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ght-close-up-colors-335908.jpg

 

《瑜伽師地論》卷1:

彼所緣者。 謂色。 有見有對。 此複多種。 略說有三。 謂顏色形色表色。 顯色者。 謂青黃赤白。 光影明闇。 雲煙塵霧。 及空一顯色。 形色者。 謂長短方圓。 型型細正不正高下色。 表色者。 謂取捨屈伸。 行住坐臥。 如是等色。 又顯色者。 謂若色顯了眼識所行。 形色者。 謂若色積集長短等分別相。 表色者。 謂即此積集色生滅相續」(CBETA 2019.Q4, T30, no. 1579, p. 279b3-10)

 

問:《瑜伽師地論》沒有在討論五塵裡面的其他四塵。 但是按照同樣的概念,聲識所緣也可以有顯聲、形聲、表聲,身識所緣也可以有顯觸、形觸、表觸... 。 那麼顯聲或是顯觸具體到底是什麼?

 

答: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顯示閱讀過程有深刻思維內容,才能提出合理的引申思考。

瑜伽論將眼識所緣分為三類:顯色、形色、表色。

請注意,《瑜伽師地論》在這裡不會提到無表色,因為它是「說一切有部」建立戒體為一種沒有質礙形狀的色法,而產生的一個概念,與眼識所緣完全無關。

 

讨论这个问题,应该了解提唯识学的「三种分别」:

「顯色」:青黃赤白等顏色,屬於眼識對色塵的單純的、現量的「自性分別」,沒有添加概念。 意識為顯色命名,起「青」、「黃」、「赤」、「白」。。。 的概念在顯色上面,稱為「表義名言」。

「形色」:是眼識所觀察的不同顯色的組合,沒有添加概念,意識可以對此添加形狀等概念——意識的「隨念分別」與「計度分別」,屬於比量或非量的分別。

「表色」:眼識感知顯色與形色,以及顯色與形色經過時空變遷產生的變化組合,意識生起行住坐臥等概念。氣質神韻是在形色表色上面添加的概念。

意識在顯色、形色或表色上增添的概念都是五蘊中的想蘊。

前五識,比如眼識,只有現量的「自性分別」,沒有「隨念分別」與「計度分別」,所以被稱為「無分別」,第八識的分別也是這種現量的「自性分別」。

第六識(意識),三種分別都有——「自性分別」、「隨念分別」與「計度分別」。 面對境界的第一刹那的五俱意識(率爾心)是現量的「自性分別」。

第七識(末那識)只有非量的「計度分別」,它時時刻刻將阿賴耶識的「見分」計度為「我」。

其他四塵,用聲音為例子說明。

明確:不同品質高低單獨音節。 意識可以對單獨音節添加概念,比如悅耳、刺耳、高音、低音、某種樂器的聲音。

形聲:許多單獨音節組成的曲調,耳識只是聽到連串的聲音,意識可以加上曲調的概念。

表聲:意識經由顯色形聲的組合,經過添加的主觀內涵的詮釋,比如悲壯、淒婉等。

 

這裡最重要的問題是,將色塵分為顯色、形色、表色,與修行有什麼具體關係?

佛法的理論都是為修行服務的。

不然的話,生物學、腦神經學同樣可以將我們的感知過程,做更精細的劃分和描述,還可以將大腦不同部分的配合運用詳細解說,為何要去讀經論?

科學可以更精準地描述現象,但是並不觸及到解脫的原理——如何解脫於執著和痛苦?

唯識學的理論不離「認識論」,將根、塵、識的法相做精密分析,在認識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前五塵與意識所做的三種分別,析破一切現象,瞭解它們的內涵。

最終目的是讓我們了解認識的過程中我執、法執是如何產生的,瞭解之後如何消除執著,達到解脫。

 

 

引申問題:何謂「現量、比量、非量」、「自相、共相」、「離言自性、假說自性」?

 

2020年3月11日首次發表於知乎平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瑯琊閣 的頭像
    瑯琊閣

    琅琊閣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