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我的菩提路》系列 (9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的菩提路》(五之三十六):張志成——爲什麽《宗鏡錄》說「然第八識無別自體,但是真心」?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真心、真如是「理」或「性」,第八識是「事」或「相」

【琅琊閣】上一篇我們討論過永明延壽禪師對《楞嚴經》「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的解説,這一篇文章繼續討論第八識是不是真心這個問題。

真心、妄心」這對名詞出現在心性如來藏經論以及禪宗文獻,不見於印度佛教的般若中觀經論和唯識經論。正覺同修會經常引用一句話為【第八識 = 真心】佐證:「然第八識無別自體,但是真心」。

「然第八識無別自體,但是真心」這句話出自唐代圭峯宗密禪師的《禪源諸詮集都序敘》,後世注疏經常引用,比如永明延壽禪師的《宗鏡錄》也有引用這句話。

這句話對於理解如來藏經論的人來説意思很簡單:有生滅「相」第八識以無生滅的真心如來藏為「」。

用譬喻來説,真心如來藏是平靜大海,第八識是被無明風吹起的海浪波濤,海浪只是「相」,海水才是「體」。海浪就是我們凡夫目前的狀態,生滅相是凡夫的錯覺,修行是要看清無生滅相的如來藏(海水)才是真相。

【張志成】:禪宗文獻裏面所證的「真心」被正覺同修會蕭平實解讀為一個與其他法對立的真實法——【真心 = 第八識、妄心 = 七轉識】,開悟見道變成要用意識找一個真實的、能持身的第八識如來藏真心。初學者聽到這個説法會覺得很有道理,因爲禪宗文獻說「明其本心」,這種表達方式確實可以被誤解為「在一切法裏面找到一個心」。

「真心」是證悟的目標,雖然不同體系鋪陳的理論架構和用詞有差別,但是對證悟目標,也就是「勝義諦、第一義諦」的敘述必然是一致的。因此,要正確理解然第八識無別自體,但是真心」,還是應該回到前面討論過的印度佛教經論對「勝義諦、第一義諦」的敘述。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8) 人氣()

《我的菩提路》(十二):離開正覺,佛道雖遠必達

0_eb34f9928a.gif

【編按:本文標題中的“正覺”二字指台灣佛教正覺同修會】

琅琊閣師兄:

見信好。

我2012年進入正覺同修會,在正覺八年多,一直是基層學員,正覺同修會在內地的各種學習班一直開辦不順利,故而我並沒有機會完整地上完禪淨班。2018年我參加了內地的玄奘文化班,之後本有機會參加大同的班級,但是因為個人事務和家庭原因,最終沒有去成。

也許在其他同修眼中,我這樣的老學員一直沒有機會上課,更沒有機會上禪三,義工也一直做底層,跟我同時進正覺同修會的人,甚至比我晚進來的人後來都做了不同層級的領導,而我如此這麼多年顯得很是窩囊,不過也因為這樣,我見到了更加真實的各層領導和學員的狀態。

我們在高處時,看不到每個人的多面性,而我們在低處時,才能真正看到人性。

近一年來,正覺封鎖基層學員的視聽,大家表面上遵守紀律,但私下也都偷偷看知乎甚至翻牆看痞客邦,有懷疑的要麼沉默,要麼找藉口請假慢慢淡出。

我本也可以悄悄離開,但面對這樣一個扭曲而顛倒的組織,任何一個有良知的普通人都不會默不作聲地姑息,更何況一個以追求真理為後半生志向的佛弟子?我雖人微言輕,但也同樣不忍眾生苦,希望我說出來的經歷,能讓依然逃避事實,或者猶豫不決的同修們有所借鑒和參考。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8)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三十五):張志成——蕭平實對《楞嚴經》「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的錯解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 前文總結

【琅琊閣】:前面幾篇文章將中國佛教最重視的幾部心性如來藏經論做了一個綱要性綜述,這裏再次總結重點:

1. 如來藏經論的「如來藏藏識、藏識、阿賴耶識」代表的是凡夫「迷」的狀態,所以是要被轉變、被清淨的對象,不是證悟的目標;

2. 如來藏經論的「如來藏藏識、藏識、阿賴耶識」不是入地前的菩薩能夠觀察的對象:

《楞伽經》:〔魏譯〕大慧。如是微細阿黎耶識行。惟除佛如來入地諸菩薩摩訶薩】。諸餘聲聞辟支佛外道脩行者不能知故。入三昧智力亦不能覺。

3. 如來藏經論的修行原理:去除「客塵煩惱、無明、虛僞習氣、妄念、惡慧」,如來法身顯現

4. 修行所觀察的對象:對象是一切法,不是某一法,也不是幻想一切法都是某一法所生

5. 修證的目標:二無我、法無我、覺、如來法身、真如、如來藏、如來藏心、第一義諦、圓成實性。。。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1)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三十四):張志成——蕭平實對《密嚴經》「藏即賴耶識」的錯解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大乘密嚴經》與《起信論》、《楞伽經》的關係

【琅琊閣】:這一篇文章繼續討論蕭平實對心性如來藏經論的錯解。這一篇的焦點是正覺同修會經常引用來證明「阿賴耶識 = 如來藏」的《密嚴經》經文:

「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

前面分析過《楞伽經》和《起信論》的修行原理,《密嚴經》與《楞伽經》、《起信論》的論述有別,修行原理一致,可以説只是將《楞伽經》的「如來藏藏識」直接用「阿賴耶識」代替。

【張志成】:《密嚴經》中「阿賴耶識」的定義類似《起信論》「生滅門」中的阿賴耶識,只是《起信論》以「海、波浪」為譬喻,《密嚴經》以「瀑流、波浪」為譬喻:

《大乘密嚴經》卷12 妙身生品〉:仁主!世間眾生習氣覆心生種種戲論,意與意識及餘諸識相續而轉,五法、三性、二種無我恒共相應。譬如瀑流為風所擊起諸波浪,浪起相尋而流不息;阿賴耶識在於世間亦復如是,無始習氣猶如瀑流,為境界風之所飄動,起諸識浪恒無斷絕。仁主!是八種心,雖無如是若干體異,而隨緣漸起或一時生[1]

《起信論》的說法是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寂靜海因無明風所鼓動,轉成生滅的波浪變動的阿賴耶識,然後說「阿賴耶識與如來藏不一不異」。《密嚴經》的修行原理與《楞伽經》、《起信論》沒有分別,如來藏的本質是無垢智、真心,但凡夫無始以來有無明習氣存在,所以如來藏真心從未顯現,而是以雜染的阿賴耶識妄心顯現。必須經由修行去除雜染、習氣,阿賴耶識才會「恢復」為如來藏真心、無垢智。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2) 人氣()

《我的菩提路》(第十一篇之四):前正覺同修會助教老師胡惠玲的「正覺經歷」

0_eb34f9928a.gif

編按:這篇文章的編號是「第十一篇之四」,因爲胡老師是第十一位寫這個系列的前正覺學員,這是她個人所寫的第四篇文章,也是最後一篇。

08. 密意是一個標準答案?

【琅琊閣】:有些學員會不理解:爲什麽當初被印證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懷疑自己的開悟有問題?

【胡惠玲】:這個問題我最初也不理解,也問過其他人:爲什麽會有人退轉?如果是你自己的親身體驗,你怎麽可能否定它?

在這段日子裡,我仔細從新審視我在正覺這些年的修行過程,我在禪淨班時是完全依照親教師的教導去拜佛和看書。收到通知獲錄取禪三,禪三在十天前差不多是閉關狀態,每天拜佛六小時,其餘時間就是看書,看筆記,經行,參禪,我知道自己沒有佛法基礎,又求悟心切,所以加倍努力。

當時上禪三的時候,我對法義的了解都是圍繞著如何去找如來藏,親教師都說看導師寫的書就夠了。導師也曾經說過答案都寫在書裡面,有熱心的「明心菩薩」會提醒我看那幾本書,其實就類似在書中找答案,看到有些特別的字句就去參究,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這是「猜」不是「參」。

【琅琊閣】:您當時怎麽「找如來藏」?

【胡惠玲】:我那時拜佛時一般是30分鐘一拜,試過一小時拜一拜,有輕安的感覺,所以可以拜好幾個小時都不感覺身體疲累。但是其實拜的過程,我一直是在思維如來藏的「密意」,心沒有完全定下來,所以無相拜佛練不出定力,只是訓練我們的心可以安定下來尋找如來藏「密意」。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5) 人氣()

《我的菩提路》(第十一篇之三):前正覺同修會助教老師胡惠玲的「正覺經歷」

andrew-small-126502-unsplash.jpg

編按:這篇文章的編號是「第十一篇之三」,因爲胡老師是第十一位寫這個系列的前正覺學員。

06.  迷信與恐懼

【琅琊閣】:胡老師您在前面提到那件「看神醫」的事情,這件事我有很多感想。第一個感想是,正覺同修會的幹部和老師其實私下經常組團看病,互相介紹神醫、名醫,我沒聼説過誰因此被告發,被要求寫報告解釋;第二,組團看病這件事反應的是很多正覺學員、幹部、老師,因爲做義工積勞成疾,加上會内文化造成的心理壓力——怕做錯、怕得罪人、怕犯戒、怕沒得上禪三等等,健康出問題的人真的很多,所以台灣那位師姐才會主動介紹神醫給大家。

【胡惠玲】:正覺會内很多人身體不好這是一個事實,其實會内很多人身體都有問題,過度操勞,壓力太大,心情不愉快。

我這幾年身體也有一些問題,有病是正常的,令我覺得不正常的是我有病之後看到的人性。我最近幾年有病痛這段時間,有些學員對我很關心,介紹醫生給我,但是也有「明心菩薩」言語中暗示你生病就是你犯了戒、有業障,有人甚至直接對我說:「我看你不會那麽快走的,你的業還沒有消完呢!」

我這些年已經習慣了這種「對待」,聼到這種話已經麻木了,只是覺得一個「明心菩薩」爲何言語如此惡毒?慈悲心在哪裏?正覺會内,如果導師或是親教師生病有意外,就是他們太辛苦、或者是重罪輕報,但是如果有人不喜歡你,你有病就被説成是「犯戒的現世報」。

就像我今天説出我知道的這些事情,肯定有人會將我生病這件事與我退出正覺這件事挂鈎,可能還認定我是一早就謗法、誹謗導師所以有這種報應。

這些年我一直想問:一個菩薩對病人是用這種態度的嗎?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1) 人氣()

《我的菩提路》(第十一篇之二):前正覺同修會助教老師胡惠玲的「正覺經歷」

selective-focus-photography-of-yellow-leaves-1586697.jpg

03. 正覺上位菩薩對基層學員的輕視踐踏

【琅琊閣】:蕭平實在2019年講經時公開說「有極少數同修做義工被菩薩們罵,覺得很難過,只有五、六位左右」,要求大家對「上位菩薩」忍辱。對於蕭平實直接否定正覺同修會有大量霸凌和欺壓學員事件,胡老師您對他的這些言論有什麽想法?

【胡惠玲】:這十年間我在正覺同修會認識到很多可愛善良的學員,也看到很多大陸的學員和只能來香港講堂聽經而未錄取上課的,他們都帶著極大的熱誠學法,對正覺這個團體充滿期待和仰望。

這些年,我看到很多學員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心裏非常難過,感到正覺裏面有權力的人很多都不慈悲。我一直不理解,一個已經開悟、斷我見的人,爲何「習氣」還是那麼重?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讓人難以接受。身在高位的開悟菩薩沒有容人之量,一些行為談吐,讓人咋舌,令初機學人看到所謂的開悟菩薩,對正法失去信心。

【琅琊閣】:可以舉一些實際例子嗎?

【胡惠玲】:我前面提到過香港推廣組接引的事情。每次香港開禪淨新班時,推廣組的義工都會在場接待自己接引的新學員,讓他們安心,因爲推廣組義工都擔心那些資深的開悟義工菩薩」的行為態度會嚇跑新來的人,所以特別不放心,想親自照顧一下。因為我是推廣組的窗口(幹部),也有對講堂反應這個問題,講堂給我的結論是:那些離開的人是不夠福報留在正法道場。

【琅琊閣】:「離開的人是不夠福報留在正法道場」這個説法其實跟2019-12-10蕭平實在講經時候的説法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前者説的是福德不夠,蕭平實説的是你沒有「大智大忍」就無法證悟,所以你要開悟,就「必須安忍於上位菩薩的疾言厲色」。也就是説,如果你離開正覺,你就是1. 不夠福報,2. 不夠智慧,3. 不能忍辱,總之都是你有問題:

「我們必須建立正知見,要學會安忍,這是無上大法,必須有大智大忍之人才能證得,不是小智小忍的人所能學,故必須修學生忍,生忍沒學好,如何學法忍?菩提達摩說:『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因此我們必須安忍於上位菩薩的疾言厲色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0) 人氣()

《我的菩提路》(第十一篇之一):前正覺同修會助教老師胡惠玲的「正覺經歷」

selective-focus-photography-of-yellow-leaves-1586697.jpg

一、學法因緣和明心過程

【琅琊閣】:胡老師,您是怎麽開始學佛的?

【胡惠玲】:我本身是香港人,我在2000年開始接觸佛教。那時想學佛是因爲感到人生很苦而想得解脱。那時是跟一位居士學佛法,她教我們因應不同的業障或病苦而誦不同的經,持咒、練氣功等等。跟了十年,發覺很多疑問都得不到解答,後來她說我們要「明心見性」,那時也不懂「明心見性」是什麼,沒學到什麼真正的佛法。

【琅琊閣】:後來怎麽接觸到台灣的正覺同修會?

【胡惠玲】:後來我讀到蕭平實的《無相念佛》和《心經密意》等書,第一次讀《心經密意》感覺很震撼,一晚上都睡不着,覺得這個法真是好。我聼說正覺同修會有禪淨班,教人開悟明心見性,於是決定從香港去台北報名上課。當年的我為了開悟明心,每週日當天來回從香港飛去台北上課,因為那時候仍要上班,所以都是即日來回。我的家人和身邊的朋友都認為我有些瘋狂。後來因為工作關係,實在沒有時間拜佛看書,大概兩年後我決定退休。

【琅琊閣】:當天坐飛機來回香港台灣上課,一定很勞累,可見您求法心切。

【胡惠玲】:我2010年讀禪淨班,兩年半後結業獲錄取上禪三,連續被錄取4次,2013年破參。我是我那一班最快破參的人。我上禪三有做過「請師代表」,禪三每次都有一個請師和送師的儀式,一人做代表,後面有幾位菩薩跟著。一開始時不知道為什麼我被預先通知要帶縵衣,後來才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請師代表,要有「特別因緣」才可在禪三上做請師代表。

【琅琊閣】:您所謂的「特別因緣」是什麽?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8) 人氣()

前正覺同修會香港講堂助教胡惠玲老師的公開懺悔文

0_eb34f9928a.gif

我是胡惠玲,我於2010年加入台北正覺同修會的禪淨班修學佛法,2013年10月被蕭導師印證為開悟明心、證初果斷我見的七住位大乘勝義僧。

香港講堂是由幾位從香港去台北上課的學員,得到蕭導師的批准而成立的。我的職事是助教老師、香港講堂幹部、香港推廣組窗口和國際推廣組窗口,已於2020年9月辭退所有職務。

我於2013年被蕭平實導師印證開悟明心,現在確認自己沒有二乘斷三縛結證初果以及大乘明心見道(或是禪宗開悟)的證量。今天我在此鄭重向諸佛菩薩公開發露懺悔自己未悟言悟的大妄語罪,懺悔對衆生傳播錯誤佛法知見、以及跟隨正覺同修會誹謗古代和當代祖師大德的惡業。

我曾經在正覺講堂擔任過助教老師、櫃檯義工、推廣窗口等職位,被學員視為「開悟明心」的聖人,獲得他們的尊重和禮遇。對於所有誤導眾生的惡業,我在此公開發露懺悔。懇請與我有緣的人,看到我懇切的公開懺悔文,能生起深切反思自省之心。

我以至誠心祈求佛菩薩加持,願眾生早日醒覺,遠離邪見,迴向正道,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乃至成佛!

阿彌陀佛!

佛弟子 胡惠玲合十

2021-05-25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2)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三十三):張志成——蕭平實歪曲《大乘起信論》,將《起信論》的「阿賴耶識 = 如來藏」、「本覺 = 阿賴耶識見分」

iStock-152254051.jpg

01. 《起信論》的阿賴耶識不等於如來藏

【琅琊閣】:這一篇文章承接上五之三十二,因爲篇幅太長,所以分開發表。

上篇提到正覺同修會的「歪曲經論三部曲」,第一部曲就是將【如來藏 = 第八識 = 真如】。

蕭平實在《學佛之心態》、柯正村親教師在《三乘菩提》將【第八識 = 如來藏】、【真心 = 第八識如來藏心」:

蕭平實《學佛之心態》第277頁:

如經中 佛語所說,亦如《大乘起信論》所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龍樹所舉《起信論》論文中復如是明言:『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梨耶識。 』彼等舉此論文,證成自己所說為是正理,然而《起信論》中此段論文之前提已經如是明說:『依於一心,有二種門:所謂心真如門、心生滅門;此二種門,各攝一切法,以此(心真如與心生滅二門)展轉不相離故。』 又說:『心生滅門者,謂依如來藏(心體而)有(所出生之七轉識等)生滅心(運)轉,不生滅(之如來藏識)與生滅(之七轉識)和合(而在人間運轉),非一非異(如來藏與所出生之七轉識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合此不生滅之如來藏自體,與生滅之七轉識心,名為阿賴耶識)。 』則已明說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心體也,是故彼等諸人引《起信論》之文,藉以證明如來藏是阿賴耶識之所依心者,非唯理不得成,更證成余所宣說如來藏體即是阿賴耶識體之說法正確無訛。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29  何謂心真如門之立空與真實不空?

由正村老師開示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8)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三十二):張志成——《大乘起信論》的「一心開二門」、「生滅與不生不滅和合」不是蕭平實説的第八識的「不生不滅心體 + 生滅種子」

iStock-152254051.jpg

01.  閲讀《起信論》需要注意什麽?

【琅琊閣】:前兩篇文章討論《楞伽經》的法義結構與修行方法。《楞伽經》是心性如來藏系的代表經論,這一系的經論以如來藏為核心融攝唯識思想,《楞伽經》不容易理解,但是理解了《楞伽經》,就可以理解《起信論》、《密嚴經》、《楞嚴經》、《圓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這幾部經論都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禪宗的主要所依經論。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起信論》的内容和正覺同修會對這部論的錯解。《起信論》只有短短一卷,但是跟《楞伽經》同樣不好讀,難度同樣不在於修行原理,而在於其中的表述容易被誤解。

前面我們指出過《楞伽經》中這兩句話經常被正覺同修會援引來證明【阿賴耶識 = 如來藏】

  • 【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
  • 【大慧!若無如來藏名藏識者,則無生滅。】

在《起信論》裏面,阿賴耶識這個名詞只出現了兩次,而且與如來藏、真如不在同一語境,不構成上面這種誤讀,正因爲沒有這類可以被輕易曲解的文字,正覺《三乘菩提》系列裏面以《起信論》為主題的視頻,總是要舉出《楞伽經》和《密嚴經》為自己的【阿賴耶識 = 如來藏】立場佐證。

《起信論》爲什麽不容易理解?這裏舉個例子:

《大乘起信論》:「本覺義者,對始覺義說,以始覺者即同本覺。始覺義者,依本覺故而有不覺,依不覺故說有始覺。又以覺心源故名究竟覺不覺心源故非究竟覺。」(CBETA 2021.Q2, T32, no. 1666, p. 576b14-18)

這句話裏面「本覺、始覺、不覺、究竟覺」四個名詞的關係,必須根據整體論述理解,如果單挑出這句話,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解讀。比如正覺同修會就直接將「本覺」與唯識經論的「第八識見分」掛鈎——「本覺 = 阿賴耶識的了知功能」,目的當然就是要證明《起信論》證悟的就是正覺證悟的「阿賴耶識持身功能」。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1)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三十一):張志成——《楞伽經》說阿賴耶識唯有如來與入地諸菩薩才能了知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 前文總結

【琅琊閣】:上一篇文章以《楞伽經》為例子總結心性如來藏經論的綱要。因爲納入唯識名詞、名詞混用、譯本差異,語義模糊等等問題,《楞伽經》是一部非常不易理解的經。《楞伽經》的細節如果要一個個釐清説明,需要穩固的佛法知識基礎加上大量閲讀相關文獻資料,就像先要熟練加減乘除,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學更複雜的代數和三角函數。

《楞伽經》雖然在文本解讀上有難度,但是其實修行原理很簡單,不脫離純粹如來藏經論的「去除錯覺煩惱,如來法身顯現」這個綱領。

進入下文之前,再次舉出《楞伽經》的重點:

  1. 【如來藏、如來法身 = 佛地的覺悟狀態】 VS 【如來藏藏識、藏識、阿賴耶識 = 凡夫的迷的狀態】
  2. 《楞伽經》有三個譯本,凡夫的無明狀態,三家譯本用以下名詞表達:如來藏藏識,藏識,如來藏識藏、識藏、阿賴耶識、阿梨耶識
  3. 「如來藏藏識」這個名詞由兩個名詞組成:如來藏、藏識(阿賴耶識的意譯)。「如來藏藏識」這個名詞表達的不是【如來藏 = 藏識】,是以如來藏為「體」的藏識(阿賴耶識)。
  4. 修行原理:將代表染汙、客塵煩惱的【如來藏藏識、阿賴耶識、藏識】去除,將「如來藏藏識」變成清淨「如來藏」。

 

留言區裏面蘇醫師與南伽他師兄已經指出了正覺同修會的一個常見誤解:以爲可以將唯識經論的教理直接套用在《楞伽經》上面,比如用《成唯識論》的框架解釋、佐證《楞伽經》的説法,這其實是行不通的,因爲兩部經論體系有別。

雖然《楞伽經》加入了唯識的名詞,但是作爲一部如來藏經論,《楞伽經》的立論以如來藏為核心,有自己一套架構和定義,這套架構與純粹唯識經論的「有為依」立論有根本差異,如果强行用《成唯識論》的理論、定義、名詞套在《楞伽經》去分析解讀《楞伽經》,一定出現邏輯矛盾,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面的文章已經用有爲VS無爲、生滅VS不生不滅舉例説明過。

上一篇文章是對《楞伽經》的綱要性概論,《楞伽經》内容非常豐富,大家可以自己去研讀。這一篇文章回到我們寫這個系列的核心問題: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6)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三十):張志成——以《楞伽經》為例説明心性如來藏經論的法義架構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 心性如來藏經論:將阿賴耶識納入以如來藏理論為主體的法義架構

【琅琊閣】上一篇講到「一切法所依」裏面「所依」和「因」的兩個定義。如來藏經論裏面的如來藏與唯識經論的真如,只能是「建立因」和「迷悟依」,它們不是有種子的有爲法阿賴耶識,所以不是出生諸法的「親因、直接因、生因」和「持種依」。

如前文提到,唯識經論會説如來藏經裏面的自性清淨心、如來藏這些概念等同真如,但是在唯識的《百法明門論》中第五位的無爲法是以「真如」為中心施設的,並沒有「如來藏」這個無為法。

讀者可能會疑惑:《楞伽經》、《起信論》、《密嚴經》這幾部經論,難道不是融合了第八識與如來藏嗎?

準確地說,這幾部結合了第八識與如來藏兩個概念的「心性如來藏」經論,不是將如來藏融入唯識經論裏面,而是將第八識納入了如來藏系的經論。

以《楞伽經》爲例,心性如來藏經論裏面,《楞伽經》是涵蓋最多唯識法義的一部經,不像《起信論》,整部論「阿賴耶識」只出現兩次,《楞伽經》中有純粹唯識系的「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教理,同時將「如來藏」與「第八識(= 阿賴耶識、藏識、識藏)」二個概念組合,產生「如來藏藏識(或翻譯爲如來藏識藏)」這個名詞。

即便加入了唯識法義,《楞伽經》的論述依然是以如來藏為核心與主體,不討論唯識經論的許多細節,比如親所緣緣、疏所緣緣、三能變、兩種識變、見分相分、第八識的「持身、了別、執受」、識的四分說、四尋思、四加行這些内容。

【張志成】:納入阿賴耶識概念的心性如來藏經論,與前面討論過的純粹如來藏經論,比如《大方等如來藏經》,有什麽不同?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5)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二十九):張志成——蕭平實混淆經論裏面的兩種「因」——「生因」、「建立因」,以及兩種「所依」——「持種依」、「迷悟依」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

【琅琊閣】:前幾篇文章强調唯識經論的第八識不等同如來藏經論的如來藏——第八識的種子出生一切現象有為法,如來藏(真如)是無為法,沒有出生有為法的作用。

在唯識經論中,第八識與如來藏、真如之間的界定其實非常明確,爲什麽經常被混在一起,被誤解為兩個完全等同的概念?《阿毘達磨大乘經》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如來藏經論:如來藏是一切法之所依,是善不善因;

唯識經論:第八識是一切法所依,所含藏的種子是一切有為法出生之因緣

如果依文解義,以爲如來藏與第八識都是一切法的「所依」和「因」,就會將如來藏和第八識直接等同。事實上,經論裏面的「因」和「所依」有多重涵義,必須在特定語境和框架下理解,如來藏經論「所依」的語義與唯識經論「所依」的語義不一樣。這是初學者讀經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

閲讀佛經,就像編程、會計、法律、工程這些行業,是一個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因爲首先這些工作有自己的一套專業用語,初學者需要花大量時間熟悉,才知道這些術語的正確定義。佛教經論,尤其是印度佛教的經論,不但使用一套專業用語,這套語言具有哲學性,體現印度人的邏輯思維,而且被不同人在不同年代翻譯成漢語之後,產生一字多譯,同字不同義等等會造成誤讀混淆的問題,再加上不同經論對名詞(比如「自性」)的定義有別,隨便將佛法名詞互相「等於」,不查字典就揣測字義,出錯的概率非常高。

【張志成】:爲什麽要寫這麽長的一篇文章,釐清經論中「因」和「所依」的多重意涵?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0)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二十八):張志成——唯識祖師與玄奘菩薩對如來藏的抉擇?玄奘爲什麽不弘揚如來藏法?(下)

1582990567-1682718062_n.png

01. 玄奘取經的歷史背景

【琅琊閣】:上一篇文章指出唯識祖師在後期的論著中徹底揚棄了如來藏概念,玄奘留印返國之後,他選擇翻譯的經論和糅譯的《成唯識論》都承襲唯識祖師的抉擇,與如來藏劃清界限。

這篇文章從玄奘留學印度之前中國佛教異説紛紜的局面,探討玄奘最終的決定。玄奘大師留印學法取經的故事,與正覺同修會所宣傳的僞歷史恰恰相反。玄奘西行之前,他所面對的困惑和爭論就是因爲地論宗南道、北道以及攝論宗,將如來藏思想納入純粹唯識經論,衍生一系列爭論——尤其是阿賴耶識體性和佛性本有還是修成這兩個問題。

玄奘西行的原因牽扯很多歷史因素和法義爭論,本文只能簡單扼要地重點論述,有興趣瞭解細節的讀者可以搜尋網絡資料和市面上相關的論著。

正覺同修會過去幾年製作了兩個關於玄奘大師的視頻:「佛法東來」與「玄奘文化千年路」。這兩個系列視頻中敘述的玄奘歷史,對錯交雜,混入大量胡編亂造的内容,利用玄奘菩薩宣傳正覺的「第八識如來藏」:

《玄奘文化千年路》:

中國當時在佛法文化上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法師們沒有親證佛法的真實義,而且經論並不完備,於是產生了種種的爭端。中國必須要有人前往印度帶回完整的經論,乃至是悟后如何成就佛道的次第與內容。所以取回彌勒大士所說的《瑜伽師地論》,古稱《十七地論》,這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玄奘法師依著自己親身明心見性等種智的親證,他其實很清楚知道,這些諍論問題背後真正的答案,第八識如來藏祂具有真實存在,卻又如如不動的體性。所以在二轉法輪當中的般若諸經,就是依著這個體性來說真如,用真如來說明這個第八識心。而在第三轉法輪唯識經典當中,例如《楞伽經》所說阿賴耶識,那麼真如與阿賴耶識其實是同一個心,所以玄奘法師相信《瑜伽師地論》的原文,絕對沒有像真諦三藏所說的第九識的這樣的文字。因此他必須要前往印度,去求取《瑜伽師地論》的原典。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1) 人氣()

蕭平實私人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誤導讀者:玄奘大師弘揚如來藏妙義?

玄奘弘揚如來藏.jpg

這一篇文章是《我的菩提路》(五之二十七)的補充資料。

上圖是蕭平實私人正智出版社在大陸地區散發的宣傳單張,這個宣傳單子上面的文字,言辭懇切,將正智出版社的作者(蕭平實以及正覺同修護會親教師)塑造為有真修實證,而且「時時恭閲引徵目前電腦所流通之大正藏經典籍」。

最後大字標題——我們弘揚的是聖 玄奘大師的如來藏妙義!

這張宣傳單張上的關鍵字——玄奘、開悟、真實參究、證真如、禪門、净土、菩薩戒。。。就是我們當初被正覺同修會吸引的原因,讓我們以爲找到了學習佛法的一條正路,哪知這家出版社是正覺同修會法主蕭平實與其子女的私人公司,又怎麽會想到抛出這些佛法名詞的同修會和出版社,既不「正」也無「智」,誇大失實,顛倒佛法,誹謗古德,標榜玄奘、宣傳開悟的目的是:

  1. 借玄奘大師的盛名吸引讀者,讓讀者因爲玄奘之名,錯以爲正覺同修會(正智出版社)所説必然正確無誤
  2. 暗示玄奘大師所弘揚的是正覺同修會的「如來藏法」,所悟所證是正覺同修會所説的「明心見性」

「正智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董事蕭平實居士宣傳「玄奘大師弘揚如來藏妙義」,骨子裏是要暗示他就是玄奘再世,可是,蕭平實弘揚的不是 佛所説的如來藏,是用第八識和如來藏包裝的「梵我見」。

根據歷史記載,玄奘法師遊學印度十七年載譽而歸,共帶回梵文原典520夾657部,回國後為唐太宗、高宗所欽重,建長安譯經院,詔譯新經;先後於弘福寺、大慈恩寺、玉華官譯經,在十九年間譯出佛經75部,共1335卷。

下面《大藏經總目錄》將玄奘大師所翻譯的經論,玄奘大師從印度返回大唐之後所翻譯的75部共1335卷佛教經論裏面,其中有阿含、律部、經部、阿毗達磨、般若中觀、甚至净土經典,但是沒有一部是如來藏經論。玄奘所翻譯的雖然大部分是新譯,也有一些是重譯,比如很多人熟悉的《維摩詰經》和《阿彌陀經》,雖有譯本在前,玄奘依然選擇再譯。

玄奘弘揚的是以第八識為一切法所依的純粹唯識經論,不是如來藏經論,下面這個按大正藏分部、經序、卷數分類的玄奘翻譯經論説明一切: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二十七):張志成——唯識祖師與玄奘菩薩對如來藏的抉擇?玄奘何時弘揚如來藏法?(上)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 佛法與佛教歷史

【琅琊閣】:前面的文章用理論説明兩個系統的差異,這一篇從歷史和文獻的角度探討唯識祖師,包括玄奘、窺基,對如來藏思想的態度。進入主題之前,先重溫前文的重點:

1. 如來藏 ≠ 第八識:如來藏(如來法身)自性清净(無漏)、無爲、不生不滅;第八識有爲、念念生滅、含藏「雜染因(有漏種子)」

2. 如來藏經論與純粹唯識經論兩套難以共融的系統:如來藏經論的法相分類强調的是「因地的染汙VS果地的清净」,「迷VS悟」;唯識經論法相分類嚴謹細緻,在如來法身的界定問題上,清晰劃分「無爲的清净法界(真如)」與「有爲的菩提四智」。

3. 蕭平實的「第八識如來藏」不是如來藏經論的「如來藏」,也不是唯識經論的「第八識」,是一個四不像的、類似梵我的概念

4. 「我」的核心定義:常、一、獨存、主宰。蕭平實的「有不變本體、獨存涅槃、不生不滅、出生萬法」的「第八識如來藏」是一種參雜佛法概念的「梵我」,屬於《成唯識論》所説的「非即蘊非離蘊我」或「離蘊我」

這一篇文章涉及唯識的歷史。

因爲篇幅的關係,我們在這個系列裏面很少談到佛教歷史,其實學佛法應該對佛教歷史具備基本的認識。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8)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二十六):張志成——蕭平實的「如來法身」是一個「出生四智的梵我」?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琅琊閣】:上一篇文章説明正覺同修會的「第八識如來藏生萬法緣起論」,違背三法印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本質上是梵我論。這一篇分析蕭平實如何將梵我論套在唯識的如來法身定義上。

先重溫《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096集「佛地之四智圓明」裏面正超老師關於佛地法身的説法:

而這八個識是如何轉識成智的呢?首先就時劫上來說,明心見性只是六、七二識轉識成智,而且只是下品初分轉而已;悟後起修到七地滿足,進入八地時是中品轉,可是也只是只有六、七二識轉生中品的妙觀察智以及平等性智而已,這個前五識以及第八識都還沒有轉。修行必須要直到三大阿僧祇劫滿了以後,成為最後身菩薩,坐在菩提樹下,以手按地而得明心時,六、七二識才轉生上品的妙觀察智以及平等性智;異熟流注生滅斷盡,第八異熟識頓現大圓鏡智,改名無垢識——也就是佛地的真如;然後到了夜後分,旭日將升之前,目睹東方明星眼見佛性的時候,才使前五識頓生成所作智,然後成佛。四智加上佛地八識運作的境界所顯示的清淨法界,佛地無垢識就是以這五法為性,稱為法身;所以,「三身四智」必須要佛地才能夠滿足,並不是第一次明心見性的時候就已經具足了。

【張志成】:正超老師這段話裏面最顯而易見的錯誤就是「有爲、無爲」錯置

錯誤一:正覺認為【無爲的如來藏 = 有爲的第八識】,所以到了佛地【無為的如來法身 = 有為的無垢識】。如來藏經論的如來法身是無爲法,怎麽等同屬於有爲法的無垢識?

如前文指出,如來藏「離有爲相」,沒有有爲的種子,只能等同唯識經論裏的真如,無法等同蕭平實的「有爲種子+無爲本體」的畸形「第八識如來藏」。

錯誤二:第八識在佛地「轉識成智」,如來藏本來就不是有爲、有漏的「識」,它本身就是如來智,也不需要被「轉」;佛地是如來藏脫離客塵煩惱的包裹,法身功能顯現。哪部如來藏經說如來藏會「轉識成智」?

蕭平實將【如來藏 = 第八種子識】,等於將清净、不生不滅、離有為相、屬於無為法的如來藏(如來法身),變成有雜染、有生滅、有為的法,竄改經論對如來藏的定義。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39)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二十五):張志成——正覺同修會的「緣起法」從來沒有脫離「梵我見」?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 蕭平實講了很多部經,其實只是重複了一套「第八識如來藏梵我見」?

【琅琊閣】:上一篇舉出佛經關於 佛陀成道的記載,指出正覺同修會竄改 佛陀成道的内容,附會正覺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梵我見」。這個系列文章本來討論到如來藏經論與唯識經論的差異,突顯的是如來藏不等於第八識。這幾篇岔開話題,是因爲要理解蕭平實竄改如來法身定義的思維和手法,必須先理解梵我論和佛教三法印的根本差異。

凡夫看待一切事情都是通過「我見」這個濾鏡解讀,從一開始就被被「我見」扭曲,正覺教團讀經,是帶著正覺獨創的「第八識如來藏梵我見」濾鏡閲讀,目的就是證明佛法就是「找到出生萬法的第八識」。

正覺同修會弘揚的這套「第八識如來藏」理論,其中有大量低級的名詞界定錯誤,比如無間等、爾焰、鹿子母堂、轉依、現觀、住與地、離念靈知、枯木禪等等,大量低級錯誤顯示對佛法的基礎知識嚴重不足,不但基礎知識不足,全面顛倒佛法的核心教理。表面上蕭平實講了很多部佛經,其實他反反復復在所有的書裏面只講了一個道理:「第八識如來藏梵我見」。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將經論裏面的教理全部移花接木、生搬硬套變成「第八識如來藏梵我見」。

「緣起無我」可以説是佛法與其他宗教思想的最大差異,正覺教團的根本問題是學法過程直接將「緣起無我」替換成「如來藏生萬法」理論。

這篇文章分析正覺如何用「第八識如來藏梵我見」扭曲緣起法,比如將「識緣名色、名色緣識」解讀為必須有一個常住法。讀者請注意正覺在論述緣起法——十因緣、十二因緣——的時候,强調了什麽,忽視了什麽,跳過了什麽,添加了什麽,讓你不知不覺中深信 佛陀教的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生萬法」的梵我論。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8) 人氣()

《我的菩提路》(五之二十四):張志成——蕭平實的「第八識如來藏」是典型的「梵我見」?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  正覺同修會改編「佛陀成道」的記載?

【琅琊閣】:上一篇文章用「如來法身」的定義,説明爲什麽「如來藏」很難被納入唯識經論。在搜尋「如來法身」的時候,發現正覺同修會的《三乘菩提》系列有一個匪夷所思的「如來法身」教學視頻: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096 佛地之四智圓明 由 正超老師開示

而這八個識是如何轉識成智的呢?首先就時劫上來說,明心見性只是六、七二識轉識成智,而且只是下品初分轉而已;悟後起修到七地滿足,進入八地時是中品轉,可是也只是只有六、七二識轉生中品的妙觀察智以及平等性智而已,這個前五識以及第八識都還沒有轉。修行必須要直到三大阿僧祇劫滿了以後,成為最後身菩薩,坐在菩提樹下,以手按地而得明心時,六、七二識才轉生上品的妙觀察智以及平等性智;異熟流注生滅斷盡,第八異熟識頓現大圓鏡智,改名無垢識——也就是佛地的真如;然後到了夜後分,旭日將升之前,目睹東方明星眼見佛性的時候,才使前五識頓生成所作智,然後成佛。四智加上佛地八識運作的境界所顯示的清淨法界,佛地無垢識就是以這五法為性,稱為法身;所以,「三身四智」必須要佛地才能夠滿足,並不是第一次明心見性的時候就已經具足了。[1]

正緯老師《三乘菩提之意涵 第35集:等覺與佛地》:

【在初夜分的時候佛陀是用手按地,用手按地之後接下來就等於是到了明心的位階了,明心就是開悟明心。我們要強調佛陀這個開悟明心,是最後身菩薩的開悟明心,這個所悟的境界絕對不是我們在菩薩位階裡面,七住位的開悟明心的那種開悟明心。實際上那個開悟明心是屬於大徹大悟、完全了悟的那個狀況!當祂開悟明心的時候,這個時候祂就會發起「大圓鏡智」,並且同時會圓滿具足上品的「妙觀察智」跟上品的「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很顯然就是對應到甚麼呢?對應到第八識如來藏;上品的「妙觀察智」是對應到意識;上品的「平等性智」是對應到意根。……在初夜分開悟明心發起「大圓鏡智」、上品的「平等性智」跟上品的「妙觀察智」之後,這個時候在後夜分的時候,目睹東方明星而眼見佛性;同樣的這個眼見佛性的境界,也不是十住菩薩所看到的佛性的境界;當這眼見佛性成就的時候,同時也就成就了所謂的「成所作智」!】[2]

三乘菩提的這段文字,表面上敘述 佛陀成道時證得如來法身的過程,每個字讀起來都很像「佛法」,實際上,這短短一段文字,竄改玷污佛法的程度,在佛教歷史上恐怕無出其右:

  1. 將佛陀成道歷史改編成蕭平實發明的「明心見性」
  2. 錯解禪宗的「明心見性」,將禪宗的「明心見性」一切為二
  3. 扭曲唯識經論關於如來法身的教理
  4. 將如來法身變成一種梵我的存在 

上面這四個謬誤,前兩個不難理解,後兩個植根於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正覺同修會的「第八識如來藏」理論本質上就是梵我論!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