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伽他:依《大乘起信論》,如來藏是凈義,非染汙義,故非阿賴耶識

 

pexels-pixabay-459225.jpg

 

正覺同修會說:如來藏 = 第八識

 

這種説法看似維護佛法正義,實則李代桃僵、偷樑換柱、暗度陳倉,暗中以邪知邪見汰換佛法的正知正見,所以應予以澄清說明。

 

今以《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大周於阗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之開示闡明,如來藏乃是清淨義,非染污義, 故非阿賴耶識,不能將如來藏等同於阿賴耶識,也不能將阿賴耶識等同於如來藏。

 

《大乘起信論》

 

1、所言法者。 略有三種。一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凈性恆平等。無增無減無別異故。二者相大。 謂如來藏本求具足無量無邊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於此入佛地故。

——————略解:

此處說如來藏所具足無量無邊功德,請特別注意,這裡說的是具足功德,可不是具足染污業種,故說如來藏是凈藏,不是染汙藏。而阿賴耶識是染汙識、雜染因(無漏種是依附),執藏染污法種之故。 由此如來藏非阿賴耶識,阿賴耶識非如來藏。

 

2、心生滅門者。謂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

 

——————略解:

這裡說"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如來藏是生滅心之【依】,但非是如來藏有生滅。而不生滅與生滅和合,【總說】名為阿賴耶識。

 

3、復次真如自體相者。 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 非前際生非後際滅常恆究竟。 從無始來本性具足一切功德。 謂大智慧光明義。 遍照法界義。 如實了知義。 本性清凈心義。 常樂我淨義。 寂靜不變自在義。 如是等過恆沙數非同非異不思議佛法無有斷絕。 【依此義故】【名】如來藏。 亦名法身。

——————略解:

按照這裡的開示,真如自體相具足一切功德,具種種義,具無量不可思議佛法,【依此義故】,就是真如自體相為如來藏,也說之名為法身。 由此可見,如來藏之義,乃是真如自體相義,乃是清淨義,寂靜不變義,遍照法界義,一切功德具足義, 如此之義,乃名如來藏,乃名法身。

由此可知, 如來藏非染汙,非生滅, 非我愛執藏, 故非阿賴耶識,不等於阿賴耶識!

 

4、以無邊功德即一心自性。 不見有餘法而可更求。 是故滿足過於恆沙非異非一不可思議諸佛之法無有斷絕。 故說真如名如來藏。 亦復名為如來法身。

——————略解:

 依此處開示而說,真如具足無邊功德,即一心自性,不可思議,無有斷絕,無有餘法,故說真如名如來藏,複名如來法身。

故如來藏是真如自性之淨義,不可思議,非染汙法可比。 非是阿賴耶識,不等於阿賴耶識。

 

5、《大乘起信論》中特別開示說,認為如來藏有差別相,認為如來藏具有世間染法者,乃是凡愚之人:

《大乘起信論》卷2:「三者如經中說,如來藏具足一切諸性功德不增不減。凡愚聞已不解其義,則執如來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別。為除此執,明以真如本無染法差別,立有無邊功德相,非是染相。

四者如經中說。 一切世間諸雜染法。 皆依如來藏起。 一切法不異真如。 凡愚聞之不解其義。 則謂如來藏具有一切世間染法。 為除此執。 明如來藏從本具有過恆沙數清凈功德不異真如。 過恆沙數煩惱染法。 唯是妄有本無自性。 從無始來未曾暫與如來藏相應。 若如來藏染法相應。 而令證會息妄染者。 無有是處。」(CBETA 2021.Q1, T32, no. 1667, p. 588b25-28)

——————略解:

此處《大乘起信論》破除凡愚兩執。 

第一執,凡愚執如來藏有色法、心法等自相差別,而實際上所謂如來藏具足無邊功德相,是依真如本無染法差別而說,故如來藏非是差別相。

第二執,凡愚謬執以為如來藏具有一切世間染法。 《大乘起信論》特別說明,為什麼凡愚會如此謬解呢? 因為他們謬解了大乘佛經中所說的「一切世間諸雜染法。 皆依如來藏起。 一切法不異真如」,就以為這些世間各種的雜染之法,都是由如來藏所含藏具有的。

然後,《大乘起信論》開示說,如何去除這種謬執呢?如來藏本具無邊清淨功德,不異於真如,而所謂的過恆河沙數的無量煩惱染汙之法,皆是凡愚虛妄分別而有,乃是妄有,非真實,此諸煩惱染汙之法本無自性,無始以來都不曾與如來藏相應,當然也就不存在如來藏具足(或者含藏)染汙法的可能。  如果如來藏是與染污法相應的,那麼就不可能出現諸菩薩證會如來藏而熄滅各種妄想染汙之法了。

 由此更可證明,如來藏是清淨義,是真如義,是無差別義, 如來藏不可能含藏染污種子,

 

6、《大乘起信論》開示說,如何破除對於如來藏的第五種謬執:

五者如經中說。 依如來藏有生死得涅槃。 凡愚聞之不知其義。 則謂依如來藏生死有始。 以見始故復謂涅槃有其終盡。 為除此執。 明如來藏無有初際。 無明依之,生死無始。 若言三界外更有眾生始起者。 是外道經中說。 非是佛教。 以如來藏無有後際。 證此永斷生死種子。 得於涅槃亦無後際。 依人我見四種見生。 是故於此安立彼四。

——————略解:

《大乘起信論》說,凡愚之人,聽說佛經中講依如來藏有生死可證涅槃,就誤解以為如來藏是有生死有起點,然後又誤解以為涅槃也有終點和盡頭。 為了破除這種謬執,就開示說如來藏沒有最初的起始點, 所謂無明,依如來藏而有,生死輪迴也沒有最初的起點 如果說三界之外另外別有一個有情眾生最初開始出現的地方,那就是外道的典籍中所說的,不是佛教所說。

由於如來藏也沒有後際的結束點,無有終結之時,證如來藏就能永遠斷絕生死種子,證得涅槃也沒有後際。

 

結論:

  《大乘起信論》中處處皆說如來藏是清淨義,無邊功德以,遍法界義,非染汙義,是真如義,又名如來法身。所以如來藏不是阿賴耶識,不同於阿賴耶識。

 並且,《大乘起信論》也明說:「心生滅門者。 謂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 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 名阿賴耶識。」

 由此,如來藏非阿賴耶識,阿賴耶識非如來藏,這是非常明確的法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瑯琊閣 的頭像
    瑯琊閣

    琅琊閣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