;圓教的初住位相當於別教的初地。

圓教的初住位和別教的初地,屬於證不退的「不退轉位」。一個不退轉菩薩的「信」,必然是結合正見、實修、實證的深信,而要成就這樣堅定不移「信」,當然不可能是起個念頭,「我認爲我自己信」就足夠了。

真信極其不易,如何成就正知正信,請細讀太虛大師在下文中的講解。】 

 

《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則知世出世間一切善根功德之本,唯此信心。 得之而作聖成佛,失之便流轉生死,永溺苦海。

惟起大乘之信心,庶幾佛種不斷,此馬鳴菩薩所以有《大乘起信論》之作也。唯識等論,明十一善心所,亦以信心為首。諸修行人雖具修百善,若無此信心,則其為善乃雜染而不清潔,不足以期無上之道。

昔禪宗三祖僧燦大師《信心銘》,以明達磨之西來大意。後永明禪師亦謂「但入信心,便登祖位」。皆足以證此信心為超凡入聖之根本,學佛者之第一層基礎也!

又如《彌陀經》謂「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則知淨土法門,亦行之非艱,信之唯艱,修此行者之所以願不切而行不篤者,皆以無真正之信心耳。

眾生外感業系,內迷妄執,熏染已深。往往雖發心學佛,視其形誠乾乾惕惕,若已深有信心者。而試使按心自問,則其信心者,依然迷惑、顛倒、妄想、煩惱之心耳。認賊為子,以妄作真,佛法之正信心,渺不可得。

論喻信心如水清珠,能澄濁水,故欲證此信心之下落,當觀察自心一切迷惑、顛倒、妄想、煩惱等不定之心,皆已寂滅,則此信心乃根固蒂密,不可動搖,入【正定聚菩薩位】矣。否則,盲從迷信,猶在顛倒不定之途,未足云已具信心也。

【編按:「正定聚菩薩位」,在圓教指是住位,別教是初地。

《大乘起信論》:「如是信心成就得發心者,入正定聚,畢竟不退,名住如來種中正因相應。」(CBETA 2021.Q4, T32, no. 1666, p. 580b25-26)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1:「問曰:「復以何義如來說此修多羅?」答曰:「依不定聚菩薩求定聚故,成就何等行得入正定聚,示現彼菩薩入正定聚修正因行,是故如來說此修多羅。此義云何?菩薩未證初地正位,雖無量劫修集善根,而未能得不退轉位、未得畢竟無怖畏處,心未安隱,常為世間苦惱所逼。」(CBETA 2021.Q4, T26, no. 1525, p. 235a26-b3)】

欲得此正信心,當去淨無始劫來惑習薰染之邪知邪見,而求得佛菩薩之正知正見。茲將邪知邪見之由來,表列於左,為著手去滅之預備。

邪知邪見之由來

    內生:

    邪思——不正思惟妄斷為是

    夢想——夢境中或禪靜中之發現景象,執以為實

    外來:

    邪教——遺傳來之神教等

    惡俗——圓光、扶乩等 【編按:圓光術跟扶乩一樣,都是民俗法術】

一面竭力破除神權迷信之邪說,私心自用之惡習,一面依佛經論及善知識之開示,勤求正知正見,以得此根深蒂固確乎不拔之信心。

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信心猶立志也,志立而學成矣。信心立,則一切善根具,無上菩提之基立矣。

求正知正見之道,當具如下之三種修習:

一、經論為正教量,當精澈研究,學習思維,以為思想之標準。

二、善知識為先知先覺者,當時刻親近,乞其開示。

三、息心靜慮,以參研所疑,以期斷疑生信,入佛知見。

然大概言之,必如何乃為真正信心? 茲依《大乘起信論》分為四義:

一、信根本:謂真如性為一切法之根本,即所謂諸法實相,亦謂之本來面目。 如實了知其義,確信無疑,謂之信根本。

二、信佛:圖畫偶像固為佛之形相。然《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則不可執形相以求佛。佛者覺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覺諸法實相之謂佛。 故曰:「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是而信,乃謂之信佛。

三、信法: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瞭解三界眾生之依正,無非有漏之苦,由煩惱業之所集起;欲普令眾生皆得解脫,當修習六度萬行,即知即行謂之信法。

四、信僧:有廣、狹二義:

四人以上曰僧。出家五眾同起居、同飲食,以清凈戒行而和合之眾,曰住持僧;三乘之聖賢眾,同修一事,同遵一理,彼此和合,大眾清淨,曰勝義僧。如《金剛經》中之四向、四果等,《華嚴經》中之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皆聖賢僧之類也。能瞭解其所以為僧者,證得其如何起因,如何修習,如何得果,以此起信,是為狹義的信僧。

僧者,和合眾義。凡為眾緣和合之所成者,皆謂之僧。四大和合而成此身,四大失調則病,四大分離則死,故和合眾之性,乃一切事物之所同具,大至世界,小而微塵,無不以和合眾為原則,能遵此和合眾之原則,實施於家庭則家齊,推而至於社會、國家、世界,則天下太平矣。 以此起信,是為廣義的信僧。

學佛者,能依此至教量求得正知正見,斷疑生信,起正信心;則舉足動步,頭頭是道,道道皆波羅密行,行行入無礙法界矣! 故當求正信心之成就,不可怠忽!

——太虛大師1927年初夏在福州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瑯琊閣 的頭像
    瑯琊閣

    琅琊閣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