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勸修淨土 (6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千經萬論,指歸淨土;持名念佛,都攝六根!

佛像.jpg

【編按:本文分享網站上關於印光大師生平文章兩篇。被尊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師的印光大師,是近代的佛門高僧,其生平事跡的記載比其他祖師更詳盡豐富,其傳世著作也更白話易讀。印光大師雖然從來不求聞達,但因其國學造詣深厚,文采驚人,文章被學人刊登,依然引起海内外學佛人的高度關注,名震四方。大師在世之時,不厭其煩回復諸方信衆的來信,這些信函被整理編輯在《印光法師文鈔》中,非常值得後世學佛人學習參考。

與前述十二位祖師一樣,印光大師謙卑自牧,自稱「常慚愧僧」。歷代净土宗祖師有多人被視爲大菩薩甚至阿彌陀佛再來。在印光大師生平事跡中,他的的弟子記述當年曾有一位不曾學佛的女子夢見觀世音菩薩告知「大勢至菩薩在上海」,而且四年後就會離世。此女輾轉尋訪到印光大師(大師也確實是在四年後往生),向大師提起觀音菩薩夢中所示,被印光大師嚴厲呵責,禁止她對任何人提起此事。此外,印光大師在其著作中也一再說自己只是淺學,絕對不希望後世人尊他爲祖師。倘若印光大師今日依然在世,他一定會直言不諱,指責狂妄自大、自我標榜、造神封神的蕭平實居士是末法時代禍害佛法的邪魔外道、宗教神棍。

 

038 淨土再來人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是我國近代高僧,為淨土宗第十三祖。其專弘淨土,以「不當住持,不收徒眾,不登大座」為原則,淡泊名利,刻苦儉僕,其高風峻節的崇高德行與其獨特的淨土思想,不僅為時人和後世所讚歎,對於未來佛教的弘揚和淨土思想的發展,亦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被譽為民國以來淨土第一尊宿。

了知淨土 精進念佛

印光大師(一八六一~一九四〇),陝西郃陽人,俗姓趙。法名聖量,字印光,別號常慚愧僧。印光幼時聰慧,隨兄學習儒學頗有心得,進而效法韓、歐、程、朱,積極闢佛,後來因眼疾數年不癒,方才猛然轉省,轉而研讀佛經,頓悟前非,眼疾因此不藥而癒。

緣此,二十一歲時毅然前往終南山南五台蓮花洞出家,禮道純和尚為師。光緒八年(一八八二),掛搭湖北竹溪蓮華寺。一日,印光在寺裡曝曬佛經時,偶讀一本殘脫不全的《龍舒淨土文》,深有所悟,了知淨土法門圓通諸宗,因而立定心志,發願專弘淨土。未久,在陝西興安縣雙溪寺受具足戒。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98) 人氣()

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第四講)

佛像.jpg

 

原文鏈接:http://www.fodizi.tw/qt/daanfashi/16852_3.html

【編按:

——YouTube上有更多大安法師的弘法視頻,初學淨土的同修推薦看大安法師講的《蓮池大師論淨土教緣起》(4)

——《徹悟禪師語錄》分上下兩卷,全文甚長,大安法師的講解(共四講)闡述的只是上卷的精華内容。

——YouTube鏈接:【徹悟大師《徹悟禪師語錄》第1(12)【視頻】2007-廬山東林寺大安法師講述】(這裏有12講,是因爲大安法師曾經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講解過《徹悟禪師語錄》)

——以下第四講中説到阿彌陀佛因地時的大願大行,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是法藏比丘,法藏比丘為救護一切衆生,觀察十方所有佛土,取其精華,建立阿彌陀佛世界,同時發出四十八個大願,要成就這些大願,他精勤修行,並以「三輪體空」的體證與謙卑恭敬的態度,向無量無數衆生佈施身命財產,修集未來可以用以成就衆、攝受眾生的廣大福德。

——法藏比丘的菩薩行持、菩薩精神,簡單概括就是以「三輪體空」的精神對衆生無條件的付出,向他人佈施都是極其恭敬謙遜,對比之下,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和他印證的「明心見性菩薩」有資格自稱「菩薩」嗎?】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85) 人氣()

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3講)

佛像.jpg

原文鏈接:http://www.fodizi.tw/qt/daanfashi/16852_2.html

【YouTube上也可以找到大安法師的弘法視頻。】

2015/08/12

諸位大德比丘、比丘尼、諸位居士同修:請掀開文本,請看文句:

【現前一念心性,本與佛同體。佛已久悟,而我猶迷。佛雖已悟,亦無所增。我雖猶迷,亦無所減。佛雖無增,以順性故,受大法樂。我雖無減,以背性故,遭極重苦。佛於同體心性之中,雖受法樂,以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念念憶念於我,念念攝化於我。我於同體心性之中,雖遭眾苦,不知仰求於佛,不知憶念於佛。但唯逐境生心,循情造業。曠大劫來,五逆十惡,種種重業,何所不造。三途八難,種種大苦,何所不受。言之可慚,思之可怖。設今更不念佛,依舊埋頭造種種業,依舊從頭受種種苦,可不愧乎,可不懼乎。】

好,請看這一段。徹悟大師在這一段,主要是闡釋我們凡夫眾生同阿彌陀佛之間的內在關係。我們跟佛之間的關係,在佛那邊是非常清楚,然而在我們凡夫眾生份上,往往就一概不知。所以這段文句非常透徹地把這個關係給我們揭示出來,這段有它層層遞進的關係。

首先揭示出大乘佛法的一個基本原理:心佛眾生等無差別。心就是我們現前介爾一念心性,這個體性跟阿彌陀佛、跟十方諸佛是同體的、一道的,同體一道。那麼這樣,我們跟佛的體性平等,毫無差別,這樣我們就得內重己靈了:原來我們確有這麼高貴的體性,這是從性體上說。

但從修證的角度來看,我們跟佛卻有很大的差異。佛也是凡夫修成的,他在沒有成佛之前,沒有成菩薩之前也跟我們一樣。但是他發大菩提心之後,就精進勇猛,自利利他,斷種種煩惱,他就開悟了、斷惑了,成為福德智慧圓滿具足的佛陀了。所以佛是很久以前就已經悟了,就好像《法華經》向我們所透顯的。當釋迦牟尼佛在講了《法華經》之後,稀有難遭,極為殊勝,開權顯實,會三歸一,一切都授記成佛。當時也有很多他方世界的菩薩,在這法華會上發願要護持這部《法華經》,釋迦佛就沒有同意。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0) 人氣()

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第2講)

2015/08/12

http://www.fodizi.tw/qt/daanfashi/16852_1.html

【編按:被中國佛教尊爲净土宗十二代祖師《徹悟禪師語錄》有上下兩卷,全文内容很長。大安法師曾經多次講解《徹悟禪師語錄》,他講解的是其中的精華段落。】

 

諸位大德比丘、居士同修:請掀開文本,請看《語錄》:

【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一者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負債,強者先牽,此業力也。業力最大,心力尤大。以業無自性,全依於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故。心力唯重,業力唯強,乃能牽生。

若以重心而修淨業,淨業則強。心重業強,唯西方是趨。則他日報終命盡,定往西方,不生餘處矣。如大樹大牆,尋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決不向餘處也。】

好,請看這一段。這一段是為了堅固我們的願力,認知在臨命終時,願力牽引令我們往生的重要性。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必然面臨著死亡問題。世間上各種福報有種種差異,唯死亡一事都是平等的,沒有誰能逃脫這一關。我們不了解佛教,不了解生命的真相,常常是醉生夢死,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現在我們得到難得之人身,聞到難聞難信之佛法,就得要對生從何來死向何去要有一個認知和一個把握。

平時奉行斷滅見的人,他到臨命終時,那種恐懼,那種掙扎,他在潛意識裡面還是相信有一個去處的。只是他平時對死亡沒有做準備,此時手忙腳亂,他就兩眼一抹黑,不知道去什麼地方,他有恐懼感。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1) 人氣()

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1)

http://www.fodizi.tw/qt/daanfashi/16852.html

2015/08/12

今天跟大家討論的是《徹悟禪師語錄》,徹悟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他生活的年代離我們也比較近,公元1741——1810年,他所住持的寺院在北京的紅螺山資福寺。在徹悟祖師那個時代,資福寺是我們中國淨土宗的一個中心地帶,就是那裡出現了一代祖師。

印光大師對徹悟大師非常推崇,他在出家五年之後,專門到紅螺山資福寺去參學,入念佛堂念佛,在那裡住了三年,號稱「繼廬行者」。「繼廬行者」也跟東林寺慧遠大師有關,繼承廬山東林寺慧遠大師的志向,專修念佛法門。印祖在紅螺山資福寺的時候,每天就像讀佛經一樣讀《徹悟禪師語錄》,深得《徹悟禪師語錄》之精髓。又了解徹悟大師一生自行化他的德業,於是印祖就推尊他為淨宗的第十二代祖師,是從印祖這裡開始的,也只有祖師才能識祖師。

印光大師對這些語錄非常推崇,認為徹悟大師所開示的法語,都是可以繼往聖,開來學,驚天地,動鬼神的,是這樣驚天動地的文句。只有從大光明藏裡面流現出來的智慧靈文,才有這樣驚天地、動鬼神的能量啊!

一個淨業行人真的能依徹悟大師的《語錄》來行持,決定可以俯謝娑婆,高登極樂,為阿彌陀佛的弟子,作蓮池海會的良朋。所以徹悟大師的語錄真的就是淨土宗最上、最要的開示。這是印光大師給我們未來的淨業學人,推薦的一顆摩尼寶珠。印祖在新彙編《淨土十要》的時候,把它附在了《淨土十要》後面。

再來看徹悟大師一生的德業,他又叫夢東禪師。早年是參禪的,參禪開悟了的一位禪師,對於教下也非常通達。他為什麼轉為淨土呢?是一次生病的因緣,不能痊癒,他就想到五停心觀——多障眾生念佛觀,就開始念佛,念佛使他的身體好了。

他就猛然思惟,覺悟到:這個「念佛一法,是文殊、普賢、馬鳴、龍樹等諸大菩薩所倡導。是我們中國像智者、永明、蓮池、蕅益這些諸大善知識所身體力行的法門。那麼我都生在這樣一個時代,這些菩薩、大善知識都這樣去做,我敢不依從啊?

他忽然有這一念覺悟,就把參禪的事情放下了。當時依他來修禪的人很多,他就跟他的門徒們說,現在我要開始來念佛了,你們還想參禪的,可以找其它的地方去,想念佛的就留下來。他這樣猛地一轉頭,就一心念佛,專修念佛。這樣他在後來幾十年專修念佛的過程當中,身心還真的得到了很大的安樂,智慧也有很大的提陞。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9) 人氣()

省庵法師:發菩提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要用什麽準則檢驗審查自己發起的是否真實的菩提心?

佛像.jpg

我們以前在正覺同修會學法,同修之間都互稱「菩薩」。互稱「菩薩」,不是表達對「菩薩」的仰慕尊敬、希望自己未來能成爲「菩薩」,而是每個人真心認爲自己學的是「全球唯一正法」,自己跟隨的平實導師是「三地菩薩」,所以自己在這個團體裏面精進護法努力捐款,就是具足「菩薩種姓」,就是「正法菩薩」。

既然是「菩薩」,當然就已經發起「成佛度衆」的大願、發了「菩提心」。團體裏面被印證「明心見性」的「菩薩」甚至在「見道報告」裏面宣傳自己可以「捨身捨命」護持正法。我們最初都曾經被這些「菩薩」的護法激情所感動,直到親眼在團體裏面看到這些自稱可以什麽都捨棄的「菩薩」竟然貪功德、搶福報、做業績。試問這樣的人,有可能是捨身捨命的菩薩?一群與身邊的同修道友尚且都要計算爭奪的人,發起的是無私度衆生的「菩提心」嗎?

學佛法首先要尊重佛法,不要隨便將佛經中尊貴的稱謂、殊勝的德行據爲己有。「菩薩」是指所有發心成佛、所有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人;這個「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心願簡稱爲「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不是自己腦子裏想一想「我想成佛,我想救護衆生」,然後每天自以爲在做一些修行護法的事情就是了。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法師說可以用「八種相」檢驗所發的菩提心是「正、真、大、圓」還是「僞、小、偏、邪」。

要發起他所説的真實圓滿的菩提心非常不容易,譬如要做到每一念都不離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心,也就是沒有一念是爲了個人的私利,又譬如在知見上要認識到「心外無佛、心外無衆生」。

想要發起菩提心,省庵法師說首先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一者,念佛的重恩。 二者,念父母的恩。 三者,念師長的恩。 四者,念施主的恩。 五者,念眾生的恩。 六者,念生死的苦。 七者,尊重自己的靈性。八者,懺悔業障。 九者,求生淨土。 十者,為了使正法能久住。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5) 人氣()

吉祥過新年:新年怎麼過,聽聽弘一法師怎麼說......

弘一法師.png

微信公衆號:弘化社

2022-01-31 0700

https://mp.weixin.qq.com/s/_LL1OEYbaUEW2iGr55Uz7w

 

今值舊曆新年,全市之中,新氣象充滿,門戶貼新春聯,人多著新衣,口言恭賀新喜、新年大吉等。 我等素信佛法之人,當此萬象更新時,亦應一新乃可。

我等所謂新者何,亦如常人貼新春聯、著新衣等以為新乎?

曰:不然。 我等所謂新者,乃是改過自新也。

但「改過自新」四字範圍太廣,若欲演講,不知從何說起。 今且就餘五十年來修省改過所實驗者,略舉數端為諸君言之。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省庵大師:念佛一樣會着魔!念佛着魔的原因是什麽?

佛像.jpg

師兄曾經問:正覺同修會的人說自己能夠「無相念佛」,可以時時刻刻都憶佛念佛不間斷,但是爲什麽在他們身上完全看不到長期念佛的正面效果,不要總是高談「如何用念佛契入實相」,念佛人最起碼應該心境平和、執著減少、謙遜安忍,爲什麽正覺同修會的人説自己時刻憶佛念佛,身口意行表現出來的反而是各種負面的情緒、粗重的煩惱,控制不了的傲慢、猜忌、鬥爭、嫉妒、説謊、造謠,而且對自己的這些「煩惱」絲毫不察覺?

念佛的正確心態,念佛的方法、應該注意的細節,念佛人經常犯的錯誤——這些關於念佛的問題,淨土宗歷代祖師的在他們的著作裏面都有給修行人分析説明,無論念佛是爲了求生净土還是想通過念佛參禪開悟或者自得心開,都應該參考净土宗祖師的開示。

淨土宗十祖省庵大師的語錄裏面,就有一段針對念佛常見錯誤的詳細説明——<念佛著魔辯>。

很多人以爲念佛有佛的加持護念,一定不會出錯,殊不知念佛一樣可以着魔,一樣有許多岔路歪路。一句佛號確實是能治萬病的「阿伽陀藥」,因爲相對其他法門來説,念佛確實是最容易、最直接、岔路最少的修行法門,可是末法的人我見深重,心性傲慢,得少為足,所以省庵大師提醒念佛人要時時檢點自己的煩惱和我見是否有減少,否則「見地提高我見就提高,工夫增進我見也增進」,而且是「稍有一點得利,就生憍慢心,譏嫌同學,誹謗行人,雖然有修行,終究成為魔事。」

省庵大師所説的「着魔」,不一定專指從外表上看到的心智錯亂或行爲瘋狂,「着魔」是指念佛不但沒有把染濁的心净化,反而因爲念佛而進一步增強了我見和煩惱。

省庵大師分析念佛「着魔」有三大原因:教理不通、不遇善友、缺乏覺察力。其他念佛出現的問題和錯誤,可以説都是從這三大原因所衍生的。每個念佛人都曾經面對這三個問題,雖然未必導致我見增盛、煩惱加重,但是會令我們念佛不得力、沒進步。

「教理不通、不遇善友、缺乏覺察力」這三個原因也是互相促成的,譬如教理不通、正見不足的人特別容易被惡知識、惡友矇騙誤導,缺乏覺察力的人看不見自己念佛念出傲慢心,也觀察不到自己的「師父」、「同修」同樣如此。

正覺同修會的現象恰恰印證了省庵大師説的「念佛着魔」現象:「見地提高我見就提高,工夫增進我見也增進」,「稍有一點得利,就生憍慢心,譏嫌同學,誹謗行人」。造神封神、自我神化、自認「我是再來菩薩、我是X地或X住菩薩」更加是《楞嚴經》中佛早就預言的「着魔」行爲。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

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禪師:轉修淨土法門的臨濟宗禪師

佛像.jpg

【編按:

被尊爲淨土宗十二祖的徹悟禪師,又名際醒大師,被稱爲「徹悟」,因他是宗門證悟的高僧。前面介紹的淨土宗十祖行策大師說:「繼自唐宋以來。禪學寖盛。士大夫有智識者。多雅慕宗門。趣尚高異。」禪門興盛原是佛弟子之幸,但許多人生起分別心、高下想,崇禪宗輕淨土。如佛在經中所預言,末法時代能在宗門徹悟、憑修證解脫生死、做到「有禪有淨土」的修行人,少之又少,所以行策大師說:「那真能見性的,不過是楊億侍郎、李遵勖駙馬,以及許式郎中等數人而已,其餘都是在門庭外遊戲罷了」。心態不正,崇禪宗輕淨土之外,蕅益大師更加直接地指出:「近世禪者之病,在絕無正知見,非在多知見。」

正因爲學佛人「崇禪宗、輕淨土」,淨土宗祖師以通宗門教下加上證悟者的身份弘揚淨土,才能有效糾正「念佛求生淨土是是教理不通,證悟無望的愚夫愚婦才選擇的法門」的錯誤觀念(從正覺同修會的現象來看,「崇禪宗、輕淨土」到了今日還是非常普遍、深入人心的錯誤觀念)。

徹悟禪師與前面介紹的幾位淨土宗祖師一樣,自幼聰慧過人,通曉世間學問,出家修行之後教理嫺熟,被印證開悟,曾經是廣弘禪宗、名震四方的大禪師。其後就像其他轉修淨土的祖師,發現自己雖然修證過人,卻不足以面對身體疾病(病痛尚且引發煩惱,臨終面對四大分離的痛苦,又怎麽可能不生煩惱,保住人身?);又看到文殊、普賢、馬鳴、龍樹等大菩薩都求生淨土,於是轉修淨土法門,一心念佛。

淨土宗歷代祖師,以及弘揚淨土的其他宗派的祖師,譬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和四明知禮大師、譬如法眼宗的永明延壽大師,他們對於淨土法門的認知和説法完全一致。唐、宋之後的祖師,更是一再指出禪宗的流弊,尤其是荒廢戒律、空腹高心、知見錯誤、狂禪者比比皆是的情況,所以更是勸説末法修行人專修淨土法門。至於佛教正覺同修會,蕭平實與其弟子從未完整介紹淨土祖師的著作(最多是斷章取義、去頭摘尾來證明自己的正確),他們的觀點與淨土宗歷代祖師的説法差別非常大,譬如淨土宗祖師全體推薦持名念佛為修行方法,蕭平實則認爲“無相念佛”比“持名念佛”更容易、更直接;又譬如祖師全體勸諫末法修行人遵循佛説求生淨土,蕭平實對弟子宣導要留在末法時代護持正法。

究竟歷代祖師的話可信可靠,還是蕭平實的認知才是正確的?

弘揚淨土的歷代祖師中,有多位如同徹悟禪師,因病痛發現自己的證量抵不過病苦引發的煩惱,於是從禪宗轉入淨土,一心念佛,最後預知時至,臨終出現各種瑞相。蕭平實與他所印證的“證悟聖人”,持戒的嚴謹、佛法的證量,難道勝過歷代這些祖師大德?加入過正覺同修會的人都見識過“正覺開悟菩薩”的品性,他們煩惱執著深重,平日就無事生非,互相猜忌,搞到一個小小團體鷄飛狗跳,是非不斷,到了身患惡疾和臨終之時,真的能夠不起煩惱,保住人身?還能夠“正知入胎”,來世獲得人身以及更好的福報?

正覺同修會的“開悟菩薩”最擅長自我吹噓,將小小境界體驗誇大其詞,可是他們所吹噓的什麽托夢、境界、感應等等,都是自己說自己有的“個人宗教體驗”,他人無法檢驗、無法觀察;但是非常確定的是,至今沒有“正覺開悟菩薩”做到預知時至,臨終出現瑞相,也沒有人像祖師一樣,燒出舍利子或是死後肉身不壞。不過這當然不妨礙他們自認證量高强,也不妨礙他們隨便否定祖師沒開悟,譬如否定憨山大師所悟是意識境界!】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1) 人氣()

省庵大師《西方發願文注》白話版

佛像.jpg

【編按:被尊為中國淨土宗第八代祖師的蓮池大師,著有《西方發願文》一篇,是許多淨土修行人每日讀誦的發願文。本文分享淨土宗第十代祖師省庵大師為《西方發願文》所造注解的白話語譯版。

先恭錄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我今發願願往生,惟願慈悲哀攝受。

弟子眾等,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淨德難成。今於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

我及眾生,曠劫至今,迷本淨心,縱貪瞋癡,染穢三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

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憫我,當加被我。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

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如入禪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讚歎,發菩提心。

我於爾時,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花中,花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痛斥狂禪,指歸淨土

佛像.jpg

原文鏈接:http://www.fodizi.tw/fojiaozhishi/2420.html

淨宗十一祖省庵大師

省庵大師(公元16861734年),清代僧,諱實賢,字思齊,號省庵。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大師自小就不吃葷腥,少年時便有出塵的志向。父親早亡,母親張氏知兒子宿具善根,便命其出家修道。七歲時,大師禮清涼庵僧容選為師。大師聰慧俊彥,經典過目不忘。十五歲剃度受戒,兼通世典,吟詩書法俱精,然並未頃刻忘懷生死大事。

有一天,大師到普仁寺,見一僧人仆地而死,大師瞿然悟世無常,修持益加精進,嚴持戒律,不離衣缽,日止一食,肋不貼席,終生不懈。

後雲遊參學,庚寅年(公元1710年)二十四歲時依渠成法師與紹曇法師聽教,晝夜研窮方等經典。越三年,三觀十乘之旨,性相之學,無不通貫。紹曇法師傳大師靈峰四世天台正宗。

甲午年(公元1714年)二十八歲,叩靈鷲和尚於崇福,參「念佛是誰」話頭,功夫綿密,凡歷四月,恍然契悟,說:「我夢醒矣!」自那以後,應機無礙,才辯縱橫。靈鷲和尚欲付以衣拂,大師不受,辭去。

後於真寂寺閉關,日閱三藏梵筴,夜夕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三年期滿,寺眾恭請大師講《法華經》,大師陞座開演,辭義猶如河懸泉湧,沛然莫御。自此,化緣日盛。

己亥春(公元1719年),詣四明阿育王山瞻禮舍利,先後五次燃指香供佛。每年佛涅槃日,講演《遺教經》與《佛說阿彌陀經》,開示是心是佛的奧旨。三根普攝,法化洋溢。江浙一帶的四眾弟子,傾心歸仰,歷有十年。法筵之盛況,勝過諸方。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2) 人氣()

行策截流大師《淨土警語》白話版摘錄

佛像.jpg

作者:常念彌陀

行策截流大師著

【編按:「念覺佛學網」上刊載的行策截流大師《淨土警語》新白話版,内容順序與CBETA收錄的《淨土警語》的目次略有不同。CBETA的目次為:勸發真信、申勸、又申勸、起三年長期示眾、起精進七期示眾、料柬法門、九品略辯、示夏子彝居士、示丁耕野居士、柬顧兆禎居士、答顧兆禎居士、名字說與金水若居士、首楞嚴經勢至圓通章、旅三字說、觀佛毫相法。本文只摘錄其中幾篇,有興趣閲讀全文的讀者請點閱以下鏈接:

原文鏈接:

截流大師淨土警語新白話版1—— https://nianjue.org/article/54/536273.html

截流大師淨土警語新白話版2—— https://nianjue.org/article/54/536531.html

截流大師淨土警語新白話版3—— https://nianjue.org/article/54/536666.html

截流大師淨土警語新白話版4—— https://nianjue.org/article/54/537022.html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7) 人氣()

大安法師: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佛像.jpg

大安法師

2022/09/15

原文鏈接:http://www.fodizi.tw/qt/daanfashi/26193.html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這個判言來自蕅益大師。《阿彌陀經》中,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讚歎釋迦牟尼佛“二難”,釋迦牟尼佛自己也認可是很難——“是為甚難”,《彌陀要解》對這段經文的這種詮釋,蕅益大師真的抓到了核心。不僅僅是一個讚歎而已,這里面包含著深刻的含義,透過這個二難來表達,離開念佛法門,一切眾生不能度脫三界的苦海。通過五種濁惡的情態,跟念佛的五種不同的特質,一一相應地去觀照,非常精闢。

首先,從劫濁來看。劫濁是對五濁總的概括,是指一切濁惡之法聚會之時。“劫”是時間概念,所有的濁法在此時期會集。這個時代的觀念是顛倒的,人心是險惡的,眾生煩惱是很重的。生態問題、環境問題、戰爭問題、瘟疫問題、自然災害問題,全都會聚集在這麼一個時代。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對於我們是有影響的。這個時代都在追求功利,有多少能超越這個功利的?這個時代都為這種慾望所驅趕,誰能夠少欲?由於這個時代的種種價值觀、生活方式、慾海狂濤,你就被種種的苦難所逼迫。

投生於這個劫濁的時代,亦是吾人業力使然。人壽減到兩萬歲時(迦葉佛出世時),開始進入五濁惡世。釋迦牟尼佛是人壽百歲之時來此世間示現作佛的。現在又過去了兩千多年,到現代人壽平均七十來歲,此時的濁惡情狀又比釋尊住世時深重了許多。可見吾人是受重業牽引才在這個時空點投生於人道。在此劫濁,按通途佛法,若欲出離三界,那就必須要消除惑業。惑業就是見思惑,一定要斷了見思惑,才能夠離開五濁惡世。如果按這個標準,我等凡夫基本上是絕望的。

幸好淨土法門有帶業往生的特點,才帶來了令吾人橫超三界的希望。是故在此劫濁當中,“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正是淨土法門帶惑業橫超的特點決定了對治劫濁的奇特超越性。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0) 人氣()

淨土宗第十祖行策截流大師:末世行人往生淨土者少,皆因信願不專

佛像.jpg

蓮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師

2019/10/07

大師生平

行策大師(公元16281682年),諱行策,字截流,俗姓蔣。父名全昌,是江蘇宜興有名的儒門老匠,與憨山老人德清法師為方外之交。憨山老人圓寂後3年,即明朝天啟6年的一個晚上,蔣全昌夢見憨山老人進門,夢醒即生了兒子,因而為大師起名夢憨。

行策大師生長於書香門第,自幼飽讀佛典儒書,少時即顯其過人之處,喜好獨處思維。大師長大之後,父母相繼去世。大師從此有了出世的念頭。到二十三歲那年,大師到武林理安寺,在箸庵問公座下出家。從此五年之內,脅不沾席,晝夜不臥,刻苦精修,終於頓悟佛法淵源。

【編按:形策大師天資聰慧過人,按上述記載,乃是憨山大師再世。青年時代即出家一心專修佛法,以這種資質與精進,也要日夜刻苦修行,五年之中晝夜不臥,才能頓悟。正覺同修會的「明心菩薩」竟然讀完兩年半禪淨班,每天一個小時無相拜佛就能開悟?佛弟子千萬不要相信末法時代有這種「快速開悟」的好事,我們在正覺的「開悟」,什麽知見功夫都是假的,戒定慧也不重要,你有沒有每日念佛沒人記錄,你有沒有捐錢、有沒有為正覺做義工,記錄得清清楚楚!正覺同修會書裏面説的那些開悟條件,都是唬弄老百姓的,真正重要的只有一件事:你能爲蕭平實的「弘法事業」貢獻多少資源、帶來多少利益。大筆捐獻的金主只要混過禪淨班,蕭平實一定讓你開悟、放水送你開悟。認爲開悟很容易,想買(假)開悟,請去佛教正覺同修會!】

問公坐化之後,大師遷居報國寺。遇到同參僧人息庵瑛師勸大師修行淨業;又遇到錢塘樵石法師,引導大師閱讀天台宗教義。此後他們同入淨室,修行法華三昧,使宿世的智慧頓然通達,窮徹佛法的精髓。

清朝康熙三年,大師在杭州法華山西溪河中的小島上結庵,專修淨業,併命名自己居住的地方為「蓮庵」。康熙九年,大師遷居虞山普仁寺,倡興蓮社,倡導淨宗,信從者日眾,出家在家的佛門弟子,都尊大師為修行導師。大師曾發起一次長達三年的佛七,行持唯一一句名號,唯專唯勤,風範後學,功德無量。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0) 人氣()

淨土宗第九祖蕅益大師:持名一法,方便中之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佛像.jpg

【編按:以下摘錄幾篇蕅益大師的簡介,蕅益大師是前文介紹的《占察善惡業報經疏》的作者,他編撰的《淨土十要》是淨土宗重要文獻的輯要:第一要,蕅益《彌陀要解》;第二要,宋代遵式《往生淨土懺願儀》和《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第三要,成時《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和《受持佛說阿彌陀佛經行願儀》;第四要,隋代智顗《淨土十疑論》;第五要,唐代飛錫《念佛三昧寶王論》;第六要,元代天如維則《淨土或問》;第七要,《西齋淨土詩》;第八要,明初妙葉《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第九要,明代幽溪《淨土生無生論》;第十要,袁宏道《西方合論》。

《淨土十要》收錄歷代淨土宗祖師的著作精華,其中論述的佛法妙義,是淨土修行者必讀的内容,對學習通途佛法的佛弟子也有廣大助益。】

*********

9、淨宗九祖蕅益大師

蕅益大師(公元15991655年),明代僧,名智旭,號西有,別號八不道人。大師七歲即茹素,十二歲讀儒書,以傳千古聖學為己任,誓滅佛老二教。開葷酒,作《闢佛論》數十篇。十七歲時閱讀蓮池大師的《自知錄序》與《竹窗隨筆》,幡然認識到以前的錯謬,將所著的《闢佛論》付之一炬。

二十歲,批註《論語》,注至「天下歸仁」文句時,不能下筆,廢寢忘餐三晝夜,大悟孔顏心法。其年冬,父親亡故,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發出世心,每日持誦佛名,盡焚文稿二千餘篇。

二十三歲時,聽一法師講《首楞嚴經》中的「世界在空,空生大覺」,心生疑團:為何有這樣的大覺,竟如此推崇空界?悶絕無措,自感昏沉散亂頗重,功夫不能相續,遂於佛像前發四十八願,決意出家,體究大事。

二十四歲時,夢中禮拜憨山大師,懇請上乘佛法。時憨山大師在曹溪,不能往從,乃從憨山大師門人雪嶺法師出家,命名智旭。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1) 人氣()

這五個壞習慣,正在悄悄影響你的修行進度,該改了!

andrew-small-126502-unsplash.jpg

原文鏈接:

  1. https://www.sohu.com/a/608157110_121124387
  2. 微信公衆號:上海玉佛禪寺 2022-11-15   0830 Posted on 上海

 

緣 起

在誦經聽法時

你是否也遇到過以下疑問呢?

在誦經聼法時,

你是否也遇到過以下疑問呢?

在《觀無量壽經》中讀到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淨土宗第八祖蓮池大師: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實念佛

佛像.jpg

蓮池大師一生的示現: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實念佛

http://www.fodizi.tw/qt/qita/24309.html 2020/08/23

萬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雲棲寺丈室內。八十一歲高齡的蓮池大師面西而臥,即將入滅。

早在半月前,大師即已預知時至。當時,杭城內處處都有大師的弟子。他便前往城中,遍告弟子們說:「我要到其他地方去了。」弟子們面面相覷,惘然莫測,並不知道大師要去哪裡。

此時,一抹斜暉從窗戶透射進來,正好籠罩在短榻上的蓮池大師身上,如阿彌陀佛金色的手臂般輕輕撫慰。大師神態安詳,僅口唇微動,似乎在默念著佛號。周圍或跪或站諸多僧俗弟子,對於這樣一位如父母般值得依靠的善知識,他們內心充滿深深的哀痛和不捨之情。因而,個個面色凝重。

不久,門外腳步雜沓,最後一批弟子加入進來,人數的驟然增加,讓本就不大的房間,顯得更加水泄不通。

室內的眾人全都屏息凝氣,恭敬肅立,似乎等待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發生。

看看人到得差不多了,排首的一位弟子上前問訊後胡跪合掌,開口請求道:「和尚,惟願慈悲,哀憫我等,久住世間!」旁邊圍繞著的弟子一起跪下,懇切和道:「和尚,惟願慈悲,哀憫我等,久住世間!」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9) 人氣()

大安法師:聞到淨土法門而不能信受——非愚即狂

e11d779fd44fcd626df34daf7c6bdc52.jpg

大安法師 2022/02/01

原文鏈接:http://www.fodizi.tw/qt/daanfashi/25887.html

編按:這篇文章説的「不能信受」,包含「信解受持」的意思,若有真信,必然精進念佛,如說修行,無有放逸懈怠,净土宗歷代祖師就是最好的例子。自稱信而不受持——不如說修行,執持佛號——同樣是「不能信受」。聽聞净土法門,有堅決不信的人,有自以爲信的人,也有深信不疑的人。祖師說能夠深信不疑、聽到阿彌陀佛名號,就精進不懈、一往情深地持念阿彌陀佛聖號,唯有「上智下愚」。「上智下愚」是極少數,「上智」因深達教理,因有證而得深信,「下愚」雖愚於佛理,但因宿世深厚善根對佛所説不生疑惑。大部分人都卡在中間,不是上智也不是下愚,雖不抗拒排斥净土法門(標題中「非愚即狂」者,指不信阿彌陀佛净土之人),但是信得不深不足不堅定,那就要靠讀經除惑,念佛除障,培植信力。】

 

世間人對淨土法門常常會小看,認為是淺近之法。怎麼概定它的特質?印光大師開宗明義,非常高屋建瓴地界定淨土法門的勝妙: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極樂淨土這個法門,乃是十方恆河沙諸佛普度九法界眾生的切要之大道。

意思就說,十方諸佛離這一法就很難實施普度眾生的本懷。九法界眾生快速圓證佛果的奇妙法門,暗含著九法界眾生離這一法就上難於圓成佛道。這就把淨土法門的勝妙特質推到極致了。

諸多的大乘經典都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開啟淨土法門的精要、切要和心要。就像蕅益大師所說,這個法門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都不越出這個法門之外,有這麼一個要義在裡面。

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淨土的根本經典有「三經」,就是《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這就稱為淨土根本所依三經。以後再加上《普賢行願品》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形成淨土五經的格局了。淨土三經就專門來闡明淨土法門的事相、理體、深奧微妙的道理,這就是「專明其致」。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6) 人氣()

淨土宗七祖省常大師——念佛精進不懈,重現廬山白蓮社盛況

佛像.jpg

省常大師(公元959~1020年),宋代僧。七歲出家,十七歲受具足戒,戒行謹嚴大師的德業主要體現在自利成就與啟建結社念佛。

大師欽慕廬山白蓮社之遺風,於西湖邊結白蓮社,專修淨業,後易名為淨行社,蓋取華嚴經淨行品之意。有一百二十位公卿顯貴參加,皆稱淨行社弟子。淨行社還有八十比丘,一千大眾,念佛精進不懈,往昔廬山白蓮社之盛況於是再現。

大師嚴持戒律,才辯勝人,刺血書寫《華嚴淨行品》。每書一字,三拜三圍繞,三稱佛名,刊行千卷,分施千人。以念佛法門自行化他,數十年如一日。

天禧四年正月十二日,於寺中端坐念佛,有頃,厲聲唱:「佛來了!」隨之而化。當時在場的信眾見到地面呈金色,良久方退,享年六十二歲。弟子奉全身建塔於鳥窠禪師之側,世稱錢塘白蓮社主,又號昭慶圓淨法師。

原文鏈接:http://www.fodizi.tw/fojiaogushi/23296.html

 

附錄:

《淨土聖賢錄》卷3: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永明延壽大師在《萬善同歸集》中針對稱名念佛與極樂淨土的開示

佛像.jpg

前文介紹的祖師,除了慧遠與曇鸞,都生於隋唐二朝。唐代是中國佛教最鼎盛的時期,八宗共弘,高僧輩出,唐朝歷代君主禮遇僧衆、提倡佛教,但寺廟擴張、僧衆人數激增、而僧衆享有各種「特殊待遇」,也衍生各種社會問題。會昌二年,唐武宗開始出台「滅佛政策」,僧尼還俗,寺廟廢棄,佛教典籍大量散佚。永明延壽大師生於唐末五代時期,當時天台、華嚴、法相等宗已經逐漸息微,只剩下提倡頓悟的禪宗與强調往生的淨土依然盛行。

禪宗主張通過自力明見心性,淨土宗主張仰賴佛力求生極樂。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直有學佛人誤解禪淨有別、尊禪貶淨的觀念。永明延壽大師是禪宗「五葉之一」的法眼宗第三代祖師,他以宗門大師的身份,針對學人對禪淨二宗的誤解,撰寫《萬善同歸集》,統一理悟實修、真俗二諦,融通「唯心淨土」與「彌陀淨土」,闡述理事圓融無礙,佛弟子應理事雙修,糾正禪門執理廢事、不重實修、廢弛戒律的「禪病」。[《萬善同歸集》内容豐富,這篇文章只摘錄與淨土法門有關的部分文字,文末附上星雲法師網站上的《萬善同歸集》簡介,讀者亦可參考法宣法師和大安法師的講解(YouTube視頻可以搜尋到)。]

永明大師《萬善同歸集》中針對淨土法門的開示,與歷代淨土宗祖師的主張完全一致:

1. 持名念佛功德不可思議——永明延壽大師自己每日稱念佛名十萬聲;

2. 指出音聲即是實相,不需消除音聲才能與實相相應;

3. 念佛求生淨土,必須精勤不懈,一心求解脫三界,否則臨終必被業障阻礙;

4. 現在是五濁惡世,凡夫唯有通過淨土一門可以出離輪回;

5. 初心菩薩應求生淨土,隨佛修行,如嬰兒不可離開母親,離開母親則無法存活。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