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意篇 (1) : 大乘經論中的「密意、秘密」是指蕭平實的「開悟密意」?
01 簡介
蕭平實界定的「明心密意」是找到阿賴耶識的所在和功能,又稱為大乘真見道、證真如、證本來自性清凈涅槃、證得般若總相智。
他所謂的「密意」是一個不能告知他人的秘密。
大乘經論裡面的「密意」一詞到底指什麼? 是不是蕭平實所說的「開悟秘密」?
二乘經論裡面,沒有「密意」,不論證初果還是四果,佛陀解說四聖諦、十二因緣法的解脫原理之後,修行人都是「自知自作證」的。
那大乘經論中的「密意」一詞是什麼意思?
大乘經論裡面出現「秘密」、「密意」的語境,不會與阿賴耶識的所在或功能相關。
總結的說,經論裡面「秘密」、「密意」,不是我們一般日常用語所說的「秘密」——一個不能告訴你的內容。
佛經裡面的「密意」,可以有多重意涵,簡單總結的話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佛講述的義理境界,對凡夫來説艱澀、難解、無法想象;
2. 沒有展開詳細闡述的內容 (不展開詳細說,是因爲對某種根器的人不需要用這種方式解説)
以上兩者,都不是指開悟或大乘見道有一個不能說給你聽的秘密。
02. 「密意」= 凡夫難以理解的義理或境界
被蕭導師長期洗腦後,看到「密意」兩個字就會不假思索對號入座,認定是指正覺的「阿賴耶識密意」。
以下經文裡面的「密意」、「秘密」意涵與阿賴耶識無關,指佛陀整體的法教或境界,或是其難解難信的特質:
《央掘魔羅經》卷4:「「復次,菩薩成就八相,非為新學。何等為八? 一者善知佛說魔說差別,二者恭敬知經者,三者知律非律差別二隱覆,四者善知如來隱覆之說,五者知如來秘密,六者善知隨順世聞事,七者善知如來常恒不變,八者善知菩薩惡非惡事,善知時方自能。菩薩成就如是八相,非為新學。 」(CBETA 2019.Q4, T02, no. 120, p. 539a2-8)
《央掘魔羅經》卷3:「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安立一切諸天世人,令住如來希有秘密故,生希有身。 」(CBETA 2019.Q4, T02, no. 120, p. 536b13-15)
《央掘魔羅經》卷4:「如來人中大龍象王,隱覆言教祕密說耳,聲聞緣覺皆所不堪,唯佛與佛乃能堪任。 」(CBETA 2019.Q4, T02, no. 120, p. 543a14-16)
《十住經》卷4〈9 妙善地〉:「諸菩薩隨順, 無量深智力,第一最微妙, 一切世難知,利益眾生者,能至第九地, 得入於諸佛, 秘密之藏處。 」(CBETA 2019.Q4, T10, no. 286, p. 526c14-17)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我開大智方便教,引入三空解脫門,如來意趣莫能量,唯佛能知真秘密。 」(CBETA 2019.Q4, T03, no. 159, p. 301b17-18)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爾時世尊,復以一切如來能調伏相,為諸菩薩說能調能攝一切眾生秘密智藏實相般若波羅蜜法門。 」(CBETA 2019.Q4, T08, no. 240, p. 777b20-22)
《大法鼓經》卷1:「佛告阿難:「此經典者,是諸如來秘密法藏,甚深微妙,難解難信。是故,阿難! 不應說言:『一切善來。 』」(CBETA 2019.Q4, T09, no. 270, p. 291a13-15)
《大寶積經》卷85:「復有四法不如理心應當捨離。云何為四? 一者於諸生死有所怖畏,二者於所修行不生信受,三者於秘密教不求勝解,四者於諸善根而不修習。 」(CBETA 2019.Q4, T11, no. 310, p. 490c8-11)
《大般涅槃經》卷15〈8 梵行品〉:「佛告迦葉:「善男子! 諸佛如來為諸眾生所宣法要,其言秘密,難可了知。或為眾生說一因緣。如說何等為一因緣? 所謂一切有為之法。善男子! 或說二種:因之與果。 或說三種:煩惱、業、苦。或說四種:無明、諸行、生與老死。 」(CBETA 2019.Q4, T12, no. 374, p. 452c20-25)
《瑜伽師地論》卷51:「問如世尊言。唯當於心深善勇猛如理觀察。念住中說。要當於身住身循觀乃至於法住法循觀。此何密意。答為顯四念住唯觀察心故。謂觀心執受觀心領納觀心了別觀心染凈。唯為觀察心所執受心所領納心了別境心染淨故。說四念住。 」(CBETA 2019.Q4, T30, no. 1579, p. 582c19-25)
《瑜伽師地論》卷66:「然佛世尊但立三種根本煩惱。謂貪瞋癡。依此密意佛世尊說。應觀樂受是眾苦法。應觀苦受猶如毒箭。應觀不苦不樂受性是無常有壞滅法。若能如實觀無常性。漸次能斷一切顛倒。 」(CBETA 2019.Q4, T30, no. 1579, p. 663c17-20)
《說無垢稱經》卷3〈5 問疾品〉:「菩薩如是為諸有情處在生死能無疲厭,不為愛見纏繞其心; 以無愛見纏繞心故,即於生死無有系縛; 以於生死無系縛故,即得解脫; 以於生死得解脫故,即便有力宣說妙法,令諸有情遠離系縛、證得解脫。世尊依此密意說言:若自有縛,能解他縛無有是處; 若自解縛,能解他縛斯有是處。』是故,菩薩應求解脫,離諸系縛。」(CBETA 2019.Q4, T14, no. 476, p. 569a9-17)
03 《大般若經》裡面的「密意」
玄奘翻譯的《大般若經》中,「密意」指沒有直接了當說明的內容: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7:「善現! 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故如來密意而說筏喻法門。 諸有智者法尚應斷,何況非法! 」」(CBETA 2019.Q4, T07, no. 220, p. 980c26-28)
「筏喻」是一個譬喻,是說修行的法門不是我們應該執著的對象,解脫(上岸)之後就應該捨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這個道理因為是用譬喻解釋,所以稱為「密意」。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94:「「又,善勇猛! 若諸菩薩不見菩提有遠有近,當知彼近無上菩提,亦名真發菩提心者。我依此義密意說言:若能自知無二相者,彼如實知一切佛法。所以者何? 彼能證會我及有情俱無自性,即能遍知諸法無二,由能遍知諸法無二,定能了達我及有情與一切法,皆以無性而為自性,理無差別。 若能了知諸法無二,即能了知一切佛法; 若能遍知諸法無二,即能遍知一切佛法。 若能遍知我,即遍知三界。 」(CBETA 2019.Q4, T07, no. 220, p. 1072a9-18)
上面的「密意」指簡略的、不容易理解的義理。
04. 唯識系《攝大乘論》對「秘密」一詞的界定
再看唯識系無著菩薩造的《攝大乘論》對「秘密」的四種分類:
《攝大乘論本》卷2:「四秘密者: 一、令入秘密,謂聲聞乘中或大乘中,依世俗諦理說有補特伽羅及有諸法自性差別。 二、相秘密,謂於是處說諸法相顯三自性。 三、對治秘密,謂於是處說行對治八萬四千。四、轉變秘密,謂於是處以其別義,諸言諸字即顯別義。 」(CBETA 2019.Q4, T31, no. 1594, p. 141a27-b3)
1.令入秘密:比如從世俗諦的角度說有「眾生」和現象上的差別,是為了令修行人悟入無我、無自性的道理
2.相秘密:比如用「三自性」形容諸法的「法相」,目的當然也是令修行人悟入實相
3.對治秘密:對治煩惱的各種法門
4.轉變秘密:有些名詞涵義與字面不同
這四種秘密,都不是我們一般日常用語裡面所說的「不能告訴他人的內容」,指沒有展開詳細說明闡述的道理或境界,與阿賴耶識沒有關係。
05. 總結
這一篇是大乘經論「密意」一詞的概覽。
上面舉出的經文,說明經論裡面「密意」、「秘密」意涵多重,而且這些意涵與我們日常用語的「秘密」有別。
這些例子說明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佛經的遣詞用字,有些表面看起來很通俗,但是往往是專業術語,有其特定的涵義,如果不經查證就按照日常用語來意會理解,很容易誤讀錯解經論的內容。
這是閱讀佛經需要特別注意之處。
下一篇繼續討論「密意」的定義,但是將焦點集中在唯識學的《解深密經》上,因為《解深密經》裡面的「密意」一詞,與大乘見道、證真如、勝義諦、圓成實性、阿賴耶識這些概念有最直接的關係。
2020-04-18 首發于知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