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教主與十方諸佛勸說往生淨土,有幾個佛弟子真的信受奉行?
阿彌陀經——爲什麽玄奘大師翻譯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上一篇文章説到末法時代最多人修持、最多往生記載的「易行道」是念佛求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在三部經中介紹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
「淨土三經」裏面,《阿彌陀經》是最短的一部,幾乎每個學佛人都讀過這部經。阿彌陀經》的梵文經名是Sukhāvatī-vyūha-sūtra,直接翻譯,應爲「極樂莊嚴經」。《阿彌陀經》與《無量壽經》這兩部經的梵文經名完全相同,都是Sukhāvatī-vyūha-sūtra,由於前者簡短,因此又被稱為「小無量壽經」或「小阿彌陀經」。兩部經同樣都是極樂世界的導覽、淨土法門的簡介。
《阿彌陀經》有兩個譯本,多數人讀誦的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的譯本,全名為《佛説阿彌陀經》,羅什譯本簡單流暢,只有一千八百多字。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從印度返回大唐後重譯這部經,取經名爲《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玄奘版的字數超過三千。
佛教歷史上兩位最著名的譯經大師都沒有選擇將《阿彌陀經》的梵文經名忠實譯出,鳩摩羅什以阿彌陀佛為經名——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成就的淨土,去極樂世界的法門是「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
玄奘大師選擇「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為此經的名字,他選擇的經名,凸顯《阿彌陀經》的兩個要點:
1.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莊嚴殊勝不可思議,妙不可言,「甚可愛樂」,十方一切諸佛同聲稱讚;
2. 淨土法門是十方一切諸佛所攝受的無上深妙法門,信解此法的人必然獲得十方諸佛的攝受護念。
在短短一部《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中,釋迦牟尼佛四次勸説「一切有情皆應發願生往阿彌陀佛的淨土」,加上十方諸佛每一方(總共十四次的勸説,這部經總共勸說一切有情往生淨土十四次!!!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又,舍利子!若諸有情聞彼西方無量壽佛清淨佛土無量功德眾所莊嚴,皆應發願生彼佛土。所以者何?若生彼土,得與如是無量功德眾所莊嚴諸大士等同一集會,受用如是無量功德眾所莊嚴清淨佛土,大乘法樂常無退轉,無量行願念念增進,速證無上正等菩提。」(CBETA 2022.Q4, T12, no. 367, pp. 349c27-350a4)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又,舍利子!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諦語。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淨佛土者,一切皆應信受發願,如說修行,生彼佛土。」(CBETA 2022.Q4, T12, no. 367, p. 350a15-19)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又,舍利子!如是東/西/南/北/上/下東南/西南/西北/東北方亦有……如來,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東/西/南/北/上/下東南/西南/西北/東北方,自佛淨土各各示現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圍繞,說誠諦言:『汝等有情皆應信受如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攝受法門。』」(CBETA 2022.Q4, T12, no. 367, p. 350b6-13)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又,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或已得聞,或當得聞,或今得聞,聞是經已,深生信解;生信解已,必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諸佛世尊之所攝受;如說行者,一切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一切定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淨佛土。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應信受領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語,當勤精進,如說修行,勿生疑慮。」(CBETA 2022.Q4, T12, no. 367, p. 351a10-17)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是故,舍利子!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應於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深心信解,發願往生,勿行放逸。」(CBETA 2022.Q4, T12, no. 367, p. 351a18-26)
佛反復宣説「一切有情皆應發願生往阿彌陀佛的淨土」這句話,除了强調極樂世界的美妙,永不退轉於成佛之道之外,還説明一件事:
念佛往生淨土這個法門適合一切有情,能令【一切有情】在大乘修行上永不退轉、速證菩提。
佛法對治的是衆生的無明病,衆生的性格特質、煩惱執著各各不同,所以佛有八萬四千法門為衆生「治病」。前面的文章曾經提到《占察經》下卷裏面,地藏菩薩說對不同根器的人,菩薩用不同的方式闡明實相。爲了讓衆生遠離分別執著,對利根的人,地藏菩薩教導衆生「一切世間法,畢竟體空無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間法,亦畢竟體空無所有。」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2:「是故如來為欲令彼離於分別執著想故,說一切世間法,畢竟體空無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間法,亦畢竟體空無所有。若廣說者,如十八空。如是顯示一切諸法,皆不離菩提體。菩提體者,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非有無俱,非一、非異、非非一、非非異、非一異俱。乃至畢竟無有一相而可得者,以離一切相故。離一切相者,所謂不可依言說取。以菩提法中,無有受言說者,及無能言說者故。又不可依心念知。以菩提法中,無有能取、可取,無自無他,離分別想故。若有分別想者,則為虛偽,不名相應。
鈍根的人無法理解「一切世間法,乃至一切出世間法,畢竟體空無所有」這個真相——也就是般若經對實相的表述。聽到這樣的法,不是做斷滅想,就是生起錯誤的見解(正覺同修會就是現成例子,不解般若經所説的「畢竟空、無所得」或者「非空非有」,一定要用「如來藏有、如來藏常」的角度理解實相)。
換句話説,菩薩善觀因緣根器;如果沒有能力觀察衆生的心性根器、對機説法,認爲一個法門、一套教理適用於所有衆生,只會產生反效果;就像醫生給病人開藥,如果沒搞清楚病情病徵就亂開藥,病沒治好,反而出現嚴重副作用。
因此,對鈍根人,地藏菩薩改從「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的角度為他們闡述,除去鈍根人的怯弱,安慰畏懼「無所有、無所得」的鈍根人:
「如是等說,鈍根眾生不能解者,謂無上道如來法身但唯空法,一向畢竟而無所有,其心怯弱,畏墮無所得中。或生斷滅想,作增減見,轉起誹謗,自輕輕他。我即為說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淨功業。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如是等說,能除怯弱,是名安慰。」(CBETA 2022.Q4, T17, no. 839, p. 910a1-20)
但是愚癡衆生聽到「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又生起另一種怯弱,另一系列偏執錯謬的理解,菩薩只能再換一個適合他們的教導——修十善業: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2:「又復,愚癡堅執眾生,聞如是等說亦生怯弱。以取如來法身本來滿足,非修非作相故,起無所得想而生怯弱,或計自然墮邪倒見。我即為說修行一切善法,增長滿足,生如來色身,得無量功德清淨果報。」(CBETA 2022.Q4, T17, no. 839, p. 910a23-25)
佛説「一切有情皆應發願生往阿彌陀佛的淨土」,因爲淨土法門不揀擇根器,「三根普被」,普適度是百分之一百,適合一切根器心性的衆生,從等覺菩薩到愚癡凡夫都可修,無論智慧深淺、利根鈍根,都能夠從淨土法門中獲得廣大利益,因此祖師說「一句阿彌陀佛」為無病不治的「阿伽陀藥」: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9:「佛說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門。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最為捷要。如華嚴法華圓妙法門。普賢妙行。究竟指歸淨土。如馬鳴龍樹。及此方永明中峯諸大祖師。皆極力主張淨土一門。此之法門。乃佛無問自說。三根普被。四眾齊收。非是權為下根設也。」(CBETA 2022.Q4, X73, no. 1456, p. 519b22-c2 // R127, pp. 324b16-325a02 // Z 2:32, pp. 162d16-163a02)
《徹悟禪師語錄》卷1:「一句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無病不療。是如意珠王。無願不滿。是生死苦海之慈航。無苦不度。是無明長夜之慧燈。無暗不破。」(CBETA 2022.Q4, X62, no. 1182, p. 341b11-14 // R109, pp. 769b17-770a02 // Z 2:14, p. 385b17-2)
念佛往生淨土是「三根普被」之大法,但是很多人對「三根普被」這幾個字的理解是念佛只「被下根」,只適合「愚夫愚婦」,是不識字的老年人或者急著脫離人生苦難的「安慰法門」,通達經論的讀書人要學高級的、適合利根人的證悟法門。
我們以前在正覺同修會學法,表面上蕭平實倡導「禪淨圓融」,好像通達禪宗淨土,實際上團體内部對兩個法門有强烈的分別心、差別想——高抬禪宗,輕視淨土。
高抬禪宗,因爲蕭平實告訴大家,能進正覺「學正法」的都是地球上最有善根的「久學菩薩」、「禪師再世」,有善根的「久學菩薩」當然是利根人,利根人應該求明心見道,念佛求生淨土是沒能力明心的人才去修的法門,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變成修行人的「後備選項」,只有害怕保不住人身或者不能明心的人才選擇去淨土。另一種輕視是將淨土法門高度淺化,認爲往生淨土非常容易,大家都是皈依、持戒、信佛、信因果的善人,往生淨土易如反掌,有信、有發願、有念佛誰都能往生,比你在正覺同修會求明心見性容易無數倍。
換句話説,對於正覺同修會的「菩薩」來説,淨土不是「一切有情皆應發願往生」的地方,是「只有根器不好、無法明心的人才應該發願往生」的地方。
釋迦牟尼與十方諸佛大力勸諭一切有情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正覺同修會大力勸諭會内所有「明心和未明心」的學員「囘入娑婆」(正覺同修會以外的人,當然全體都是根器不好、善根不足、不信【蕭平實=三地菩薩】所以無法明心的愚癡凡夫,他們確實應該求生淨土!)。
學員想往生淨土,即使臨終前説明想福田組為自己做「彌陀法會」,除非家人堅持,其他「菩薩」都會力勸改爲囘入娑婆的「悲增法會」(助念可以保證往生淨土是正覺同修會的另一個錯誤假設)。正覺開辦「念佛班」是為年紀老大、知見不足、福德不夠,無法參禪明心的學員,提供的「安慰課程」。
會外人士閲讀蕭平實早年出版的《無相念佛》、《禪淨圓融》、《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等書籍,或許會自動假設這個團體瞭解淨土法門、推崇淨土法門。實際上,在正覺同修會,「往生淨土」早已變成「怯弱凡夫、修行不好」的同義詞,屬於「政治不正確」的想法,暗示你對「法主蕭平實的明心見性與福德論沒有充分信心」,很多學員即使恐懼下三惡道也不敢公開承認自己有往生淨土的意願。
淨土法門適合一切衆生,能利益一切衆生,當然也適合末法衆生,甚至比其他法門更適合業障深重、心性惡劣的末法衆生。但是佛有說往生淨土是利跟修行人的「後備選擇」嗎?佛有説這個法門比參禪止觀容易、低級嗎?十方諸佛大力向我們推薦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只是因爲這是安慰和救護愚夫愚婦和怯弱凡夫的「偉大方便」?這些自稱「我信淨土但是我不去淨土、我要囘入娑婆」的人,是真的懂淨土所以「信而不去」,還是根本不懂不信,所以大發謬論?
娑婆教主與十方諸佛稱讚攝受的無上妙法,真的那麽容易相信?
《佛説阿彌陀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沒有複雜艱澀的名詞,要講的就是一件事:
釋迦牟尼佛和十方諸佛都大力推薦,全心讚嘆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這個淨土是十方佛土裏面最完美、最美妙的地方。只要你真信,真想去,專心念佛的名字,臨終必然感應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往生他的淨土,你從此永遠脫離六道輪回,永遠不退轉於菩薩道的修行。這麽便宜、這麽直捷、這麽方便的法門,衆生無法理解也很難信受,所以釋迦牟尼佛聯同十方世界的諸佛,一起稱讚這個法門,就聼佛勸説,念佛求生淨土,不要有一絲懷疑!
學佛人都讀過《阿彌陀經》,可是釋迦牟尼佛與十方一切諸佛費盡唇舌、全心稱讚的淨土法門,有幾個人讀過之後感動不已,深信不疑,全心信受,發願求生淨土,如説修行?
確實有這種善根深厚的人,但是非常罕見。
玄奘翻譯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中,佛説淨土法門是「一切世間極難信法」。要相信一件事真實不虛,一是你真的理解它的原理,二是你直接看見它體驗它。淨土一般人看不見,一句佛號的無量功德凡夫無法現證,往生要到臨終才能確定——也就是説,淨土只能從純然的信切入,不像通途佛法有明確詳細的教理可以依循、有法相可以觀察、有實修的次第可做參考。
自古以來,質疑不信阿彌陀佛淨土的學佛人不在少數。不信的理由,多是因爲不理解往生淨土的原理,認爲淨土違背通途佛法的教理,或者認爲淨土是後人編造的、宣傳「信我者得永生」的「僞經」。
可是如果你環顧四周,看看自己身邊的學佛人,念佛的人很多,學淨土的人也很多,就算不想去淨土的也都説相信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相信念佛可以去淨土。佛說淨土法門對一切有情來説都是「極難信法」,究竟難在哪裏?末法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不是很多嗎?你身邊有哪個「正覺菩薩」不信淨土了?
佛說淨土法門是「一切世間極難信法」,因爲佛對信的定義、信的標準,與我們對信定義、信的標準不一樣——我們對信的認知膚淺,標準太低。
佛法裏面的「信受」,不是心裏隨便想想,嘴上隨便説説的事情,「至心信樂」的標準很高、很難做到,「信、解、行、證」本是一體,真信,就必然能貫徹到行爲層面,「如説修行」,有口無心,光説不練算不得真信: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應信受領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語,當勤精進,如說修行,勿生疑慮。」(CBETA 2022.Q4, T12, no. 367, p. 351a10-17)。
大多數人嘴上説信,心裏不信,對往生淨土這件事沒感覺,沒興趣,浮皮潦草地讀完《阿彌陀經》,對佛大力讚嘆的淨土法門,莫説生不起强烈的欣樂向往的心情,連一丁半點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沒有,不想瞭解一下爲什麽所有佛都讚嘆這個法門?以爲自己讀過這部經,每個字都認識,就完全理解了——去淨土很容易,只要念佛就能去,惡業凡夫可以往生,臨終十念都可以去,我又不是惡業凡夫,怎麽會去不了?我應該參禪開悟提高往生品位【正覺同修會有一本結緣書名爲《繫念思維念佛法門》(三乘菩提弘法視頻系列裏面也有這個主題),表達的就是這種淺化淨土的思想】。
一個人信佛、信人、還是信自己,不難判斷。
很多人過去讀了不知多少次《阿彌陀經》,聽到十方諸佛讚嘆淨土,無動於衷,不想瞭解,沒有好奇心,但是聽到什麽獨門治病秘方、快速致富方法,或者向我們以前那樣,聽到有人說能讓你「明心見性」,開悟證果,培植特大福德,即時雙眼發亮,心動不已,開始上網搜尋,買書入會,上課捐錢!往生淨土這件事,大概不到走投無路,病痛煎熬的時候都不會再想起來。
佛的慈悲和智慧我們無法想象,一個人但凡對佛的大智大悲有一分信受,但凡對自己的無明有一點自知之明,聽到佛勸說修淨土,就算直覺自己不需要,對佛大力推薦的這個法門至少也應該有一些好奇心和求知欲,研究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需要、不適合。可是我們過去對佛的信,遠遠不如對自己家親眷屬和某些權威人士的信,更不如對蕭平實和親教師的信。
離開正覺同修會之後,發現誠實承認不信以及有口無心的假信,都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找各種偉大理由合理化自己的不信。正覺同修會的「正法菩薩」不選擇淨土的理由冠冕堂皇,琳琅滿目(以下理由,有些是公開寫在書裏的,有些是團體内部的共識):
——我是皈依持戒的善人,我不會下墮;
——參禪修定更高級,念佛是不懂佛法的老人家做的事情,我要修定參禪;
——求生淨土是怯弱凡夫的選擇,我是勇猛的「菩薩」,我要救護衆生,攝受我的眷屬,我不去淨土;
——蕭平實和親教師說我護持正法有大福德,一定可以保住人身;
——我被蕭平實印證「明心見性」,我是「七住位」、「十住位」的「菩薩」,我只要發個願,我自動就能往生淨土,上品上生;
——正覺同修會有「臨終助念」,我就算沒明心見性,也肯定往生善道,來世還能繼續遇到佛法,繼續修行;
……
上述不去淨土的「理由」,有根據嗎?是事實嗎?符合佛説的「聖言量」嗎?佛在哪部經說人身易得?《占察經》有説五濁惡世的人都是「善人」、都是能修行的「道器」嗎?哪部佛經說末法時代的人開悟證果很容易?如果你拿這些「不去淨土的理由」給弘揚淨土的法師和淨土的修行人看,他們會讚嘆你發心勇猛,還是悲憫你的認知太過顛倒,你對淨土太過無知?
正覺同修會經常攻擊某法師否定阿彌陀佛,數落某法師不懂九品往生,以爲自己是最懂佛法、最懂念佛的「正法菩薩」,如果仔細閲讀《阿彌陀經》,你會發現正覺同修會對淨土法門的理解詮釋與《阿彌陀經》所説完全相反:
——佛説「一切有情皆應發願往生淨土」;正覺同修會說「學佛人皆應來我正覺同修會求明心見性」,「只有根器不好、無法明心的人才應該發願往生淨土」;
——佛說淨土法門是「一切世間極難信法」;正覺同修會說「淨土是很容易信的法」(起碼對正覺學員來説是非常容易的;至於反對蕭平實和正覺同修會的人,誹謗如來藏、誹謗勝義僧,對三寶無信,不符合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最低資格)。
自己不信淨土也教他人不信淨土法門,當然要背負因果。表面上自稱相信淨土法門但是實際上淺化淨土法門,主張「往生淨土很容易,有福德、有證量就可以保住人身」,對衆生可能是更嚴重的誤導,斷送的可能是末法學佛人在一生中脫離三界、逃過未來長劫在三惡道受報的唯一機會。
跟釋迦牟尼佛和十方諸佛大唱反調之前,請先搞清楚我們身邊那些「自稱菩薩」的人是不是真的懂佛法、真的理解淨土法門,如果沒有能力判斷這件事,那麽與其盲信一個自吹「三地菩薩」的人,或者相信一個自稱悟了、什麽證了什麽的人,還不如相信十方諸佛的建議(除非你一心歸命的對象從來都不是佛)——佛的判斷,一定比你自己和你身邊的人的判斷可靠;佛對你的理解,一定比你自己和那些很想「幫你開悟」的人深刻!
想往生淨土,歷代祖師的教導不可不讀
這篇文章以《阿彌陀經》引入主題,目的其實是勸諭考慮求生淨土的讀者務必閲讀祖師的教導。
讀經修行確實非常需要善知識的指導提點,淨土法門「甚深微妙」,極難信解,更加需要善知識的解惑導正。
儘管釋迦牟尼佛再三勸請,自古以來,學佛人對極樂淨土就有各種不解和質疑:在「通途佛法」,沒有見道斷煩惱的凡夫,其阿賴耶識只能顯現穢土,爲什麽可以往生淨土,受用淨土的各種妙樂?爲什麽去了淨土,一個未成佛的人竟然可以擁有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心淨即佛土淨,若參禪開悟證唯心淨土,娑婆就是淨土,何須往生他方淨土?
淨土法門難信難解,所以「易往而無人」,「依教奉行者甚少」,因此歷代祖師針對阿彌陀佛淨土做了大量注疏論述,闡發淨土的奧妙義理,解答學人的疑惑,並用自身預知時至、往生淨土的真實事跡,證明此法真實不虛,為修行人建立强大的信心。
淨土法門的甚深微妙,實則在短短幾千字的《阿彌陀經》已經闡明,只是凡夫粗讀淺解,不通佛理,才會誤以爲這部經無甚奇特,誤解往生淨土沒有難度,稱念一句佛號只是粗淺的功夫。反觀祖師對《阿彌陀經》推崇備至,判定此經所彰顯的是不可思議佛智,念佛一法是最圓頓、簡易、穩當的妙法。
蓮池大師針在他為《阿彌陀經》所做的注疏《阿彌陀經疏鈔》中說,淨土法門是千經萬論共指,三會説法所會歸之究竟大法,如能深信,頓證菩提:
《阿彌陀經疏鈔》卷1:
先明總者。謂如來唯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則一代時教。總其大意。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今此經者。直指眾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見故。大事因緣者。引法華經文。彼經以如來出世。本欲度諸眾生。悉皆成佛。不得已故。權說三乘。後至機熟。會三歸一。方酬本意。故知華嚴以後。法華以前。雖有種種法門。淺深不一。無非為此大事因緣。除此一大事外。更無二事。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諦信。何須徧歷三乘。久經多劫。不越一念。頓證菩提。豈非大事。 (CBETA 2022.Q4, X22, no. 424, pp. 608c19-609b16 // R33, pp. 339b10-341a01 // Z 1:33, pp. 170b10-171a01)
古德法師在《阿彌陀經疏鈔演義》開卷說: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卷1:
初明性者。性即常住真心。全體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初明者。恐人認阿彌陀佛在自性之外。故古云。若認他是佛。自己却成魔。又云。求人不如求自己。但以無始暗動。障此靜明。故託彼名號。顯我自心耳。然西方亦實有阿彌陀佛。而即此西方佛。亦不在自心外。即事即理。即理即事。大師恐狂愚錯認。故首明也。
二贊經者。經即佛說阿彌陀經。讚者。以此經是一大藏中第一方便故。是十方諸佛同所贊歎故。以四字名號。普接三根。直通五教故。以依經執持能顯自性於一生中。可從博地。直登十地故。 (CBETA 2022.Q4, X22, no. 427, p. 705b6-19 // R33, pp. 531b09-532a04 // Z 1:33, p. 266b9-4)
藕益大師在其所撰的《阿彌陀經要解》中說,佛在《阿彌陀經》中不問自說淨土法門,因為持名念佛一法,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是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的妙法,能令末法業障深重的衆生直入不退位。此經所闡述的,是《華嚴經》和《法華經》的精髓,是一切諸佛的心要: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別為日課,豈非有見於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不可思議也哉!
……第五教相者,此是大乘菩薩藏攝,又是無問自說,徹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徑登不退。故雖經法滅盡之後,仍以悲心弘願特留此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譬如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之奧藏、《法華》之祕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設欲廣為歎述,窮劫莫盡,有智者自當知之。」(CBETA 2022.Q4, T37, no. 1762, p. 365b3-10)
《阿彌陀經要解》:「然諸經所示淨土要行萬別千差,如觀像、觀想、禮拜、供養、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淨土;而惟此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於此經中無問自說,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之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故古人云:明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CBETA 2022.Q4, T37, no. 1762, p. 365a2-9)
李炳南居士講述的《佛說阿彌陀經義蘊》:
此法之奇。不經祇劫。無須斷惑。未證真如。便可取得常樂我淨。眾生往生。皆是蓮花化身。壽命無量。毫無眾苦。一生補處。廣大方便。普應群機。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鈍根如愚夫愚婦。均可證入九蓮。利根如華嚴善財。端由圓成佛果。依法行之。萬修萬去。求解究竟。三藏難窮。故修他門。皆須信解行證。惟修此法。只重信願行持。而本經文法。更為奇特。不談玄妙。然無一處不含玄妙。深者見深得深。淺者見淺得淺。亦可謂三根普被之絕妙文章。惜乎減劫之時。眾生福薄。或文字障重。或我慢貢高。胸橫成見。未曾深求。輒對經文。妄生誹謗。遂使大好慈航。不肯乘渡。區區悲若輩惶惑。兼悲經道蹇遇。是述義蘊之動機也。
淨土法門。義理深微。惟佛與佛。乃能究盡。眾人不解。遂不置信。心存不信。便不啟請開演。世尊慈憫眾生。不能出要。乃以徹底悲心。不問自說。既肯自說。必求契機之人。諸比丘中。惟舍利弗智慧第一。故直呼而說之。而舍利弗並無一語問答。似初聞之際。亦未能深信其事也。
淨土以信契入,理不通則信不深。修習淨土,不可不讀歷代淨土宗祖師的教導,祖師的開示融會通途與淨土的教理,堅固學人的信願,導正錯誤心態,直指念佛法門的關鍵。後續會分享中國淨土宗十三代祖師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