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欽老和尚的念佛開示:在家居士應該捨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
廣欽老和尚 2011/02/22
【《廣欽老和尚的念佛開示》原文鏈接:http://www.fodizi.tw/qt/qita/2462.html】
【編按:本文内容出自佛弟子文庫,其中對話源自廣欽老和尚流傳後世的傳記語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往承天禪寺的官網上下載更多廣欽老和尚的留下的文字(https://www.ctbm.org.tw/article/1/1.htm)。近日讀《廣公上人事蹟》,深感慚愧,因爲以前跟隨蕭平實在正覺同修會學法的時候,對廣欽老和尚所知甚少,也不曾虛心閲讀其傳記法語,沒有的瞭解,自然也沒有真正的尊重。雖然老和尚被蕭平實肯定為「開悟者」,但是既然蕭「導師」言語中連慧能大師都不放在眼内,說「六祖慧能只是七住位明心,還沒到十住位見性」,正覺會内的人對不識字的廣欽老和尚更是不以爲然,只是將老和尚看做一個「證明我們蕭導師是正法」的人,以爲老和尚的證量與正覺同修會裏面的「開悟聖人」是同一個層次,甚至以爲老和尚不如會内那些通達法義的親教師(這實在是對老和尚的嚴重貶損與褻瀆)。由於只崇拜蕭平實(與蕭平實的前世),對其他祖師大德沒有發自内心的尊敬,認定蕭「導師」最偉大證量最高,當然不會浪費時間閲讀老和尚留下來的文字,理所當然假設廣欽老和尚所説的法與我們蕭「導師」一樣,都是指導人去找「持身第八識」的。從下文中廣欽老和尚的念佛開示可見,無論是關涉開悟還是關涉淨土,與淨土宗歷代祖師完全一致,與蕭平實所説截然相反。】
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傳某師請示師父有關帶業往生的事。
老和尚對傳某師開示說:「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一切唯心造,彌陀經中所述西方極樂世界有金,銀,琉璃一切莊嚴等,均是應對眾生對一切相分別貪取的習性,而方便設立的,使眾生因嚮往而專意念佛,與所謂「帶業往生」,具有相同的誘導作用。離一切相的清淨無礙,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
某某師請示師父,什麼叫「自淨其意」?
老和尚開示說:「眼見不生分別,耳聽不生分別,是為「自淨其意」,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的事,與你又何干?只要審察自己有無過失,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
傍晚,在大殿外,某某師對老和尚提及「大彌陀經」中的種種,老和尚說:「大彌陀經中所說的西方勝境,不過是佛以此誘導眾生,使其念佛,令精神上有寄託與目標,主要藉由一心念佛,令三障消除,心無妄念,而達自性西方,皈入極樂。」「雖然說極樂世界亦是妄,但佛究竟無虛言,臨終時只一佛念而無他念,心達一心,照樣隨佛號往生。」
【編按:廣欽老和尚上面的開示與歷代祖師一樣:1.淨土法門的持名念佛是可以泯除妄念,證悟實相,「達自性西方」;2.往生淨土不是蕭平實説的那麽簡單,若臨終做不到「只一佛念而無他念」,妄念紛飛,被業力牽引,無法往生淨土。】
老和尚開示: 「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罣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編按:念佛法門,佛經中稱之爲「寶王三昧」,因念佛通戒定慧,一門深入便能妄念不起、業障消盡,智慧生起,證入實相。如果一個人煩惱深重,妄念紛飛,每日幻想自己是「乘願再來的菩薩祖師」,端起「我是開悟聖人」的架子指揮他人、自讚毀他、在道場裏面狗咬狗似的爭奪福德地盤,平日一身大小病痛,臨終不見好相——這種人身上看不見絲毫念佛的功德受用,他們究竟有沒有真的在念佛呢?】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念、業感、種種事相,以為實有,如此不務實修,嘴裡雖說要往西方,也只是個妄念而已。」
【編按:廣欽老和尚上面是說,如果一個人「不務實修」,也就是不認真修行,即使他嘴裏說要往西方,也只是個妄念。換句話說,真正的「信」,一定是伴隨著「行」,而且還是精進不懈的「行」:
玄奘法師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應信受領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語,當勤精進,如說修行,勿生疑慮。」
玄奘法師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是故,舍利子!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應於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深心信解,發願往生,勿行放逸。」】】
「生西的另一要件是,必須了盡業塵,沒有一切俗緣的牽纏,則生西有望。」
「佛說淨土三經,示西方實境,暢演往生的捷徑,亦不過是普攝群機,教化眾生,令生欣慕堅固的心,一心持佛名而生西,達到度眾生的方便法門。」
「念佛要具信、願、行三力,要能引聲念佛,大地一音,即各種聲音入耳,即轉成念佛音,而無分別,不被轉去,方名一心不亂。」
【編按:廣欽老和尚與歷代淨土宗祖師教導的念佛法門一樣,都是持名念佛,持名功夫得力時一切音聲都是佛號。】
「我們妄念種子深重,念佛時不是頭昏,就是被妄念種子牽去,所以念佛時必須小心。」
【編按:蕭平實輕視持名念佛,認爲持名是低級的念佛法門,認爲他自己發明的無相念佛效果最好。事實是,如廣欽老和尚與歷代淨土宗祖師所説,凡夫業障深重,妄念難除,心識散亂,即使是名號音聲這麽粗的所緣境,凡夫都難以將專注力長期集中於其上,所以廣欽老和尚與歷代祖師的念佛開示時常提醒修行人如何面對妄念。】
某居士又問:「那我們在家人應修持哪一法門?」
老和尚說:「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還是捨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當的。我們出家人,有的為了度眾生,發願還要再來這娑婆世界,但這個願,也要本身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迴中,這是很危險的。」
【編按:蕭平實宣稱開悟不難,只要用他的無相念佛法門就可以輕易得動中定,然後就有能力參禪開悟。淨土宗祖師一致認爲末法時代靠自力開悟極其困難,廣欽老和尚的認知也一樣,所以他說「在家居士要修出什麽成果,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一心念佛這條路」。這是說末法凡夫想脫離輪回,必須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帶業往生淨土。即便是出家人,若不全力以赴,專心修行,達到菩薩的境界(即別教初地、圓教初住的不退轉位),也會繼續輪回。只要繼續輪回,隨時有可能長期淪落在三惡道中無法脫離。不去淨土繼續輪回是極其危險的事情,廣欽老和尚與歷代祖師都是如此規勸,唯獨蕭平實與他創辦的「佛教正覺同修會」對學佛人灌輸邪見,宣稱持戒容易,保住人身不難,只要跟隨我蕭平實,加入我的「正覺同修會」,你就可以靠開悟和大福德保住人身。】
「靜坐,是坐無色相,不是滯靜。離一切相,心無所著,才是靜坐的意義。由這清淨空無色相中,行、住、坐、臥尋得一不著一切的法,心無所貪戀、愛著,而走出生死,入解脫之道。」
早上,老和尚在大殿外坐,某某師請示師父,如何用心念佛?
老和尚說: 「現前第一念是念佛,全知是佛念,就是一切音聲是念佛聲,鳥聲、車聲、人聲等皆是念佛、念法、念僧,攝一切音聲、一切現象界入佛音,勿為所轉。」
【編按:蕭平實在《無相念佛》裏面反復貶低持名念佛,說持名念佛無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無法證入無生法忍。這些説法,證明他從未認真持名念佛,從未深入持名一法,因此不知廣欽老和尚上文提到的深入「持名念佛」法門的功德受用,不知持名念佛可以證得「事一心」與「理一心」,後者就是《文殊般若經》所説的「一行三昧」——《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2:「佛言:「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CBETA 2023.Q1, T08, no. 232, p. 731a26-b5)。
蕭平實曾多次提到,他過去業務繁忙,回家之後無法靜心念佛,所以才改爲一邊拜佛一邊念佛。也就是說,他是因爲在靜中持名持不下去,所以必須退一步,用動中念佛這個相對簡單的方法念佛。可是即使是用這個方法,他也沒有修出禪定智慧,若有,怎麽可能每本書裏面都是一堆自讚毀他、惺惺作態的文字?】
老和尚說:「念佛要有願力,西方怎麼去?西方是靠我們這個要往生的願力到達的,沒有這個願力,是不會達到的,但是,你不要以為西方是在多麼遙遠的地方,其實西方是很近,就在我們的心頭,否則,西方那麼遠,要怎麼去?臨終念佛,那句佛號就在我們的心頭。」
要有信心,我也可以成佛,我也可以做到,這樣才會更精進,不要常說我,就是這個「我」在作怪。除你我相,修行就是要做到這個,這才是真功夫。否則到哪裡修也徒然,如修到這點,那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不除你我相則無法解脫,師父教的是解脫法門,不是說要收人才的。要怎樣才能心安,就是要無心。心本無所住,找不到心,心原是盡虛空遍法界。
【編按:1. 蕅益大師說往生淨土所需要的「信」有六個面向,其中的「信自」就是「信自身本有佛性」,可以成佛。雖説要「信自己本有佛性」,但是要知道這個「我相」是因爲無明而有。
2. 往生淨土雖然不需要斷煩惱,但是念佛法門緊扣佛法「人無我、法無我」的核心教理,正修的結果必然導向「二無我」。判斷功夫深淺的標準,一是專注力的提升,二是煩惱的減少。煩惱減少,原因就是「我見」萎縮。如果念佛之後專注力提升了,就對他人賣弄展示,或是心生傲慢,或是想著「『我』一定要念出禪定,『我』一定要證三昧,『我』一定要預知時至……」,要馬上有所警惕,知道自己已經踏上著魔的歧路。
3. 廣欽老和尚給的一些禪門機鋒雖然好像跟蕭平實那個「開悟密意」對的上,老和尚其實從來沒强調什麽「開悟是找第八識」,也沒説開悟是「在一堆虛妄的法裏面找一個真心」。上文中廣欽老和尚所説的開悟境界與達摩印證二祖慧可時所説的一樣:覓心不可得,因爲心本無住,心遍一切,但心不能自知,如刀不能自割;若說有一個心可得,那一定是生滅的心。
《古尊宿語錄》卷3:「夫參禪學道。須得一切處不生心。祇論妄機即佛道隆。分別即魔軍盛。畢竟無毛頭許少法可得。問。祖傳法。付與何人。 師云。無法與人。云。云何是二祖請師安心。師云。你若道有。二祖即合覓得心。覓心不可得故。所以道。與你安心竟。若有所得。全歸生滅。」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3:「問曰:「圓念三世,或專面一方,謹聞幽義也。皆有念、有思,有生、有滅,安得與《勝天王所問經》以無所念心而修念佛之旨同焉?」對曰:「無念之說,人多泣岐,不細精研,猶恐迷徑,今以理事門辯之。言理門者,真無念也。釋曰:『有之與無,即此念而本無矣!何者?佛從念生,心即是佛,如刀不自割,指不自觸,佛不自佛,心不自心。安得佛外立心,心外立佛?佛既不有,心豈有哉?無心念佛,其義明矣!』故世人謂念佛有念也,吾則謂念佛無念也。」】
問:要怎樣念佛才能專心?
答:說這也是執著,妄想來了不要理它就是,不要說「我要怎樣才能……」。西方在哪裡?在自己的心中,心中無事、無煩惱就是西方。不要逐境去……,六根要守住。照師父的話修行,邊做邊念佛,去我執和法執,智慧才會開,智慧是無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開時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動,就知道如何去處理,這才是智慧。
【編按:1.廣欽老和尚說「智慧是無色相的…智慧開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就知道如何去處理」,開智慧,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根本認知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看待事情的方式、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我見深重的凡夫截然不同,不再從自我出發。如果一邊强調自己有開悟有智慧,但是説話做事、待人接物無異凡夫或是比凡夫還不堪,那肯定不是開了智慧,是開了邪慧。2.很多修行人念佛之後都會開始糾結「我要怎樣才能功夫快速進步,我要怎樣做到妄念不起、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我要怎樣才能預知時至,我要怎樣……」,這些「我要怎樣才能…」背後都有一個「我相」;真正的「老實念佛」,就是專心念佛,時刻念佛,放下自我,全心皈依,不胡思亂想,不去想「我要怎樣、我不要怎樣」。難在這一句佛號非常枯燥,能堅持老實念下去的人少之又少。】
某居士問:念佛能否見佛?
答:不能。
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又如何?
答:對!就是心開即是見佛,見自性佛。(意味佛非由色相見)不要著相:我做了些什麼?
問:怎麼念佛才專?
師答:這也是執著,妄想來時不要理它,有時叫它不要打妄想,它還是要想,所以理了它就多了一個念頭,且愈想愈多,念佛要隨緣。 開悟不一定能了生死,要得阿羅漢,斷見思惑,即無我相,才能了生死。對此句有感悟心,仍有這個那個意念浮存,全是基於有個我,有了我即自私。念佛--離境,與佛相應,才知此心與佛心同。見聞覺知是六根的作用,我們的自性就在六根門頭,每天與我們在一起。起心動念都是自己不對,此是因為還有個我在。此是細相,一念才起相便起。
【編按:廣欽老和尚說「開悟不一定能了生死,只有斷了見思惑,才能了生死」。禪宗的開悟,並無固定階位,不是蕭平實説的開悟了就是「七住位菩薩」。理論上雖然一悟可以見道斷惑,但中國佛教歷史上徹悟的人非常少,沒有多少人開悟之後能斷除見思惑,了生脫死,出輪回、永遠不墮落三惡道。】
念佛即入中道,沒有好,沒有壞。念佛亦屬幻化,但屬正念,故我們要以幻(念佛)滅幻(妄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