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欽老和尚:就算貪戀一枝草,也還要再來輪迴

 

道證法師 2014/09/29

【原文鏈接:http://www.fodizi.tw/qt/qita/15123.html

【編按:在上一篇分享的文章是《大安法師:怎樣判斷自己對淨土的信心》,大安法師警惕想往生净土的人,切莫以爲「信」、「願」是粗淺簡單之法,也切莫低估自己對五欲境界與家親眷屬乃至一切人事物的執著不捨。這篇文章分享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的法語,其中,廣欽老和尚說:「在娑婆世界,只要貪戀一枝草,就要再來輪迴!」這句話,與大安法師的文章一樣,都是警惕佛弟子放下萬緣,時刻觀察自己的煩惱執著,即使是對一枝草、一朵花的執著都不可掉以輕心。

廣欽老和尚是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先生唯一承認有「開悟」的現代佛教界法師。蕭先生不否定廣欽老和尚,因爲廣欽老和尚不識字,沒有留下否定蕭先生「第八識如來藏神我論」的文字,廣欽老和尚的禪門機鋒又好像跟蕭先生那個「開悟密意」對得上。正覺同修會的學員,光看蕭平實的書就已經看不過來了,當然沒有幾個人真的去看看網路上流通的廣欽老和尚法語,自動假設廣欽老和尚弘揚的是禪宗,對佛法對「明心見性」的理解實證與蕭平實一致。

廣欽老和尚提醒弟子「只要貪戀一枝草,就要再來輪迴」,因爲學佛的首要是脫離三界輪回(不管是通過斷煩惱抑或往生净土脫離三界)。廣欽老和尚從未教導弟子信衆「開悟了就可以不下三惡道、正知入胎」,「有護持正法的大福德,就一定能保住人身」,或是告訴弟子「就算沒開悟,只要臨終有人助念,就能往生净土」。老和尚雖有宗門開示傳世,但末法時代開悟不易,所以更多的是規勸弟子勤勤懇懇老實念佛,以免臨終一念貪嗔癡,就「換得地獄身」。他的教導與弘揚净土宗祖師完全一致。】

==================

一、那蜈蚣呢?被你一扔,不知道有沒有摔傷啊?!

有一天,我的恩師和大眾去出坡,到野外做工作。她把斗笠放在地上,有一隻蜈蚣竟然爬到斗笠裡面藏匿起來。當時我的恩師還不知道,要戴斗笠之前必須要敲敲打打再戴,她一戴上就被蜈蚣咬了一下,不但又紅又痛,而且整個頭都腫起來!但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執事工作,雖然傷口很痛,也得忍耐去做。後來痛到站不穩了,就去向老和尚報告。

老和尚完全沒有問她到底傷口如何,是不是要緊,只有問:「那蜈蚣呢?」我的恩師回答說:「當時被咬到,一痛,還沒看清楚就把斗笠丟了!」老和尚說:「那蜈蚣被你一扔,不知道有沒有摔傷啊?!」  

有的人可能會感覺很奇怪,為什麼老和尚對弟子受傷這麼沒有關懷心呢?實在講,老和尚對真正要修行的弟子,是照顧弟子的起心動念,和法身慧命,勝過照顧身體。 

 

二、你想要什麼樣的身體?

因為我們在六道輪迴中,一定是隨時都有身體的,只是每一生換的身體不一樣而已:有時候是用「人」的身體,有時候換成「動物」的身體,變成豬啊、牛啊,甚至變螞蟻,甚至變成餓鬼的身體。身體是一定會存在,會有的,只是好壞大小不一樣罷了!決定我們要有哪一種身體,主要是由我們的心念決定。臨終一念生氣,就會換到地獄痛苦的身體,一念念佛,也可以換來佛的金色身。 

我們平常只會照顧身體、執著身體,反而不知道該照顧我們的起心動念!老和尚很慈悲,提醒弟子,即使是被蜈蚣咬到,忽然間很痛苦的時候,也要保持慈悲的心,照顧蜈蚣,不是照顧自己、憐惜自己。 

當我們能夠發出對眾生慈悲的心,當下一念就不會感覺自己有痛苦,就等於由我們的「身見」執著中走出來,得到自在解脫。

 

三、就算貪戀一枝草,就要再來輪迴

有一天,我的恩師跟隨老和尚到後山經行,忽然間看到一些很美的花草,恩師就說:「等一下!我去拿剪刀把花剪下來插水瓶供佛。」老和尚就說:「這些花草長在這兒,本來就是供養十方佛,哪有需要‘你’去剪來插水瓶才叫做供佛?要知道,在娑婆世界,只要貪戀一枝草,就要再來輪迴!

老和尚對世間的一枝草、一朵花,都是發廣大的供養心,供養十方佛。在老和尚的眼中,每一枝草都是佛的提醒,提醒他放下內心的貪瞋癡,不要再來輪迴。 

一枝草,會用的人,用來提醒念佛往生西方;不會用的人,就用來貪愛,爭取去輪迴。 【編按:三界如火宅,廣欽老和尚深知學佛首要目的是出離三界,往生西方是凡夫脫離輪回的唯一途徑。但往生净土非常不易,必須放下萬緣,看到一枝草都要提醒自己往生的重要。老和尚斷然不會建議弟子安心地在末法時代繼續在三界輪回,自以爲有能保住人身。】

對老和尚來說,每一個境界都是使他覺醒的。所以說,會用功的人,好壞的境界都可以生智慧,不會用功的人,處處都會生起貪瞋癡。【編按:凡夫假如正見不足又喜歡自欺欺人,在讀經修行的過程中生起的種種貪嗔癡慢疑,比一般凡夫還要嚴重,所思所作比一般凡夫還欠缺理性常識。】 

 

四、水蜜桃給誰吃才「不可惜」?

老和尚在山洞修行打坐八年中間,時常都有猴子會送水果去供養他,猴子的手一次只能拿一顆水果,如果送十顆水果,就表示猴子很辛苦,來來迴迴走了十趟,所以老和尚一直對猴子很有感恩的心。 

有一天,有人送很大的水蜜桃去供養老和尚,老和尚看了就說要送給猴子吃。弟子一看,是這麼大的水蜜桃,竟然要送給猴子吃,就問老和尚說:「這,送猴子吃會不會太可惜了?」老和尚就問他說:「不然給你吃,會不會可惜?」

是啊!「給猴子吃是不是太可惜」,這一句話一說出來就表示,我們的心對眾生並沒有平等慈悲。好的東西自己用都不會覺得可惜,如果要送給別人,或是送給小動物就覺得很可惜。一塊很好的餅乾送給螞蟻吃,也覺得很可惜,捨不得。事實上,我們是不是比一隻猴子更虔誠呢?猴子當時供養老和尚的虔誠,我們未必跟得上它!尤其反省自己的起心動念,時常是自私、為自己,捨不得佈施,不肯捨己為人,這真是值得慚愧,不值得供養啊!

【編按:

頭一則蜈蚣的故事與第四則猴子吃桃的故事,表現的都是廣欽老和尚的平等心,也顯示老和尚在很小的地方、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語裏面,都能觀察弟子背後的起心動念,也一定不忘善意提醒。

廣欽老和尚看待衆生一視同仁的「平等心」,在正覺同修會法主蕭平實先生身上卻一點也看不見。記得蕭平實講經的時候説過,貓狗等畜生不知要少輩子才能轉為人身,佈施給他們不划算,如果要「快速成佛度衆生」就應該「在修福德」這件事上「精打細算」。蕭平實這樣說的目的當然就是希望大家都把所有的錢都捐給正覺同修會或是拿來買他的書。正覺學員時常熏習這樣的教導,除了乖乖聼聼地把錢都送進正覺同修會和蕭平實私人公司「正智出版社」,平日向他人佈施、與他人結緣的時候都生起强烈分別心,譬如刻意想要與櫃檯義工、助教、親教師這些「開悟聖人」結緣,想著「我佈施聖人,能得無量報」,多收了其他學員的結緣物品就害怕折損了福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瑯琊閣 的頭像
    瑯琊閣

    琅琊閣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