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哪些經常出現而不易被察覺的洗腦方式?

 

作者:知乎上的「黛西巫巫」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50565/answer/1285622133

 

【按:之前在菩提路文章裏面,有師兄指出正覺有一套超級傳銷大法,這篇文章點出的「不易察覺的洗腦方式」就是典型推銷套路,很多人可能都經歷過!】

 

我下面提到的7種洗腦方式,幾乎每個人都遇到過。讀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這些被包裝成「常識」的東西,讓你被賣了還幫人數錢,有多麼讓人不寒而慄,尤其是最後一點,一定要看完!

 

1. 把「受虐」當成「上進」

【在正覺,你如果顧著家庭和事業,不把正覺放在第一位,就是「不精進」、有性障,沒有「菩薩種姓」,信力不夠,不體諒導師。。。把自己搞到五勞七傷的時候,正覺繼續告訴你,身體越不好,越要努力護法!】

如果有一個,好不容易考進大城市的大學生公開說,畢業不打算留在北上廣深闖蕩,想回老家找一份穩定、朝九晚五的工作,馬上會有非常多人跳出來指責:「年紀輕輕一點上進心都沒有!」「你這樣對得起爸媽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的思維變成了:

不願加班,到點走人 = 上班偷懶不努力;

沒把目標定成在大城市買房子 = 這個人沒追求; 。

既不996又不去創業,沒實現財務自由=啃老、扶不起的阿鬥。

非得待在一線城市996、上下班3小時擠地鐵+20分鐘步行、合租小臥室租金快抵半個月工資,才配得上叫上進,才是年輕拼搏有夢想的年輕人嗎?

難道那些安逸地待在小城市的人,儘管工資低一些,但工作認真負責,按時完成任務下班。下班健個身、見朋友、陪陪爸媽,就很頹廢、墮落嗎?

拼苦、拼累、拼誰能把自己榨乾,這種生活到底是找虐還是上進? 這是資本主義的謬論,通過模糊定義、偷換概念去達到洗腦的目的,逼著每個年輕人當讓公司綻放的燃料。

 

2.把「高配」當成「標配」

【本來,學法修行,「斷我見」都非常不容易,大乘的開悟絕對是「超級高配」,可是在正覺,竟然捐大錢、做義工,兩三年就可以換取這些「高配證量」!於是,買到「證量」的人夜郎自大,買不到的每日為「沒得開悟」憂愁苦惱,不惜一切代價都希望這一生能「開悟」,不開悟仿佛就無以爲繼!其實學法的路很多,無法開悟是正常的,鞏固正見、念佛往生净土都是可行可取而且不困難的選擇!靠自己才是正道!】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十多年的讀書生涯,我們都是在標準答案下度過的。所以在往後的人生中,我們都在下意識尋找,一個能達到及格的人生標準,來衡量自己過得好與不好。

於是很多資本家,抓住人的這種渴望擁有「100分人生指南手冊」的心理,推出許多「標配」:

解決煩惱的標配: 沒有一杯奶茶解決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是兩杯。

表達愛意的標配: 女朋友說的永遠是對的,愛她就要口紅、包包、清空購物車。

年輕人的標配: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抖音微信小紅書種不完的草。

上面是人生大事上的標配,細微的吃喝玩自然少不了:

美食標配:泡麵+午餐肉、雞蛋、芝士片+微波爐。

飲品標配:一點點喝成星巴克。

玩樂標配:遊戲本、機械鍵盤、任天堂Switch。

通過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將這種人造文化宣傳成「標配」:大家都這麼做。 跳過了經濟條件、是否必要,把概念偷偷換成「你配不配」。

大部分人會立刻接受這個設定,生活的成本也驟然抬升。在人生「標配」的裹挾下,為追求體面而喪失快樂,錢包也變成資本家的第n桶金。

可事實是,習題之外的人生,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所以才會有那句感慨:

"如果愛情和數學的最後一道大題一樣,有正確答案就好了"。

此刻也可以實操一下,比如看到一個自己覺得有用的回答,就大膽按兩下螢幕表示認同,輸出自己的看法,不要管別人怎麼看。因為你的人生答卷,只能由自己打分。

 

3.用「極端包裝」誇大「客觀事實」

【正面誇大:正覺的「無上甚深微妙法」太難值遇,只要能「開悟」你就是全地球唯一的明心菩薩,被導師印證開悟了你就「永離三惡道」,福德功德暴增;

反面誇大:你今生遇到導師法不珍惜、也沒有護持正法集福德,那是大大消耗你的福德;誹謗導師(和正覺的「菩薩」)是破合和僧、是破轉法輪僧,是地獄業,三逆罪、七逆罪。。。】

赫蓮娜女士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靠著這句話,她研製的面霜成為HR赫蓮娜百萬銷量暢銷品。

但其實,這是一句非常可怕、洗腦於無形的句子。

她知道大家的痛點: 沒人願意被說是懶人,於是直接推向極端,把女生分為了兩類: 好看女生和懶女生。這種極端化的包裝,能給人以非常強的觀念衝擊和煽動力,讓大腦判斷力直接宕機,信以為真。

為什麼健身房的一對一指導永遠有市場,為什麼全套護膚的步驟越來越繁瑣,為什麼美容院的會員卡永遠不愁賣。

就因為他們通過這種極端化的洗腦手段,把危害無限誇大,讓你的認知顛覆,輕而易舉進入設定好的觀念中。

同樣,把好處無限誇大,也能讓心中的小念頭變成大慾望。下面這段話,你幾乎可以在每一個電商大促看到:

iPhone11,滿300-40,不限量疊加,24期免息,每月才240,平均每天不到十塊錢,每小時才3毛3,四捨五入等於不要錢啊!

Airpods pro 24期免息,平均每週二十塊,就是一杯奶茶錢!

這個世界上幾乎99%的人,都有買買買最新電子產品、潮牌鞋子的小想法,但考慮到經濟,就是偶爾想想。

而這些話抓住了這點心理,它不會直接跟你說「買它!」,而是通過各種管道把受益點推向極端。 事實上該付的錢一分沒少出,卻不知不覺煽動大家,覺得分期免息約等於免費。

這種洗腦手段,不僅是包裝方法極端,而是將你內心的情感也極端化,可能是積累的自卑、痛點,也可能是內心蠢蠢欲動的小火苗。

當然,這不是說分期付款完全不能碰,而是要確定自己要買的東西是真的需要,不是一時興起,最合理地規劃手中的錢。

除了省錢,想脫離「工資全給花唄」的困境,就要儘早學會理財。錢存在銀行、餘額寶,已經趕不上通貨膨脹了。

 

4.把「角色扮演」變成「自我個性」

【我是玄奘再世、我是「三地菩薩」過去的弟子、老婆、嬪妃、侍從、兒女。。。集體菩薩大戲,進入角色,生活充滿目標和使命感!】

這種洗腦方式,能夠從內到外地改變一個人的認知,讓他徹底變了一個人還不自知。

平時西裝革履文質彬彬,下班打開電腦就化身裝置髒話的「鍵盤俠」;

以前聰明乖巧三好學生,微博裡變成「資本在搞垮我哥哥」的審判官;

曾經用心工作熱愛生活,現在成為朋友親戚都不放過的「傳銷怪」。

你可能很好奇,怎麼一個人好像接觸了某個圈子之後,變得十分過激、判若兩人?

這就是它的可怕之處。

在你剛接觸時,覺得交到了幾個聊得來的朋友。慢慢地,會接觸到一些圈子裡的人才會用的專業術語,比如飯圈縮寫、日入過萬案例。和他們一起你也會用起圈子內的話術,圈外的人無法聽懂你在說什麼,你反而產生了一種優越感。

這就達到了洗腦第一步,減少與外界的聯繫,進入資訊閉塞的狀態。

接著他們會成為你的好朋友,時常與你嘮嗑、溫柔地關心你,讓你對他們產生依賴。給你營造了一種家一樣的歸屬感,這是第二步固化交友圈。

等你信任他們后,就長期頻繁地暗示你,不停地給你灌輸圈子內的價值觀。哪怕開始你有所懷疑,但長時間你信任的好朋友都這麼說,你肯定會被扭轉。打個比方,身邊朋友全都信誓旦旦地指著黃色說紅色時,你只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認知能力有問題。

通過這三步,讓你沉浸在圈子的價值觀中。進入這個圈子后,你會成為某種「角色」,你的表現是這個「角色」所期許的行為,而不是自我個性。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反差、狂熱的行為:

有時間拍照,為什麼不去施救?

哥哥只有我們了,專輯約滿三十張;

和sk2一樣的成分,楊冪去年就開始用了!

在圈子裡這些不過是他們的「政治正確」。

很幸運的是,知乎圈子保持著非常高的品質。在這裡可以和一群有獨立意識的人對話,大家對社會熱點、人生哲理、乾貨方法等自由表達自己的態度。我非常喜歡與人交朋友,開始玩知乎也是因為自己走過一些彎路,希望能提醒、幫助別人。

如果你覺得我的答案對你有説明,可以按兩下螢幕點個讚,我會感覺到自己真的幫到大家,也會更用心地創作。

 

5.把「行銷廣告」變成「生活習慣」

【正覺廣告術語:想開悟,來正覺!喇嘛最邪惡,導師是玄奘,正覺是全球唯一正法,我們師父是「三地菩薩」,外面的人都不懂佛法。。。】

15年前,剛碰電腦的各位,是不是有事沒事按按F5刷新 家裡的電器有毛病了,趕緊上手拍一拍。

15年後——大家變成定期把手機後台全劃掉,以此清理內存的人。

但事實上,在桌面刷新不會加快電腦的速度,拍電器更可能把鬆弛的線路拍斷,關後台反而加快了電池損耗(僅代表iPhone)。 可是我們還是會這麼做。

習慣的力量是可怕的,人是討厭變動的生物,年紀越大,就越傾向於一成不變的行動和思維。而這個特點,就變成洗腦方式的切入點,只要貼合大家的習慣,後面的事情是水到渠成。

怕上火,喝——

好空調,——

是不是腦海中自覺接上了某個牌子?

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

洗啊洗啊洗澡澡,寶寶金水少不了。

4008208820,DHC~ 。

媽媽。诶~什麼香香脆脆我們都愛,美好時光海苔。

是不是彷彿那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邊響起?

你可能不能理解,商家花那麼多錢打廣告,就是為了給我洗腦,讓我接梗? 不是的。今天我只是提了幾個關鍵詞,你的大腦就能接上他們的品牌。等你真的需要用某個東西時,你會馬上、條件反射、像訓練有素的士兵一樣,立刻反應出這些牌子,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再比如,我們有個習慣是買東西前問問用過的人評價、某個東西買的人越多說明東西越好。商家就抓住了這一點,淘寶刷好評、刷銷量。某網紅x茶店特意設置耗費時間的制茶過程,甚至雇人去排隊,讓一杯飲品要等3、4個小時,營造門庭若市的景象。

於是毫不猶豫在那家淘寶店下單,問起哪家奶茶店最好,脫口而出x茶。他們利用習慣,讓人情不自禁聽他們話。

 

6.創造「稀缺感」獲取「優越感」

【正覺:開悟名額有限,請賣房賣地砸大錢換開悟,否則價碼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激烈,導師將「開悟條件」不斷提高;成爲「開悟聖人」才能當「櫃檯義工」、組長處長、高座説法,受人胡跪!】

想想小學的時候,吵鬧的學生變得乖乖聽話,就是為了得到一朵小紅花。老師通過掌握一種稀缺資源和評價準則,來讓小孩子聽他話。

早期蘋果和小米饑餓行銷,蹲點官網拼手速,剛發售的蘋果能炒到1萬多一台。大家紛紛認為,蘋果是最好的手機,小米性價比最高,才會如此稀缺。

"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鑽石大王戴比爾斯一句廣告詞,讓碳元素變成愛情的象徵。DR鑽戒男士只能買一顆,"一生只愛你一人",讓DR成為真愛必備。

這也是《影響力》這本書中提到的,讓人從負面抵抗到積極合作的原則之一:短缺。機會越少,價值就越高。害怕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和希望得到同等價值東西的想法,前者對人們的激勵作用更大。

創造稀缺、掌握稀缺,當某種東西供給由充足變為短缺時,就能輕輕鬆鬆讓人對稀缺物品高看許多,得到它的意願更強烈。而如果必須通過競爭才有可能得到時,人們會更為之甚至為擁有它而開始爭奪。

另外「影響力」中的互惠原則告訴我們:

「熟練的運用互惠原理,營造對方對你的虧欠感,是獲取他人順從的有效策略。」

譬如說,你覺得回答對你有説明,大方點了個讚,就能營造我對你的虧欠感,是獲取我繼續輸出乾貨內容的有效策略哟~ 。

 

7.用你的「行為」控制「精神」

【很多同修分享說,初進正覺對很多事有疑,但是慢慢地,聼經、上課、做義工、集福德、求開悟就會變成慣性行爲,因爲環境如此,身邊的人都是同樣的思維,再加上每星期被導師和老師洗腦,習慣團體歸屬感,行爲思維都定型窄化,不知不覺就變成「正覺人格」。】

心理學上有個鳥籠效應,兩位學者進行賭博,詹姆斯說"我有一個辦法,一定會讓你不久后就養上一隻鳥。" 接著他送卡爾森一隻鳥籠。

本來沒有養鳥意願的卡爾森,一次次對客人解釋空鳥籠來由,反而讓客人更疑惑。最後他不勝其煩,無奈只好買了一隻鳥。

我們的態度沒有想像中那麼堅定,警惕非本願的行為,它會無形中改變我們的意識。

為什麼一些大酒店,經常要服務員早上要站在一起喊和工作毫無關係的口號? 因為面對這些無意義的工作,服務員的心中想的是"我是服從命令才做的",長時間下來,他們會越來越服從。

為什麼很多公司,明明已經決定要聘用你了,卻仍然要設置重重關卡考驗你? 這是為了增加你對組織的認同感,你初期的"艱難"會讓你感到來之不易,增加對組織的喜愛。

很多人成年後,都會聽到這麼一句話"先適應這個世界再改變它"。很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適應的結局都變成「得過且過」,因為行為已經無形中左右了你的想法。

大家常說「經濟獨立才能人格獨立」,我認為恰恰相反: 一個人格獨立的人,才不容易被周圍的洗腦方式左右自己的想法,做出最理性的判斷,進而賺到自己認知範圍內的財富。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人格獨立」的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正覺同修會 佛法 蕭平實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瑯琊閣 的頭像
    瑯琊閣

    琅琊閣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