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菩提路》(第十三篇之十):一個佛教家庭怎麽培養出這麽惡劣的人?

pexels-darwis-alwan-1089855.jpg

【琅琊閣:】前幾篇文章,正覺同修會學員揭發「開悟聖人」張X思把妹撩妹、精神外遇、覬覦弟妹、説謊成性,行爲嚴重脫序失格。張X思「人格黑化」最直接的原因是蕭平實和正覺同修會,正覺會内被封「開悟聖人」之後走火入魔的不止張X思一人,只是其他人相對低調,沒有引發大範圍的公憤。張X思是「少年得志大不幸」的樣板,正如爆料學員指出,他性格幼稚,沒有真才實學,他的「得志」全憑「父蔭」,他的人生是「借來的人生」,這樣一個人被捧上神壇後,無法駕馭輕易得來的虛名,自然出現各種荒腔走板的極端行爲。

如果單看表面,張X思的「變壞」只是一個幼稚的人遇到一個邪教的不幸結果,這個解釋不能說錯誤,只是略嫌片面。留言區有同修就點出造就張X思「變壞」的更深層原因是他的「菩薩家庭」。追溯源頭,加入正覺同修會,並非張X思的抉擇,他當日追隨的是他父母的決定。

張志成師兄在上一篇文章中坦誠張X思的行爲揭露他們一家人的「學佛修證」徒有虛名,被正覺大力渲染的美好「菩薩家庭」形象也純屬假象。換句話説,張X思的言論行爲,不但凸顯正覺同修會的「明心開悟」弄虛造假,同時也標志著一個家庭在學佛這條路上越走越歪的結果。

張X思在他的「見道報告」中【發表於《我的菩提路》(三),正智出版社出版】,强調自己成長於「佛教家庭」,其母系家族從外祖母輩就是虔誠佛教徒,父親佛學造詣很深,加入正覺之前全家人在「現代禪」學法多年,離開現代禪後學過淨土法門。總的來説,張X思一家的「見道報告」給讀者的印象是張X思一家形象正面,有多位專業人士,在現代禪學法多年,他們學佛的年資、在佛教界的經歷比大多數學佛人豐富,是有正信、有正見、有品德的修行人。

今天張X思光鮮的形象被戳破,相信許多人心裏面都有一個疑問:「一個佛教家庭怎麽會出現這麽惡劣的人?」

一個學佛多年人,修行再差,總不至於比不學佛的人還寡廉鮮恥,每日在部落格裏面拐彎抹角地炫自己、炫老婆、炫師父、炫家人、炫福報….,袒露「小老婆思想」、幻想身邊的美貌異性是「多劫真愛」、「往世皇后」。張X思的自戀已達病態的水平,自我中心,病態説謊,脫離現實,是典型的「自戀人格障礙症」患者,他身邊的普通學員都看得很清楚,爲什麽他身邊的佛教家庭成員、「菩薩家庭」的「明心見性聖人」,竟然從不察覺,無人及時提醒、及時輔導?

究竟這個「佛教家庭」是因爲被蕭平實洗腦多年喪失本有的判斷力,抑或他們一直缺乏正見和正信,所以對張X思的行爲視而不見、不以爲然?這篇文章繼續請張志成師兄針對張X思的性醜聞做對談,藉由張X思的性醜聞探討學佛這條路上我們的思考盲點和認知地雷。

【張志成:】看完前面揭發張X思的文章以及留言區各位同修的分析,大家對張X思的分析是正確的,我也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體諒,沒有對我個人提出尖銳的質疑和批判。X思被多位學員舉發,我作爲帶他進入正覺同修會跟隨蕭平實學法求悟,應該承擔最大的責任,如果要追究「張X思爲什麽變成今天這個人」,第一個應該反省的人是身爲他父親的我。師兄您指出的張X思加入正覺同修會求開悟只是追隨家人,從本願念佛轉入正覺同修會是我的抉擇,我的家人沒有能力做出法義上的判斷,他們對蕭平實和正覺的認同更多是情感上和印象上的認同。

【琅琊閣:】我們很容易將一切問題歸咎個人,比如認爲「都是蕭平實的錯」,其實蕭平實是一個「外緣」,「内因」在我們自己身上。蕭平實沒有强迫我們入會,我們自己選擇投入他的懷抱,是因爲他充分迎合了我們自己的欲望和邪見討論X思的問題,是想把焦點從蕭平實身上拉回我們自己身上,反省當初我們自己爲什麽被蕭平實强烈吸引。

你們一家曾經是正覺的模範「菩薩家庭」與「開悟代言人」,在會内知名度很高,正覺裏面每個人都聽過你們的大名,都讀過你們的「見道報告」,對你們有一些認識和瞭解,希望您的反省能給學佛人提供一些值得參考藉鑒的省思,我相信你們所犯的錯誤是學佛人的通病,你們的人性弱點與學佛盲點同樣存在於其他學佛人身上。

【張志成:】面對張X思對許多同修造成的不良影響,我作爲他的父親,說一句慚愧懺悔是很容易的事情,作爲帶領一家人加入正覺求開悟的人,最負責任的做法,不是我除了説一句抱歉和懺悔,是我應該消除我過去對大家的誤導。

張X思的醜聞間接證明我們被稱爲「菩薩家庭」名不符實,大家從前對我們的所有正面假設,我們的「正信佛弟子、正直修行人」形象,並非真相。我們不是故意誤導他人,我們自己過去就活在這種假象裏面,不想面對真實的自己。希望我在這個對談中所反省的内容,有助學佛人避開陷阱,正視學佛修行的難度,發現自己的思考盲點。

從張X思的醜聞,大家可以看到學佛學錯走偏的後果,比學錯世間知識技能更加嚴重,除非你自已願意反省修正,你可以一直錯下去,過程中吸收的邪見、造作的惡業,今生未來都會一直障礙你與真正的佛法相應。

【琅琊閣:】您說您是「加入正覺」的終極決策者,但是您的家人給人感覺也是懂佛法的,畢竟他們學佛多年,比如您同修王美伶就在她的「見道報告」裏面提到淨土宗祖師的説法,張X思在他的「見道報告」裏面也給人一種他有閲讀經教的印象。令人感到非常不解的是,張X思的文章處處暴露他對我見、煩惱這些佛法基本名相的定義與意涵完全無知。正覺同修會對佛法名相的定義無知,是正常的,但是你們一家人難道也不懂嗎?李元松老師的表達能力很強,能將抽象的佛法教理用生動的語言表述,你們跟隨他學佛多年,爲什麽連「我見」的定義、「我見」的樣貌相狀都一無所知?

【張志成:】現代禪裏面有系統性學習經教的只有我和溫金柯二人,其他人只是從李元松老師的著作中和共修中吸收佛法知識。佛法本來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如果自己不去聞思正見,佛學根基薄弱,雖然我的家人在現代禪也熏習了很多教理,但是蕭平實所説的内容,觸及了佛法的每一個經論體系,以及禪宗和淨土,業餘學佛人沒有能力通過法義辨識他的錯誤。

莫説他們,我當時雖然讀了不少經論,也同樣缺乏正見正信。我加入正覺前也讀了不少佛經佛書,但是這些閲讀沒有給我建立堅固正信,沒有能力像許多法師那樣一眼就識破蕭平實的「第一因邪見」和他的造神行爲。我們過去自認「正信佛弟子」,脫離正覺之後幾經反省,我才知道能擔得起「正信」二字的學佛人真的不多。近代淨土宗大德李炳南居士說,一個人有能力辨識善惡正邪才能説自己具足「正信」,分不清善惡正邪是爲「迷信」:

學子請示信字之義,師曰:學佛之歷程,為信解行證。凡治百藝,不信不入其門,何況學佛之大道。故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惟既信矣,尚須解理,於善惡邪正之途,明辨不惑,始為正信,否則謂之迷信。[1]

我過去對蕭平實的誤判和盲信説明我當時沒有分辨正邪的能力,正信不足,只是一個嚮往佛法的「迷信者」——我迷信的不是外道見解,是我自己的判斷力

【琅琊閣:】佛法裏面的「信」是要以智慧做為基礎才能成就,對三寶堅定不移的信,必須實證才能生起,也就是所謂的「證信」。李炳南老居士對「信」的標準是「分辨善惡正邪之途」,也就是對邪信邪法有足夠的辨識力,這個辨識力,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說是皈依佛的必備條件。如果你不知道佛法和外道邪見的界限和分際在哪裏,如果你不知道佛的教導是什麽,在佛教的標準裏面,對的是什麽,錯的是什麽,善的是什麽,惡的是什麽,你相信的肯定是你自己幻想的佛教,所謂「信佛」,信的只是一個表相,可能連佛教與儒家、道教、一神教、神我論的差別都不知道。

李炳南老居士是淨空法師的老師,淨空法師曾經回憶他出家多年之後去探望李老居士,李老居士對他説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要信佛!」淨空法師當時非常不解老師的這個告誡,他已經出家,讀了佛學院,在佛學院教課數年,怎麽可能不信佛?後來才知道出家幾十年、學佛幾十年,不代表一個人真的信佛。淨空法師講這段往事,是提醒我們信佛的艱難,學佛要檢討自己的「信」。正信和正見,是迷信和邪見的「抗體」,初學佛的人的信都是仰信和迷信,或者「不信自以爲信」。可是人都缺乏自知力,不遇到邪師,可能不察覺自己的無信和迷信,蕭平實這類邪師就是測試正信正見「抗體」的最佳「測試劑」,「抗體」不足很容易「中毒」,迷失在「僞佛法」和「假開悟」裏面。

很多同修離開正覺同修會之後,也開始聼經讀經。您認爲要具備分辨正法邪見、真假善知識的能力,是不是必須把阿含、般若、唯識、如來藏經論都讀一遍?

【張志成:】用經教檢驗真假開悟、真假善知識,關鍵是掌握佛法的核心教理,也就是佛法的基礎——四聖諦、三法印、二無我、緣起法這些區分佛法與外道的内容。佛法的所證,所謂的「實相」或者「第一義諦」,不同經論用不同的語言形容,但是無論如何形容,都不能違背這些核心教理。

如果核心教理沒有學通學懂,基礎打不好,就去研究建立在這些基礎之上的、更複雜艱澀的《俱舍論》、《成唯識論》、《楞伽經》、《起信論》這些經論,很容易亂成一團,一知半解。就拿《俱舍論》來説,這部論是世親菩薩所造,被譽爲「聰明論」,是學唯識經論的基礎,内容博大精深,乃至後世有以此論立宗的「俱舍宗」。佛門有「唯識三年,俱舍八年」或「七年俱舍,三年唯識」的説法,説明單單是通達這部論就需要許多年的研讀。

【琅琊閣:】要分辨真假善知識,通過廣閲經教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更直接的判斷指標是行爲,教理正確但人格卑劣的人,同樣是必須遠離的惡知識。在有正見的法師大德的眼中,蕭平實就是一個低級到不值得評論的「邪教狂徒」,他著作裏面那些「自讚毀他」的言論足以説明他沒有修行,他的造神行爲更是違背《楞嚴經》的教誨,不需要研究高深教理就可以直接判定他是邪師一名。我們以前看不見蕭平實的狂妄自大,一來説明沒有正信,看不懂人性,但是更深層的原因是我們對「開悟」有强烈的需求。

【張志成:】讀了那麽多經書都沒有讓我看清蕭平實,確實是心理層面的問題,不是佛學知識上的欠缺。回溯加入正覺的過程,我的第一個學佛盲區就是嚴重高估了自己的分辨力,以爲憑著我當日的佛學水平,以及從蕭平實的書籍中獲得的資訊和印象,就有能力分辨他所説的「明心見性」是真是假,而且竟然對自己的判斷100%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這是何等的自以爲是,何等的傲慢!

就是因爲自視過高,所以認爲自己有資格「開悟」,才會對那個「開悟密意」好奇,想去追求蕭平實在他的書裏面形容得神乎其神的「明心見性」。對開悟的渴求,令我對蕭平實的判斷失去客觀與理性,不夠慎重,沒有審慎考慮究竟應該如何檢驗他所謂的「開悟」的真實性,一心只想著獲得「開悟」,沒有想過如果自己判斷錯誤要怎麽處理。

【琅琊閣:】一個活在無明裏面的人看不見自己的多愚癡,不知道自己無明有多深重。您所説的信自己不信佛、自以爲是、高估自己,不是表現在言論行爲上的東西,也不是可以觀察的念頭,是一個人的「底層認知」,也就是我們對自己的預設。這種「底層認知」也是經論裏面所説「妄念」,但是很難察覺。每個凡夫都預設自己對人和事的判讀是準確的,直到被現實狠狠打臉,體會到無知自大帶來的苦果。當我們很需要某樣東西的時候,比如很渴望開悟證果,更加會尋找各種理由合理化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換句話説,凡夫都是自以爲是、傲慢獨斷的人,差別只在於是否意識到這個事實。

【張志成:】唯一可幸的是,我加入正覺之後沒有放棄閲讀經教,雖然我在「見道報告」與學術論文裏面否定印順法師的某些看法,但是我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將印順法師以及其他佛教大德學者的論述全盤視爲「毒草」而摒棄排斥之,對比之下發現蕭平實所説所做,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最後才能幡然覺醒。如果我加入正覺之後就放棄讀經,也不讀其他人的書,或者是帶著預設觀點和糾錯心態去讀書,恐怕很難打破在正覺熏習的邪信和邪見。

【琅琊閣:】您在被印證之後繼續大量閲讀,沒有自我封閉,才得以脫離邪教。離不開正覺的人,認定唯獨蕭平實所説才是真理,除了蕭平實的書其他一概不讀不看,於是一條邪路走到黑。

【張志成:】在正覺學法的人大多數都把證果想得很簡單,可是通過閲讀,我對證悟的認知是,不管是證人無我還是法無我,都會令一個人的認知出現翻天覆的的改變,認知改變,行爲必然隨之改變。我後來發現蕭平實的「開悟」有問題,不只是因爲教理法義層面的各種低級錯誤。

我看不到大家與凡夫的認知有什麽差別,不但我沒有斷煩惱,我身邊的人也還是老樣子,觀念心態行爲與以前一樣,執著煩惱可能比以前還要多,控制欲更强,心態更傲慢。比如大家很執著「修福德」,我家裏的人因爲「菩薩家庭」的特殊身份,可以爭取到打掃佛像的工作,因爲他們認爲打掃佛像福德更大。我當時就覺得,一個已經「明心」的「菩薩」,是不是應該把「大福德」留給其他尚未「明心」的學員?爲什麽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與其他人搶福德?

證悟的心境是「無所得」,般若經說用「無所得」的心境去行六度才有無量功德。他們的動機都是强烈「有所得」。正覺不是説自己證的「持身第八識」就是「圓成實性」,《成唯識論》說證「圓成實性」,就能見「依他起」的現象如夢如幻,可是「明心菩薩」反而將如幻的「福德」視為實有,執著不已,無法放下。

【琅琊閣:】心量越小,越計較執著,所得的福德就越小;心量越大,不以「我」為出發點去做一切善行,才能獲得大福德。令我非常困惑的是,李元松老師通達「緣起無我」、「緣起畢竟空」的核心教理,講解得精闢淺白,爲什麽你們一家人竟然這麽輕易相信蕭平實所説的一切,將李老師教導的正見全部抛諸腦後,豈不是辜負他長期的循循善誘?

【張志成:】正覺裏面「搶福德」、「霸占大福德義工」的情況非常嚴重。我的兒媳將她的翻譯工作當成「秘密任務」,生怕別人搶了她的「大福德」,張X思還要來警告我說不要對他人泄露秘密,影響他們的婚姻關係。我兒媳呂X倫翻譯完《山法》,寫信給蕭平實說自己的父母有幫忙校對,班級學號都附上去。王美伶也寫信給蕭平實,問他我和張火慶翻譯完《山法》,有這麽大的福德,是不是可以升親教師了。他們都以爲與「導師」關係很好,可以直接去「邀功」,爲自己的眷屬爭取「福德」、爭取職位。大家自稱「菩薩」,為佛法做事,難道是爲了得到犒賞回報嗎?如此斤斤計較,怎麽可能有證到「無我、無分別」?這到底是一個「菩薩僧團」還是一個商業機構?「明心」之後還要計較「福德」,因爲蕭平實說「眼見佛性」需要比「明心」還龐大的福德!今天回想起來這種事情實在太可笑了。

您説大家忘記李老師的教誨,我不知道如果李老師知道自己費盡心神指導多年的弟子最後變成「假菩薩」會不會很心痛,我只是發現人的執著非常深沉,如果你不想面對、不想改變,誰也改變不了你,李老師再有能力有方法,也沒有用。我以前疑惑:爲什麽佛菩薩不來救護我們這些沉淪五濁惡世的可憐衆生?現在終於明白,佛不來救護我們,因爲我們不信佛,心不清淨,不想解脫,貪戀執著這些虛假的東西,佛菩薩就算顯現給我們看,也不會改變我們堅固的邪見,還會讓我們更傲慢,佛尊重我們的選擇,只能讓我們隨業流轉。

【琅琊閣:】計算、計較、計執本來就是凡夫的天性,計算執取很容易上手,放不下「我」和「我所」,修無量世也未必做得到。不過變成斤斤計較的「假菩薩」未必是被蕭平實洗腦、教壞的結果,不能怪蕭平實就,你能放棄以前的正見,全心擁抱蕭平實的邪見,説明心性原本就是處處計較執著、盤算鑽營的「凡夫心性」;真有正見,真的不在乎不計較的人,是不會被教壞的。我見過不止一個基層學員對正覺同修會「計算義工時數」的做法很反感。佛法的修證,是修煉心性,跟你做了多少個小時義工有什麽關係?又不是上班打卡賺工資!如果多做義工就能積攢明心見性的福德,佛菩薩直接給我們多開幾個福田,大家就都快快成佛了!

【張志成:】被蕭平實印證「開悟」之後,學會的只是一套「蕭平實語言」,這套語言總結地説就是教你如何自欺欺人。本來學佛要對治的「粗重煩惱」,都被美化為「修菩薩道所需的福德資糧」。學了一套蕭平實語言之外,大家還學會裝模做樣。以前在現代禪,李元松老師很反感學佛人刻意擺出一副「我是修行人」的表相,可是進了正覺,許多「明心菩薩」都以「聖人」自居,滿口佛話,裝腔作勢,非常不自然。

【琅琊閣:】網路上有個視頻,說南懷瑾老先生最怕的就是學佛之後滿嘴佛話,一身佛氣的人,一臉佛相,擺出道貌岸然的「莊嚴修行相」,講話非要用佛教術語,比如給人一個東西非要用「供養」這個詞。學佛之後變成一個做形象、搞形式的人,説明學佛沒學通。斷我見的人怎麽會裝模做樣?實相裏面哪有聖人和凡夫的差別相,哪有「是開悟聖人」的妄念?一個實證「五蘊無我」的人,怎麽會生起「是菩薩、有開悟、學的是正法」這些念頭?這些認知都是一個强烈執著「我」真實存在的人才會有的妄念。

舉個不完全恰當的譬喻,證「五蘊無我」,就像你已經100%確定了某個房子(五蘊)裏面其實從來都沒有人(我),是你看錯了,自從你確認這個真相的那一刹那開始,你不會再有「房子裏面那個人怎樣怎樣了」的念頭。但是因爲其他人還有個錯覺,爲了跟他們溝通的時候可能要遷就他們的錯誤認知,說「房子裏面那個人怎樣怎樣了」。但是你自己絕對不會去起一個「房子裏面的那個人是開悟菩薩,他要修福德,他要去見性」的念頭,「無我」的心境凡夫很難想象,菩薩行六度、做一切善法都不從自我出發,應做自然就去做,做了也不執著結果。

【張志成:】正覺的人對斷我見和宗門開悟的理解,不是錯誤的,就是一廂情願的幻想。拿開悟來説,開悟哪有蕭平實講的那麽簡單!古人心性質樸,一生出家專修,如喪考妣般參究數十年,也未必能開悟。即使有悟,倘若不是徹悟,只是淺悟,只是有些許悟境,沒有斷煩惱、伏煩惱的能力,亦無法脫離三界輪回,對此永明延壽大師在他的「禪淨四料簡」裏面説得很清楚。

(三)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者,其人雖略識心性,而見思未盡。直須磨砺淨盡,至於無余,則生死方可出離。若一毫未斷,六道輪回,依然難逃。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即使命終,歸途莫測,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謂耽擱也。陰境者,中陰身境,即臨命終時,現生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眨眼之間,隨其業力,便爾受生,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故曰: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我那時去正覺求開悟,因爲我好高騖遠,渴求「開悟」,對「開悟」充滿幻想,覺得自己可以在正覺輕易獲得「開悟」的證量,而且急功近利,以爲只要被印證「開悟」就能解脫生死大事,但是被印證之後,就知道這個「開悟」沒有一點解脫受用,這讓我心裏感到隱隱的不安和惶恐,我不理解爲什麽這種「假開悟」能令大家這麽安心,相信自己現在這個狀態可以解脫生死,不會下墮了。

【琅琊閣:】佛在《無量壽經》裏面用「諂」和「僞」兩個字形容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就是在說我們不誠實,心性曲折虛假。善導大師說虛假心是「真實心、至誠心」的反面,點出許多修行人不是真的爲了解脫生死、破迷開悟,他們表面「精進賢善」,其實貪慕虛榮、貪愛名利,但是善於自我欺騙,對外展現一副「修行人」的表相。善於自欺的人,關心的不是真相,不是事實,不是自己的真實狀態,更不是真的想面對自己的煩惱和錯誤,他們要的只是一個廉價的安慰,一個虛假的肯定。誠實面對自己、不接受虛假的人,不會從蕭平實印證的「假開悟」獲得安心。

您提到永明延壽大師的「禪淨四料簡」,歷代祖師的教誨對建立正信正見非常有幫助,我們愚癡到將一個狂妄法盲認做「開悟菩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認真熏習祖師教誨,也沒有瞭解他們的生平事跡,以他們的言教身教作爲檢驗一切修行人的指標。大安法師在一篇文章中說,歷代有修證的祖師大德,立身處事態度謙虛卑下,不見有一人大言不慚,誇耀功夫證量,單從這一項,就能夠判定蕭平實是一個以凡濫聖的惡知識:[2]

三、妄自矜誇,冒充善知識,以凡濫聖

……縱觀歷代祖師大德弘法利生,悉皆卑以自牧,以慚愧莊嚴自己的道心德業。善導大師自稱“惡業凡夫”,蓮池大師自謙“末法下凡,窮陬晚學”,省庵大師自抑“不肖愚下凡夫僧”,印光大師恆稱“常慚愧僧”、“粥飯庸僧”。不曾見誇耀功夫、大言不慚的善知識。對比之下,是善知識還是惡知識,自當涇渭分明。

【張志成:】藍吉富教授以前就曾經對我表示過他覺得蕭平實性格狂躁,被批評一定要反擊到底,欠缺寬容大度,看不到絲毫修行人的素養風範,但是由於我先入爲主認爲蕭平實有「明心見性」證量,所以他説的我沒有聼進去,選擇忽視蕭平實在法義上與待人接物上的問題,用各種理由將之合理化。

我加入正覺之前讀過不少佛書,也跟隨李元松老師學法多年,即便如此,我當時對蕭平實的法義與人格兩方面的判斷都大錯特錯,別人看我好像是個有學問的修行人,其實我對人性的觀察力不如藍教授,我的正見和修行也不如許多老實念佛的淨土宗的修行人。淨土宗的修行人未必有豐富的佛法知識,但是他們信佛所説,謙卑地承認自己是「惡業凡夫」,耐得住枯燥,老實念佛,不被那些標榜可以讓你得禪定、神通、開悟的人動搖自己求生淨土的信念。

人心貪著躁動,能老實修行的人是極少數,爲什麽有些人能穩穩當當、一心一意地老實念佛,爲什麽我表面看起來學佛的條件很好,但是幾十年一無所成?根本的原因肯定是心理層面的問題。我選擇蕭平實,相信他能給我「開悟」的原因,分析起來很複雜,絕對不是今生的一個偶然事件,佛用善根少和業障重説明末法凡夫的問題,因爲我們的判斷抉擇,好像是有意識的思維抉擇的結果,其實是被無量世以來累積的業力和習氣所驅動主宰。回想過往種種,《占察善惡業報經》中所説的「鈍根少信、被惡業障礙」的末法凡夫,就是我們的寫照,末法的人學佛,不要説修止觀修不成,連判斷一個邪師的正信都沒有。

【琅琊閣:】《占察善惡業報經》是所有末法學佛人都應該認真閲讀的一部經,尤其是上卷的内容,這部經説明的是末法時期的情況以及懺悔的重要。如果讀懂了佛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上卷所説的話,就應該知道末法時代不講懺悔業障,不教知錯慚愧,不教學佛先把人做好的道理,反而宣稱開悟不難的人,自誇「只要你信我、跟我學法,你就是利根人,就可以證悟」的説法者,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邪師。五濁惡世的末法凡夫,最大的學法障礙就是好高騖遠,妄想一步成聖,最需要的就是熏習正見,懺悔業障。

【張志成:】我二十幾歲服兵役的時候就曾經讀過《占察善惡業報經》,還抄寫過這部經,也想要占察自己的業報和如何修行,可是我從來沒有將上卷佛與地藏菩薩說的那些話與自己對號,從來不認爲自己是業障深重的末法凡夫,我當時更在意的是下卷闡述的第一義諦内容與修行方式。如果沒有毅然脫離正覺,我這一生恐怕都不會體會佛菩薩苦口婆心為我們這些「惡業凡夫」宣講這部經的深意和慈悲。

【琅琊閣:】大多數人讀《占察善惡業報經》,對佛菩薩針對我們提出的嚴正警示只是囫圇吞棗那樣滑過去,生不起「原來我是惡業凡夫」的沉痛感和慚愧心——正法滅後像法向盡及入末世。如是之時。眾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擾。我諸弟子失其善念。唯長貪瞋嫉妬我慢。設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間利養名稱以之為主。不能專心修出要法。爾時眾生。覩世災亂心常怯弱。憂畏己身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以如此等眾多障礙因緣故。於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乃至漸漸於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復甚尠。所有修學世間禪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如是於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禪定通業等。一切全無。

佛明言末法時期「得道者極少」,説明即使是佛也無法改變衆生的共業,而蕭平實居然能大量生產「開悟聖人」,豈不是比佛還厲害?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不是我們自己愚癡,寧可信蕭平實也不信佛語,怎麽會上當受騙?忽略佛菩薩對我們的告誡,説明我們不信佛,不把佛説的話當作一回事去認真思維,讀經只是挑揀迎合自我的内容。

【張志成:】我自覺不是一個傲慢自大的人,性格算是沉穩内斂,但是反省過去,我不信佛,只信自己的想法。我會相信蕭平實因爲我自己内心深處也有同樣的自大傲慢,只是程度有別而已,我當時還一廂情願地相信他是大慧宗杲轉世,相信他是地上菩薩。其他人不通教理,盲信還情有可原,我讀了這麽多年佛教經論還被矇蔽,實在愚不可及。

我認同蕭平實,因爲我以爲鑽研高深教理,參禪求悟更高級,蕭平實講唯識經論、講禪宗、標榜開悟正是投我所好。今日回想,一個沒有正信、不知懺悔、連自己的我見煩惱都無法察覺的人,皈依三寶的資格都不夠,怎麽有可能「開悟」?

李炳南老居士說「學愈高,行愈低」是近代學佛人的通病,加入正覺之前我也研究過淨土法門的教理,可惜業障太重,無緣讀到這麽樸實精闢的教誨:

學者通病,學愈高,而行愈低,治學則以學為貢高我慢,修佛則以佛為貢高我慢。開經偈云:「願解如來真實義」。吾人自省能解否?若曰能解,即是貢高我慢。六祖、阿難,亦不敢如是自許,況此末法時期,惟懼增慢,速求懺悔,庶幾無咎。[3]

【琅琊閣:】李老居士說一個認爲自己能解「如來真實義」的人,一定是貢高我慢的狂徒。既然《占察經》已經預言末法人心惡劣,身處末法時期就應該特別警覺,畏懼慢心的增長,自以爲讀了一些經教,做了一些功夫就能「理解如來真實義」的時候應該「速求懺悔」。李老居士教導淨土法門多年,弟子衆多,他說這番話不止是深信佛語,也是經驗之談,每個道場都不缺大言不慚的愚癡狂徒。

換個角度分析,倘若你真的是《占察經》所説的,「極少數得道者」之一,在末法時期,面對慢心深重、善根稀少、鈍根少信的、沒有自知力反省力的末法凡夫,你不教懺悔,不展現謙虛卑下的典範,竟然去標榜「開悟不難」、自稱「XX菩薩轉世」,你吸引的是俗人還是學人?你是幫人開悟還是害人下墮?

修行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別人能幫的非常有限,如果有人能幫你斷煩惱,求解脫,得智慧,佛菩薩神通智慧不可思議,直接幫你不就好了,需要蕭平實搞這些勞民傷財的事情?不管修禪定、觀行還是念佛,都要自己努力,師父能傳授指導的是有限的。難道你不做功夫,不懺悔,不反省,不念佛,不想解脫,佛能幫你懺悔反省念佛,能强迫你求解脫?如果師父能幫你,如果佛菩薩能改變你的心意,所有人不是應該都已經成佛了?

【張志成:】禪宗文獻裏面的機鋒和勘驗,是檢驗你的體悟,不是「幫你開悟」,給你「放水」,告訴你「開悟密意」。大家對禪宗的理解充滿了自己的想象,只看到那些勘驗的對話情節,最後開悟的刹那,看不到開悟背後長期打下的「道基」或是往世的善根和修行——求解脫的迫切心,心性的質直淳厚,長年的精進用功,深厚扎實的基本功。我們以前慣性地把禪宗看得比其他法門高級,嘴上不説,心裏認爲開悟比學淨土法門高級,每個人資質心性不一樣,適合的修行法門不同,法門平等,不應該有高下之分。

李元松老師教導的就是「直指人心」的禪法,從《占察經》的内容來看,末法的人業障太重,不懺悔,無法與「正直捨方便,但説無上道」、引導眾生直接趨入實相的頓悟法門相應。

【琅琊閣:】中國禪宗歷史上記載後世學禪者「禪病」嚴重,空腹高心,胡扯公案,耍弄機鋒,藐視教下,不重戒律,說法天花亂墜,但修行無成,煩惱不斷,看到祖師用「訶佛罵祖、痛棒毒喝」的極端權宜之策,也東施效顰,仿冒一番。法門是治病的藥,選擇法門,是選擇適合自己根器、能對治自己煩惱的行法,倘若因爲別人追捧推崇禪宗,就失去平等心,不管是否適合硬要學禪,妄想開悟,發心肯定不是爲了解脫生死,是想獲得某種榮耀成就。

【張志成:】希冀「開悟」,認爲禪宗開悟很高級,是爲了獲得成就感,其實鑽研經論背後也有這個動機。唯識經論有許多名詞概念邏輯思辨,學唯識,對我來説是一種樂趣,就像很多博聞强記的人從研究哲學醫學這類龐大知識體系中感到趣味無窮,以及帶來通達知識的成就感。可是這些内容,絕大部分都無法被直接觀察,無法與觀行結合,無法對治煩惱。

我以前認爲我研讀經論是在聞思正見,聞思也是修行的重要部分,其實研讀經論只是轉移了我的注意力,讓我的時間和精力有個寄托,對我來説是一個「避風港」,避開直接面對深層煩惱、憂慮等等負面情緒。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逃避方式,其他人可能用做義工作爲逃避的手段,或者用教學領眾作爲逃避的手段。

皈依、持戒、懺悔這些修行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真正持戒和懺悔都是時刻不斷的功夫,要求你直面自己的内心,這不是一個習慣向外攀緣的人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情。讀經聞法不能代替實修,如果不去做這些「觀心、修心」的功夫,經書讀再多,也只是祖師説的「說食數寳」之輩,修行永遠無法成就,還會增長「知識慢」。

【琅琊閣:】佛教裏面有兩樣事情最增長慢心:知識和境界。兩者都是可以拿來炫耀他人的東西。皈依、持戒、懺悔,都是需要長時期持之以恆去學習和實踐的事情,沒有什麽可以拿出來向他人炫耀的地方,一個有真正皈依、持戒、懺悔的修行人,也絕對不會對他人炫耀自己的功夫、知識、境界。

【張志成:】直到脫離正覺同修會,頭腦慢慢清醒過來,才認識到知錯認錯的能力才是學法的必須條件。最近幾個月與各位師兄一起討論淨土法門,看到李炳南老居士說「無論修學任何法門,不懺悔一定不能成就」,而且懺悔是要日日懺、時時懺,時刻覺察自己的心念。這句話對學佛幾十年的我來説,真是當頭棒喝,不知反省懺悔確實是末法修行人的一大通病

懺即是懺悔,無論修學何法,不懺,必無可成之理。等覺猶懺,遑論凡夫。世法如蘧伯玉者,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亦是懺悔。吾人念佛,工夫不純,習染又深,懺之猶恐不及,不懺豈有生西之望。不求生西,而望另有成就者,不知幾許阿僧祇劫而後可。懺是除舊更新,吾人日日洗濯灑掃,方能日日新,懺悔尤須時時行之,不令欲塵染污其心,是謂淨懺。[4]

我過去雖然也讀過祖師的記載,但是從來沒有將祖師的德行作爲典範,以慇重心學習祖師的言教身教。我們過去學佛,口中說皈依佛,皈依三寶,真正依止遵循仿效的典範,不是佛,也不是祖師,是我們現世的「師父」,你從張X思的見道報告裏面就可以看到,他追隨父母學佛,學到的不是謙虛自省,而是崇拜「大修行人」,將「成爲開悟解脫的大修行人」當成他的人生目標。

【琅琊閣:】張X思在他的「見道報告」裏面,將李元松老師形容為「英雄人物、黑道大哥、武林盟主、電影明星」,他對李老師投射的是自己内心的「英雄崇拜情意結」,正覺的人對蕭平實也有同樣的「情意結」。敬仰師父是正常的,可是如果失去理性,盲目狂熱,過度理想化自己的師父,反應的是一個人内心虛弱,但又不甘平凡,所以需要尋找一個崇拜對象,向他投射自己成爲大英雄、大菩薩的渴望。

盲目崇拜個人的副作用,是使我們忘記自己全心皈依的對象是佛與一切三寶,忘記自己應該深信不疑的是佛説的話,不是個別人對經論的理解詮釋。至於將「成爲開悟解脫的大修行人」設定爲人生目標,這種心態是將「開悟」變成一個類似學位和獎牌的「成就」去追求,可是「我要成爲大修行人」這個追求的背後就是一個我見,最後追求到的不是無我,是自我的强化。

【張志成:】李元松老師的人格魅力非常强大,我也曾經對他非常崇拜,可是他最可貴之處,不是他的明星風采或智慧辯才,是他對所有人無條件傾注的真情實意,以及最後在病痛煎熬的情況下都能公開懺悔、否定自己的修證。

他最後公開懺悔,不是因爲他的法錯了,是因爲發現自己的「證悟」抵擋不了病苦,在病痛中他煩惱叢生,無力伏住煩惱,這種「證悟」怎麽可能解脫生死輪回?他一直强調學佛修行的首要目標要得「法眼清淨」,才能保證不墮三惡道,如果沒有證得「法眼清淨」,沒有資格指導他人。

【琅琊閣:】證得「法眼清淨」就是斷我見,或者說是斷「見惑」。有些法師强調要斷見、思惑才能講經説法。李元松老師的經歷説明,一個人有沒有斷惑,有沒有證果,其實不容易被客觀檢驗。

李元松老師曾經有非常强烈的體驗,所以認爲自己已經證果、已經解脫。精進實修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可能出現震撼的感受、劇烈的解脫感,但是這個感受是「小悟」還是「徹悟」,是否代表你有斷煩惱,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不是輕易可以判斷事情。不要得少為足,急著自我肯定。繼續修行下去,這個「體悟」可能會被你否定再否定,經過反復否定,剝離一層又一層的錯覺之後,才會一步步趨近真相。倘若一有强烈的感受,不經過長時間的自我檢驗就自稱開悟證果,開宗立派,指導他人,高估自己,高估弟子的能力,沒有針對求法者的心性根器教導,會背負自誤誤他的因果。

【張志成:】正覺同修會的「明心見性」,與李老師當年的「證境」相距太遠,就像留言區同修所説,真的只是一群「背誦蕭語錄」的法盲,連基礎知見都錯得離譜,錯得荒誕,錯得可笑。在佛法裏面,「我想成爲大修行人,我是開悟菩薩,我往世是XX 大師……」這些想法就是「我見」觸發的粗重煩惱。一個不知道我見的定義,煩惱的形態的人,你相信他能證悟「實相」?張X思「證悟」之後,自我迷戀,我見膨脹,凡夫不如,正覺的基層學員都看得出來,那他究竟「證」到了什麽?

我現在回想當日竟然認爲蕭平實會比李元松老師修行好,真的是有眼無珠,蕭平實怎麽可能比李元松老師更像一個「修行人」?我們一家人在正覺三年就「明心見道」,難道大家真的認爲自己知道了一個「第八識持身」的「密意」,智慧和心境就勝過李元松老師當年?難道知道這個答案,就能解脫輪回?就能抵抗病苦?

【琅琊閣:】有個網站摘錄了李元松老師説法的精華,他講過懺悔是修行的關鍵,强調不懺悔修行無法進步: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如果說我是具格的禪師,那是因為在過去我不曉得自我懺悔過多少次。每個人都可能犯錯,但要緊的是發願: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願我從今天起再度重生!

所謂修行,就是修正身口意的惡行,一個未能痛徹瞭解自己實乃潛藏地獄種子的學佛人,是永遠不可能會有真正的道行;反之,如果有人已經發現並且承認自己內心確實藏有許多無法自已的貪瞋癡念,那麼這個人對人才會有真正的包容,修行也才會「一步一腳印」真正踏實。

由「觀念」轉變為「性格」 ,從常識性的「話題」,落實到成為「生活的基調」,必須經過一連串的反省、懺悔、改進,再反省、再懺悔、再改進的歷程

懺悔是決心斷除業力的誓言。無始以來,我們每一起心動念都不離貪瞋癡,只要懺悔心不強,業力就會一直跟著,無法斬斷。由於無始以來業力太強了,一次的懺悔通常是無力使業障清淨的;所以修定的人要有勇士上戰場一般的毅力,前仆後繼越戰越勇絕不退縮!在實際的修行上,儘管屢懺屢犯,但絕不灰心!並且每一次的懺悔都是夾帶著虔誠的向佛之念,以及對涅槃解脫永不絕望的信心!

修行人應在實踐中探求佛法真義,而不光是坐在沙發上討論真理。要省察潛伏心態,而不只是省察表相的言行。當對自己的劣根、習氣有所察覺時,就要好好自我喝斥鞭策、發願揚棄、再接再厲、百折不撓,這樣才算是勇猛心,不致經常在懊悔中度日。

一個懂得佛法的人,並不會急於鼓勵學人做善事,他的重點常是擺在幫助學人內觀省察自己的「鬼」。

從佛法而言,人類都隱藏有深沉、隱晦、幽暗、強韌的動機,那個動機就是「鬼」。只要那個「鬼」還在,所推動的任何事業,無論世俗性的或非世俗性的,無論個人性的或大眾事業,都只是增加鬼的力量而已。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人類的身心——也就是「五蘊」都是「因緣所生」,沒有主體性、自主性,不是單一、自成、有核心的存在;人們通說的「你」「我」「他」「社會」「國家」「世界」,以及「感情」「理智」「正義」「幸福」……等等的一切,其實都是相對、權宜、暫時安立的複合性概念。對這一現象事實,越有認識的人,則會越遠離憍慢自恃。因此說,謙卑柔軟的人格,不單是涵養而已,實是相應真理的表現。

修行人應該是日日夜夜、時時刻刻的善護自己的心念,沒有時間起第二念,沒有時間去干涉自己以外的事情。

【張志成:】李元松老師是難得一見的學法天才,他的能力全面,通達教理,有體悟,廣學一切,領悟力思維力邏輯力都非常出色,辯才文筆優秀,道心強,心量廣大,悲憫心深重,對他人無條件付出,許多見過他的人,聽過他説法演講的人,對他都難免生起傾慕崇拜之情。

他創辦現代禪之後吸引了很多社會精英追隨他學法,其中有好幾位非常出色,説法能力和人格魅力很強。但是李老師發現,這些能力強,口才好,儀表莊嚴的弟子,經過他用「直指人心」的「禪法」指導之後,有能力出來説法領眾,他也有印證這些人「開悟」。可是李老師不久就發現,這些「開悟弟子」煩惱未斷,非常粗重,對財色名利這些東西放不下,依然貪愛執著。一個煩惱未斷的人,沒有資格上台説法,指導他人;讓這樣的人領眾説法,是要背負因果的,出了財色醜聞,對整個團體也會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

李老師是一片真心幫助大家學法開悟,可是很快就察覺弟子的根器不好,基礎太差,學法條件不足,人格不健全,所以閉關潛修,不再拓展教團。他要求大家充實自己,培養「道基」和成熟的人格,他開始在最實際的生活層面、人格層面糾正弟子,要求弟子面對自己的粗重煩惱和性格弱點。可是我們執著的對象、性格的弱點都是業力的展現,業力强大,不是輕易可以改變。

【琅琊閣:】李元松老師的做法是一個善知識的做法,蕭平實從來不在乎弟子的修行,人格品德都不重要,更不會去觀察弟子的深層煩惱和我見。被印證「明心見性」的「聖人」只要乖乖聽話,諂媚表忠,你的「聖人身份」和「教職」就穩如泰山,做錯事都會替你粉飾掩蓋。「開悟聖人」唯一需要「公開懺悔」的是損害蕭平實利益的事情,只要你肯「懺悔」認錯,你就可以繼續保有「聖人身份」,繼續帶班授課,傳銷「開悟密意」,為蕭平實的佛法帝國拓展版圖。

就拿您的情況來説,如果張老師您當時寫《無分別智》那篇文章的時候,不堅持法義的正確,隨順蕭平實的定義,對自己的證悟有疑惑也藏在心裏,對「蕭導師」刻意表現聽話服從,你一定會順利升任親教師,整個團體和你的家人不會否定你,他們會覺得你很有「福報」,很有「善根」,修行很好。正覺同修會的「游戲規則」大家心知肚明,離不開正覺,就是因爲放不下「聖人身份」和面子利益。這些身外物都放不下,談論「解脫」、「無我」不是笑話是什麽?

【張志成:】我們在現代禪跟著李老師學法修行這麽多年,被糾正輔導無數次,可是到了李老師公開懺悔、突然病逝,我們往日在李老師那裏熏習的所有正見都抵擋不住龐大的業力。您説張X思有「英雄崇拜情意結」,我加入正覺求開悟,開悟之後也曾經想當親教師上台説法,這説明李老師教導的懺悔我沒有學進心裏去,心底真正渴求的是希望自己也成爲李老師那樣的「大修行人」,開悟證果,爲人説法。遇到蕭平實,潛伏的欲求再次被觸發。張X思心思幼稚,不夠世故,不懂遮掩,他的「見道報告」和網文暴露的是他自己的真實欲求,也暴露了我們一家人或者說正覺所有人的真實欲求。

【琅琊閣:】每個人心裏面都隱藏潛伏著各種貪嗔癡。張X思如果沒有加入正覺同修會,一直跟隨李元松老師,即便心性沒有根本的改變,煩惱也會被壓制約束,不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張志成:】如果我在李老師懺悔之後有認真反省,認清自己欠缺了什麽,我絕對不會相信自己可以輕易開悟,可是他的懺悔並沒有觸發我們的反省,我們當時只是感受到自己的信仰崩塌,需要尋找另一個宗教權威填補信仰崩塌的强烈失落感。沒有想過像李老師道心這麽強、根性這麽好,又非常精進的修行人,都遇到這麽大的挫折,都會過度高估自己,以我們的資質,怎麽可能學個幾年就有「大乘見道」的證量?

我們當時的想法就是認爲李老師的開悟有問題,我們自己沒有問題,只要我們找到下一個真悟的善知識,依止他修學,我們就可以開悟,尤其是當蕭平實給出那麽大的希望,好像你只要聽他説的去做,你就可以「開悟」。然後我們進入正覺同修會學法,看到裏面那些「開悟菩薩」的狀態,更加覺得:「如果他們都能開悟,我們爲什麽不可以?我們哪一點不如他們?」

【琅琊閣:】正覺的「開悟菩薩」的修養、學識、知見、定力、人格、常識,在凡夫裏面都很普通,更加不能與古代的禪師和證悟菩薩相提并論。蕭平實刻意籠絡社會精英,就是希望藉助精英抬高自己,為他傳銷「開悟密意」。蕭平實當時非常迫切地籠絡你們,高捧你們,因爲您不止是專業人士,您還挾持著「現代禪」的名氣以及「現代禪副宗長」的身份,您帶著家人同修投奔蕭平實,對正覺同修會意義非同小可,您的加盟幫蕭平實打響了名氣,令許多人對蕭平實的「開悟」產生信心與幻想,您為正覺帶來的資源和利益不可估算。

【張志成:】我們那時以爲自己佛緣深厚,佛菩薩加持,有幸得遇「大善知識」,現在才知道這是自己的業障現前,這篇對談就是爲了彌補我對大家的誤導。

【琅琊閣:】您的學法經歷值得學佛人參考藉鑒,李元松老師的弘法經歷,對追求開悟的人也非常有參考藉鑒的價值。

【張志成:】李老師最初有所體悟,以爲自己有見道、斷煩惱的解脫功德受用,最後因爲病痛才發現自己沒有真正伏斷煩惱。如果像他這樣一個有體悟的、精進用功、通達教理、反省力強的「佛法全才」,都無法降伏煩惱,一般人想通過參禪開悟斷煩惱、解脫三界輪回,更是難如登天。

中國佛教歷史上有好幾位知名的禪師,包括蕅益大師、徹悟禪師、元照禪師等人,都是病痛來臨,發現自己的禪宗功夫、宗門體悟完全用不上,於是轉入淨土,發現念佛求生淨土無比殊勝,一句佛號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精進用功,功夫得力的人,臨終不受橫禍病痛煎熬,預知時至:

問:為何蕅益大師研究了此三部書後,「始知念佛三昧,實無上寶王」?

答:蕅祖二十五歲宗乘自負,藐視教典;直到生病,發現禪宗的功夫竟然用不上,看到《妙宗鈔》、《圓中鈔》及雲棲《疏鈔》,才完全領悟過來,必得用淨土法門來解決問題。從蕅祖〈刻淨土懺序〉可見一二:

予初志宗乘,苦參力究者數年,雖不敢起增上慢自謂到家,而下手工夫得力,便謂淨土可以不生。逮一病濱死,平日得力處,分毫俱用不著,方乃一意西歸。然猶不舍本參,擬附有禪有淨之科。至見博山後,稔知末代禪病,索性棄禪修淨,雖受因噎廢飯之誚,弗恤也。於今專事淨業,復逾三載,熾然舍穢取淨,與不取捨元非異轍,較西來祖意,豈不更直捷邪。[5]

【琅琊閣:】宗門開悟要達到伏斷見惑或者思惑的程度有多難,看看上述祖師的例子以及李元松老師的例子就一清二楚。祖師以自身為例,勸進佛弟子依凴佛願、藉助佛力,往生淨土。至心稱佛名號不但有懺悔消業功德,功夫得力,做到一心不亂更可以證念佛三昧、現世開悟。念佛一門通無數門,念佛一法攝一切法。

【張志成:】蓮池大師說,真有開悟的人,必然求生淨土,萬牛之力不能改變你的往生的志願;若說自己有悟,竟說「不願往生」,肯定你沒悟!

《雲棲淨土彙語》:「得悟人正宜往生淨土

或問某甲向修淨土。有禪者曰。但悟自佛即已。何必外求他佛而願往生。此意何如。予謂此實最上開示。但執之亦能有悞。請以喻明。假使有人。頴悟同於顏子。而百里千里之外。有聖如夫子者。倡道於其間。七十子。三千賢。相與周旋焉。汝聞其名。往而見之。未必不更有長處而自恃頴悟。拒不覲謁。可乎。雖然得悟。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在。何者。天如有言【天如:指天如維則禪師】。汝但未悟。若悟。則汝淨土之生。萬牛不能挽矣。深矣哉言乎。」(CBETA 2022.Q3, X62, no. 1170, p. 16c11-18 // R109, p. 161b1-8 // Z 2:14, p. 81b1-8)

印光大師說開悟有很多層次,能夠達到見道層次的開悟非常罕有,古代許多精進修行、根器猛利的禪師雖然有所體悟,也無法降伏或斷除煩惱,獲得永遠不入三惡道的功德,現代人生活忙亂,業障深重,更加無法輕易做到。蕭平實給弟子一個虛假的安全感,讓大家發願囘入娑婆,護持「他的法」,以爲憑藉「假開悟」和「大福德」,就可以不墮落惡道。

【琅琊閣:】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裏面一再勸導所有末代凡夫,乃至所有菩薩,求生阿彌陀佛淨土,並與十方諸佛同聲讚嘆西方淨土的莊嚴殊勝。如果寧可相信蕭平實的空頭支票,以爲自己有能力永保人身,只能說這個人不自量力,不信佛語,非愚即狂。

【張志成:】最近重新學習淨土宗祖師的教誨,讀到徹悟禪師的名言:「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不管修通途法門還是淨土法門,如果不是真的想解脫生死,一切所做所行所說都是戯論。反省過往,我的生死心不迫切,對人世間的苦沒有深切的感受:

 徹悟大師《徹悟禪師語錄》: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 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 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迴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此個人身,最為難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惡趣。三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七佛以來,猶為蟻子。八萬劫后,未脫鴿身。畜道時長已極,鬼獄時長尤倍。久經長劫,何了何休。萬苦交煎,無歸無救。每一言之,衣毛卓豎。時一念及,五內如焚。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喪考妣,如救頭然也。

從前我以爲自己和身邊的同修都在認真「學法修行」。其實許多人參加佛教團體,是需要找朋友,爲了打發時間,或者是爲了臨終助念的「福利」,或者是要滿足一些欲望。對我而言,我是把學佛修行當成一種興趣愛好,理論上我知道應該要有生死心,但是捫心自問,對六道輪回的無量巨苦沒有真切的恐懼感,總是覺得自己還是能再得人身,祖師對生死的惶恐焦慮,念佛時把「死」字貼在額頭上提醒自己的精進心,我以前無法體會。

【琅琊閣:】李元松老師曾説:當今世上佛教徒,真正要修行的人,萬中不及一二,所以立志踏上古仙人道的人,註定是要孤獨寂寞的——我勸真正志在解脫的人,必須及早有此心理準備,並且在徒眾和同修的包圍中,默默用功,默默止息煩惱。[6]

李元松老師說真要修行的人萬中無一,這是事實。對自己不誠實,看不清自己心口不一,嘴上說解脫,心裏沒有真正想解脫,是末法學佛人的一大通病。遇到佛法就想修學,説明我們往世曾經學佛、與佛有緣,可是如果往世曾經精進求法,應該早就證悟,或者早就往生淨土。往生淨土,若有決心,一生就可以成就。今日我們生在人命不到百歲的末法時代,説明我們求解脫的心一直不夠真切,不夠强烈,下不了決心,放不下萬緣,沒有真的生起迫切的生死心。表面上我們的生活與佛法關係密切——讀經、念佛、助念、做義工、親近道場和師父——其實我們的「學佛」只是一個愛好消遣,普通人用運動、音樂、旅行打發時間,我們用學佛打發時間。

【張志成:】在現代禪,我們自己修行不得力沒進步,李老師不會給一個虛假的安慰,你的問題他會指出來,我們自己也知道自己沒能力解脫生死。到了李老師公開懺悔,我們以爲問題不在自己身上,心想也許換個老師就可以解決問題,就可以開悟證果,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自己不想解脫,看不見自己的執著。

在正覺,蕭平實給凡夫的「不想解脫但自以爲想解脫」找了完美的宗教理由,你更加不用面對自己不想解脫的真相。每個人都發願繼續回來這個世界「護持正法」,解脫根本不是大家關心的事情。明心的人自信滿滿,覺得自己沒有下墮惡道的危險,沒明心的人以爲像蕭平實所説,只要拿著「護法」的大福德,加上福田組有「助念服務」,覺得這樣臨終就有保障。大家很安心地認爲自己一定可以保住人身,繼續回來娑婆世界「護持正法」,難道大家認爲自己的修行比祖師還厲害?

大家自恃有「不墮落三惡道的多重保險」,心安理得的帶著「聖人」的光環做著凡夫的事情,比如明明對身體執著、對外表執著、愛面子,很在意自己有什麽「修大福德」的機會、自己的班級有多少個學員,這些煩惱都可以用「我要護法,我要行菩薩道」來合理化。有些同修來我診所找我打雷射做美容,人在意外表很正常,但是不要欺騙自己說「我不是執著外表,可是外表莊嚴可以幫助我攝受眾生」。

【琅琊閣:】合理化自己的欲望是凡夫的本能,可是你給自己找一個藉口,就可以給自己找無數個藉口。張X 思在文章裏面高調承認自己「貪戀女色」,難道不是因爲在正覺同修會,貪戀女色不是「粗重煩惱」,不是我見未斷的鐵證,只是「未證三果者的習氣」?所以他不需要對貪戀女色感到慚愧,還可以光明正大地宣佈「往世的老婆我就不娶她們了」,展示自己用「平實導師」教導的正確方式「攝受往世愛人」的正行?[7]

【張志成:】《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九有段話是說非時非量的淫欲行,蕭平實講這段文字時,將「極至於五」解釋為「一個菩薩可以有不超過五個妻妾」,其實彌勒菩薩講的應該是「量」不是有幾個「對象」:

《瑜伽師地論》卷59:「復次若行不應行名欲邪行。或於非支非時非處非量非理。如是一切皆欲邪行。若於母等母等所護。如經廣說。名不應行。一切男及不男屬自屬他皆不應行。除產門外所有餘分皆名非支。若穢下時胎圓滿時。飲兒乳時受齋戒時。或有病時。謂所有病匪宜習欲。是名非時。若諸尊重所集會處。或靈廟中或大眾前。或堅鞕地高下不平令不安隱。如是等處說名非處。過量而行名為非量。是中量者。極至於五。此外一切皆名過量。不依世禮故名非理。若自行欲若媒合他。此二皆名欲邪行攝。若有公顯或復隱竊。或因誑諂方便矯亂。或因委託而行邪行。如是皆名欲邪行罪。」(CBETA, T30, no. 1579, p. 631, b11-25)

當時大家聽了「蕭導師」這個詮釋,沒覺得有什麽不妥。

【琅琊閣:】在正覺學法,學會的就是給自己的不想解脫、不斷煩惱尋找「佛法理由」。經論不是用來合理貪嗔癡的素材。一夫多妻、一妻多夫都是違犯國法的事情。如果我們往世學佛有把懺悔學好做好,不可能覺得正覺同修會這些人是「修行人」。他們不是學法也不是修行,是拿經論給自己的惡行和煩惱「塗脂抹粉」。

【張志成:】加入正覺同修會之前,我學法修行差不多二十年,學佛二十年都沒有讓我識破一個低級邪師,説明我業障很重,也説明修行這件事對凡夫來説難度很高。我這一生真正的修行是從脫離正覺同修會、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開始的,面對真相難免帶來痛苦,但是也帶來突破自己心理障礙的契機。

留言區有些同修可能擔心張X思的醜聞對我的影響,其實過去的我確實臉皮很薄,面對事情不願公開表態,兩年前那封公開懺悔信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公開懺悔令我覺得如釋重負,放下面子,做一個誠實的人,才發現以前的壓力和恐懼是自己想象的東西。自從脫離正覺同修會的枷鎖,再也沒有以前的負擔和顧慮,可以坦蕩地生活。我很想對張X思說:要學法就要誠實,有煩惱就誠實面對,不要每天自欺欺人,當一個誠實的人,所有人才會真正的尊敬你。你可以模仿蕭平實,永遠做他的影子,也可以痛定思痛,公開懺悔,承認錯誤,做所有學佛人的榜樣。

【琅琊閣:】修行的難度一定大大超過學習世間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如果世間的專業知識都需要經過小學、中學、大學、研究院的長期築基、研習、打磨和實踐,學佛修行又怎麽可能是數年間就可以成就的事情?

修行是「修正身口意行」,簡單説就是「修心」,需要知識和技術的輔助,但是關鍵不是知識和技術,關鍵是心態——知錯、認錯、改錯的心態,通過不斷自我反省,自我否定,把自己從一個凡夫的「錯誤狀態」修正到佛菩薩的「覺悟狀態」。知識再多,實修再精進,都未必能令一個人生起慚愧心、反省力,勇敢直面自己的「心魔」。

古人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表達的就是只要一念囘光,決心改過自新、棄惡從善,其善心與佛心無異。所謂「屠刀」,並非指的殺人屠宰的刀,可以理解為一切損害法身慧命,令清淨本心無法顯現的貪、嗔、癡,妄想、妄念、迷惑、顛倒、分別、執著。

學佛的盲點還有很多,能在一篇文章裏面説明的非常有限,以下總結上文提到的一些重點:

  1. 皈依三寶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正信和正見,是區分佛法與非佛法的能力。
  2. 皈依三寶不是英雄崇拜、個人崇拜。尊重三寶的大前提是正確理解佛的教誨,建立正信正見。
  3. 讀了很多經書,念了很多佛號,跑了很多道場,出家幾十年,都不等於一定具備穩固扎實的正信和正見。
  4. 學愈高,行愈低是鑽研教理者的通病;以境界為智慧,因境界起慢心是實修者的通病。
  5. 信仰需要智慧引導,建立正信和正見必須經由閲讀聞思,尤其是聞思佛法的核心教理,瞭解正確的學佛心態,佛法與各種外道理論的差別,以及佛菩薩與祖師的言教身教。沒有智慧的盲信迷信會使人偏執固執,言行極端,走向宗教狂熱。
  6. 聞思佛法要保持心態開放,切勿閉門造車,預設立場,只聽從一位師父的觀點,只認同「一家之言」,或者只相信自己的解讀判斷。
  7. 末法時期的學佛人,應該特別重視《占察善惡業報經》上卷開頭佛的警示和預言,正視自己生於學法艱難、邪見橫流,邪師滿坑滿谷的末法時代,是因爲業障深重,鈍根少信,不堪成爲「道器」,對此應深刻反省,至心懺悔,切勿假設自己是末法凡夫之中的「特殊個案」,無需懺悔就可以輕易開悟證果。
  8. 被後世推崇的祖師大德,謙虛卑下,重視持戒,時刻懺悔,以深重的慚愧心與精進的修行對治煩惱。修行人應以祖師行止作爲判斷善惡知識的標準。
  9. 自以爲是、自視過高、自我感覺良好,高估自己的見識判斷是凡夫的通病,也是修行的最大障礙,也是學佛人被自我神化、自稱開悟的宗教神棍、宗教狂人吸引的根本原因。
  10. 解脫是修行的首要目的,學佛人的通病是貪戀五欲,不想解脫,但自以爲想解脫,於是用鑽研經論、做義工、結善緣、辯論佛法、甚至做功夫這些與佛法有關的事情打發時間,迷惑自己。

 

 【待續】


[1] http://book.bfnn.org/books2/1021.htm#a42

[2] http://www.fodizi.tw/qt/daanfashi/19936.html

[3] http://book.bfnn.org/books2/1021.htm#a42

[4] http://book.bfnn.org/books2/1021.htm#a42

[5] http://www.minlun.org.tw/old/518/4-g.htm

[6] https://www.masterlee.url.tw/

[7] https://unitysung.pixnet.net/blog/post/365038194-%E7%94%A8%E4%BD%9B%E6%B3%95%E7%85%A7%E9%A1%A7%E6%9C%89%E7%B7%A3%E7%9C%BE%E7%94%9F--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