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在其著作《心經密意》中所說的「無所得」只是一句文字遊戲

 

作者:南伽他

【原文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08369042?utm_campaign=&utm_medium=social&utm_oi=1393640031538470912&utm_psn=1611641714124414976&utm_source=qq

【編按:為因應大陸以外讀者,本文與知乎原文有措辭差異。】

 

佛教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對佛教中「無所得」的理解其實是文字遊戲、詭辯論和戲論。

例如,蕭平實在他的著作《心經密意》中有這樣一句話:「又從七識心來觀察所領受的六塵萬法,都是無常而終歸於空,所以七識心在六塵萬法之中,其實終究也是無所得;

這個說法的文字戲論有幾點:

1、這種說法其實是世俗凡夫的見解,所謂「無常而終歸於空」,這不就是世俗凡夫所說的一切繁華最終都將消散?這是連世俗凡夫都懂的道理,還需要正覺同修會的「三地菩薩」蕭平實——「平實導師」——來開示嗎?

2、「無常而終歸於空」這個說法是聲聞解脫道的說法,不是大乘的說法;

3、「無常而終歸於空」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無所得」,而是【把凡夫的先得后失當做「無所得」】!!!  這個是蕭平實很關鍵的謬誤!!!  因為蕭平實自己都說,「來【觀察領受】」,都已經【觀察】了,都已經【領受】了,你還說無所得?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然後,蕭平實說, 因為這個(所觀察、所領受的)法是無常而【終】歸於空,所以就是無所得,這就是戲論了!好比一個世間無賴之人,偷也偷了,盜了盜了,嫖也嫖了,賭也賭了,然後說,這些吃喝嫖賭的事情都過去了,都散了,都沒有了,所以這個世間無賴就「什麼都沒做」「什麼都無所得」?  請問,誰會同意這個說法呢?

這樣不就是文字遊戲、狡辯詭辯、戲論胡扯嘛!

4、再看看蕭平實的細節文字,他說:「其實【終究】也是無所得」,為什麼用「終究」?蕭平實的潛臺詞的意思其實是說,開始是「有所得的」,曾經是「有所得」的,【最後、最終、終究】才是「無所得」了。

所以,蕭平實的骨子裡,其實還是【有所得】觀!只不過蕭平實跟比較聰明的凡夫一樣,知道這個有所得不能長久、終將失去罷了!

——————這裡再說一下,真正般若的「無所得」,是【本來】無所得!這個是關鍵!

大家記住了,真正的般若波羅蜜是【本來】「無所得」,是三世、三際皆「無所得」,乃至連三世、三際也無所得!這才是真正透徹的般若波羅蜜多。

大家可不要被正覺同修會蕭平實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給忽悠了!不要上當受騙哦!

 

=========

編按:

「無所得」是一個出現在三藏十二部經的佛法名相,在般若系經論中的出現頻率尤其高,譬如《大般若經》就反復一再强調「無所得」。

蕭平實對般若系經論的理解全盤錯亂,從名相定義到核心教理都錯得一塌糊塗,一貫都是把他自己發明的那套「第八識如來藏第一因邪見」硬生生套在般若經上,譬如將【般若經的空性 = 純粹唯識經論的阿賴耶識 = 如來藏經論中的第八識/阿賴耶識/藏識/如來藏藏識】,認爲「一切法空」必須建立在「第八識如來藏」這個常住法的基礎上,否則就是「六識論邪見」。南伽他師兄在上文中說,蕭平實所説的「無常而終歸於空」是二乘的教理,不是大乘的教理。爲什麽這麽說?

二乘人只證我空,不證法空。也就是說,二乘人只打破了「五蘊中有一個真實恆常的我」的錯覺,但是二乘人認爲「色法、苦受、樂受、三世、時間、空間這些現象」都是真實的。

在大乘法中,不但五蘊裏面沒有一個真實恆常的我,就連五蘊本身也沒有真實、恆常、不變、能夠獨立存在的本質,都是虛幻的現象,因爲衆生被無明障礙才以爲現象有生滅,如同有人因爲眼睛有病,所以看到本無一物的虛空中有花朵生起滅一般: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1:「爾時,佛告師子遊戲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世間一切眾生妙明元心,本來清淨無諸垢染,圓滿十方湛然寂靜,猶如虛空本無塵翳,寂然清淨。眾生眼病,空華發生,華生華滅,病眼所見;眼翳既消,空華亦滅,清淨虛空本來不動。妙明元心亦復如是,本來清淨無諸垢染。」(CBETA 2023.Q1, T15, no. 652, p. 774b29-c6)

當蕭平實將《心經》中的「無所得」詮釋為「無常而終歸於空」,他的「無常」是建立在先有一個真實東西的大前提下。譬如身體/色法「無常而終歸於空」,是在說這個身體/色法曾經真實存在,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後散壞,從有變無。這種認知與二乘人認爲三世輪回以及輪回中的苦樂都是真實的一樣,完全沒有打破現象真實存在的錯覺。

大乘佛法所説的「無所得」,表達的是這個身體以及組成這個身體的色法,乃至一切苦樂、乃至時間、空間等現象,本身就是根據緣起法則顯現的幻相,這個幻想根本沒有任何真實性。

換句話說,大乘經論所説的「一切法空」的「空」是說諸佛菩薩實證一切現象當體無自性、當下就是沒有真實性、如夢幻泡影一般。而蕭平實所説的「空」,是某一個曾經存在的現象,消失變成沒有之後的「空無」。

無論是二乘修行人斷除我執所證的我空」,還是大乘菩薩斷除法執所證的「法空」,蕭平實都沒有證。我執的定義他的理解非常皮毛,我執(以及從我執衍生的煩惱)在現實生活中展現的種種形態他看不到(如果看到就應該察覺自己和自己印證的「假明心菩薩」我執堅固熾盛。至於大乘菩薩實證的一切法空、本來不生、本無所得」這些般若經不斷重複的教理,蕭平實的理解是零,誤解是百分之一百。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6:「「善現!內空中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獨覺向獨覺果、菩薩如來性不可得故,說預流向預流果乃至菩薩如來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獨覺向獨覺果、菩薩如來性不可得故,說預流向預流果乃至菩薩如來不可得。何以故?此中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獨覺向獨覺果、菩薩如來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善現!內空中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性不可得故,說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性不可得故,說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不可得。何以故?此中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善現!內空中淨觀地、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性不可得故,說淨觀地乃至如來地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淨觀地、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性不可得故,說淨觀地乃至如來地不可得。何以故?此中淨觀地、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善現!內空中成熟有情性不可得故,說成熟有情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成熟有情性不可得故,說成熟有情不可得。何以故?此中成熟有情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善現!內空中嚴淨佛土性不可得故,說嚴淨佛土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嚴淨佛土性不可得故,說嚴淨佛土不可得。何以故?此中嚴淨佛土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雖觀一切法皆無所有不可得,畢竟淨故,無乘大乘而出至者,然以無所得為方便乘於大乘,出三界生死至一切智智,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窮未來際常無斷盡。」」(CBETA 2023.Q1, T05, no. 220, p. 318b2-c16)

《大般若經》裏面沒有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這些名詞,那是不是說「一切法無所得」的「一切法」其實不包含蕭平實所説的「能夠出生萬法、獨立存在的真實如來藏」呢?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說一切諸佛如來的境界是「諸法本來不生、無起、無滅」,連阿賴耶識也不存在——「無阿賴耶」。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3:「「復次,甚深者名薩迦耶,薩迦耶清淨故一切法清淨。何以故?此薩迦耶推求根本無所得故,其無所得則為甚深,諸佛於我皆無所得,我本清淨,如我清淨一切法亦清淨。以何因緣而名清淨?謂彼諸法本來不生,無所起、滅,故名清淨。復次,無暗、無明、無阿賴耶,真實勝義名為甚深。彼無眼滅,乃至亦無意滅,無有境界,是無境界則是真實。第一義諦名為甚深,亦無心、意執著勝義,以難測難見不可覺故;於此諸類甚深法理,但以假名隨順世諦,於他有情分別顯示,是為菩薩得入甚深佛法理趣,一切聲聞、緣覺難測。」(CBETA 2023.Q1, T13, no. 404, p. 623b2-13)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3:「善男子!云何菩薩入於法界甚深理趣,見一切法與諸法界,互相周遍平等一性?法界者亦名離欲界,離一切塵故;亦名不生界,無聚集故;不相違界,本無生故;無往界,無等故;無來界,無礙故;無住界,不生起故;如如界,三世平等故;無我界,本來清淨故;無壽者界,由勝義故;無了別界,無所住故;無阿賴耶界,無染污故;無生起界,性決定故;如虛空界,性清淨故;如涅槃界,無戲論故;如是名為入法界理趣。」(CBETA 2023.Q1, T13, no. 404, pp. 623c23-624a3)

《解深密經》中說「不見阿賴耶識」——即於阿賴耶識亦無所得的——才是「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解深密經》卷1〈3 心意識相品〉:「廣慧!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於心意識祕密善巧。然諸如來不齊於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不見積集、不見心;不見眼色及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不見鼻香及鼻識;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廣慧!齊此名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如來齊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CBETA, T16, no. 676, p. 692, c8-20)

蕭平實寫的《心經密意》,講的不是一切法本來無生、本無所得,是蕭平實獨創的「有一個實有持身阿賴耶識可得」的「反佛説密意」。

 

arrow
arrow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