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醫師:第七末那識,真的那麼「伶俐」嗎?

虎年貼圖.jpg

【編按:第七末那識,初地見道前只緣(只能了別)第八識見分,不但不是蕭平實形容的「伶俐」,是一個除了「第八識見分」其他什麽也看不見不關心的「自閉識」,它不會做決定,不會思維,不會反省,更加不會聞、思、修。第七識無法改變自己和其他法,只有當能夠思考、學習、反省的極其伶俐的意識聞法、思維、修行,重度自閉的第七識才有希望放棄將「第八識見分」執著為「我」!蕭平實的「伶俐第七識可以了別一切法,可以做決定」是誤讀經文,望文生義,厚顔硬拗得出的錯誤結論。文末附上憨山德清大師的《八識規矩通說》供讀者參考。】

其實,我真的不知道,唯識經論, 哪裡何曾提到『伶俐』二字?

更糟糕的是,如何界定「何謂『伶俐』」呢?

⇒⇒正如同我早已說過:如何界定「何謂『做主』」一詞一般,但無奈被《平實教‧正覺宗》喉舌譏諷為「小學程度」。

⇒⇒從八識規矩頌:

『帶質有覆通情本,隨緣執我量為非。八大遍行別境慧,貪癡我見慢相隨。恆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

⇒⇒我不曉得,大家認為,與第七識相應的諸心所中, 哪一個心所才是導致「有情日夜鎮昏迷」而「六轉呼為染淨依」的最最最關鍵心所呢?

⇒⇒是一開始『遍行心所的「思」心所』呢? 還是『別境心所的『「慧」心所』呢? 還是『根本煩惱心所之『「惡見」心所』的『我「見」』呢? 還是『根本煩惱心所之『「癡」心所』的『我「癡」』呢?

⇒⇒我個人以為:『根本煩惱心所的之『「癡」心所』的『我「癡」』~這個『恆行「不共無明」』才是重中之重!!

⇒⇒那麼,以下這個有關於「八個識」的偈子:

「八個兄弟共一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

其中, 除了「五個門前做買賣」沒有爭議之外,

可以有以下六種組合,其中,又以前三種最有可能:

[1].⑥⑦⑤⑧

[2].⑥⑧⑤⑦

[3].⑦⑧⑤⑥

[4].⑦⑥⑤⑧

[5].⑧⑦⑤⑥

[6].⑧⑥⑤⑦

您,認為,以上哪一種組合最合乎唯識教理呢?

⇒⇒請大家不用回應,自己受用即可。

值此歲末,

祝大家

佳節愉快,福慧寶滿,身心輕安,閤家平安。

 

【編按:

憨山大師在《八識規矩通說》裏面對第六意識和第七末那識的解説:

《八識規矩通說》:「

○六識頌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此頌六識。初句言六識善惡無記三性。現量比量非量。性境帶質獨影。一一皆具。以諸識中唯此具足。故其力最強三界生死善惡因果。唯此識造。【編按:造業的是意識!】故云三界輪時易可知。所以能取三界生死者。以五十一心所法法全具。故業力殊勝。【編按:下文會指出第七識不具備很多心所。】但就善惡一念起時。則心所齊集。以類相從。故云分別配之。則易可知也。

然意識有五種緣境不同。五種。謂明了意識。散位獨頭意識。定中獨頭意識。夢中獨頭意識。散亂獨頭意識。此五種緣境。唯後夢中散亂位二種。單緣獨影境。其前三種。皆能緣三境。以凡有影像皆落意識窼臼。故參禪工夫。必要離心意識者。要不墮光影門頭。以非真實故耳。性界受三恒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此頌六識業力強勝也。受雖云三受。其實有五。內外麤細之不同。謂苦樂憂喜捨。逼悅心曰憂喜。逼悅身曰苦樂。憂喜苦樂不行時。名為捨受。以此六識於三性三界五受恒常轉變改易也。正如善時忽生一惡念。喜時忽生一憂念。改易不定。次句承之云。若惡念起時。則根本與隨煩惱連帶而起。若善念起時。信等善法亦相連而起。以其善惡心所齊行。故助其強勝耳。於八識中。能動身發語。獨此識最強。其造善惡之業。亦此識最強。引者。能引諸識作業。滿者。能滿異熟果報。【編按:不論是生起善惡心念,還是讓身體動作,還是讓嘴巴説話,都是意識的功能,意識是造業識,説它是「最强」,因爲它雖然是動身發語的決定者,是造業的直接因,造業不是意識單獨的決定,其他七識,比如了別色聲香味觸的前五識,比如三世因果,都是成就造業的間接因。】故一業引一果。多業能圓滿。其所造業力。招後報者。則牽引八識受生死苦。故八識頌云。界地從他業力生者此耳。故楞伽。不立七識。但言真識現識分別事識。足知此識過患最重也。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此頌六識轉成妙觀察智也。以第六識。順生死流。具有分別俱生我法二執。若逆流還源。亦仗此識作我法二空觀。今轉識成智。從觀行位。入生空觀。至七信位。方破。分別我執。天台云。同除四住此處為齊。從八信起。作法空觀。歷三賢位。至初地初心。方斷分別法執。故云發起初心歡喜地。俱生二執方現。故云現纏眠。纏。目現行。眠。目種子。以俱生我法二執。乃七識所執者。七識無力斷惑。亦仗六識入二空觀。【編按:第七識沒有能力斷除「惑」——煩惱障、所知障,唯有第六識去學正見,做止觀,第七識才有可能與「俱生我執、俱生法執」脫鈎。】

初則有相觀多。無相觀少。至第七遠行地。六識恒在雙空觀。方破俱生我執。俱生法執永伏不起。【編按:菩薩在七地,第六識做「雙空觀」(我空、法空觀),第七識的俱生我執、俱生法執被永遠伏除,不再生起。一個因爲第六識修行而被轉變的第七識,一個沒能力聞法、思維、修行的第七識,究竟伶俐在哪裏?它能做什麽決定?】至此六識方得純淨無漏。相應心所亦同轉成妙觀察智也。若此識成智。則日用現前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一切云為。皆大機大用矣。

○七識頌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此頌七識境量心所也。此識唯緣帶質境以心緣心。名真帶質。言通情本者。以揀六識緣外境為似帶質也。以此七識緣內見分為我。中間相分。識與見分本質。交帶變起。故名為真。三性之中。唯有覆無記。謂此識雖無善惡。【編按:如果第七識是「做決定」的識,怎麽可能沒有善惡性?爲什麽反而是「不決定去造業的第六識」有善惡性?】

而有四惑我見。相應而起。蓋覆真性。故名有覆無記。【編按:第七識雖然沒有善惡,但是因爲執著第八識見分為「我」,所以與四種煩惱(四惑)相應,所以障礙解脫。】隨緣執我量為非。此句揀量也。若言帶質境。則屬比量所緣。

今因執內見分為我。以非我計我。恒謬執故。故名非量。

【編按:在第六識修行證果之前,第七識所有的認識(量)都是錯誤顛倒的(非量),既然第七識無法對境界生起正確的認識,既然它所有的認識都是顛倒錯亂的,它如何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決定讓我們生起正確的、如理作意的「正見」,決定要改變自己,要去修行?】

此識唯具十八心所。以雖無善惡。而為染污意。故具八大徧行并別境中慧。慧即我見。貪癡見慢。同一我見故。餘不具者。以善是淨法。此識染污。小隨麤猛。此識微細。由見審決。故疑無容起。愛著我故。嗔不得生。故唯四惑。

編按:第七識時時刻刻,恆常永遠執著第八識見分為「我」,它對此從無任何疑惑,所以沒有「疑」。既然從來沒有疑惑,參禪生起的疑情,平時我們對事情的疑問,究竟是哪個識的決定?再者,第七識時刻貪愛第八識見分,所以也不會與嗔相應,既然不與嗔相應,又是哪個識決定生起嗔心?】

然無別境四者。以欲希望。此識任運無所希望。故無欲。【編按:第七識只了別第八識見分,沒有欲求、渴望,那麽是哪個識決定生起學習「善法」的欲?】

解者。印持未定境。此識恒緣定事。故無勝解。編按:勝解是對不確定的事情產生確認,第七識「恒緣定事」,時刻只了別第八識見分一個對象,沒有其他了別對象,對此從來沒有任何不確定,當然沒有勝解心所。】

念乃記憶曾所習事。此識恒緣現所受境。無所記憶。編按:第七識只了別現前當下的境界——第八識見分,不會回憶過去,沒有記憶功能。】

無不定四者。悔者。悔先所作。此識恒緣現境。故無惡作。編按:第七識時刻只了別現前當下的境界,不追悔過去的所作,所以沒有惡作心所。既然第七識不追悔過去的所作,如何決定生起慚愧心,如何決定懺悔?】

睡眠必依身心重昧外眾緣力此識一。類內執。不假外緣。故無睡眠。尋伺二法麤細發言。淺深推度。此識唯依內門而轉。一類執我。故皆無之。

恒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此頌七識力用也。此識恒常思察量度第八見分為我。故云恒審思量我相隨。恒之與審。八識中四句分別。第八恒而非審。不執我。無間斷故第六審而非恒。編按:第六識一樣有審慮,只是「審而非恒」,其審慮有間斷,所以不是「審思量」,只是「審思量」。如果像蕭平實所説的,「審思量」是「做決定」的意思,那麽第六識同樣可以做決定!】以執我。有間斷故。前五非恒非審。不執我故。唯第七識亦恒亦審。以執我無間斷故。有情由此生死長夜。而不自覺者。以與四惑八大相應起故。

第六依此為染淨者。由此識念念執我。故令六識念念成染。此識念念恒思無我。令六識念念成淨。故六識以此為染淨依。是為意識之根。以此識乃生死根本。故參禪做工夫。先要志斷四惑。內離我見。方有少分相應。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此頌七識轉識成智也。分別俱生我法二執。乃六七識各有所執。分別二執。從初發心。六識修生空觀。至七信位。斷分別我執。隨入法空觀。歷三賢位。至初地方斷。此則七識當轉平等性智。因有俱生二執未淨。故此識未得純淨無漏。故曰極喜初心平等性。無功用行我恒摧。謂六識恒住雙空觀中。至第七遠行地。方捨藏識。破俱生我執。至八地無功用行。則我執永伏。法執。間起。故云恒摧。若此七識轉成無漏平等性智。在佛果位中。現十種他受用身。為十地菩薩說法。菩薩所被之機也。行人此識一轉。則不動智念念現前。法界圓明。湛然常住矣。」(CBETA 2021.Q4, X55, no. 893, pp. 422b12-423c11 // R98, pp. 587a06-589b11 // Z 2:3, pp. 294a06-295b11)

總結憨山大師所説,能「動身發語」,能「做空觀」,能記憶、思維、起善法欲、起疑情的都是意識(嚴格說是意識與其心所法),到底伶俐的是意識,還是那個欠缺這種種功能的第七末那識?

用譬喻來説,意識是一個感知、分析、思維、判斷、記憶力都超强的學霸;第七識是一個無時無刻都只是牢牢盯著一個單一對象(第八識見分)的自閉兒,唯一可以解救他,治愈他,讓他恢復正常的是意識!

能修行的只有第六識,所謂「修行」,就是第六識認清自己的愚癡以及輪回的痛苦,渴望看清一切事物的真實狀況,於是精進修行,去除自己的分別我、法執,初地見道之後,在修道位,意識繼續觀行,去除自己與第七識的俱生我、法執。

「意根做決定」這個説法,佛教千百年來只有蕭平實一人這麽說,反復討論辨正這個話題,不是為辯論而辯論。蕭平實的整套「第八識如來藏」理論裏面,有兩個巨大的我見:

1. 第八識恆常不滅,獨立存在,主宰因果

2. 意根做決定:包括決定身口意行,條件反射動作,甚至臨終捨身等等

在佛法裏面,主宰和控制是「我見」的最核心特徵,佛法異於所有外道邪見之處,恰恰是沒有任何一法可以單獨決定什麽、主宰什麽。即使說意識的思心所具有動身發語的功能,造業能力強,意識的造業依然是「衆緣合和」的結果,比如需要業力的牽引限制,需要其他條件的促成,不是意識自己單獨決定要去做什麽或不做什麽。

「第八識生萬法」、「意根做決定」是正覺同修會「開悟密意」的核心内容,會内不管開悟還是沒開悟的學員都將之挂在嘴邊,引以爲傲,認爲這是只有我們正覺才知道,只有我們正覺才懂,只有我們正覺的「開悟菩薩」才能夠「現觀」的「真理」,是「三地菩薩」蕭平實以道種智實證的獨家「佛法秘密」!

退一萬步,即使確如蕭平實所説,第七識可以「做決定」,一個人知道這個道理,甚至自以爲可以「現觀」這個道理,對修行、對改變自己、對斷煩惱、破執著究竟有什麽幫助?

難道正覺同修會所有能夠「現觀第七識做決定的開悟聖人」,他們的第七識可以做決定讓意識去修行、去轉依如來藏、去丟掉我見破除煩惱?難道能夠「現觀第七識做決定」之後,你的執著煩惱就突然減少了?果真如此,被三地菩薩印證開悟之後怎麽能「退轉」?

「意根做決定」對修行不但毫無幫助,反而讓很多「正覺菩薩」自以爲是,自覺高人一等,可以對他人誇誇其談「意根做決定、意為先導」,賣弄顯擺「只有我們正覺才知道的佛法知識」。

事實是,其他學佛人沒聽過「第八識生萬法」、「意根做決定」的説法,不是因爲他們不懂佛法、沒有實證,是因爲「第八識生萬法」、「意根做決定」本就不是佛法,是蕭平實獨創的「僞造法」,是違背經論的「邪見」,給本已癡迷的凡夫,再注入兩種强烈的「我見」毒素,讓原本有希望去修行、去自我改造的意識, 每天像幻想「國王的新衣」一般幻想「第八識生萬法」、「意根做決定」,無明與日俱增,愚癡日進千里。

新年伊始,破舊迎新,儘早忘記那個自閉的第七識,多關心那個伶俐的第六識,只有它,才可以解救自閉的末那識。第六識雖然非常伶俐,可是它如果聼什麽信什麽,不過濾資訊,不學習常識和正見,就會把伶俐用在吸收邪見上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瑯琊閣 的頭像
    瑯琊閣

    琅琊閣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