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四個前世出家修行的僧人,後世皈依、持戒、念佛都做不到!

 

【編按:學佛修行的首要目標是脫離輪回。脫離輪回的重要性,繼續在六道轉世輪回的可怖後果,中國淨土宗歷代祖師對學佛人是反復强調,不斷提醒。在這個五濁惡世,沒有祖師叫弟子發願「生生世世跟著我回來護持正法」,都是叫弟子念佛往生,自己也是示現持名念佛往生淨土。那爲什麽佛教正覺同修會的法主蕭平實先生(平實導師)竟然還要求弟子「生生世世回來娑婆世界與他一同護持正法」呢?爲什麽我們以前在「正覺」學法的時候,都覺得自己下輩子可以妥妥地保住人身,再回來這個世界呢?理由當然不止一個,這裏只提幾個與下面印光大師這段文字有關的理由。

我們的平實導師和我們的親教師一直洗腦我們說:

1. 只要能進入「正覺講堂」的大門,你一定有善根福德,如果有幸被導師恩賜「開悟」,那往世更有可能是有修證的菩薩或者禪師,這輩子是「乘願再來」,不是因爲自己福報嚴重不夠才生在這個惡劣的世界的。正覺同修會的「開悟聖人」和許多未開悟學員都是這樣想的。

2. 如果導師讓你「開悟」了,見道的人不會下墮三惡道,而且還能「正知入胎」。

3. 就算沒開悟,保住人身也是很容易的,就憑你在「正覺」修的大福德,下輩子一定不會墮落惡道,因爲這個大福德會先感召可愛異熟果,那些小小惡業的果報不會現前。

4. 無論開悟與否,你都不會因爲隔陰之迷忘記今生在「正覺」熏習的知見。

以上這些「歪理」每個在「正覺」待過幾年的人都聽過,所以沒人擔心自己下輩子保不住人身。佛説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蕭平實的弟子不管做過什麽惡業都認爲自己是爪上土。然後「正覺」又長期隱瞞有多少「開悟聖人」六十嵗不到就患上惡疾重症,有多少「開悟聖人」整天都在看病吃藥找神醫,反而安慰大家:有病也不怕,我們臨終助念就可以送你去淨土或者保證你不下三惡道!

真相當然遠比蕭平實説的恐怖殘酷,不然佛也不會提醒弟子「人命在呼吸間」,遇到佛法要無比珍惜,勤求解脫。蕭平實的「邪教導」非常安慰人心,可是其實都是裹著糖衣的毒藥,深信不疑的人沒有解脫輪回的動力,對六道輪回的苦沒有體會(苦諦不成就),心存僥幸加上慢心深重,自然不會精進修行(即使許多人内心深處害怕自己下三惡道,也會以爲只要發個願就能順利往生淨土)。

上一篇提到前世開悟的人——譬如害死岳飛的秦檜——只要沒有斷我見,下輩子雖然可能憑著證修證獲得一些世間的名利和享受,但是經常是沉迷世間五欲六塵,忘記修行,不害人已經算很好了。除了蘇東坡和秦檜這些例子,印光大師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還提到四名前世的出家僧,後世無一人繼續學佛修行,也不得善終。即便其中一人有些許通力記得往世是出家人,也沒有回歸佛法。

其中的第四人吳引之先生曾經見過印光大師,吳先生福德很好,相貌學問都不一般,還夢見自己往世在雲南某寺院出家。印光大師好心勸導當時年近八十的他趕快念佛,豈不知與他同行的兩位朋友都聽大師的勸,唯獨前世出家的吳居士不以爲然,結果面見印光大師一個月後就壽終正寢,白白荒廢了一生。

這些真有出家、真有修行、真有體悟的人,以前世所修的福德,尚且敵不過隔陰之迷,將前世的知見修行忘得一乾二淨;一個沒有正見、沒有修行(甚或長期熏習邪見、未證言證的大妄語者)下輩子的去處當然只有更糟糕。希望讀者讀過印光大師苦口婆心的舉證勸導,丟掉蕭平實灌輸的各種邪見,精進念佛,解脫生死,往生極樂。】

清乾嘉間,有三禪僧,為同參,死後,一生江蘇,為彭文章,一生雲南, 為何桂清,一生陝西,為張費,三人,唯彭記得前生事。後入京會試,俱見二人,遂說前生為僧事。二人雖不記得,一見如同故人,成莫逆交。

殿試,彭中狀元,何榜眼,張傳臚。彭也放過主考學台,然頗貪色,後終於家。

何作南京制台,洪楊反,失南京,被皇上問罪死

張尚教過咸豐皇帝書,回回要反,騙去殺之

此三人,也不是平常僧,可惜不知求生西方, 雖得點洪福,二人不得善終,彭竟貪著女色,下生後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又蘇州吳引之先生,清朝探花,學問道德相貌俱好。民十(一九二一)年,朝普陀會余,自言伊前生是雲南和尚。以燒香過客,不能多敘,亦未詳問其由。十一(一九二二)年,余往揚州刻書,至蘇州一弟子家,遂訪之,意謂夙因未昧。及見而談之,則完全忘失了,從此永無來往。迨十九 年,余閉關報國寺,至十一月,彼與李印泉,李協和二先生來。

余問:「汝何以知前生是雲南僧?」伊云:「我二十六歲做一夢,至一寺,知為雲南某縣某寺,所見的殿堂房舍,樹木形狀,皆若常見,亦以己為僧。」醒而記得清楚,一一條錄。後一友往彼作官,張仲仁先生,尚知此人姓名。持去一對,絲毫不錯。

余曰:「先生已八十歲,來日無多,當恢復前生和尚的事業,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負前生修持之苦功矣。」

伊云:「念佛怎麼希奇?」

余曰:「念佛雖不希奇,世間無幾多人念。頂不希奇的事, 就是吃飯,全世界莫一個人不吃飯,此種最不希奇的事,汝為什麼還要做?」

伊不能答,然亦不肯念。

伊問二位李先生,君等念否?

答曰: 「念。」

伊仍無下語。

至十二月三十夜,將點燈時去世,恰滿八十歲。此君前生也很有修持,故今生感得大功名,大壽命。今生只盡倫常,佛法也不相信了,豈不大可哀哉!

然此四人,均尚未有所證,即已有所證,未能斷盡煩惑,也難出離生死。

如唐朝圓澤禪師,曉得過去未來,尚不能了, 況只去得好,就會了乎?

(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