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醫師:佛法的修證是次第「離」相,蕭平實的修證是用妄想「取」相!

 

看完剛出爐的《正覺教團弘法視頻》;《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瑯琊閣;第100集:妄心找真心實屬二心論?——楊正旭先生》

除了個人原先在1751樓的po文批判之外,再補充三點:

[第一]. 作者楊先生企圖從《成唯識論‧卷3》:【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這一段話,

⇒⇒企圖:「從這一段 玄奘菩薩的開示可以知道,真見道之前是無法證解阿賴耶識的,也就是唯有真見道的菩薩才能證解阿賴耶識,而且能證解阿賴耶識的菩薩一定是能現觀阿賴耶識者。」

⇒⇒證成「說到這裡,很明顯的顯示出一個事實就是:真見道的標的一定是阿賴耶識。」

⇒⇒這,在邏輯論證上,很明顯的,是一個 “Non-Sequitur (推不過去、誤推)”!

⇒⇒記得個人也曾經批判過,如今藉機再說明一次:

⇒⇒理由是: 楊先生混淆了

(1)『目的』、

(2)『手段(工夫)』、

(3)『結果 [效果;果德(得);紅利] 』這三組概念了!

⇒⇒以上三組概念, 大約可以「一對一對應、分別對應於」佛家的 ①境、②行、③果 這三組概念;

⇒⇒似乎也可以附會地「一對一對應、分別配對於」唯識學《成唯識論》系統的

(1)『「真」見道~『「根本」無分別智』:實「證」二空「所顯」真「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

(2)『「加行」無分別智』、

(3)『「後得」無分別智』這三組概念

⇒⇒那麼,《成唯識論‧卷3》所謂的「彼能『證解阿賴耶識』」,到底是:

  1. 『所要達成的「目的、目標、位階、境界“的本身”」』呢?還是:
  2. 『修習的「方法﹑手段﹑工夫(工,沒有力字邊的工~工作、作勞工,苦工的工)」』呢? 抑或是:
  3. 『「目的達成」之後,自然而然就能順勢獲得的「結果﹑功能(功,有力字邊的功)﹑紅利(Bonus)﹑效用、果德(得)﹑」的展現』~類似於《中庸》所謂的『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呢?

⇒⇒答案是: ③自然而然就能順勢獲得的『結果、效用、果德(得)、紅利』!

⇒⇒換句話說: 「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是「見道」之後,自然而然就能順勢獲得的『結果』。

⇒⇒而,根本不是 ①『所要達成的「目的、目標“的本身”」』!!

⇒⇒更何況緊扣著“有為依唯識《成唯識論》”的系統而言,「阿賴耶識」是『「非」斷「非」常』~『「剎那生滅」而「相似相續」』的,

⇒⇒根本不是《平實教‧正覺宗》一貫錯解的什麼“「不」生「不」滅”、“「凝然」的『「不變易」常』”!

⇒⇒《平實教正覺宗》“把『「非」斷「非」常』,解讀為『「不」生「不」滅』”,實在是很低級的錯誤!!!

 

[第二] .「三性說」是印度唯識思想發展中的一個核心理論。簡略地說,三性說主張「一切法」皆有三種自性或者說有三種面向。

⇒⇒而,《攝大乘論》中「清淨依他起性」的概念,可以“以【在「依他起性」上,去掉「遍計所執性」即是「圓成實性」的公式】來表達”

⇒⇒因此:

[1].一旦企圖拿 {8th、7th 、1-6th這三組概念} ,來“一對一對應配對於{「圓成實性」、「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這三組概念},不論你是怎麼配對方式,都是錯誤的!!

⇒⇒這,我個人已經於【 2022/05/04 16:17看完了剛剛出爐的《正覺教團弘法視頻》;《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瑯琊閣;第097集:佛法是實證的科學,不是想像的玄學(上)——郭正昌先生》】批判過了!

⇒⇒《正覺教團弘法視頻》;《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瑯琊閣;第053集:第八識是圓成實性——劉正莉先生》該文作者劉正莉先生【編按:女士】說:

「圓成實性、依他起性,以及遍計執性」,是說八識心王有這三種自性;也就是前六識有依他起性,第七識意根末那識有遍計執性,第八識如來藏有圓滿成就一切染淨諸法的真實性,當然也就能圓滿成就前六識的依他起性以及意根末那識的遍計執性。……云云”。

⇒⇒這些, 都是蕭平實恣意扭曲『唯識“三性說”的定義』,以順遂己意,所犯的低級錯誤!

[2]. 今天, 作者楊先生說:“第八識取名阿賴耶識的原因,是因為第八識具有遍計所執自性,只要滅除了遍計所執自性,第八識便不再稱為阿賴耶識,但第八識的圓成實自性及依他起自性還存在。…….云云”

⇒⇒簡直莫名其妙!!!

⇒⇒估計,楊先生的本意,可能是企圖套用剛剛說的“以【在「依他起性」上,去掉「遍計所執性」即是「圓成實性」的公式】來表達”,

⇒⇒但,顯然是生搬硬套、牛頭不對馬嘴!! 變成不知所云!!!

 

[第三] . 關於「親證」,作者楊先生說 :「只要找到阿賴耶識,能現觀阿賴耶識者,就可以現觀阿賴耶識所具有的真如佛性。」

[1]. 說到大乘“「唯識」觀行”,一向都是著重在“次第『「離」相』”的工夫!!!

⇒⇒《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談「止觀」時,一再一再提到「影像」;

⇒⇒《楞伽經》也提到四種「禪」~

(1).「愚夫所行」禪、

(2).「觀察義」禪、

(3).「攀緣如」禪、

(4).「如來」禪】

也是在說明“次第『「離」相』”;

⇒⇒特別是在「最後的臨門一腳」“「加行」位”在“定”中的衝刺階段,《成唯識論‧卷九》明言:“既無「實境」離「能取」識,寧有「實識」離「所取」境? 「能取」「所取」『「相待」立』故。”

⇒⇒【從『「所取」空』→到→『「能取」空』→到→『「所取、能取」「二取」空』→到→『「空相」亦泯』→到→『能所「雙泯」』、『通達「智如不二」』】,親證“諸法實相”實相一相,所謂無相,即是如相”。

⇒⇒更是在強調“次第『「離」相』”

[2]. 但是, 偏偏蕭平實所說的“觀行”,

⇒⇒不但不是“次第『「離」相』”,卻反而要去“『「取」相』”!???

⇒⇒要:“用意識心,去「尋找」什麼第八阿賴耶識,然後再將之「想像」為現觀到什麼阿賴耶識不生不滅的真如佛性”???

[3].因此: 說到 “親證”,我倒有幾點看法:

*~~~~~~~~~~~~~~~~~~~~*

1.二乘:親證“涅槃”;

2.大乘中觀:親證“空”(“空性”、“法性”~“諸法實相”);

3.大乘唯識:親證“真如”(“空「所顯」性” “圓成實性”、“一真法界” 、“法性”~諸法實相”);

4.禪宗:親證“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佛性”、 “「本覺」性”、“「本」心” 、“「密嚴」佛土”);

5.《平實教正覺宗》: 企圖“找到「剎那生滅、相似相續」的阿賴耶識” ,而想像“親證『造物主阿賴耶和華』!——哈利路亞!!!”

 

【編按:

楊正旭上面所説的——“第八識取名阿賴耶識的原因,是因為第八識具有遍計所執自性,只要滅除了遍計所執自性,第八識便不再稱為阿賴耶識,但第八識的圓成實自性及依他起自性還存在……

——這個説法,是正覺同修會以前沒有的説法,最近兩年被内部和外界人士舉出唯識經論破斥,所以正覺内部進行法義修改,企圖掩飾自己的無知和低級錯誤,但是因爲正覺的説法與經論違背顛倒,强行將「第八識」套用在正確的【在「依他起性」上,去掉「遍計所執性」即是「圓成實性」】公式裏面

「三自性」是對一切法的特質的形容,不是形容前六識、第七、第八識各自的特質,定義如下

依他起自性

一切有爲現象的因緣所生——依他而生起——的性質

 

圓成實性

一切因緣所生的現象的真實本質 = 真如

真如的三種性質 =  圓滿、成就、真實

真如遍滿一切法,無不具足,故稱「圓」;

其體常住、不生不滅,故稱「成」;

真如為諸法的真實體性、非虛妄故,稱為「實」

 

遍計所執性

也稱爲「虛妄分別性」,指眾生面對因緣所生的一切現象(甚至是對無爲法),以爲其中有真實我、真實法的迷執。

 

能遍計

意識、末那識

蛇繩喻裏面的「觀察者」

所遍計

唯識百法裏面所有法都可以是「所遍計」——被看錯——的對象,真如也可以是「所遍計」的對象

蛇繩喻裏面的「繩」

遍計所執自性

實我、實法(般若中觀經論所説的「自性」),衆生對一切法生起的錯覺

蛇繩喻裏面的「蛇」

前面發表的蘇醫師評論裏面,引述了楊正旭的一句話:「圓滿證得第八識真如心圓成實性」。

這句話錯誤很多,最關鍵、最凸顯正覺不懂教理修行方向完全錯誤的是——圓成實性,是一切法(諸法)的本質都是平等真如,不是「只有第八識真如心才有圓成實性」:

《瑜伽師地論》卷76:「云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CBETA 2022.Q1, T30, no. 1579, p. 718c19-20)

窺基大師的《大乘法苑義林章》卷1:「二者常無常門。諸常住者名圓成實。即唯真如圓成實攝。瑜伽論說。五法之中唯說真如是圓成。故一切有為皆依他起。依他眾緣而得起故。」(CBETA 2022.Q1, T45, no. 1861, p. 254c1-5)

《宗鏡錄》卷59:「又古德云。眾生染心。於依他起自性中。當知有二種遍計所執自性執。一者隨覺。即現行執。二者慣習。習氣隨眠。即執種子。依他起性者。依他眾緣和合生起。猶如幻事。名依他性。圓成實性者。一味真如圓滿成就。(CBETA 2022.Q1, T48, no. 2016, p. 755b25-c1)

意識修行,觀察的對象,是一切法;觀察的結果:一切法平等真如。

正覺的修行,是意識幻想一個第八識如何持身、如何不生不滅,如何出生萬法;觀察的結果 = 真實不生不滅第八識如來藏 與 虛妄生滅七轉識 的不平等!

下圖出自羅時憲先生的《唯識方隅》:

三自性.pn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瑯琊閣 的頭像
    瑯琊閣

    琅琊閣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