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隨筆》(101):蕭平實爲何說:「窺基如果這樣講,早就被我殺掉了」?

 

1. 親教師會議記錄中蕭平實說:「窺基如果這樣講,早就被我殺掉了」?

最近有師兄在台灣痞客邦網站留言區,張貼了數年前正覺同修會親教師蔡正元與「法主」蕭平實的一段長篇對話。這段對話,發生在某次親教師會議,所有參與會議的親教師和助教老師都有一份書面的會議記錄。

對話很長,很多師兄可能不知道「討論」的關鍵點是什麽。這篇文章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討論蕭平實爲什麽說要「殺掉窺基」,第二部分,點評蕭平實在對話中對唯識教理的無知,以及他爲什麽要否定蔡正元。

蔡正元與蕭平實的對話中,最觸目驚心的一句話是蕭平實對蔡正元說:「因為窺基如果這樣講,早就被我殺掉了」。

兩年前我在隨筆裏面提過蕭平實曾經脫口而出說「如果窺基這樣說,我會殺了他」,完整對話記錄顯示,蕭平實生起「殺意」只是因爲「他認爲如果窺基説錯了法,就要殺掉他」。

什麽樣的人,能夠隨隨便便説出「殺人」兩個字?要殺的對象還是往世弟子?錯說佛法(窺基其實並沒有錯說),就可以取其性命?「菩薩」護持佛法,就是要把錯說佛法的人殺死、除掉?在歷緣對境的時候,連自己的起心動念都控制不住,他有沒有定力、有沒有證量?

爲什麽當日聽到蕭平實說「殺死窺基」的親教師和助教,安之若素,完全接受,對蕭平實的人格道德不起一絲疑惑,繼續堅信「我師父蕭平實是聖人,是大菩薩,是玄奘再世」?

蕭平實、正覺教團、正覺的忠實支持者,不會認爲蕭平實説出「窺基如果這樣講,早就被我殺掉了」這句話有什麽不對。

他們相信:「爲了護持正法,一個佛弟子、一個菩薩戒子,殺死自己的弟子都是沒錯的,甚至是有功德的」。

爲什麽無錯還有功?

正覺親教師和正覺忠實學員,不斷在課堂和文章裏面,舉出佛經裏面菩薩因護持正法犧牲,不但無罪,反而成爲佛的大弟子的個別記載。用這種内容,向學員暗示「爲了護持正法,也就是爲了護持正覺同修會,即使你的手段違背道德倫常,都有功無過」!

首先,他們經常引用的佛經故事,其中的「殺人」有三個先決條件:

1. 你保護的真的是佛法,是正法,不是「只是你以爲正確的法」;

2. 你是被動抵禦外敵的入侵,不是主動剿滅殺死損壞佛法的人;

3. 你真的是有修行的菩薩,内心完全無我,沒有帶著分毫與我執相應的不善心去殺人。

正覺同修會的詮釋,當然從來不强調也不考慮這些先決條件,看到可以利用的佛經文字,無限延申解讀,對學員洗腦「無論用什麽手段護持正覺的法,都是正確如法的,而且護法是有大功德的」。所謂的護法,就是先假設我們在正覺學的法絕對正確,向他人推銷,為正覺做宣傳,乃至給正覺同修會的一切言論行爲點讚支持,認爲這樣做就是在修護持正法的大福德。

最近讀到净蓮法師注解的《天臺小止觀》以及《大般涅槃經疏》,其中都説佛弟子護法,是先要做好自己,護法以持戒為根本,自己持戒清净才有資格渡化他人,令佛法久住,如果自己的行爲都不清净,只會令衆生對佛法產生惡感,對學佛人敬而遠之,對佛法修行的效果產生質疑。如果不謹慎持戒,原因就是沒有護法的心。

《大般涅槃經疏》卷18:「「說是偈」下,是第三明戒為梵行。開善云:前明深梵行,此明淺梵行。是義不然。以戒為本,故能化他。就文為三:一持戒、二護法、三六念。以持戒故能護法,以護法故能修念,次第相成,法爾故也。」(CBETA 2022.Q1, T38, no. 1767, p. 144a26-b1)

《大般涅槃經疏》卷18:「「善男子若我弟子」下,第二明護法。護法即是護戒,護戒既牢即是持戒,持戒不牢由無護法心。」(CBETA 2022.Q1, T38, no. 1767, p. 144c12-14)

佛教歷史上有哪位「菩薩」或「祖師」或團體用不同形式,包括暴力行爲,主動攻擊「破法者」、「盜法者」?唐武宗大舉滅佛,佛教界是不是應該派人暗殺唐武宗,以免佛教在漢地失傳?佛弟子如果不這樣做,是不是護法不夠勇猛?

正覺同修會在中國大陸,曾經指責一位釋生如法師盜法,發文破斥之餘,私下滲透生如法師的QQ群組,拉攏群友,安插臥底,離間、策反、收買群友和管理員,用各種手段搞垮生如法師的學法群組,手段心態之卑鄙惡劣,請見被截圖的正覺臥底的對話【請參考:《琅琊隨筆》(73):正覺同修會的「臥底教戰對話」!

回到窺基的事情,窺基大師所説真的有錯嗎?假設窺基確實説錯法,他是有意還是無意?肯定是無意的。無意錯說佛法,又不是主動用暴力行爲毀滅佛法佛教,就應該被殺掉嗎?

自從 佛陀示現人間,説法渡眾,每個時代都有錯說佛法的凡夫、外道和佛弟子,不論有意無意,佛弟子也會善意提醒,提醒無效,也以憐憫之心看待,希望對方早日回頭是岸。其實錯說佛法這件事本身,必然有其因緣果報,何至於要殺人?

殺掉錯說佛法的人,就能杜絕錯說佛法的問題嗎?

不但不能杜絕,殺人,只會讓世間人認定佛教是一個凶殘暴力,爲了對錯爭論就要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極端激進信仰。這種信仰,怎麽可能净化人心,造福社會,為人類帶來和平安寧?只會培養一群激進宗教分子,像某些宗教的自殺式襲擊、人肉炸彈恐怖襲擊,爲了對錯是非,與他人鬥個你死我活!佛法不能違背世間法律,人命人權,受法律保護的,唐朝的法律,今日的法律,都不會允許殺人這種事情。

按照蕭平實的觀點,錯說佛法的何止窺基一人,連玄奘的祖師陳那菩薩,都被他扣上了「六識論邪見外道」的罪名。本文第二節中舉出的否定蕭平實肯定窺基的經證,出自彌勒菩薩、世親菩薩、唯識宗弟子、太虛大師,這些人也都該被殺掉嗎?

如果窺基錯說佛法就應該被殺,蕭平實大力破斥的「破壞佛法的六識論邪見外道」,包括陳那菩薩,安慧、西藏密宗宗喀巴等人,印順法師。。。是不是也都「該殺」?

菩薩戒中,菩薩即使是父母被殺,都不能生起報仇的心念。無論生起殺人的行爲,還是殺人的心念,都屬於重罪,蕭平實是一個團體的主事者,將「殺人」之事若無其事地隨口説出,等於告訴正覺同修會所有的親教師(和他們教導的學員),「只要我認爲我是菩薩,我認爲我的法是正法,殺死一個錯說佛法的,對一個錯說佛法的人生起殺心殺念」,無過無罪,不違犯戒律,甚至有功無過!

正覺同修會一定會為「窺基如果這樣講,早就被我殺掉了」這句話找各種藉口理由,但是瞭解這個團體和蕭平實的前正覺學員,不會相信蕭平實説這句話的出發點,真的是「護持佛法」。

蕭平實在各種場合説了不知多少次,佛法是「我的法」!佛説的「法」,早就變成蕭平實和正覺同修會的私有財產!他所謂的「護持佛法」從來都是不擇手段的幌子。

正覺親教師組織策劃剿滅釋生如法師,因爲認爲對方竊取了「蕭平實的法」,在大陸吸走了正覺大量學員,嚴重傷害了正覺的利益。

窺基大師在《涅槃》裏面被蕭平實大肆貶低,因爲他在《述記》裏面清楚明確地說大乘見道在初地,否定了「七住位見道」這件事,否定了「大乘菩薩僧團」的「開悟身份」,斷了蕭平實的財路,當然要被除掉。

上個周末看到留言區有師兄提起兩年前(2020年7月4日)被蕭平實强迫下跪發誓的心情:

留言#97

瑯琊閣真相平台出現,正覺為了抓吹哨人,無所不用其極,就好像從前的警備總部那般恐佈抓人,抓得可凶了。

許多舔狗型假開悟聖人們為了保住皇親貴族的職位,為了貪,主動效忠表態,甚至出賣丈夫,父親。

而對沒表態舔狗的,正覺利用2020年七月四日增上班上課時,蕭邪師夥同親教師們發動了一場出其不意,毫無預警的跪地發誓表忠鬧劇。正覺假開悟聖人全體被強迫拖下口罩,下跪發誓不得說蕭平實不是,除了還要畫押簽名切結書,九樓和十樓增上班上課教室至少各動用了兩架大型攝影機一旁錄影每人發誓表情。監視發誓的親教師們甚至威脅說,錄影機可看出每人發誓是真或假,並叫同情吹哨人瑯琊閣的人當場出列離開。

為了趕走吹哨人,為了抓出瑯琊閣,都幾世紀了,正覺還在表演強迫別人發誓的醜劇,還在為貪自十方的錢財而戰,太好笑了。

是什麼邪教才會上演強迫跪地舔腳發誓效忠?還簽名畫押,還錄影存證嚇唬。簡直是恐佈的恐嚇道場。

留言#99:

邪教正覺同修會在2020年七月四日的強迫全體假開悟班跪著發誓,簽名畫押不得說蕭平實不是的瑯琊隨筆文章,許多當時在場的受害者陰影創傷至今仍然歷歷在目,卻在知乎平台被蕭邪師訓練出來打家劫舍用的正覺網軍給知乎下架徹掉了,很希望這篇正覺自己做的世紀大醜聞能留下正覺骯髒史的記錄。

【當日情況和正覺學員事後的心聲,請參考:《琅琊隨筆》(54) :台灣開悟學員——跪就跪,蕭導師讓我們發的惡誓無效!《琅琊隨筆》(55):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台灣學員:蕭導師要求開悟聖人「發誓立約」等於承認自己亂蓋「冬瓜印」! 

當日蕭平實在親教師會議說出「殺死窺基」這句話時,在坐的人或許無法將尊敬的「平實導師」與嗔恨心這幾個字連接。但是兩年前的「下跪發誓大醜聞」,徹底暴露蕭平實的嗔恨、霸道、蠻橫、傲慢,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心態。

回頭看,蕭平實的心態從來如此,從未改變。不論是對「三次法難」期間退出學員的趕盡殺絕、百般污衊,在《涅槃》裏面對窺基的撻伐否定,張正榮親教師退會後文章裏面對張老師的挖苦嘲諷,前兩年用「造反」形容反對他的人。。。其中心態與他當日説出「殺掉窺基」那句話的心態完全一樣。

佛教界對蕭平實的嗔心,看得清清楚楚,就像蘇醫師説的,蕭平實「數十年來有如瘋狗到處亂咬,製造『稻草人』恣意攻擊其他善知識」。

我們過去參與支持的正覺同修會,不是一個與人爲善,和平無諍的團體,是一個打著佛教旗號四處攻擊討伐他人的「佛教法西斯集團」,一個妄想主宰整個佛教的「佛法帝國」,他們自稱「菩薩」,不是要展示菩薩的無私利他,謙卑無我的風範,是要站在「我們是唯一正確説法者、審判者、主宰者、執法者」的立場對待他人。

如果「蕭平實認爲你危害佛法或他的法,就要殺死你」,如果「被反對被批判就要强迫下跪發誓」,想象一下蕭平實和正覺同修會倘若是一個封建皇權,恐怕是要像古代帝王大興文字獄一般,盤問搜捕所有嫌疑人,將之關押扣留,逼供審問?如果被戒律院定罪,是否要就地處決,處以極刑,誅滅九族?

一直有師兄向我表達他們對親教師的感激、信任和敬仰之情。對他人心存感激是好事,只是一個人在某種情況下善待我們,不等於他能明辨是非。

今天能留在正覺的親教師,不會認爲蕭平實説的「窺基如果這樣講,早就被我殺掉了」有絲毫不對不妥,對他們來説,蕭平實的一切行爲都是「菩薩的慈悲」!2020-07-04的下跪發誓事件之後,正覺「開悟聖人」繼續發文宣傳「平實菩薩的慈悲」。對他們來説,如果窺基講錯了,玄奘殺了窺基,或許也是「玄奘再世的平實導師的慈悲」——慈悲的防止你下地獄?

他們的道德底綫是什麽?他們皈依的是 佛嗎?他們懂佛教戒律嗎?他們尊重他人的見解、尊重人權、法律嗎?他們具備普通人的反省力、觀察力、批判力嗎?如果具備,爲什麽不察覺蕭平實的嗔恨心、鬥爭心、暴戾心?這樣的「護持正法」有理性可言嗎?他們「護持」的到底是「佛法」還是他們的名位、他們的組織、他們自己認爲的「正義」?

 

學佛是要看清真相,不是一味一廂情願地把人和事往好處想,蕭平實能矇騙我們這麽久,利用的就是人性中迂腐的一廂情願。

上一篇隨筆的主題是懺悔,懺悔的前提,是要看清自己的無知和錯誤,正覺同修會對學員的誤導和傷害,曾經護持這個團體的人都有一份責任,我們改變不了正覺同修會,但是最低限度,應該反省過去盲信蕭平實和這個團體的原因。

 

02. 蕭平實與蔡正元對話的重點

蔡正元和蕭平實在親教師會議上的對話,内容很長,這一節交代其中的幾個重點。

對話圍繞的是《成唯識論》的内容,對話顯示蔡正元自己去研讀《成唯識論》、《成唯識論述記》、《攝大乘論》等唯識經論,發現了各種與蕭平實所説不符的内容。

面對法主蕭平實,蔡正元的表達方式不是特別直接,其中好幾個問題都被蕭平實否定之後就沒有繼續追問,這裏簡單總結蔡正元提出的質疑:

  1. 見道以前的加行位,是否在十迴向位的最後段(引申問題:若是,見道證真如,不可能在七住位?);
  2. 唯識經論的資糧位和加行位,合稱「勝解行位」,「勝解行位」有實證嗎?
  3. 《成唯識論》所説的「不變而緣」是什麽意思?【這個話題牽扯的内容太多,張志成師兄會撰文分析説明。】

蕭平實的回應完全否定蔡正元提出的質疑,他的「理據」不是經論所説,是他自己發明唯的識經論沒有的説法:

發明一:唯識有兩個「加行位」,七住位證阿賴耶識以前也有加行位

發明二:發明一個「證解位」,硬拗七住位有「證」

發明三:違背經論,說必須先「證」才能有「勝解」

對於蔡正元提出《成唯識論》所説的「不變而緣」,從對話來看,蕭平實完全沒聽過,不知道蔡正元問題所指。

蔡正元當日在親教師會議上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尤其是他說「是意識無分別」,暴露蕭平實的開悟不是真的觀察到第八識持身。

如果蕭平實的開悟真的是他所說的「現觀」——現前直接的觀察——到第八識如來藏持身,不是他自己在【幻想】第八識如來藏持身,請問蔡正元怎麽會認爲是「意識本身是無分別」?如果是直接觀察到的内容,你看到的就是「意識證到了一個無分別的第八識」,你又怎麽會認爲是「(能證的意識、智、見分)是無分別」?

答案很簡單,正覺同修會的「開悟聖人」確實是在用意識找一個東西,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直接看見「第八識」、「第八識持身」、「第八識無分別」、「第八識生萬法」這些現象,都是根據蕭平實理論的推測幻想,所以必然有人讀經之後會疑惑,質疑,退出。

蔡正元和蕭平實這段對話,是導致蕭平實在其著作《涅槃》裏面突然否定窺基的一個原因。蕭平實一反過去大力褒揚窺基是玄奘高徒的説法請參考:南伽他師兄的文章——文章轉載:一起來收集整理一下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居士及其弟子對於窺基法師的評價資料吧,對窺基嚴詞否定,說窺基對「大乘見道、加行、資糧位」的判教「有大過」,隱晦暗示窺基連正覺同修會的「開悟菩薩」的證量都沒有:

若窺基的手記稿件曾經玄奘大師過目而作修正時,必然不可能產生與《成唯識論》內容相違的情況,因為玄奘必然要加以修正使其無誤。然而,今從《述記》中的見道法義內涵,及其《心經幽贊》中所說大乘見道、加行、資糧位的判教嚴重違背《成唯識論》等大過以觀,顯示其與玄奘《成唯識論》中所說內涵嚴重背反,法義正訛之相差距離已經不可以道里計,簡直就是天地懸隔。 若是手記之後曾由玄奘過目核可者,必不可能發生如是現象;由此證明,縱使"玄奘口述"屬實、"基師手記"亦屬實,但絕非當場手記而由玄奘當場過目核可;而其手記完成時,亦必定未經玄奘審定,是故乃有平實如上辨正所顯示之種種大過真有內明智慧而達七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或已入地之一切菩薩眾,閱讀平實上來說明及論證以後,必當認同平實如是所言,凡夫論師即無論矣!

下面用紅字舉證説明蕭平實的錯誤,錯誤太多,許多都已經辨正過,只做重點説明。最後部分蕭平實說的一大串内容,都是他在書中不斷重複的詭辯,錯誤一堆,沒有邏輯,自説自話,不值得評論。

-------------------

十五、有關加行與真見道位的相關問題

蔡正元老師︰當初認領寫書時,認領到的書是《大乘道次第》,看了 導師的《宗通與說通》和《成論》的解說,有些地方還有疑惑。末學是覺得資糧位和加行位兩個合起來,應該就是勝解行位,不知道對否?然後加行位,我是肯定開悟明心之前要斷除邪見加功用行的這個加行是應該要有的,因為如果這些我見或惡取的邪見在觀念上、見解上沒有去伏除、加行斷除,悟後不能安忍。可是《成論》所說的加行,好像是入地前的加行,是在十迴向位以後。

【編按:蔡正元所説正確,初地見道之前的「加行位」是在十迴向位的最後階段。

《成唯識論》卷9:「何謂悟入唯識五位?一資糧位,謂修大乘順解脫分;二加行位,謂修大乘順決擇分;三通達位,謂諸菩薩所住見道;四修習位,謂諸菩薩所住修道;五究竟位,謂住無上正等菩提。」(CBETA 2022.Q1, T31, no. 1585, p. 48b11-15)

《佛性論》卷11 破小乘執品〉:「三者菩薩十迴向以上是不退位時得於佛性。」(CBETA 2022.Q1, T31, no. 1610, p. 787c14-15)

《成唯識論述記》卷9:「

論。一資糧位至順解脫分。

述曰。此在四十心.及已前位。從初發心乃至十迴向終。皆名順解脫分。對法等說。煖等已前名解脫分。簡二乘故言大乘也。

論。二加行位至順決擇分

述曰。即在煖等四善根中。此在初劫。下文等言勝解行地攝故。

論。二通達位至所住見道。

述曰。即在初地初入地心。」(CBETA 2022.Q1, T43, no. 1830, p. 556b21-29)

導師開示:你說資糧位跟加行位是等於勝解行位可是加行位是有見道還是沒有見道?你認為呢?

【編按:資糧位和加行位合稱「勝解行位」,這是唯識常識,蕭平實好像沒聽過,硬説是蔡正元説的。

窺基著《成唯識論別抄》卷9:「問。唯得知資糧加行二位。總名勝解行位。解云。大論三十七云。從初發心。乃至未得清淨意樂。是勝解行位。論說清淨意樂是初地故。」(CBETA 2022.Q1, X48, no. 808, pp. 838c24-839a2 // R77, p. 910b1-3 // Z 1:77, p. 455d1-3)

《攝大乘論本》卷2:「何處能入?謂即於彼有見似法似義意言,大乘法相等所生起;勝解行地,見道,修道,究竟道中,於一切法唯有識性,隨聞勝解故,如理通達故,治一切障故,離一切障故。」(CBETA 2022.Q1, T31, no. 1594, p. 142b14-17)

《瑜伽師地論》卷48:「然一切住總經於二無數大劫方得圓證。謂經第一無數大劫。方乃超過勝解行住。次第證得極歡喜住。」(CBETA 2022.Q1, T30, no. 1579, p. 562a8-11)

太虛大師《第四編 大乘通學(第6卷-第22卷)》:「固然,證唯識境,唯有後得智,但是勝解行位——十住、十行、十向——菩薩,正應該修習唯識觀…」(CBETA 2022.Q1, TX05, no. 4, p. 646a9-11)

《第六編 法相唯識學(第7卷-第15卷)》:「十、解行者,從十住的初住到四加行為勝解行位。十一、入位者,就是證入初歡喜地。」(CBETA 2022.Q1, TX08, no. 6, p. 398a7-8)

蔡正元老師:這個是說,如果是斷除邪見。

導師開示:現在是講大乘見道。加行位有沒有得大乘見道?

蔡正元老師:加行位是還沒有。

導師開示:那他對於大乘法沒有生起勝解?

蔡正元老師:如果按照《成唯識論》應該是有生起勝解

導師開示:沒有!《成唯識論》沒有這樣講。《成唯識論》分為真見道和相見道,真見道才有勝解,相見道當然是勝解後再進修。真見道之前是加行,這表示沒有見道,所以怎麼會說加行位是勝解行位?如果要作廣義的勝解行位的解釋,只能說那個勝解是在聞與思上面的勝解,並沒有親證。所以加行位是還沒有親證的,必須要加行以後才有真見道,真見道才能夠生起勝解,否則你對大乘第一義諦是不可能有勝解的。所以你認為說資糧位跟加行位就等於勝解行位。如果這樣的話,問題馬上就來了,其實我回你的信裡面就有談到這一點。你如果這樣定義的話,那真見道就應該是初地了。是不是這樣?

【編按:從上面引述的經文可知,「勝解行位」,廣義的包含見道之前的四十心,狹義是指三賢位,《攝大乘論》將唯識五位的資糧位和加行位合稱「勝解行位」,「勝解行位」之後,才是初地見道,不是蕭平實説的先見道才有勝解:

《成唯識論》卷9:「菩薩住此資糧位中,二麁現行雖有伏者,而於細者及二隨眠,止觀力微未能伏滅。此位未證唯識真如依【勝解】力修諸勝行,應知亦是【解行地】攝。」(CBETA 2022.Q1, T31, no. 1585, pp. 48c29-49a4)

爲什麽蕭平實堅持必須先有真見道才有勝解?勝解是未實證真如,如果他承認資糧位、加行位只是勝解,等於承認七住位最多只有勝解,沒有實證!】

蔡正元老師︰現在就是說,勝解和證解應該是不太一樣。

【編按:蔡正元説的沒有錯,勝解和證解是兩回事,勝解是指對真如的勝解,不是證真如。】

導師開示:沒有!勝解是要親證了才能生起勝解,如果沒有親證不能生起勝解,勝解是說你已經如實理解了,你的理解是殊勝的,才能說是勝解。

【編按:蕭平實對唯識教理極度無知,勝解行位是在初地前,未證真如!

玄奘翻譯《攝大乘論釋》卷7:「釋曰:有五補特伽羅經三無數大劫者,應知唯一補特伽羅位差別故,建立五種,謂後所說勝解行等。勝解行者,未證真如,但依勝解勤修諸行,此經第一無數大劫修行圓滿。」(CBETA 2022.Q1, T31, no. 1598, p. 426a1-4)

蔡正元老師︰我看了一些經論,我覺得勝解,譬如說聞思也可以是勝解【編按:勝解行位的智慧包含聞思慧,所以蔡正元沒有説錯。】

導師開示:那只是聞思慧的勝解,但不是真見道位的勝解【編按:真見道是親證、實證,不用「勝解」這個名詞!】

蔡正元老師︰因為我好像有一個印象是說,在《成論》上面所講的證解是親證,這個親證是要進入真實住在唯識真勝義性的親證,就是在我們智慧上見分的智慧

【編按:蔡正元說“我們智慧上見分的智慧”,是想表達的是無分別智現前時的狀態,只是他的表達不精確,無分別智現前時,智只是見分,不轉變出相分,而挾帶真如相,是爲「有見分無相分」。

《成唯識論》卷9:「有義,此智見有相無,說無相取,不取相故。雖有見分而無分別,說非能取,非取全無。雖無相分而可說此帶如相起,不離如故。如自證分緣見分時不變而緣,此亦應爾。變而緣者便非親證,如後得智應有分別,故應許此有見無相。」(CBETA 2022.Q1, T31, no. 1585, pp. 49c27-50a4)

導師開示:這個(無分別智)不是(關於)見分的智慧,而是(關於)如來藏的智慧。大乘見道是指(關於)如來藏的智慧。

【編按:蕭平實不知道蔡正元説的是什麽意思,因爲蕭平實只知道開悟是「找到第八識如來藏」,不知道真見道和「無分別智」的内涵與細節,所以非要用如來藏來解釋。《成唯識論》的見道是證真如,不用「證如來藏」這種表述!】

蔡正元老師︰祂去親證,也就是見分去親證,親證了真如、空理,所以他才能夠生起證解。

導師開示:《成唯識論》沒有談到(這樣的)證解。【編按:蕭平實真的有講過《成唯識論》嗎?恐怕是亂讀一通,所以不知道蔡正元想問什麽。】

蔡正元老師︰這應該是在《述記》。【編按:《成唯識論》有講,《述記》有更詳細的解釋。

《成唯識論述記》卷9:「論。有義此智至不取相故。述曰。此第三說。此智見分有。相分無。說無相取不取相故。七十三說也。既言無相取。寧無見分。不取相故可無相分。彼論有數十番難應廣敘之。論。雖有見分至非取全無。述曰。解第一師所引教文。相分同初。見分有異。文意易解。第二師云。所緣論說。識依彼生。帶彼相故名緣於彼。若無真如相。應非是所緣。論。雖無相分至不離如故。述曰。此緣真智。挾帶真如之體相起故名所緣。非帶彼相分影像而起名緣於如。不離如故。」(CBETA 2022.Q1, T43, no. 1830, p. 569b15-26)

導師開示:那《述記》講的你就要參考了,因為我對窺基講的東西,不完全採信。因為那是玄奘大師走了以後,他才寫的;不是玄奘大師在時寫的。但我相信窺基不會笨到這樣寫!我認為他不會!【編按:此時還不願意否認窺基,肯定蕭平實還沒看到窺基在《述記》和其他著作裏面否定他的大量證據。這個人措辭實在不文雅,三地菩薩、玄奘再世怎麽會説「窺基不會笨到這樣」?蕭平實寫《涅槃》的時候,反口說窺基有大過失,其實就是說「窺基笨到這樣!」】

蔡正元老師︰這也就是說證解的時候祂是不變而緣,那時候他的識是在一個無分別的狀態下。

導師開示:哪一個識無分別的狀況下?

蔡正元老師︰就是我們意識的這個。我是看…,因為他都只講識。

【編按:蔡正元沒有説錯,無分別智的「體」就是意識的「慧心所」: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1:「能觀唯識以別境慧而為自體。攝大乘第六說。為何義故入唯識性。由緣總法出世止觀智故。無性解云。由三摩呬多無顛倒智故。或有解言。能觀唯識通以止觀而為自性。此亦不然。若取相應四蘊為體。若兼眷屬即通五蘊。今且依名觀體唯慧。無性又云。唯識現觀智故。又云由三摩呬多無顛倒智。但舉定中所起之智以為觀體。作尋思等勝唯識觀必居定故。不言即以止為觀體。」(CBETA, T45, no. 1861, p. 259, a27-b7)

太虛大師的解釋——《太虛大師全書 第六編 法相唯識學》《大乘法苑義林唯識章講錄》:

「能觀唯識,以別境慧,而為自體。攝大乘第六說:『為何義故入唯識性?由緣總法出世止觀智故』。無性解云:『由三摩呬多無顛倒智故』。

此正出體。謂能觀唯識之觀以五別境心所中之慧心所為體因中此慧屬意識相應者。攝大乘下,引證也。問:由何義故證入唯識實性耶?答:由緣一切法真如之出世止觀智慧,證唯識性總法,故云一切法之真如平等性也。三摩呬多,此云等引,等即是定,引謂引生,由定引生,故云等引。無顛倒智者,出世正智。謂此出世正智,由定中引發也。」(太虛大師全書 9p989)

上面無性菩薩的話,指出無分別智是由定引生,正覺同修會的“開悟”,不是在定中引發!只是意識在推論猜測想象,不需要任何定力。

導師開示:那你誤會窺基的意思了,因為窺基如果這樣講,早就被我殺掉了。

【編按:蕭平實定義的「無分別」只能是「第八識如來藏」的體性,他的「無分別智」不是意識處於無分別的狀態,蔡正元說「是意識無分別」等於否定了蕭平實印證他的開悟,如果他不是親教師,或者他堅持這一點,他會失去教職。

讀者應該思考的一點是,爲什麽蔡正元會有這種提問?如果他真的有「現觀到第八識如來藏不分別」,如果是直接體驗的境界,不可能會有這種疑問。因爲正覺的「開悟」就是意識在幻想一個第八識如來藏,所以這個親教師自己去讀《成唯識論》和唯識經論,就懷疑自己的「明心」爲什麽與經論所説不一樣。他的理解,很多點都沒有錯,只是他不敢懷疑蕭平實根本不懂唯識,依然相信蕭平實的證量。】

蔡正元老師︰我是有一點誤解,有一點不清楚,才要請教。

導師開示:他那個識不是在講意識,意識到佛地也不可能是不變而緣

蔡正元老師︰他那個不變而緣就是說,不再分別而產生那個見分跟相分。

導師開示:那是無餘涅槃才可能(不變)!意識是永遠都會有見分的。

蔡正元老師︰那個住在唯識真勝義性的當下,好像只有見分,沒有相分。

導師開示:不可能沒有相分!

【編按:蔡正元到了這個節骨眼,應該發現蕭平實沒讀懂《成唯識論》。】

我在《成唯識論》的課程也講過︰八個識每一個識都有四分,但是對於想要求見道的人來講,要跟他說相分是六塵,是色陰,但是見分是七轉識【編按:這是按照蕭平實的「密意」發明的見分、相分定義,只能用胡説八道來形容。】

這是對沒有見道的人來講,但對已經見道的人來講不是這樣講的,見分跟相分就有三個層次不同的說法,到了入地以後一一識都有四分,怎麼可能像你這樣講,你一定誤會窺基的註解了,而且《大正藏》的斷句錯得一蹋糊塗。

回到你的題目來,你認為真見道是十迴向位(滿心時開悟)才算真見道,是不是這樣?因為你說加行是在入地前,就是十迴向位嘛,現在你(是)說加行後見道了,你說四加行是在十迴向位(後),那顯然在十迴向位(住地心)是還沒有見道了?

【見道在初地,十迴向位還沒有見道:

世親菩薩造《攝大乘論釋》卷11:「願樂行人自有四種,謂十信、十解、十行、十迴向。為菩薩聖道有四種方便,故有四人。如須陀洹道前有四種方便。此四人名願樂行地,於第一阿僧祇劫修行得圓滿。此地若已圓滿,此觀行人未得清淨意行,以未證真如、未得無分別智故。」(CBETA 2022.Q1, T31, no. 1595, p. 229b22-28)

《唯識二十論述記》卷2:「世親既住地前位中如成唯識。未證唯識真實道理。」(CBETA 2022.Q1, T43, no. 1834, p. 1009c9-10)

《成唯識論演祕》卷7:「十迴向乃至忍位斷第三障。由觀遍計遣所執故。在世第一斷第四障。由此第一分別觀智加行息滅。得成初地最上覺故。」(CBETA 2022.Q1, T43, no. 1833, p. 961b17-20)

蔡正元老師︰是不是有兩個加行?

導師開示:本來就有兩個加行。因為你要入地以前,並不是說你有那些基本素材以後,你就可以入地;而是你要加行整合起來全部通達了,才能入地。那是入地前的加行,但這跟真見道前的伏除能取所取的四種加行是不一樣的。

【編按:《成唯識論》的唯識五位就一個加行位!

《唯識三十論頌》:「何謂五位?

一、資糧位,謂修大乘順解脫分,依識性、相能深信解。其相云何?頌曰:「乃至未起識,  求住唯識性,於二取隨眠,  猶未能伏滅。」

二、加行位,謂修大乘順決擇分,在加行位能漸伏除所取、能取。其相云何?「現前立少物,  謂是唯識性,以有所得故,  非實住唯識。」

三、通達位,謂諸菩薩所住見道,在通達位如實通達。其相云何?「若時於所緣,  智都無所得,爾時住唯識, 離二取相故。」

四、修習位,謂諸菩薩所住修道,修習位中如實見理,數數修習。其相云何?「無得不思議,  是出世間智,捨二麁重故,  便證得轉依。」

五、究竟位,謂住無上正等菩提,出障圓明,能盡未來化有情類。其相云何?「此即無漏界,  不思議善常,安樂解脫身,  大牟尼名法。」」(CBETA 2022.Q1, T31, no. 1586, p. 61b4-23)

蔡正元老師︰一個是伏除二取邪見。

導師開示:伏除二取是在真見道之前就要完成。

蔡正元老師︰後面那個加行是伏除二取現行的加行。

導師開示:伏除二取現行的加行那是入地前的事,就是說你必須是要永伏性障如阿羅漢,那是入地前另外作的加行,就是你要把我執斷盡,然後再起一分思惑,你才能夠留惑潤生,那是入地之前。但這個不是真見道之前要做的加行。

蔡正元老師︰那還要斷掉那個分別法執。

導師開示:那個是分別斷續法執。分別斷續法執與分別相續法執,那是另一個層次的事(所以現在不談)。現在回到你剛剛講說︰資糧位跟加行位等於勝解行位,所以見道應該不是勝解行位而是證解行,可是《成唯識論》並沒有講到什麼叫證解行,那是我加上去的話,我在《燈影》裡面加上去說︰我們也可以說真見道就是證解行,因為是親證了,親證了才有勝解,是這樣講的。【編按:蕭平實自己發明了兩個名詞——分別斷續法執與分別相續法執!】

蔡正元老師︰是證解,不是證解行。

導師開示:但《成唯識論》沒有講過見道是證解;證解阿賴耶識就是真見道,你不能自己把它作解釋說那個是入地前。證解阿賴耶識就是真見道,這個沒有第二個定義可談。你若不信,你去跟佛祖擲筊,也是同樣的定義。【編按:佛法裏面是沒有擲茭問佛這種事情的!佛祖什麽時候教你擲茭問答案的?平實教全體皈依的是道教鬼神嗎?要擲茭,建議先擲茭徹查是誰泄露親教師會議機密記錄,參與者人數有限,很快就能得出結果!】只有證解阿賴耶識才能有真見道的功德,否則不可能證真如。那你現在把它定義說「真見道就是證解,證解就是入地前十迴向位滿心前作的事,才能入地」。那問題來了,那相見道位要擺在哪裡?是不是初地心、二地心、四地心都要叫作相見道位?這是《成論》講的,你既然讀了《成論》,現在就要用《成論》問你這個問題。真見道位是初地的入地心,那相見道位呢?

【編按:《成唯識論》只有卷三闡述阿賴耶識時,提到「證解阿賴耶識」,討論見道的内容在卷九,都是說「證真如」,這個「證解」是真見道的副產品,不是所證:

卷3:「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或諸菩薩皆名勝者,雖見道前未能證解阿賴耶識,而能信解求彼轉依,故亦為說。」(CBETA 2022.Q1, T31, no. 1585, p. 14b28-c3)

正覺同意通達位在初地,智周法師説的很清楚,通達位包含真、相見道,真、相見道當然都在初地:

《大乘入道次第》:「三通達位中復有二種。一真見道。二相見道。」(CBETA 2022.Q1, T45, no. 1864, p. 449c5-6)】

蔡正元老師︰那個就會產生問題。

【編按:蔡正元對唯識經論的理解,整體上來説勝於絕大多數正覺親教師和助教。他在這個點上覺得會「產生問題」是因爲無法擺脫蕭平實説的「真、相見道之間要隔多少劫」。其實整個見道是在止觀雙運的過程中完成,不需要很長時間,《成唯識論》是真見道只是多刹那,總説為「一心」,「一心」也就是我們理解的一瞬間,正覺自己也説開悟是「一念相應」,這一念會有多久?至於相見道,「體性稍寬」,比真見道稍微長一點時間,不管你説是三心、十六心、還是多少心,用「心」算的,當然也都不是很長的時間,肯定不是蕭平實説的要用「劫」算的!

「《成唯識論》卷9:「加行無間此智生時,體會真如名通達位,初照理故亦名見道。然此見道略說有二:一真見道,謂即所說無分別智實證二空所顯真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雖多剎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總說一心。」(CBETA 2022.Q1, T31, no. 1585, p. 50a4-8)

《成唯識論述記》卷10:「說菩薩者於極喜地見道初斷。以見道位體性稍寬。乃至相見道後得智起位久時猶名見道。」(CBETA 2022.Q1, T43, no. 1830, p. 589b28-c1】

導師開示:這個其實在(回覆)你的信裏我已經跟你講了,你怎麼沒有注意到這個?對不對。所以你這樣定義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其實證解阿賴耶識就是真見道那我特地要強調說勝解行位,可以另外安立一個名字叫作證解行。為什麼我這樣說?因為這是親自證解阿賴耶識以後,才能夠對阿賴耶識的真如法性產生勝解,我在《燈影》裡是這樣講的。【編按:爲了硬拗「證解阿賴耶識是真見道」,發明了一個經論沒有的「證解行」位!】

那《成論》裡面講證解阿賴耶識,那個就是真見道。但你不能把它解釋說那個就是通達位。如果你把證解阿賴耶識的真見道解釋為通達位的入地心,那緊跟著相見道位你要排到哪裡去?你沒有地方安立,變成可能初地、二地乃至到五地七地都要算作相見道位了,可是初地的住地心開始就已經是修道位,不是見道位了。所以你對 《成論》沒有貫通,這是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我在《燈影》已經寫到很清楚了,請你把《燈影》重新好好再讀一下。好不好?

蔡正元老師︰另外,印象裡面就是世親在《攝大乘論釋》中說加行是在四十心以後【編按:唯識五位中,加行位只有一個,蕭平實硬要說有兩個加行。】

導師開示:四十心以後,那是《楞嚴經》講的入地前的加行。不是有兩個加行嗎?《攝大乘論》是無著寫的,世親作的《釋》。他那個《釋》也沒有錯,《楞嚴經》也是這麼講。

蔡正元老師︰然後那時候才說,住在整個唯識真勝義性裡面,然後才去證真如。

導師開示:那個是真見道,你不能把真見道延後到入地前,那這樣《菩薩瓔珞本業經》要修改囉,變成 佛說錯了。【編按:《菩薩瓔珞本業經》沒有說七住位「證阿賴耶識」,見道一樣是初地。】

蔡正元老師︰另外也是《瓔珞本業經》上面講有六種性︰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等;然後它好像也是配合有六種智慧可以發起,一個是聞智、一個是思智、一個是修智……。

導師開示:不是這個意思!你誤會了!它講的六種性不是那個意思。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這三個,是要在三賢位去把它培養出來的。在十住位叫作習種性,在十行位叫作性種性,要把菩薩性具足發起;然後到了十迴向位,那是道種性,要把修道的體性發起,才能入初地修道位。所以(你說的)那個(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是三賢位的事,不是在講聞思修慧,你這樣自己把它配列,就錯誤了!那不是在講聞思修慧,而是在講你應該做的是什麼。你在十住位還有很多要熏習的,所以叫作習種性;再來十行位,你要把菩薩性熏習廣為發起,菩薩性具足了才能發起你的道種性。所以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並不是在講聞、思、修慧。

蔡正元老師︰因為它在經文是說,那個六種性後面它就講六智。

導師開示:對呀!但是不是在講聞思修那六個。

蔡正元老師︰不是一個智配一個?

導師開示:不是這樣,你這樣配是配錯了,不能這樣配。這樣配會產生問題。這樣就變成 佛 前後自打嘴巴了。因為如果你這樣去解說 佛的意旨的話,那祂說六住位修般若波羅蜜,般若「正觀現在前」,進入七住位。【編按:瓔珞經的般若正觀,沒有說是找到阿賴耶識,請勿穿鑿附會。蕭平實證的也不是瓔珞經的般若正觀,是凡夫妄心的妄想功能,屬於有漏而且是非量。】若有佛菩薩攝受可常住不退;若無佛菩薩攝受就會退轉,如同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十劫之中無惡不造。那正觀現前是不是親證?是不是證真如?是不是證阿賴耶識?是啊!但是 佛定位親證只是七住位。【編按:佛沒有說七住位是大乘見道,也沒説大乘見道是證阿賴耶識,蕭平實與其弟子經常將自己的理解説成是“佛説的”。】那你現在依聞思修慧去配列那六個種性的智慧,那變成 佛前後講的自相矛盾,所以不能這樣配。你如果要配,你要有明確的根據、明確的實證,證明確實是這樣,你才可以去做配置,否則不能這樣去做配置,這個會出問題。我想你那本書還是讓賢,好不好?然後我希望你那個《燈影》多讀幾遍。然後把《成唯識論》的原文再加以對照。

其實《成唯識論》我以前講得很清楚啊,雖只有短短十卷,但講了四年半(案︰經現場調查,與會者約90%沒聽過) ,既然沒聽過,那不能怪你們。老實講,自己讀不會讀懂,而《大正藏》標點又錯誤很多(《成論》裡面)那些有義、有義的,你們也搞不清楚,那都要怪窺基,不能怪我。所以窺基為了補救這個問題,後來寫《唯識述記》時才故意指 名道姓,講清辨、佛護、安慧,就是他指名出來。本來就是他建議說不要指名道姓,(後來)他發覺這樣建議錯了,他才再去修改。可是《唯識述記》有時又講得太廣,不需要講的他也把它放進來,結果大家越讀就越亂,而且(大正藏)《唯識述記》的斷句比《成唯識論》的斷句錯得更嚴重,因為斷句的人是完全不懂佛法的人,可以說就是個凡夫,所以產生這個問題,是在所難免。

因此我們還是要特地再強調說,加行其實是每一個階位要往上升時都要有加行,福德也是每一個階位想要往上升都要修集。其實,以前也有人講過說:「老師,你如果不是帶我們,你好好去自修,可能你這一世又跳過一層。」我說︰不可能。為什麼?因為福德不夠。而我看見我可以跳上去,那是幾千年後的事,幾千年後聖嚴法師變成一個女生【編按:蕭平實能看見幾千年後的事情嗎?明天明年發生的事情都預測不到。沒有真正的天眼通說這種話,是誹謗。】幾千年後的事,這表示還有很多的福德要修,沒有那些福德配合,根本不可能的。所以福德也是每一個階位都要修集,加行也是每一個階位都要修,但是特地提出這兩個加行,是因為這兩個加行是一個(很明顯、很重要的)突破點。因為,見道怎樣才可以通達?見道有很多內涵,何時算通達?最後終於可以通達了之後,為什麼還不能成為初地的入地心?因為你還沒有整個統合起來。統合起來很重要,整個統合起來了以後,(無生法忍的最初分)終於完全都通達了,然後發十無盡願,才算是入地心,這才可以說他已經入如來家,成如來子,否則還不是如來的兒子。在三賢位都不算如來的兒子,如來的兒子沒有一個不被授記成佛的,都已經被授記過了,不管他有沒有離開胎昧,都已被授記過成佛︰包括未來的佛世界、佛號,祂的正法、像法、末法以及聲聞弟子、菩薩弟子有多少,這全部都授記的,這才是如來真子,凡是入地都已經被明白授記過。那在真見道位還不可能被(明白)授記(只會有何時成佛的授記,沒有成佛時的詳細情況說明,也大多是密授記),一定要繼續進修相見道,相見道位的智慧都修集圓滿了,每一個位階所應該修集的福德,以及本身的條件應該有的實質都有了,才可以到達十迴向位,然後才修那個加行;那四個加行完成了,就是要整個統合起來了(使最初分無生法忍生起了),然後發起增上意樂,才能入地。《楞嚴經》講的那個加行就是在這裡。不是說那些三賢位的東西具足了,不必加行就自然入初地,不是這樣,還須要整合,這些在《楞嚴經講記》內我有詳細說明。三賢位應該要實證的內涵,就是從初住位一直到十迴向位,每一個階位應該修的是什麼內涵,其實在《楞嚴經講記》裡面,就依據《楞嚴經》都有說明,諸位可以去詳細閱讀、理解。但比起入地的這個加行而言,在真見道之前的加行其實是更重要的,而且更殊勝!因為這個加行完成了,才能真見道不退,否則一定會退轉。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以前悟了,為什麼會退轉而在十劫之中無惡不造?因為這個斷我見的加行不堅固,所以會退轉回識陰裡面去,因此退轉之後,十劫之間無惡不造。舍利弗的智慧是非常非常好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真見道前那個加行做得不夠,所以導致對於所證的如來藏不能安忍,不能安忍就是沒有那個法忍,於是退轉。所以真見道才只是七住位而已,因為已經正觀現前,這時才算對於真見道的內涵——唯識性,算是有了勝解。在這之前的勝解只是從聞、思及付諸修行──還沒有找到如來藏之前所知道的勝解而已,只有親證了才有(對唯識性)真正的勝解,所以我才會在《燈影》裡特地說它叫作證解。我在講《成唯識論》時也有特地說這是有證解的,可是也不能說在六住位之前就沒有勝解,因為經由聞思修還是有少分的勝解,只是那個勝解有偏差,所以真見道是應該以七住位明心不退來算真見道,不能說真見道位是初地。

若說是初地,那就跟楊先生他們的說法一樣,那問題就一大堆了:相見道位沒有地方安立,那顯然也是證如來藏就成為初地了,證如來藏後就開始是修道位了。但問題是十住位的如幻觀、十行位的陽焰觀、十迴向位的如夢觀要擺到什麼地方去證?【編按:這幾個搭配三賢位的觀,是蕭平實獨家發明的。】無處可擺了!總不能放到初地以後吧!那明明是初地前要證的。因為如果沒有如夢觀,聖性是不可能發起和具足的,他還是會在世間法上執著的;如果沒有陽焰觀,他的主觀會很強烈,永遠以自我為中心:「誰講的我都不信。」就不可能有很客觀的智慧去面對後面的修道;那沒有這個陽焰觀作基礎,老實講二地滿心的猶如光影也不可能實證。所以你不能把陽焰觀放到二地去,二地有二地的現觀,你也不能把如夢觀、如幻觀放到初地去,這本來就不是初地所修的範圍,這是很早就要修的。所以證解阿賴耶識是真見道,如果證解阿賴耶識不算真見道,顯然明心的人就不可能觀察真如法性。可是《成論》說證解阿賴耶識,是經由(加行位)對能取所取的伏或除︰因為有的是阿羅漢或三果人迴心,那就叫除;如果是戒慧直往的菩薩,像諸位,就叫做伏。先把能取與所取先降伏,知見上知道這是虛妄的,斷我見而已;但沒有辦法除掉它,所以悟後好吃的還是多吃一口,好聽的音樂還是多聽一曲,這表示說我所的執著還在,還未完全除;可是到了入地前,就必須除;除了以後再起一分思惑,來潤受生愛,才有可能繼續住在人間,否則一定會入涅槃。那已經是入地前的加行,那個加行很特殊,是要有這些真見道的智慧、相見道的智慧,然後加上許多的福德,每一個階位的福德都圓滿了,才作整合,那就是《楞嚴經》講個那四個階位的加行,這個加行是要成為阿羅漢證解脫果的。

可是在真見道前的加行遠比入地前的加行更重要,因為如果沒有這個斷我見的伏除能取、所取的加行,沒有辦法得真見道【編按:加行位伏能取所取是要證真如,不是爲了斷我見。】就算有善知識幫他悟了,他還是會退轉。楊先生他們是最後一批的退轉者,我不希望看到第四批,如果再有第四批,我真要趕上門去打他一棍!被告也在所不惜。但是現在我說,他們之所以會退轉,是因為我以前沒有先教導他們伏除能取所取,沒有先斷我見,直接就教他們明心,所以才會產生這個問題。所以他們聲稱證了佛地真如,結果是離念靈知,就退轉了。然後故意去引用《成唯識論》說︰「證得佛地真如,如來藏是可以與21個心所法相應,所以我們離念靈知,你看可以與善心所相應。」但其實他是落回意識去了。就是因為當初沒有幫他們把能取、所取的問題先解決,因此直接幫他們開悟以後,他們無法安忍;於是在他們沒有起私心以前,他們是可以被攝受的,但起了私心以後(什麼私心?他聽說我2001年要退休,想當領導人而不能如願以後),就退轉了。他想當領導人,所以請他接理事長他都不接,我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要當領導人。問題來了,他要領導誰?(親教師會議時鄭總幹事這個臨時提議當場就被其他親教師否決了)他有能力來領導嗎?他沒有能力,從他退轉之後所說的法就知道了嘛。就是因為沒有真見道前伏除能取所取與斷我見這個過程,才導致他們退轉。所以他們退轉,否定正法的時候,我一點都沒有生氣,因為我知道那是我的過失。可是我的過失不是故意的,因為我這一世沒有師承,可是過去世的師承,有很多還沒有發起來:我覺得這個悟很簡單,悟了就不會退轉。【編按:他自己猜測“明心見性”四個字的語義,認爲“心”就是第八識,“佛性”就是他眼睛看到的一些東西,當然簡單。】所以他們退轉了,我一點點瞋都沒有,我只有自責,因為知道那是我的過失。我還託人告訴他們︰如果他們兩週內可以回來,一切既往不咎;他們法義上有問題,我來幫他們解決。但是他們為什麼會退轉?因為我沒有先教導他們伏除能取所取的內涵,當然《成唯識論》的課程裡是有講,但他們畢竟只是聽我(課堂上的演)說,並沒有實際上的觀行;我也沒有教導他們實際上去作觀行,因為我當時的看法是認為︰只要證得如來藏,以如來藏來比對五陰十八界,馬上就會發覺五陰十八界根本是可滅之法,所以認為伏除能取所取的加行可有可無。可是在度眾的過程中發覺那是絕對必要的,而且現在發覺這個部分如果沒有做好,將來見道了也會退轉。所以我現在認為在七住位前伏除能取所取的加行,遠比入地前的加行重要,原因就是在這裡。

【編按:加行位在十迴向末段,其後就是通達位,通達位(初地)才有無漏智:

《成唯識論述記》卷9:「論。加行位中至引發真見。述曰。初伏所取。次伏能取。伏令不起故名為除。非離伏時別名除也。至下當知。論。在通達位如實通達。述曰。方起無漏現行二智。證實相.性故。」(CBETA 2022.Q1, T43, no. 1830, p. 556c17-21)

那《成論》也說得很清楚,相見道的智慧遠比真見道的智慧勝妙,可是真見道的功德卻遠比相見道位的功德大,為什麼?因為它是基礎。如果不是真見道的基礎,相見道的功德、智慧都起不來。譬如說,鐵路什麼最重要?不是火車最重要,是鐵軌最重要,可是鐵軌是最沒有價值的;但是沒有鐵軌,火車根本動不了。真見道也是一樣,從你們現在來看真見道的智慧,那智慧太初淺了——為什麼「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禪三現在就要考這個。這就是要你去知道什麼叫作唯識性?一切都唯八識心王才能成就,所以一切諸法莫不如是。三界如果沒有阿賴耶識這個心也不可能成就(顯示真見道的重要性)。【編按:第一因邪見,事實是,阿賴耶識是因緣所生法,沒有末那識就沒有阿賴耶識。】這就是在告訴大家真見道跟相見道的唯識性,那這樣以後,大家就不會退轉。

可是在禪三前起三,我一定要先殺我見,殺我見時我講得很詳細,而且每次講都有點不一樣,因為你要伏除能取所取內容其實是很多的,所以這個加行是遠比入地前的加行重要,因為它是基礎,如果這個基礎沒有作好,不要說入地,連進入八住位、十住位都不可能,早就退轉了。【編按:蕭平實禪三的殺我見,就是講講十八界功能,非常粗淺,其中對意根的界定錯誤,不要相信他的瞎吹,請自己讀阿含經。】

從我們弘法以來那三批退轉的人看來,不就是這樣嗎?這是活生生的例子啊!所以這個加行一定只是在聞思修慧上面的勝解而已,一定要真見道以後(對真如、對唯識性)才有真正的勝解,(對真如、唯識性)真正的勝解只有證解阿賴耶識。這個真正的勝解,其實是親證阿賴耶識(才會有)的,你也可以說它是證解。但這個證解只是證解阿賴耶識,不是證解修道位的智慧。這不能這樣去作解釋的,這樣解釋會出問題;因為如果這樣解釋可以通的話,那 佛講的《菩薩瓔珞本業經》就要修改了。那是不是要大家佛教界集合起來說︰我們要修改這部經,大家來討論,然後 佛前來擲筊,看 佛同意不同意?是不是這樣子?因為那是很重要的問題。而且顯然《楞嚴經》也要改,跟著《起信論》也要修改,《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瑜伽師地論》都要跟著改,那茲事體大,等於佛教的經論要全面翻修了。所以證解阿賴耶識不能定義作通達位,只能夠定義為見道(裡)的真見道位,還不能定義為見道的相見道喔,因為相見道是要先證解阿賴耶識以後才能進修的,所以證解阿賴耶識就是禪三的印證,那是證解阿賴耶識。有人證了還考不過去,為什麼?因為他只知道個總相,可是他對於唯識性的勝解(還)不存在,智慧不夠(而不算是證得唯識性),那必須要繼續考,繼續磨(直到勝解真見道位的唯識性)。所以證解阿賴耶識不能解釋為通達位,可以解釋為真見道位。可是真見道位後還有相見道位,那是要歷經第一大阿僧祇劫三十心裡面的二十三心,才能完成。那是多久的時劫?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了。一大阿僧祇劫的23/30,然後才能夠再作入地前的加行,圓滿才到達初地,所以真見道跟相見道不能混淆,相見道後的通達位也不能混淆,不能把證解阿賴耶識當成通達(位),如果把證解阿賴耶識當成是通達(位)而不是真見道(位),那相見道跟通達位要擺去哪裡?通達位是不是要擺到八地去了?問題馬上就來了。然後《楞嚴經》那三十心的內涵就要修改,不改不行,否則不能相合。所以我想你這個問題,還是請你把《燈影》再詳細讀一讀。

蔡文元老師︰我剛剛才想到說,導師你說《成論》的加行是擺在入地前。

導師開示:不是!《成論》講的加行是伏除能取所取,不是入地前的加行。伏除能取所取真實的加行才是真見道前,真見道一定是證解阿賴耶識,真見道不可能沒有證解阿賴耶識,這樣《成論》才會通。

蔡文元老師︰這樣就對了,因為他(成論)說這個加行是要引發真見。(平實註:這也證明引發真見道前同樣要有加行,成論中也說並非其他諸位不必加行。)

導師開示:加行後是引發真見道,真見道就是證解阿賴耶識。證解阿賴耶識才是真見道,否則就是錯誤的,那叫作假見道。

蔡文元老師︰那如果是這樣,那就對了!

【編按:蔡文元好像接受了蕭平實的解釋,但是我記憶所及,蔡文元後續回家請示“菩薩”之後,然後表示不應該與法主爭執,此舉顯示他不認爲自己的理解有錯。這個事情,親教師會議記錄或許也有記錄在案。】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