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正覺法義辨正 (9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正覺法義辨正:蕭導師錯解如來藏第八識、真如 (上篇)

01 簡介

有網友閱讀了太虛大師的《阿陀那識論》,其中一段提到如來藏與第八識的關係:

如來藏,在經論中與第八識相關,其義甚廣,今略出其意。藏即覆藏,雜染無明能覆藏一切有情本具之如來智慧德相清淨法身,如來清淨法身為所覆藏,雜染無明為能覆藏,能所合名,稱如來藏。雖可通一切位,但此名之立意,在專指雜染覆藏中之清淨法身功德如來藏,不通雜染法,恰與阿賴耶相對,阿賴耶偏目雜染法,如來藏偏目清淨法,故義太狹;然此名又失之太寬,以亦攝無為真如,並前七識一切清淨法,總名為如來藏故。

網友於是提出以下對阿賴耶識、如來藏、真如的幾個問題:

以比喻來說,阿賴耶識是透明玻璃杯,裡面裝著髒髒的種子(執藏);還是阿賴耶識是裡面髒髒不斷生滅的種子,而不生滅的真如是玻璃杯?(生滅、恆轉)還是阿賴耶識是玻璃杯,而玻璃杯也不斷生滅?(執藏+生滅+恆轉?)

以上這一段,依我理解,如來藏是指清淨的種子和杯子(真如),所以如來藏既有生滅(種子)也無生滅(真如杯子)嗎?

那楞嚴經中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是指如來藏中的真如嗎?(因為「清淨的有為法」有生滅,而真如是無為法,沒有生滅)還是指如來藏整體?而如來藏的妙真如性是真如和萬法的體性,所以不是平實導師所說的無眼能見的佛性作用?

太虛大師上面的那一段論述,指的是在《楞伽經》、《起信論》、《密嚴經》裏面對如來藏與阿賴耶識的論述。這幾部經與《成唯識論》不屬於一個體系,《成論》裏面完全沒有如來藏這一名詞與概念。兩個體系的理論架構完全不一樣,不可以混爲一談。

上面讀者提出的問題,反應正覺同修會對業餘學人造成的最嚴重佛法錯誤認知:混肴阿賴耶識、如來藏、真如在不同佛法體系以及不同經論裏面的界定和關係。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1) 人氣()

正覺法義辨正:張志成——正覺明心密意所依的「意根理論」是另類的「愚者難分根與識」

 

1.  前言

正覺的「明心密意」是奠基於「第八識持身的功能、第八識能了別第七識作意、作決定之內容」與「第七識能作決定」的基石上。第八識有持身功能是經論所說的正理,而「第八識能了別第七識作意、作決定之內容」以及「第七識能作決定」皆是不符經論正義,乃正覺獨家發明的錯誤想像理論。

發表《第七識不是作決定的識,不能「遍緣一切境」》文章後,發現有許多讀者仍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內容而在網路上提問;甚至正覺學法多年的增上班同修也私訊提問,他們的問題令我驚覺,原來被正覺多年洗腦所形成的錯誤知識(邪見),影響力如此巨大。

主要的問題還是分不清「意根」與「第七末那識」的概念,分不清的主因來自佛法基礎法義知識不通透,以及先入為主一直不肯放棄蕭導師的錯誤理論

蕭導師的錯誤理論令我想起《八識規矩頌》中的「愚者難分識與根」,此頌本來是在「前五識頌」中,論主在強調「五色根是色法,五識是心法,色法(根)是無法有了別作用的,只有心識才有了別功能」。論主如此强調,是因為許多人(譬如唯物論者)以為色根接觸塵境(也是色法)就可以產生了別、認識作用,就誤以為「根能了別塵境」,而其實是「根接觸了塵境,生起了識,識才能了別塵境」。

蕭導師的一套「意根理論」,是錯解唯識義理,再斷章取義《楞嚴經》中的一句「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經文,加上自己的想像穿鑿附會而成。他的理論恰恰是《八識規矩頌》所説的「根與識分不清」,只是他分不清的「根與識」皆是心法──意根、意識、第七末那識,所以我說是「另類的愚者難分識與根」。

 

2. 先釐清「觸」與「緣」的意涵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4) 人氣()

正覺見道理論與正統唯識經論見道理論對照

 

下表是一位美國師兄明心後整理的内容,有美國同修之前將這個版本寄給我,供大家參考:

Annotation 2020-07-18 175851.png

 

i 为何正觉要将唯识五位之通达位改为“见道位”?因为依正觉的法义,相见道圆满之前(七住至十回向)不名为通达,这样一来,七住至十回向这23 个阶位就无法含摄在唯识五位中了(既不属于加行位,也不属于通达位)。是故,正觉必须施设一个“见道位”,以容纳七住至十回向这23 个阶位。


ii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91:“又,舍利子!一切菩薩摩訶薩眾無不皆依第四靜慮,方便趣入正性離生【指见道,不是初禅离欲界生】,證會真如捨異生性。”


iii 《大乘入楞伽经》卷二:“大慧!如是藏识行相微细,唯除诸佛及住地菩萨,其余一切二乘外道定慧之力皆不能知。唯有修行如实行者,以智慧力了诸地相善达句义,无边佛所广集善根,不妄分别自心所见,能知之耳。” 住地菩萨即已圆满见道、住于诸地的修习位菩萨,正如《成唯识论》卷九所说:“菩薩得此二見道時,生如來家,住極喜地。”《成唯识论》卷三:“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或諸菩薩,皆名勝者。雖見道前,未能證解阿賴耶識,而能信解,求彼轉依,故亦為說。”《述记》:“入地菩薩,名為「勝者」。彼契唯識,故能證解阿賴耶識,不生誹謗、分別我執,故我世尊「正」為開示。……若爾,地前不為說者,何以得聞?何所造修,後入地時得真唯識?不問地上、地前菩薩,皆名「勝者」,佛皆為說。地前雖猶未能證解,而能信解、不生誹謗,希求此識轉依之果,故亦為說。”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2) 人氣()

正覺法義辨正:張志成——第七識不是作決定的識,不能「遍緣一切境」

 

01.正覺關於意根説法

在正覺同修會修學的學人,長期從蕭導師及親教師的教導中,以為第七識(意根──末那識):

一、是「作主、作決定」的識。[1]

二、能默容一切法,遍緣一切境。[2]

三、當意識存在的時候,第七識能配合意識的清晰了別力而變得相當「伶俐」,了別法塵作種種「決定」。[3]

四、眠熟無夢時,意識已斷滅,無法接受外面的訊息,若無第七識,則無法從夢中醒來。因為第七識有微弱的別境慧心所,能辨別巨大的環境變化,「決定」讓意識出生,第八識能了別第七識的「決定」,配合此決定流注意識的種子,讓意識現行,從睡眠中醒來。[4]

五、命終時,第七識「決定」捨身,第八識才會離身。

六、在「明心密意」中,第七識作出「決定」,第八識在了知第七識的「決定」後,配合其決定,流注種子,或執行所謂「密意」的功能。

正覺上述的說法皆是錯誤的。本文先就「作決定」與「能默容一切法」兩點作辨正。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3) 人氣()

正覺法義辨正:張志成——「已入見道諸菩薩能證解阿賴耶識」的真義

 

01. 序言

正覺同修會蕭導師弘法以來,一直宣稱第八識(廣義的阿賴耶識)是「實相心」、「真心」,並說禪宗之開悟明心是:「觸證第八識真如心體」;[1]真見道者乃是親證阿賴耶識心體,由親證阿賴耶識故,現前觀察阿賴耶識之無分別性,是故發起根本無分別智[2]、「親證阿賴耶識心體而發起般若之正觀時,名為真見道位菩薩,位在第七住位」[3]

正覺並常引用《成唯識論》中的「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一段話,證明「明心見道即是證解阿賴耶識──能現觀阿賴耶識了知七轉識心行、不分別六塵、持身……等功能」,所以要明心,就是要參禪找到這個心,找到阿賴耶識、現觀阿賴耶識。

本文要指出的是,「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此段話的真正意涵如下:

一、「已入見道諸菩薩眾」:指初地以上的地上菩薩,「見道」是指初地時證的真見道與相見道,不是正覺所說的明心七住位。

二、「得真現觀」:指與初地真見道與相見道相關的現觀智諦現觀(現觀非安立諦──真如、唯識性)與現觀邊智諦現觀(現觀安立諦──唯識相、四諦理),[4]不是正覺所說的「找到阿賴耶識、現前觀察阿賴耶識之無分別性、阿賴耶識能了知七轉識心行、不分別六塵、持身……等功能」。

三、「證解阿賴耶識」:因為真見道(證真如、唯識性、非安立諦)與相見道(證四諦理、唯識相、非安立與安立諦)的真現觀,才能真正證知正解阿賴耶識的真實體性,不會產生誹謗──誤解阿賴耶識,將阿賴耶識執著為常、一、不生不滅的自我。

四、見道的次第是初地先「證真如」再「證解阿賴耶識」: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6) 人氣()

01. 大風無言老師分不清何謂「辨法」,何謂妄想?

《正覺電子報》最新的146期中刊登一篇針對筆者的法義辨正:大風無言老師撰寫的《空谷跫音——護持賢劫千佛》。

大風無言老師的法義辨正,與正覺同修會過去所謂的「法義辯論」一樣,不是在平等基礎上討論佛法,而是首先預設自己絕對正確,端出「我是開悟聖者、三地菩薩」的身份,然後開始自說自話,六經注我,嫁接概念,偷梁換柱,偽造歷史,扭曲經論...... 用各式詭辯術為自己佐證。

正覺同修會的「法義辨正」根本不可稱為辯論,值得討論的不是其中陳述了哪些論點,是採用了哪些詭辯技巧和話術。

「空谷跫音」指「寂靜的山谷裡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

大風無言老師的《空谷跫音》遠超正覺過去所有「偽辯論」,他的「空谷跫音」是在「正覺空谷」裡面散播妄想,強化同溫層效應:

1. 用妄想抬高自己:妄想正覺是正法,妄想蕭平實是玄奘再世、三地菩薩、妄想龍樹菩薩和窺基大師在正覺弘法
 
2.
用自己的妄想污衊我:妄想琅琊閣有寫手,妄想琅琊閣私下自稱窺基再世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1582990567-1682718062_n.png

第五集提要:

  • 正覺誤解般若毱多對唯識學「帶相說」的責難以及玄奘的辨正
  • 正覺不遺餘力,繼續標榜玄奘證量,并且指責玄奘以後的「中國後世學人不知道玄奘佛法的完整究竟和玄奘的證量,所以將玄奘弘揚的完整佛法稱爲唯識宗」,暗示這種切割佛法的「邪見」會被玄奘的後世(當然也就是蕭平實居士)極力破斥

 

一、【般若毱多雖未戰先怯,但他的《破大乘論》中有一道問難:真心】是不是所緣緣?這問題曾經難倒了大乘學人十二年之久。般若毱多提出的問難是說:修學大乘的人都主張證悟【真心】後,意識生起根本無分別智,可以依這個般若慧來了別【真如】。但是你們又說意識能分別了知的都是有相的法,而【真如】卻是無相。既是無相,就不能成為相分被意識所了別,當然就不是意識所緣的對象了。般若毱多的這個問難是在質疑「大乘法可以證悟真如」這事,而當時印度大乘學人大都沒有親證真如,因此無法回答。但對來印度前就已恢復證悟明心證量的 玄奘大師來說,這問題是易如反掌。

玄奘大師說,證悟者親證第八識真心以後,可以現前觀察第八識真實存在且如如不動的真如體性。雖然真如心確實是無相,有別於世間一切相,但祂的清淨體性卻能夠被證悟者觀察到,所以祂能夠成為證悟者的意識所緣、所了別的對象。這是古今一切證悟者和真正禪師們都能夠直接觀察確認的事實。】

 

辨正:上面這一段關於般若毱多的論述,涉及唯識系的艱澀法義。先討論明顯的錯誤,再解釋細節。

上面第一段是根據文獻寫的,但是偷換了一個非常重要概念。

般若毱多爭論的是「真如」不是「真心」,正覺同修會在上面的論述裏面一時用「真如」,一時用「真心」。之前的文章已經指出,唯識學沒有「真心」這個名詞和概念,可以稱爲「真」的只有1. 三性中的圓成實性,2.真如,或是3.成佛時的無漏八識。[1]

在上面兩段文字裏面,正覺在第一段偷換概念,將「真如」、「真心」畫上等號,誤導觀衆。

在第二段,正覺再偷換概念,將「真心」和「第八識」畫上了等號,整段話都是用正覺的「明心見性」理論套在玄奘大師頭上,根本不是玄奘對般若毱多的駁斥,説得好聽是正覺錯解玄奘本意,如果正覺同修會不糾正自己的説法,就是故意栽贓玄奘大師,誤導觀衆。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582990567-1682718062_n.png

01. 提要

《玄奘文化千年路》第四集與第三集一樣,有大量錯解中觀法義的內容,其中最重要的議題是中觀與唯識之間的「空有之諍」。

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居士錯解中觀的核心要義,用第八識、如來藏解讀「空性」和「中道」,因此正覺論述的中觀法義高度錯亂。

至於唯識系,蕭居士將唯識學裏面,屬於依他起性的第八識,錯誤歸類為圓成實性,然後將第八識等同真如和如來藏,作爲一切法的「第一因」。

錯解中觀與唯識的結果是,正覺將辯論「真如是否真實有」的「空有之諍」誤解為是在辯論有關第八識有沒有真實自性。

正覺對中觀的錯解,很像網路上的偽科學,理解偽造版本很容易很快速,但是要糾正和解釋錯在哪裡,必須長篇大論,而且要從基本概念說起。這篇綱要只能指出重點,想瞭解中觀核心義理,請參考:「萬法皆空」才是最積極向上的思維正覺法義辨正:「空」、「空性」和「八不中道」

這一篇最後是正覺污衊安慧為二乘人,因爲安慧將阿賴耶識歸為識蘊。事實上,無著和世親兩位菩薩同樣將阿賴耶識歸為識蘊。正覺污衊的其實是唯識系兩大祖師!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

正覺同修會在《玄奘文化千年路》的第二集、第三集的「重點」:

1. 玄奘大師明心見性--》暗示正覺的"明心見性"有玄奘的支持

2. 玄奘大師回復往世證量--》暗示蕭平實是玄奘,這一世也自參自悟回復回復往世證量

3. 玄奘證悟如來藏,如來藏是佛法核心,是證悟的目標--》所以正覺的「如來藏」法是正確的

 

第三集裡面有大量關於中觀的內容,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居士完全不理解中觀的核心要義,不懂大乘三系的法義差別,胡亂嫁接概念,所以正覺論述的中觀法義是大錯亂,但是卻以為古今其他宗派和論師都不懂得中觀。

正覺對中觀的錯解,很像網路上的偽科學,理解偽造版本很容易很快速,但是要糾正和解釋錯在哪裡,必須長篇大論,而且要從基本概念說起。 這篇綱要只能指出重點,請參考:正覺法義辨正:「空」、「空性」和「八不中道」「萬法皆空」才是最積極向上的思維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582990567-1682718062_n.png

 

01.

這一篇是臺灣正覺教育基金會製作的七集《玄奘文化千年路》第一集的辨正綱要。

本來只打算將正覺教育基金會(正覺同修會)製作的《玄奘文化千年路》七集裡面的錯誤先列個清單,但是看完七集,覺得有需要在視頻的完整文字檔內標出錯誤.

瞭解佛法、瞭解佛教歷史,和瞭解正覺同修會的朋友,可能根本不想浪費時間看這個視頻。 將整個文字檔複製給給讀者的目的,是想大家看一看,正覺同修會是入在一個歌頌玄奘的「故事」裡面,穿插似是而非的佛法知識和歷史資料。

《玄奘文化千年路》錯誤有兩種:

1. 捏造以及扭曲歷史:在敘述玄奘大師生平事蹟的過程,插入沒有文獻證據的「偽歷史」。 這些「偽歷史」的來源是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居士無法被客觀驗證的「定中夢中所見畫面」。 蕭居士(以及其座下的親教師)在公開私下場合不時明示暗示蕭居士是玄奘大師(以及其他佛教祖師大德)再世,表示他能在定境夢境中看到過去發生的事件,認為他「所見」是比歷史文獻考證更真實的「真相」。

2.佛法義理和專有名詞錯誤:敘述玄奘生平的過程中穿插的正覺親教師講話,內容大部分都是宣揚滲透正覺法主蕭平實居士的「佛法理論」。 
 這些有關法義的論述,錯漏百出,對佛法的幾大體系——唯識、中觀、如來藏、禪宗——的理解全盤錯亂,甚至連佛法專有名詞的定義都搞錯。

先不從法義錯誤來討論《玄奘文化千年路》,單從滲透「偽歷史」的角度討論。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1.  綱要

佛法裡面沒有「第一因」,佛所破斥的就是第一因的一種。

先界定「第一因」,同時簡單解釋爲什麽唯識學裏面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不是「第一因」:

  1. 有「第一因」,表示一因可以生多果

佛法裏面,現象是從阿賴耶識的種子所生,自種生自種,同類生同類,比如色法種子出生色法,不生心法,有漏種子出生有漏有爲法的現行,不生無漏有爲法。所以不是一因生多果。「梵我論」就是以一因「梵」出生所有現象,所以是一因生多果。

  1. 第一因」是無需條件本然存在的東西

「梵我論」的第一因「梵」,可以無需條件,獨立於所有現象而永恆存在。佛法裏面,一切法都相待而有:有爲法需要因緣條件才能生起,阿賴耶識是有爲法,當然也需要條件生起,因此不是「第一因」。

無為法(真如)是有爲法的真實相狀,稱爲「法性」、「諸法實相」、「圓成實性」,不能離開有爲法而存在,與有為法不一不異、不即不離。

  1. 「第一因」所生的法可以滅,但是「第一因」可以獨存不滅,獨立因果鏈之外

第一因不滅,但是它所生的法可滅——這種説法是「因果不平等」。

佛法裏面,有爲法生有爲法,比如有爲法阿賴耶識可以出生有爲現象。至於無爲法(真如)是不變動的法性,當然不能出生他法。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玄奘文化千年路》辨正 (一) : 阿賴耶識不是「真心」, 是虛妄分別心

 

01.

正覺同修會最近製作的《玄奘文化千年路》視頻,介紹玄奘大師的生平,並且涉及唯識學的法義。

玄奘大師所弘揚的唯識法義,在當時的印度和中國,都是佛法義學的頂峰,然而正覺在視頻中論述的「唯識法義」,錯解玄奘大師和唯識經論的本意,夾雜錯誤知見,混餚佛法名相,用玄奘命名全然名不符實!

法義錯誤之外,視頻中有關玄奘大師生平的敘述,有不少竄改及自行添加的地方。 這些竄改添加根據的是正覺法主蕭平實的「定中所見」,完全沒有文獻根據,誤導觀眾,散播假歷史。

正覺同修會法主蕭平實自詡玄奘再世,標榜自己弘揚的是全球唯一的正確佛法,因此極力推崇其法主的前世玄奘大師,意圖將沒有文獻證據的內容向全世界滲透廣傳,用以量取勝的戰略,塑造錯誤的主流認知。正覺花費鉅資製作這個視頻,不外是希望觀眾在欣賞精美畫面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正覺佛法觀念。

本系列文章目的在於指出視頻中的法義錯誤與不符文獻史實之處,導正視聽,讓讀者通過比對,獲得正確的佛法知見以及有關玄奘大師的真相。

 

02.

《玄奘文化千年路》第一集 [07:29]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正覺法義辨正:蕭平實2020-03-22疫情勸勉文中的法義錯誤——「梵行已立」的大乘見道者可能退轉為聲聞種性?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正覺同修會近日(2020-3-20發了一個「蕭導師於新冠肺炎期間勸勉大家」的訊息,內容如下:

冬末初春以來,正覺同修會的弘法活動作了部分的調整,假使可以回復正常的弘法活動後,週二晚上的講經法會仍可能將展延一至二週才會回復,以觀時節狀況;本會將秉持維護大眾健康安全、防疫為要等考量,循序安排。

而本會上課及聽經者屬於佛門的稀有人物,或已悟、或今悟、或將悟,應予最嚴密的保護,令不失道器及正法力量故。……

如今開始有部分同修悟後進修而出現「梵行已立」的景況,如是景況陸續發生中,請大家要留意一事:梵行已立之後可以停止解脫道的進修,轉為求眼見佛性,然後轉進非安立諦三品心的修習;萬勿先求「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否則將成聲聞種姓而不能成佛及救護眾生,便成為眾生的損失。此事請大眾務必留意,勿當耳邊風。

蕭導師此篇勸勉文中的【如今開始有部分同修悟後進修而出現「梵行已立」的景況」……萬勿先求「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等敘述,不符經論而且與蕭導師自己的説法矛盾:

  1.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對阿羅漢證量的整體描述,不能拆開解讀;
  2. 蕭導師上文的邏輯,是基於他認爲「梵行」指離開欲界愛,「梵行」的意涵有多種,在此特定語境,是指獲得無漏行,完成解脫道的修証;在大乘來説,「梵行已立」是指完成佛菩提道的修行;
  3. 蕭導師自稱他印証明心的菩薩必須具足「菩薩種性」,那他們又怎麽會因爲證得初禪突然成爲變成聲聞種姓呢?
  4. 如果證得阿羅漢果就一定會入涅槃,阿羅漢如何迴小向大,轉修大乘?一個修行人會不會入涅槃,不是在於有沒有證阿羅漢果,而是在於這個人是不是具有悲願——菩薩種姓。

蕭導師的勸勉文呈現他一貫風格:説法含糊而且邏輯跳脫。所以,首先分析一下蕭導師這段話的邏輯和隱含的預設觀點:

  1. 在正覺開悟明心的人,取證的是聲聞初果以及大乘見道,屬於五十二階位中的七住位、《成唯識論》中所說的「真見道」的果證。
  2. 有部分同修開悟明心証初果後,因為證得初禪,表示能伏或斷欲界愛,這時可遠離「淫行」等「非梵行」,所以說他們出現「梵行已立」的景況
  3. 明心的菩薩證得初禪「梵行已立」之後應該停止進修解脫道,轉為修學大乘道的眼見佛性、非安立諦三品心等修習,否則如果「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成爲阿羅漢,將變成聲聞種姓而不能成佛

 

錯誤1.「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作),(自知)不受後有」四句是對阿羅漢證量的整體描述,不可拆開解讀

這個錯誤對任何具備基礎佛法知識的人來説非常突兀。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beach-beautiful-clouds-210205.jpg

 

本文用《成唯識論》的內容解釋凡夫的生死輪迴和阿羅漢的還滅涅槃。

佛教所說的「生死」有兩種:分段生死變易生死。 這一篇主要討論分段生死。

 

佛教生死輪迴的原理

佛教生死輪迴的原理有各種說明方法。 譬如小乘經論用「十二緣起」,《中論》會用「戲論、分別、惑(煩惱)、業、流轉」來說明。

唯識學解釋輪迴的機制有多種。 最簡單的是用「惑、業、苦」 (也稱「三雜染」)三支流轉說明,《成唯識論》卷八其中一段就是以「惑、業、苦」解釋輪迴:

復次,生死相續,由惑、業、苦。 發業、潤生煩惱名「惑」,能感後有諸業名「業」,業所引生眾苦名「苦」。 惑、業、苦種,皆名「習氣」。 前二習氣,與生死苦為增上緣,助生苦故。 第三習氣,望生死苦能作因緣,親生苦故。 [1]

能夠引發業的生成,與滋潤未來世新一期生命的煩惱稱為「惑」。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 前文提示

上篇:《大般涅槃經》中所說的「十住菩薩眼見佛性」,是指「十地菩薩眼見佛性」,不是《菩薩瓔珞本業經》中五十二階位中的「十住菩薩」。 《大般涅槃經》屬於印度佛教時期的佛性如來藏系統經典,與當時的般若中觀、如來藏經論一樣(譬如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只論述十地修行,沒有《菩薩瓔珞本業經》的次第性五十二階位論述。 )

中篇:《大般涅槃經》中「佛性」的正確含義,所謂「眼見佛性」、以及與「眼見」相對的「聞見佛性」,都是指智慧的層次,不是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導師所說的:用肉眼在山河大地上看到自己的「佛性」。

本篇討論重點:

  • 禪宗的「明心見性」指的是什麼?
  • 禪宗修習「看話頭」的目的是什麼?
  • 正覺的「眼見佛性」是什麼? 正覺大菩薩的「見性」有何功效?

 

02. 《大般涅槃經》的「眼見佛性」就是禪宗的「見性」?

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導師,用「明心見性」做為吸引徒眾的招牌,標榜全球只有正覺是「正法」,只有正覺可以讓學人快速「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四字出自漢傳佛教的禪宗文獻。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內容提要:「肉眼見佛性」是什麼意思? 「眼見佛性」與「聞見佛性」有何區別?

01. 技術性錯誤 與 觀念性錯誤

上篇討論「十住菩薩眼見佛性」的意思其實是「十地菩薩眼見佛性」。 上篇指出的問題,是蕭導師在閱讀經論時的「技術性錯誤」,比如不注重梵文巴厘文原典的意涵,翻譯的細節,譯本與注疏的對勘。

但是技術性問題是可以克服的,業餘學人並不是每一個都精通古印度的佛典語言。 在技術性錯誤的背後,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觀念問題。

什麼叫觀念問題? 這裡舉出一個與本文最密切相關的:

正覺同修會的佛法教授,是一種「佛經大統一」的思維,假設所有的佛教經論,都是同一套理論:證悟一個常住法——如來藏/阿賴耶識/真如/如。 當正覺老師說他們證悟後可以讀懂經典,其實他們的意思是,我看到任何經典都用正覺的「佛法理論」套入,比如看到清淨的法,就一定是恒常的如來藏(阿賴耶識/真如),染汙的法就歸類生滅的五蘊十八界。

古往今來,任何有研讀佛教歷史、經論源流、理論體系的學人,聽到這種說法, 都無法苟同,因為偏離文獻考證與歷史記載十萬八千里。

用偏離來形容,其實已經非常委婉。 為了照顧根器不同的學人,簡化佛法本來無妨,但是蕭導師不但將浩瀚繁雜的佛法,從微積分簡化為加減乘除,其簡化出來的結果是一套錯亂的佛法。 最令人無語的是,蕭導師標榜自己的錯解是唯一真理,否定史實與前人今人的一切研究論證。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本文分上中下三篇,辨析「十住菩薩能夠眼見佛性」的錯誤:

上篇:《大般涅槃經》的「十住」指的是「十地」

中篇:「肉眼見佛性」是什麼意思? 「眼見佛性」與「聞見佛性」有何區別?

下篇:正覺同修會的「眼見佛性」到底是什麼境界?

01. 簡介

明心見性」是正覺同修會吸引學人的招牌。 法主蕭平實導師宣稱全球近三百年來,除了廣欽老和尚外,只有蕭平實老師及其數百位弟子「明心見道」,而「眼見佛性」的更只有蕭老師及正覺會內十幾位弟子。

關於「明心」,前面的法義辯正文章中已經指出蕭導師對「明心」、「見道」、「第八識」、「真如」的定義與論述,內容錯亂、違背經論。

至於「眼見佛性」,因為是一個有境界的體驗,一直被會內人士視為蕭導師證量高強的最有力的證明。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正覺法義辨正:第八識的不了別六塵是「無分別」?

 

01.

正覺同修會的蕭平實導師長期灌輸學員一套錯誤的「開悟理論」:

  1.  第八識不了別六塵,所以是「無分別心」。 意識可了別六塵,即使處於「無念」狀態──離念靈知,也是「分別心」,意思是見聞覺知的當下,即使不起語言文字概念,「分別」就已經完成。
  2.  「第八識不了別六塵,所以是無分別」是「明心密意」的要點之一(前一個是:第八識可了別前七識心行),明心的人可以「現觀」這種「無分別」。
  3.  「現觀」第八識的這二個「密意」之後,還要能「轉依」第八識的「無分別」性——于六塵如如不動,所以也是「真如性」,然後就能不起貪瞋,獲得解脫受用。


蕭導師以上所說不但沒有經論證明,而且違背經論所說,然而長期反復洗腦學員,學員因此信以為真。

本文辨正要點:

  • 第八識不是完全不了別六塵,它可了別「色法」中的色、聲、香、味、觸五塵。
  • 「無分別」的意思不能與「不了別六塵」畫上等號;會了別六塵,不表示它一定不是「無分別」。 事實上,經論常用「現量無分別」來形容前五識、第八識、五俱意識、定中意識的了別(此時的了別稱為「自性分別」)。


02. 第八識可了別「色法」中的色、聲、香、味、觸五塵

2.1

《成唯識論》卷2: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

此系列上一篇文章證明:《維摩結所說經》裡面「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與「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二句經文,不能用來證明正覺同修會的明心是真悟 ,也不能用來否定「離念靈知」是錯悟。

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意思是「佛菩提正智慧遍知一切眾生的心行」,並不是蕭平實導師所說的「眾生因地的第八識能了知自己心中七轉識的心行」。

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此句的原意,也不是蕭導師所說的「第八識不了別六塵,所以是無分別心」。

既然蕭導師所引《維摩結所說經》的這二句經文,不能做為正覺「明心密意」的經證,接下來的問題是,正覺「明心密意」的兩個要點——眾生因地的第八識能了知自己心中七轉識的心行 」、「第八識不了別六塵,所以是無分別心——是否符合唯識經論法義的正理?

本文辨正的主題:

1) 第八識能了別什麼?

能了別:根身、器界、種子。

2) 眾生因地(未成佛前)的第八識能了知七轉識的心行嗎?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正覺法義辨正:「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指的是「第八識能了知眾生自己的七轉識心行」?

jopeel-quimpo-qP4A-5EloaM-unsplash.jpg

01. 簡介

撰寫「正覺法義辨正」系列,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是祈望討論過程中,各方都能夠因之而進步,日趨真理, 早成佛道。

佛不在世,佛弟子「以法為師」追求真相,過程中必須辨析法義厘清謬誤,此乃學人的權力 與義務。

未成佛前,犯錯是必經的修行過程,只要秉持理性健康的態度,與其他學人砥礪交流,從錯誤中虛心學習, 知過即改、隨時拋棄錯誤修正觀念,所有錯誤都是學法中殊勝的「增上緣」。

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導師經常引用《維摩結經》中之「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與「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 二句經文來證明正覺的「明心」是真悟:悟得能了知七轉識心行、同時不分別六塵的第八識(如來藏)

蕭導師認為,錯悟的諸方大師只是悟得「離念靈知心」,此心屬於能分別六塵之意識心,所以無法以《維摩結經》 來印證所悟。

本文辨正的重點:

  1. 蕭導師對「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與「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解讀錯誤,不是經文原來的意思。 經文中「菩提」的原意是「正遍知」、「佛智」、「 正智」,不是「第八識(如來藏)」。
  2. 蕭導師將「了眾生心行」解讀為「第八識能了知眾生自己的七轉識心行」,而經文的原意其實是「佛智慧遍知一切眾生的心行 」。
  3. 「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其實是鳩摩羅什的錯譯,正確的譯文應參照玄奘之譯文「無門是菩提,內六處等所不離故  」。這一句的意涵,應該參考窺基的詮釋:「正智即是能了知(諸法實相、眾生心行)之門,除此更其它;正智與內六處,體,依六處起,能了諸法(實相、眾生心行), 即名為『』,更『(其它)』也」。 所以,這一句的意思不是蕭導師所說的「第八識(如來藏)不會六入、不分別六塵」。
  4. 從上可知:《維摩結所說經》中之「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與「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  二句經文,不能用來證明正覺的明心是真悟,更不能做為否定「離念靈知」的經證。

由於這句經文涉及的內容繁多,會寫成一個系列。 先預告一下第二篇辨正的內容:

  1. 眾生「因地」的第八識能了知七轉識的心行嗎?
  2. 正覺的「明心密意」─第八識能了知七轉識心行─能被「現觀」嗎? 還是只是一種錯誤理論的「勝解」?

02. 正覺「明心」理論大要

文章標籤

瑯琊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