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伽他:簡單分析蕭平實發明的「神我本體論」

 

作者:南伽他

編輯、補充:琅琊閣

佛教正覺同修會蕭平實的法義觀點核心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真實、清淨、常住、能生萬法的神我本體】

如果蕭平實直接這樣說,沒有學佛人會認可的,但是蕭平實把這個「清淨的、常住的、能獨立存在的、能一因生萬法的神我本體」用「第八識」和「如來藏」這兩個佛法名詞包裝,然後再把佛經里的相關的經文曲解一番,用來解釋他發明的這個「神我本體」是佛說的。這樣一來,就有很多學佛人會被法義名詞的表像所迷惑,誤信他的說法了。

比如,爲什麽蕭平實說「真如唯有第八識能顯性」、「真如【只是】第八識如來藏的所顯的真實如如性」?【真正大乘佛法說的是「真如是一切法的實性」,不是「真如【只是】第八識的實性」!】

因為在蕭平實獨創的法義體系裡面,【只有】第八識(或「第八識如來藏」)才是那個「神我本體」,所以他認為只有神我本體才是常住的,才是真實的、才是如如的,才能顯示「真如」性,其他一切法(七轉識)都沒有這種特性。

爲什麽蕭平實在一些書籍文章中,誹謗唯識經論,說「真如不可能具有圓成實性」?

因爲蕭平實將「圓成實性」這個名詞,望文生義地理解為「圓滿出生成就一切諸法」的「特性」,也就是他想象的那個「神我本體」的功能。而在蕭平實的體系裡面,【只有第八識才是神我本體】。這樣一來,唯識經論裏面的「真如」作爲一個沒有功能的「無為法」,當然不可能具備「出生諸法」的「圓成實性」,「真如」只能變成附屬於「神我本體」的屬性,不是「神我本體」本身。

爲什麽蕭平實說「第八識才具有真如性,前七識沒有真如性」?

蕭平實所理解的「真如」,意思是「我們每個人的神我本體」都具備「真實的、不變的、不生滅的、不分別六塵,對六塵如如不動沒反應」的「真如性」。前七識是無常的、生滅的、能分別六識的,所以它們不具有「神我本體」的「真如性」。

為什麼蕭平實和他的弟子都是一直拚命地堅持第八識不可以滅呢?還一直指責說「凡是認為第八識可滅的人,都是斷滅論邪見者」呢?

這其實還是因為蕭平實的法義體系裡,【清淨的能生萬法的神我本體】是衆生和世界的根本,當然不能滅、不能斷,他必須反對任何人說「第八識可滅」,如果可滅,他的整套理論就馬上瓦解了。

最後再說一點,蕭平實這個「神我本體論」與一般的「神我論」有什麽區別呢?

其他外道建立的各種「神我本體論」,一般是【所有人共同屬於一個清净、常住、獨存的神我本體】,蕭平實的「神我本體論」強調【我們每個人都各有一個清淨常住不變、能生萬法的神我本體】,所以當蕭老師把這個含義套上佛法的第八識或者如來藏這個名相之後,就很容易迷惑人。【編按:外道的「神我」,一般是《成唯識論》所説的「離蘊我」,也就是「幻想在五蘊之外有一個恆常、清净、獨存、有主宰性、能出生其他現象的神我」,蕭平實定義他發明的「第八識如來藏神我」是一個「非即蘊非離蘊我」。】

還有,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真正的佛法並不是「神我本體論」,這是大家千萬要注意的,非常關鍵。因為佛法裡面說的是一切諸法【無主宰】——也就是一切法無我的意思,既沒有人我,也沒有法我——而【神我本體論】則是【以神我本體作為一切世界的主宰】,這是佛法與神我論之間的本質區別。

從【無主宰】這個角度來理解,無主宰、無掌控、無決定等等,就比較容易識破蕭平實的法義謬誤所在,就容易知道他的觀點其實是仿冒佛法的。

如果不理解純粹唯識經論的「第八識」和如來藏系經論的「如來藏」爲什麽不是任何一種外道「神我」,説明你對佛法的理解有嚴重缺陷,正見嚴重不足。

 

【琅琊閣補充】

神我論,是凡夫和外道用來解釋現象的一種理論。神我,如下面《佛光大辭典》所説,是一個能生萬法,自身清净、常住、真實,而且可以脫離其創造物獨自存在的東西。蕭平實的「第八識如來藏」具足了這幾個特質,有一些基本佛法正見的人都能辨識他這種「僞佛法」,所以台灣佛教界很早就說,蕭平實這套理論,叫「阿賴耶自性見外道」(這裏的「自性」是般若經的用語,指凡夫在現象中執著一個恆常、不變、真實的本質;其他經論體系對「自性」一詞有不同定義)。

佛教教導的不是神我論,佛法所證據的「第一義諦」,是一切諸法(現象)的真相——在經論中常被翻譯為「法性」或「諸法實相」。

凡夫認爲有「我」是真實的、現象(法)也是真實的;我與他人,某一法與其他法也是有差別的。佛説一切法的真相是人無我、法無我——真實的我、真實的現象,都是因爲無明產生的錯覺。

在般若中觀經論,經常用雙邊否定的「非XX非XX」方式形容「法性」或「諸法實相」,强調它超出一切思維、概念、語言,只能通過實證才能理解,這也是避免凡夫在肯定表述上經常添加自己的錯誤認知。

唯識經論用「一切法上二空所顯『真如』」表達一切法的真實相狀,「真如」是人我空與法我空所顯示,本質也是無我,《百法明門論》一上來就强調「一切法無我」,表明下文的五位百法,無論有為法還是無爲法,都是「無我」。

如來藏/心性如來藏經論的「如來藏」,《楞伽經》中 佛同樣强調是「無我如來藏」。唯識和如來藏的「無我」,指向的不是二乘的「人無我」,是「法無我」,與般若中觀經論的「無自性」同義。

蕭平實所謂的「證悟」,不是看清一切現象的真實相狀,是幻想在一堆虛妄生滅的現象裏面有一個真實、不生滅的「神我」——第八識如來藏。

蕭平實的「神我見」,《成唯識論》在卷一就已經破斥。

《成唯識論》卷1:「有執有一大自在天,體實遍常能生諸法。彼執非理。所以者何?若法能生必非常故,諸非常者必不遍故,諸不遍者非真實故。體既常遍具諸功能,應一切處時頓生一切法。待欲或緣方能生者,違一因論。或欲及緣亦應頓起,因常有故。餘執有一大梵、時、方、本際、自然、虛空、我等常住實有,具諸功能生一切法,皆同此破。」(CBETA 2023.Q1, T31, no. 1585, p. 3b7-14)

蕭平實說他所證的「第八識如來藏」,「真實、恆常、不生滅」而且「能生其他一切法」。《成唯識論》說,這種説法不應理、不合乎邏輯。因爲如果有一個法能夠出生他法,那麽這個法的性質一定不是恆常的,既然不是恆常,就不可能普遍存在。

此外,如果這個法「恆常、普遍存在、又有各種功能」,它出生一切法時應該是「一切頓現」的。蕭平實的「第八識如來藏」是先出生了六根,然後六根觸六塵,再出生六識,這不是「頓現」,是像《聖經》<創世紀>那樣有次第先後的出現。外道建立的這類邪見,不管是稱爲大自在天、大梵、本際。。。性質大同小異,《成唯識論》在這裏用以上邏輯全數否定。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神我

梵語 purusa。意即「人」,指個人之精神本體。又作神我諦、我知者。或單稱「神」、「我」。印度數論學派所立二十五諦之第二十五。即執「我」為「常住獨存,受用諸法之實我一。蓋數論於自性等立二十五諦,而以其中最初之自性諦(梵 prakrti)為本性,中間二十三諦為變異,第二十五神我諦則非本性亦非變異,其體乃實有常住、清淨獨存,常為其餘之二十四諦所圍繞。為根本質料因之根本原質(即自性)若與神我結合,則由根本原質展開現象世界。而於根本原質興神我結合時,神我會受物質之繫縛;然在解脫之時,神我則脫離根本原質,單獨存在,而成為本來純粹而清淨者。

依數論派之學說,神我之存在,可由五種情形證明之:(一)為他積聚(梵 sajghātaparārthatvāt)故,凡世間可見之一切聚集皆非為自身而存在,例如床席,其性質之存在非為自身,乃供他人受用而積聚為物者。(二)異於三德(梵 trigunādiviparyayāt)故,三德係指喜、憂、闇三者。神我以外之二十四諦不離三德,乃為盲目者;神我則能知見其自性,異於三德,而為常住之我。(三)依(梵 adhisthānāt,又稱支配)故,若依神我,則此身有作用;若不依之,則此身亦無作用。神我能支配物質性之身體,其餘二十四諦則必須依於神我始成意義,故神我乃為實存者。(四)有食者(梵 bhoktrbhavāt)故,其餘二十四諦猶如食物,神我則如食者;有食物則必有食者以感受吟味其滋味。(五)為獨存而努力(梵 kaivalyārtham pravrtteh)故,如無神我,則吾人種種努力(例如為求解脫之努力)終歸無效,因果報應亦失其意義,故知神我必然實存於吾人之內

佛教反對上述之說,謂神我乃「離蘊」之我,而以「諸法無我」之主張評破妄執神我之諸論說。〔金七十論卷上、百論卷上破神品、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末〕 p4247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