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法相的學習方法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6063628
[編按:分享本文是因爲作者用了幾個很具體的例子,指出讀經論望文生義、隨便斷句造成的誤讀。]
談方法,往往沒有太大意思。 一個人知道的方法,基本上別人也知道。 假如你知道一些方法,別人又不太知道,那說明這些方法對別人沒什麼用。 談得讓別人覺得似乎有用,往往倒是誤導。 視頻號上有人教炒菜,一口東北腔,菜挺好看,一邊炒一邊請觀眾給個讚,往往十萬加讚,但你就是關注了,也不會那樣炒菜,因為太麻煩,比如蘋果裡面燉雞蛋,就是學會了,日常也用不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有那麼多閑工夫去這樣一日三餐。 真做了出來,味道也不一定好。 但對拍視頻號來說,好看比好吃重要得多。 這種方法,也許最大的效果不是自己做飯而是拍短視頻。 人們日常吃的,主要還是番茄炒蛋、辣椒炒肉這些。
學習法相,而把所瞭解的方法介紹給大家,也難免有近乎美食博主的嫌疑。但還是想偶爾聊聊方法論,因為談具體的晦澀問題更加對讀者沒説明,談方法,至少看上去可能會有一點説明。方法,首先是教訓的總結,其次才是經驗的總結。人們學一樣東西,如果能避開坑,就不用談別的經驗了。 方法論的文章也許還有個潛在效果,能讓對該話題興趣不大的人也有觸類旁通的啟發。
法相,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我不覺得它比高中程度的數學、物理難多少。 數學、物理學得很好的人多的是,法相學得很好的人寥寥。阿毗曇傳入中國,連慧遠大師這樣聰明的人,都會在最基本的問題上出現誤解。 這絕不是慧遠大師的問題,而是學術資源的問題。 經過真諦三藏,尤其是到玄奘大師系統傳來法相典籍後,學術資源的制約可以說大體解除了。然而,法相學在中國還是很快衰落。 我想,是環境和學科本身的問題。
學法相和學語言有點像。小孩出生在一個地方,或者很小的時候移居過去,很容易精通當地方言,成年之後再學,就事倍功半。
法相難,並不是其中道理多麼複雜晦澀,而是難在它和日常通用語言體系的混雜,這就難免導致許多誤解與附會。我們學數學、物理,到一定程度后,很快需要藉助方程、公式,而不是用純文字來描述。文字雖然必要,但它是輔助性的,另有符號、變數、規則等,構成學科的基礎。試想,如果高中物理課本上不出現任何字母,就連數位也是「一二三」的方塊字,能把高中物理學透就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